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曹真以及劉峰二人皆為養子,最終二人的命運卻截然相反。對此有很多人表示,這二人幾乎就是同人不同命,之所以說他們同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二人生前所經歷的事情幾乎一模一樣。曹真的父親在早年期間就追隨曹操起兵,想不到在幫助曹操募兵的情況下卻遭遇不幸。當時曹操見到這種情況之後非常同情他,而在此時他膝下還有一子,就是曹真。曹操見狀立馬將其兒子收為義子。
劉備在早年期間起兵時膝下無子,當時看中姓劉的大戶人家有一個外甥叫羅封,後來就收其為養子,並為其改名劉封。這二人雖為義子,但在當時也算幸運兒,畢竟這二人的養父皆是當時的大人物,他們二人能夠成為這兩個大人物的養子也算佔了很大的光。雖然這兩個養子都特別有能力,不過劉備為何對他們二人的待遇卻各不相同?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
一、劉備除掉劉峰,重點扶持曹真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二人對於統治者擁有不同的影響,相信大家也比較清楚曹真在當時似乎沒有威脅到曹丕的繼承權。當時以他的能力斷然可以成為曹丕的左膀右臂,那時的曹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活得非常累,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兄長會謀權篡位,同時還要擔心曹魏的能力太過於弱小。因此在這種大環境的促使之下,讓他必須要重用身邊能夠信任的人,而當時的劉封似乎對於劉禪的位置有非常大的威脅,如果不儘早除掉,或許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後患。
如果要想穩住蜀漢的政權,那麼必須要依賴漢中天險,假如當時沒有除掉後患,劉備真有一天撒手人寰之後,內部發生矛盾,那就將會造成無法避免的後果。因此劉備想要除掉劉封,也是早已有預謀,將他除掉之後,那麼曹氏父子兩個人才可以重點培養曹真,從此再也不用擔心位置的問題。
二、劉備知人識人,選劉封當繼承人
第二大原因就是劉備擁有一雙慧眼,他當時收劉封為義子,本身就是想讓其當作繼承人。相信被劉備選中的人素質當然不會太差,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表示,劉備之所以會這樣做,就是由於想要拉攏當地豪門的關係,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如果真是這樣,劉備可選的人就只有劉封自己嗎?劉備之所以選中他當自己的繼承人,那就證明劉封擁有可取之處,整個人還是有相對優秀的地方,或許正是由於這種先天性的條件,才會被劉備選中吧。
劉峰本身出生於宦官家庭,在當時也算是名門望族,或許劉備在那時就猜測他一定受過高等教育。腦子一般不會像一團漿糊一樣,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似乎都可以冷靜地去處理,當時劉備或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認定劉封吧。假如在當時劉備看到劉封是一個五大三粗,滿口粗鄙之語的人物,劉備還會選他當繼承人嗎?只能說劉備擁有知人識人之明,看到劉封擁有高素質才會選定的他吧。
三、曹真無繼承權,劉封有望成國君
劉封自從加入劉備陣營之後一直處於隱身狀態,直到入蜀作戰時才描寫了兩筆,不過後來經過此次事件之後又開始隱身。直到曹劉漢中對戰之時,當時曹操還諷刺這就是一個假兒子,必須要讓自己的兒子來將劉封給剁了,其實在那一戰曹操的確也是打的比較憋屈,不過正是由於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所以對於劉備這一個假兒子只不過是束手無策,只能呈口舌之快罷了。
再來看一下曹真,畢竟曹操在收其為養子的情況下他還只是一個孩子而已,當時曹真的地位根本不會影響到後來的曹丕當上魏王。由此可見劉封在蜀漢的地位要遠遠高於曹真,其實他的地位本身就和曹真擁有很大區別,曹真雖然已經成為曹操的義子,不過他卻沒有繼承權。似乎天生註定已經站在了輔助的位置上,再來看一下劉封本身就是有機會繼承,同樣可以憑藉努力成為蜀漢的一國之君。
綜上所述,雖然這兩個人都是義子命運卻截然不同,也很容易理解了。不過最後劉封還是被劉備處死,劉備每一次想到這件事情都覺得非常後悔,每次提及都會情不自禁地流眼淚,由此可見劉備對劉封也有很大感情。奈何當時劉封的地位比較特殊,或許殺了他對蜀漢來講也是一大損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