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用了最嚴的治貪手段,連姑爺都不放過,為何貪官卻越治越多

2020-08-30 信陵侃史

歷朝歷代,對於貪官都是深惡痛絕,為了達到治貪的目的,統治者們大多會對貪官進行懲處,只不過是有輕有重。

輕的比如商朝,貪官會受墨刑,就是在臉上刺字,但仍然可以繼續擔任官職;兩漢時期,官員貪汙的錢財只要超過250文就會被免職。

而重的則會丟掉身家性命,甚至還要接受酷刑,比如夏朝,一旦發現貪汙,立馬砍頭。而處罰最為嚴厲的當屬明朝洪武年間,只要貪汙六十兩,立馬拉出去砍頭。當然了,像朱元璋這樣恨透貪官汙吏的人,懲處自然不會如此簡單,不僅會落得個滿門抄斬或者發配的下場,當事人甚至要被「剝皮實草」,受盡酷刑。

朱元璋

朱元璋年少的時候,就是因為元廷的貪官汙吏,致使自己家破人亡,所以,對於貪官,朱元璋也是最不能容忍的,即便是功臣親屬犯了貪汙,照樣懲處。

比如開國功臣永嘉侯朱亮祖,因拿土豪惡霸的錢財而誣陷清官,最後被活活地打死;朱元璋的姑爺駙馬歐陽倫走私茶葉而被賜死;明朝最大的貪汙案——郭恆案,牽涉的官員遍及朝廷的大小機構,朱元璋依然毫不手軟,因此案被殺者達數萬人。

不過即便,朱元璋治貪的手段如此嚴厲,但貪官依然層出不窮,後來朱元璋索性將法典改為,只要貪汙就拉出去了砍,但並沒有收到太大的效果。

駙馬歐陽倫

據史料記載,明洪武年間某年,同批發榜派官364人,到了第二年,就因貪汙砍了6人,不過剩下的358人,都沒落得好下場,要麼被殺,要麼被流放。

到了後期,因為貪殺的官員太多了,都沒有人能幹活,所以到了後期,甚至出現了戴著鐐銬的官員甚至戴著鐐銬罪犯的情景。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在酷律之下,貪官應該會越來越少,現在反而越來越多,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歸根溯源還是朱元璋的制度出了問題,主要是表現在兩方面:

其一、官員的俸祿低得可憐,到底有多低呢?我們拿大清官海瑞的打比方,海瑞是明朝為數不多的清官,他的生活狀況能基本反映,在只依靠大明朝廷給的俸祿情況下的生活狀態,他拿是正二品俸祿,他死後留下的遺產只有二十兩白銀,連安葬費都是同僚們給他湊的,因而俸祿太低,他的家裡難得吃上一回肉,這還是正二品的高官,那其他更低級別的官員俸祿更低,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你說能不貪麼?

清官海瑞

除此之外,明朝因為還設立了諸如錦衣衛這樣的皇帝直屬的特務機構,這些特務機構憑藉著手中的權力,勒索官員的事時有發生,本就捉襟見肘的官員就更會貪了。

其二,治貪的手段過於嚴厲,朱元璋最初規定貪汙超過60兩就要被砍頭,到了後期,只要發現貪汙就要被砍頭,上文說到明朝官員因為俸祿低,再加上官場勒索不得不貪。那既然只要貪就是死,那何必不多貪點呢?

所以表面上看覺得「嚴刑重典」能夠打壓官場腐敗之風,但實際上卻恰恰助長了貪汙之風。

錦衣衛

其實最後的治貪辦法就是「以薪養廉」然後再加上「嚴刑重典」,給予官員們足夠物質生活的資本,有了生活保障,大多數官員還是不會貪的,然後再對一些有貪念的人實行「嚴刑重典」,兩相權衡,既然有了足夠的生活保障,那何必再鋌而走險再去貪呢?

相關焦點

  • 特務遍地,卻仍貪官滿城?為何史上治貪腐最嚴的朝代,卻最腐敗
    但為何,洪武時期大力整治貪官,貪汙之風卻仍然盛行呢?,見到官員不體恤百姓,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洪武25年,朱元璋讓吏部編纂了《醒貪簡要錄》。在《醒貪簡要錄》中規定,貪官貪汙到60兩以上,就要斬首示眾!示眾結束以後,還要對屍體行「剝皮之刑」。
  • 朱元璋痛恨貪官,貪汙60兩就殺甚至剝皮示眾,貪官為何越抓越多?
    朱元璋恨腐敗,官員貪汙60兩銀就得殺頭,為何貪官還屢禁不絕?據史料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家往前至少數三代全是貧農,到了他這一輩更苦,一邊是元朝暴政流毒更深,一邊是黃河決堤導致了洪澇和饑荒,他的父母、大哥、侄子等幾人接連餓死,而他為了活命,做過乞丐、當過和尚,直至24歲時被迫加入到起義大軍中。
  • 朱元璋農民出身,當過乞丐,在位殺了15萬貪官,為何卻越殺越多
    《醒貪簡要錄》就曾有記載,朱元璋剛即位之初,百官來朝,臨走前,朱元璋就曾告誡他們:「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如鳥初飛,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貪者必朘人以肥己。況人有才敏者或暱於私,善柔者或昧於欲,皆不廉致之也,爾等宜戒之。」
  • 朱元璋殺了15萬貪官,為何還是制止不了貪官?
    對「草根」出身地朱元璋來說那些作為百姓的日子裡受到的貪官汙吏的欺壓如跗骨之蛆一般難以忘記,對於宋元兩朝衰亡的深究更讓身為天子的他難以釋懷,這也就造就了他一生絞盡腦汁的與貪官汙吏作鬥爭的狀態。但無論用什麼樣的辦法,多麼重的刑法,貪官仿佛還是層出不窮,即使他殺了15萬貪官,卻還有更多人以奮不顧身的自殺式心理瘋狂斂財。
  • 朱元璋殺掉五萬貪官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雍正只用了三招,永不敢貪
    自古以來,腐敗問題一直都是困擾當政者的難題,有的王朝不乏因腐敗而造成民怨四起,最終走向滅亡的道路。為此作為布衣天子的朱元璋深知貪官腐敗的危害性,對犯事人員決不姑息遷就,執政期間朱元璋共殺掉五萬貪官。然而,終其一生肅貪運動,朱元璋都解決不了此問題。
  • 朱元璋反貪不遺餘力 用「剝皮揎草」酷刑治貪官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朱元璋反貪不遺餘力 編《明大誥》《醒貪簡要錄》頒行天下  本版文字:鍾葵(除署名外)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朱元璋反貪創了不少紀錄:措施最嚴、力度最大、刑罰最酷、殺人最多、歷時最長……  朱元璋出身貧苦,從小飽受官府的敲詐勒索,對貪官汙吏充滿刻骨仇恨。
  • 雍正治貪不光用養廉銀、火耗歸公,幾個絕招讓貪官乖乖伏法
    多年做皇子協助理政,讓他對大清官場辦事風格非常了解,也深知官場貪腐的嚴重。剛一繼位,他就開始整頓吏治,查處貪腐。很多人喜歡拿朱元璋治貪和雍正治貪對比,對比效果是朱元璋治貪狠、殺戮重,但是效果不理想,而雍正治貪辦法多、效果好,更具參考價值。 與明朝相比,雍正的治貪手段確實更勝一籌。
  • 朱元璋殺了十五萬貪官,可越殺越多,雍正僅僅用了一招,藥到病除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貪官自古以來就是百姓痛恨的人,可是縱觀歷史,人們就會發現,皇帝對於貪官大多數並不是都是深惡痛絕的,只要貪官的能力夠大有時候皇帝甚至會特別信任他,比如和珅和乾隆帝,然而也有特別痛恨貪官的,恨不得趕盡殺絕的皇帝,比如朱元璋和雍正。今天我們就說說他們二位,都是治理貪官,為何朱元璋殺了十五萬反而越殺越多,而雍正沒殺幾個貪官反而治理的非常不錯。
  • 朱元璋反腐:剝貪官的皮用草填充製成「標本」警示官員
    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朱元璋「總結」了他多年的反腐經驗和成果,編撰了整肅貪汙的綱領--《大誥》。這部耗時近兩年時間編纂的刑典,堪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治腐法典,書中對朱元璋親自審訊和判決的一些貪汙案例成果進行了詳細的記錄,書中還闡述了他對貪官的態度、辦案方法和處置手段等內容。
  • 明朝反貪史上最嚴,卻屢禁不止,只因為朱元璋不懂經濟
    反貪反腐是歷朝歷代都嚴抓狠打的事情,但每個朝代都是屢禁不止。清朝的和珅就以貪腐聞名,家裡比國庫還富有。和珅貪婪是因為皇帝故意放縱,打算養肥了再殺,可是明朝呢?明朝是歷史上打擊貪腐最嚴厲的一個朝代。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作為一個小農民,後面是個小和尚,他接觸到的元朝就是貪官汙吏組成的元朝,所以對貪官汙吏極其痛恨。成為皇帝之後,他對明朝的貪官汙吏進行了真正的嚴打,明朝反貪法律可以稱之為史上最嚴,可是為何明朝的貪官卻屢禁不止呢?
  • 朱元璋農民出身,當過乞丐,在位殺了15萬貪官,為何卻越來越多
    《醒貪簡要錄》就曾有記載,朱元璋剛即位之初,百官來朝,臨走前,朱元璋就曾告誡他們:「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如鳥初飛,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貪者必朘人以肥己。況人有才敏者或暱於私,善柔者或昧於欲,皆不廉致之也,爾等宜戒之。」
  • 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重典治貪」?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後,勵精圖治,為強化中央集權,鞏固統治,加強對官吏的管理,尤其是加強對貪官汙吏的治理,推行「重典治貪」的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有其複雜的背景,其中當時明初的社會狀況與朱元璋的懲貪思想以及傳統的「刑亂國,用重典」的用刑思想等是重要方面。
  • 朱元璋一生殺了15萬貪官,剝皮實草各種酷刑,臨死卻感嘆殺不完!
    歷朝歷代人們最痛恨的大概就是貪官汙吏了,但是貪官卻一直都存在。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很低,當過和尚、要過飯,也曾受過貪官汙吏的盤剝殘害,可以說是深刻的知道民間疾苦,所以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重點懲治貪腐,據不完全統計他執政31年時間,肅貪6次,殺掉貪官15萬人。朱元璋這位草根皇帝,文化水平不高,人生經歷豐富,所以建立大明之後,他希望在他治理的天下沒有貪官殘害老百姓。
  • 朱元璋恨腐敗,官員貪汙60兩銀就得殺頭,為何貪官還屢禁不絕?
    朱元璋恨腐敗,官員貪汙60兩銀就得殺頭,為何貪官還屢禁不絕?之所以如此和其貧農出身以及一家人幾乎全因貪官汙吏貪墨賑災糧食導致活生生被餓死的成長背景有關,觀其一生,他的反腐之心、反腐手段都是剛猛激烈的,貪汙者輕者砍手砍腳,重者斬首、流放、剝皮示眾。而且由於他寧殺錯不放過的心性手段,其在位年間很多貪腐案件都定性過重、牽連過廣,造成了不少冤假錯案。
  • 為什麼朱元璋治了一輩子的貪腐,最後還是無濟於事?
    為什麼朱元璋治了一輩子的貪腐,最後還是無濟於事?在這種社會性質下,反腐工作一般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一個全民向錢看齊的社會,試問哪個人不是笑貧不笑娼?有錢就是大爺,沒錢就是孫子,社會風氣如此,更何況官場了?
  • 貪1塊錢也拉出去槍斃是不是就沒有貪官了?朱元璋用行動來解答
    中國古代官吏貪汙受賄這件事,恐怕是世界之最,歷朝歷代均是如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來感受一下貪腐的程度,清朝官員和珅,他貪汙的錢財折合白銀約八億至十一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和珅貪成這樣,乾隆在位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什麼?因為根本管不了。
  • 朱元璋對待貪官心狠手辣,為何屢禁不止,甚至是越來越多?
    他當任皇帝三十一年,先後發起6次大型肅貪運動,明朝初建之時,朱元璋大手筆封了九公五十四侯,但最後因貪腐、暴行等罪名被定罪的就多達有六公三十二侯。殺掉的貪官總人數達到了15萬之多,可是不但貪官沒有減少,反而越殺越多。
  • 朱元璋發明的懲治貪官的方法,讓人不寒而慄,卻大快人心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草根皇帝,祖輩都是地地道道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遭受過統治者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老朱也在童年時期蒙受貪官的陰影。所以朱元璋與那些貪官汙吏勢同水火。在反抗元朝暴政的過程中,朱元璋見了太多的貪官橫徵暴斂,社會腐敗,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所以朱元璋誓要嚴懲貪贓枉法之徒。
  • 朱元璋殺了十五萬貪官,為什麼越殺越多?百年後雍正想出辦法
    除了屠殺開國功臣,自幼飽受貪官汙吏欺壓的朱元璋對貪官汙吏有著天然的仇恨。朱元璋在位31年,始終認為百姓生活困難的根本原因是貪官汙吏造成的。於是,朱元璋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反腐運動。洪武二年,朱元璋頒布了史上最嚴的《反貪法》:「凡貪汙白銀六十兩以上者,一律處死!」
  • 朱元璋以殺止貪,貪腐現象卻屢禁不止,雍正帝對治貪:我只需一招
    《清史稿.蔣赫德列傳》中有言:「百姓大害,莫甚於貪官蠢吏」。貪汙腐敗會對整個國家帶來極大危害。所以從古到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整治貪腐可說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宋朝的高薪養廉,明朝的酷刑苛法,這些辦法在實行之初都有一定效果,但隨著推行力度減弱和執行力下降,最終成效並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