誰是前南斯拉夫的正統繼承者?塞爾維亞和波赫的百年恩怨糾葛

2020-12-07 與狼共舞說歷史

塞爾維亞和波赫的恩怨糾葛

冷戰時期,南斯拉夫被一個強人統一在了社會主義的紅旗下,宗教意識被馬列主義淡化,民族矛盾也被共產主義理想暫時彌合了,竟然維持了小半個世紀的穩定、發展與繁榮。

然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維繫全體公民的共同信仰和理念的瞬間崩塌。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解體,波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國宣布獨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國組建成了一個新的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史稱「前南斯拉夫聯盟」。

一直以來,塞爾維亞和波赫兩國可謂是矛盾不斷、爭執不休。國際上對於這兩國誰才是真正的南斯拉夫繼承者這個問題眾說紛紜、難有定論。那麼誰才是真正的南斯拉夫繼承者?

要論誰繼承了正統,不但要看人口和地盤比例;更要看其國民意識、政治外交的傳承。

如果看人口比例的話,在南斯拉夫解體前,塞爾維亞人大約佔了45%左右,聚集地區的面積也相對大些,算得上是「主體民族」。

誰才是南斯拉夫正統繼承者

就目前而言,塞爾維亞和波赫都是純正的以南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波赫位於巴爾幹半島一帶,毗鄰塞爾維亞,首都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塞拉耶佛。而塞爾維亞自從黑山獨立後,近些年以服務業為主體也是發展迅速。

南斯拉夫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可以說是排名世界前列的比較發達國家之一,雖然相比於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有所不及,但相較於亞非拉等新晉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強國之列。

就如今來說,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地區就是今天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勒。而且塞爾維亞在同科索沃的爭執問題上還是比較執著和堅持,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當年南斯拉夫人的性格特徵有所相似,所以說塞爾維亞為正統更加合適一些。

相關焦點

  • 世間再無南斯拉夫,其四分五裂後的繼承者是我國的友邦—塞爾維亞
    世間再無南斯拉夫,其四分五裂後的繼承者是我國的友邦—塞爾維亞 南斯拉夫,立國不足百年,在新世紀之初——公元2003年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南斯拉夫,其實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想到這是「南方的斯拉夫人」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南方的斯拉夫人。
  • 從南斯拉夫到塞爾維亞,曾經的巴爾幹半島強國最終一分為七.
    奧匈帝國和威尼斯共和國佔領了,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1878年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先後宣布獨立,成立了獨立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1918年12月1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正式宣布成立了,「塞爾維亞一克羅埃西亞一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當國王以後,正式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第一次出現在世界歷史上。
  • 南斯拉夫為何曇花一現?
    南斯拉夫的歷史很短,在巴爾幹半島長達千年的恩怨糾葛中,無論是南斯拉夫王國還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都宛如曇花一現。然而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巴爾幹半島諸從四分五裂到世界第三大社會主義強國,再到重新歸於分裂,南斯拉夫對世界和局部的影響深刻。那麼支撐南斯拉夫崛起的原因是什麼?又是什麼導致了南斯拉夫的再度分裂呢?
  • 疫情過後,如果去塞爾維亞旅遊,絕不能錯過旁邊一樣免籤的波赫
    最近中國和塞爾維亞的強力互助,讓不少中國人民重新了解到,原來除了中國的「鐵哥們」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巴基斯坦,還有歐洲塞爾維亞。網友紛紛表示全球疫情過後要前往塞爾維亞旅遊,加上和中國無條件互免籤證的加持(巴基斯坦雖然近,但是還是要辦籤證),讓中國網友替擔心塞爾維亞擔心能否扛得住中國人的瘋狂湧入了。
  • 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世紀恩怨
    克羅埃西亞在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過程中遠遠走在了塞爾維亞的前面。一、軍事邊疆公元七世紀,斯拉夫人大規模湧入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是南斯拉夫的兩大民族。塞爾維亞的人口和土地最多,克羅埃西亞則僅次於塞爾維亞。兩大民族圍繞著南斯拉夫的領導權和民族利益,展開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明爭暗鬥。其鬥爭的激烈和殘酷程度在世界各國民族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 波赫、黑山、塞爾維亞使用什麼語言?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位於巴爾幹半島中西部,波赫憲法中並沒有明確規定國語和官方語言,目前,波赫人使用的主要語言為波士尼亞語(也稱波什尼亞克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其中53%的波赫人將波士尼亞語作為母語,31%的波赫人將塞爾維亞語作為母語,15%的波赫人將克羅埃西亞語作為母語。
  • 塞爾維亞和波赫各方對國際法院判決作出反應
    P   聯合國國際法院26日判定塞爾維亞在波赫內戰中未犯滅絕種族罪。判決宣布後,塞爾維亞和波赫塞族共和國如釋重負,而波赫穆斯林則感到失望。
  • 南斯拉夫解體、波赫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的起因和結果
    同時,南斯拉夫被瓜分,整個南斯拉夫除了在克羅埃西亞和波赫地區建立一個由德國扶持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外,其餘的各個部分分別由周邊的鄰國佔領。1945 年,南斯拉夫在狄托的領導下取得勝利,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南斯拉夫又被稱為「第二南斯拉夫」,它繼承了南斯拉夫王國的版圖,作為戰勝國,南斯拉夫1954年從義大利手中獲得了伊斯的利亞地區。
  • 從南斯拉夫到塞爾維亞,曾經的巴爾幹半島強國最終一分為七。
    塞爾維亞在14世紀是巴爾幹半島最強盛的國家,15世紀到19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向西擴張,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和塞爾維亞。奧匈帝國和威尼斯共和國佔領了,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1878年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先後宣布獨立,成立了獨立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1918年12月1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正式宣布成立了,「塞爾維亞一克羅埃西亞一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當國王以後,正式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第一次出現在世界歷史上。
  • 德約科維奇:我的身上流淌著前南斯拉夫的血液
    即便,前南斯拉夫分裂成今天的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份國家承認的科索沃。其體育傳統依舊被分裂後的國家所繼承,尤其是在網球項目上,塞爾維亞更是一騎絕塵,冠絕歐洲的體育版圖。
  • 南斯拉夫解體已經30年,塞爾維亞的兄弟還有幾個呢?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體已經30年,塞爾維亞的兄弟還有幾個 ?你可能想不到。南斯拉夫曾經是南部歐洲的一個強國,被稱為巴爾幹猛虎,國土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裡,人口近三千萬。而南斯拉夫的建立,其實就是巴爾幹兄弟團結的結果。也就是為了自我安全的需要,巴爾幹的幾個兄弟民族,一起組成了南斯拉夫,存在了上百年。
  • 冬日包場莫斯塔爾,波赫03(自駕塞爾維亞,波赫)
    莫斯塔爾,這次塞爾維亞和波赫行程中我最期盼的一座小鎮。冬天的莫斯塔爾不失美麗,卻又特別的寧靜。有時寧靜的會讓我們覺得只有我們獨佔了這座小鎮。午飯後中塞拉耶佛開車出發,妥妥的可以在日落前趕到莫斯塔爾看夕陽。還是找的民宿,不用五分鐘就能走到這座最著名的橋。莫斯塔爾以一座古老石橋著稱。
  • 「波赫戰爭」,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波赫戰爭」是波士尼亞與黑塞哥維那之間三個民族發生的戰爭,也是前南斯拉夫內戰的一部分,這場戰爭與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相互交織,與宗教爭端和領土糾紛相互混雜,而從戰爭的主要矛盾和形式上看,將它定性為民族戰爭更為恰當些。從參戰的各方來看,毫無疑問都是輸家,而從戰後的格局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則是最大贏家。
  • 南斯拉夫解體的背後,塞爾維亞如今需要向中國求援
    塞爾維亞是如何從強盛崛起到家道中落的?塞爾維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斯拉夫,就如同俄羅斯代表了蘇聯。在冷戰時期,南斯拉夫是中國的鐵哥們,蘇聯和我國交惡過,但南斯拉夫沒有。很典型的斯拉夫人長相塞爾維亞的命運,是和南斯拉夫息息相關的,在國際政治的風雨飄搖之中,塞爾維亞這樣子的小國,註定無法獨善其身,置身事外。誰看誰都不順眼了,南斯拉夫的解體就在不遠處了。
  • 南斯拉夫解體,巴爾幹成為動亂和戰火的代名詞,波赫戰爭一觸即發
    南斯拉夫原版圖這當中,前南地區的穆斯林是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形成的宗教居民共同體,絕大多數居住在波士尼亞一黑塞哥維那共和國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的浪潮開始影響南斯拉夫。1989年10月,南共盟決議在境內實行多黨制,越來越多的政黨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在波赫境內,代表三個民族的政黨相繼成立,並在波赫議會選舉中分別佔有了35%、30%和18%的席位。
  • 解體之痛:前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走上分裂之路?
    克羅埃西亞緊隨其後宣布脫離南斯拉夫。1992年4月,歐共體承認波赫(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亞)獨立。就在這一天,波赫的塞爾維亞人在總統米洛舍維奇的支持下,在塞拉耶佛對裡面的穆族和克羅埃西亞族進行狂轟濫炸。北約動怒,開始轟炸波赫境內的塞爾維亞武裝。最終迫使這三國領導人籤署協定,波赫從此被劃分為穆族和克羅埃西亞聯邦(51%領土)和塞族共和國(49%領土)。長達三年半的波赫戰爭終於結束。
  • 與塞爾維亞分家的波赫:今天的瓦爾特還會保衛塞拉耶佛嗎?
    在波赫的塞爾維亞人跟他們的祖先斯拉夫人一樣,信奉東正教。東正教堂旁邊就是聖心大教堂。這座雙塔的哥德式教堂是波赫最大的天主教堂,是波赫地區克羅埃西亞人的信仰中心。教堂旁邊還有紀念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波赫戰爭後訪問塞拉耶佛的塑像。從老城轉出河邊,可以見到皇帝清真寺。
  • 塞爾維亞就波赫內戰時期大屠殺事件道歉(圖)
    經過大約13小時徹夜激烈辯論,塞爾維亞議會3月31日以微弱多數通過一份決議,就波赫內戰時期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事件道歉。這份決議未按照國際法庭的裁決使用「種族滅絕」一詞。決議的意義受到正反兩方質疑。決議承認塞爾維亞當時「未能盡一切可能阻止悲劇發生」,但沒有使用「種族滅絕」一詞。聯合國公布的資料顯示,波赫塞族部隊1995年7月佔領聯合國保護下的穆斯林居民聚居區斯雷布雷尼察,殺害7000多名男性成年人和兒童。聯合國稱這一事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發生的最恐怖犯罪行為。
  • 塞爾維亞就波赫內戰時期大屠殺事件道歉
    決議承認塞爾維亞當時「未能盡一切可能阻止悲劇發生」,但沒有使用「種族滅絕」一詞。 聯合國公布的資料顯示,波赫塞族部隊1995年7月佔領聯合國保護下的穆斯林居民聚居區斯雷布雷尼察,殺害7000多名男性成年人和兒童。聯合國稱這一事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發生的最恐怖犯罪行為。
  • 解體之痛:前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走上分裂之路?
    克羅埃西亞緊隨其後宣布脫離南斯拉夫。1992年4月,歐共體承認波赫(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亞)獨立。就在這一天,波赫的塞爾維亞人在總統米洛舍維奇的支持下,在塞拉耶佛對裡面的穆族和克羅埃西亞族進行狂轟濫炸。  北約動怒,開始轟炸波赫境內的塞爾維亞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