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爆發,由於蘇軍西方方面軍全線潰散,致使德軍一周之內就佔領了明斯克,半個月就進攻到斯摩稜斯克,前鋒直指莫斯科。圍繞西方面軍的失利,人們一直認為指揮官巴甫洛夫擅離職守,錯誤地將3個集團軍送於德軍布置的口袋,這才是蘇軍失敗的重要原因。那麼,巴甫洛夫當時這麼部署到底有沒有錯,失利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
01蘇軍被困格羅德諾突出部和第3號命令
蘇軍西方方面軍的前身是西部特別軍區,編制有第3、第4、第10、第13四個集團軍共44個師,其任務是防禦立陶苑南端到烏克蘭北端正面寬450公裡的防線,軍區預備隊由6個獨立軍組成,其中2個為機械化軍。
1941年6月22日,德軍三路大軍同時向蘇聯邊境進攻,西部特別軍區於當天被調整為戰時編制,稱為西方方面軍,指揮員巴甫洛夫大將。蘇軍統帥部將四個邊境軍區全部調整戰時編制後,隨即下達了第3號反擊命令,要求蘇軍各方面軍主力,對德軍展開大規模反擊,並將德軍攆出國境線。
此時,西方方面軍面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2個集團軍、2個裝甲集群共34個步兵師、9個裝甲師、6個摩託化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以及2個摩託化步兵旅的進攻。由於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是三路大軍中實力最強,也是首先發動進攻的部隊,蘇德戰爭爆發首先在蘇軍西方方面軍防守的蘇波邊境布列斯特要塞展開,但是,迫於蘇軍要塞守軍的頑強抵抗,德軍並沒有被其阻礙,留下一部分部隊進攻要塞外,其餘大軍直取白俄羅斯西部重要城市格羅德諾,因為這裡不僅是格羅德諾州首府,還是通往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的必經之地。
戰鬥打響後,由於德軍在凌晨和上午已經將蘇軍部署在邊境地區的66個機場和1200多架飛機炸毀,其中就有500多架屬於巴甫洛夫的西方方面軍,因此,阻擊德軍的主要任務就落在4個集團軍和2個裝甲機械化軍身上。偏偏屋漏還遭連陰雨,在德軍突然襲擊以後,巴甫洛夫的指揮系統遭到嚴重損壞,他聯繫不到前線部隊,只好離開指揮部來到了比亞韋斯託克的第10集團軍司令部,想在此指揮部隊,殊不知第10集團軍指揮系統也遭到損失,根本與其它部隊聯繫不上,在倉促計劃中,他命令第10集團軍迅速執行3號作戰命令,在奧索維茨、維斯納一線展開反擊。在緊急聯繫到其它兩支部隊後,又迅速命令第3、第4兩個集團軍和第6、第11兩個機械化軍同時向格羅德諾集結,準備在那裡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反擊戰。
但讓巴甫洛夫沒有想到的是,德軍的進攻速度太快,而且德軍根本就沒想在格羅德諾與蘇軍糾纏,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趁蘇軍3個集團軍向西反擊的時候,已經繞過比亞韋斯託克,跑到蘇軍的背後去了,在進攻明斯克的同時,也切斷了3個集團軍與明斯克第13集團軍的聯繫,蘇軍3個集團軍就被包圍在格羅德諾到明斯克之間的一個突出部裡。
從這個方面講,蘇軍被困格羅德諾突出部,完全是巴甫洛夫在指揮系統失靈,對前線不明的情況下,盲目下達執行第3號反攻命令的結果。
02蘇軍的倉促反攻,使明斯克落入敵手
本來,蘇軍在格羅德諾地區構築了比較堅固的堡壘,計有594座野戰土木工事、98座鋼筋混凝土碉堡和42座堅固堡壘。巴甫洛夫不僅想用這些堡壘阻礙德軍的進攻速度,還想用兩支預備機械化軍將德軍裝甲部隊打回去,在他認為,蘇軍這兩支機械化軍是蘇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也是他從1940年戰役演習中獲得的經驗,因此,他並沒認識到德軍的裝甲力量根本不是他預料的那麼弱小。
當古德裡安留下一部分裝甲部隊與蘇軍抵抗,大部隊沿著高速公路向明斯克進攻時,蘇第3集團軍庫茨涅夫中將已經發現了德軍的企圖,並將情況迅速報告了巴甫洛夫。但這一關鍵信息被巴甫洛夫忽略,他以為德軍在格羅德諾築壘地區沒有攻克前,不可能孤軍深入到明斯克防線,畢竟那裡還有一道史達林防線在防守。而庫茨涅佐夫也因為通信中斷,再也聯繫不上巴甫洛夫而沒了下文。
巴甫洛夫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況下,仍然命令蘇軍三個集團軍向德軍展開反攻,從6月22日到25日,蘇軍接連三天遭受重大損失,到6月25日蘇軍統帥部發現西線戰事不利,從方方面面傳來的信息顯示,德軍已經對明斯克展開了合圍圈,馬上命令巴甫洛夫將格羅德諾的3個集團軍迅速撤退出來,可是已經晚了,德軍的兩個裝甲集團軍已經從南北雙向夾擊紮緊了口袋,雖然有部分蘇軍撤退了出來,仍有20多個師被合圍。
從這個層面講,蘇軍在格羅德諾突出部的形成,完全是巴甫洛夫主動鑽進德軍口袋裡的,一方面,他沒想到德軍裝甲突進得那麼快。另一方面,他片面地執行了第3號反攻命令。這一結果直接導致蘇軍在明斯克戰役無兵可用,無險可守。
03蘇軍被圍格羅德諾,並非巴甫洛夫一人的錯
1957年7月,蘇聯恢復了巴甫洛夫的名譽,撤銷了蘇軍在1941年7月22日對他的判決。但是,對於西方方面軍在德軍發動進攻時的防禦,巴甫洛夫還是要負一定責任的,但罪不致死。
首先,被圍格羅德諾,他是在執行3號作戰命令。1941年6月22日,蘇軍統帥部在德軍閃擊蘇聯以後,接連發出了三道命令,第一道是作戰預令,要求全線作好防禦準備;第二道是全線反擊,但由於通信不暢和不現實沒有執行;第三道就是3號反攻命令。但這個命令也是蘇軍統帥部和史達林在不了解前線情況,以及對德軍閃擊戰不清楚的情況下發布的。它的起因是西南方面軍上報戰爭打響情況時,報告了蘇軍的損失並不大,西南方面軍仍有組織較大反攻能力。史達林據此以為中線和北線蘇軍都差不多,所以趁總參謀長朱可夫到西南方面軍的路上,讓他籤字下達了3號反攻命令。
其次,被圍格羅德諾,巴甫洛夫沒想到德軍會暗渡陳倉。巴甫洛夫應該說是蘇軍中少有的對裝甲進攻抱有先見之明的人,在1940年的演習中,雖然他與朱可夫意見相左,但在發展裝甲突擊力量上他倆卻是一致的。因此,對於作戰來說,巴甫洛夫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他做夢都沒想到,德軍使用的是最新型的閃擊戰和鉗形戰術,除了兩個裝甲集團南北夾擊外,還有一支繞道他的身後,他最大的失算就在這裡,也是他掉腦袋的最大原因。
再次,打擊力量上的懸殊,蘇軍處於下風。德軍閃擊蘇聯,不僅巴甫洛夫和前線指揮員不相信而疏忽大意,事先也沒有做好充足的防禦準備;甚至連史達林和蘇軍統帥部都沒做好準備。戰鬥打響後,蘇軍在前線的裝備物資和油料供應僅夠三天的量,兩支機械化軍大部分都在維修,有的軍需倉庫甚至還需要國防委員會同意才能打開,加上空中打擊首先遭受損失,蘇軍從戰爭開始就失去了進攻的關鍵要素,在這種情況下盲目進攻,是造成蘇軍損失的重要原因。而且,就德軍來說,要不是巴甫洛夫在格羅德諾阻擋一陣子,他們已經準備在明斯克組織一個更大的合圍圈,那樣蘇軍的損失可能還要大一些。
總結:格羅德諾反擊戰,雖然蘇軍被圍失利,但就其意義來說仍然有積極的因素。一方面,面對德軍的瘋狂進攻,蘇軍沒有退縮,即使準備不足,仍然以傷亡換空間,為後續戰鬥爭取到了時間。另一方面,巴甫洛夫指揮上是失誤,但精神上沒有退卻,他一直戰鬥在前線,這一點給他平反實至名歸。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格羅德諾要塞之戰》《西部戰線的失敗》
精彩推薦: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的裝甲為何沒有作為主攻?沼澤太多
二戰史達林十次打擊,蘇軍連續進攻,對大縱深理論的延伸和拓展
二戰基輔戰役,蘇軍牽制大量兵力,為莫斯科保衛戰贏得防禦時間
二戰杜布諾反擊戰,蘇德戰場第1次坦克交鋒,蘇軍不敵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