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是三國世界中一個毫無存在感的醬油角色,但他身上有一張耀眼的標籤——劉備的義子。
不過,劉封一生中幾乎沒有太大作為,最後反而是他的死因,成為一個值得仔細分析的問題。
劉封究竟為何而死?常見的說法是:劉封因為對關羽的求救置若罔聞,致使荊州丟失、關羽敗亡,所以被劉備怒而殺之。
但是,劉封之死的真相,絕非如此簡單。而且,他的死還與諸葛亮的推波助瀾,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勇將劉封
劉封本不姓劉而姓寇,其母親姓劉。
劉封家世顯赫。寇氏祖上曾為侯爵,被分封到了荊州;而劉封之母出自長沙劉氏,乃是西漢時期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從這個層面上講,劉備與劉封還有一些血緣關係。劉備自稱其祖上是中山靖王劉勝,而劉勝與劉發實際上是親兄弟,都是漢景帝的兒子。
劉備流落荊州時已經40歲了,但還沒有兒子,於是便認劉封為自己的義子。
劉備當時雖到處流浪,但頭上還有「漢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的光環,如果劉封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背景,也不夠資格成為劉備的兒子。
劉封此時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史籍記載他是「有武藝、氣力過人」,是一個武將的好苗子。
劉封這身本領,既讓他走上過人生巔峰,也成為他最終被殺害的主要原因。
劉備當時肯認劉封為義子,不是一時興起而為之。他半生飄零,東奔西走,年過不惑還沒子嗣。(劉備曾有過兒子,但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很可能是在戰爭中夭折了。)所以,劉備最初是把劉封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
不過,命運跟劉封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公元207年,劉備的親兒子劉禪誕生了。
劉禪這娃的命硬啊,長坂坡他被趙雲救下;東吳想要奪他,他又被趙雲救下。種種跡象表明,劉禪更像是天選之子。更為關鍵的是,從血統上看他才是劉備的法定第一順位繼承人。
如果說劉封與劉禪相比還有啥優勢的話,那就是他的武藝。在荊州期間,在關羽、張飛、趙雲等名將的調教下,他成長為一名勇猛的青年將領。
公元212年,劉封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因為龐統在雒城之戰中身亡,劉備急召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劉封也得以隨之離開荊州,入川作戰。
劉封具體參與了哪些戰鬥,史書中並未提及,但顯而易見,他在此次西徵中得到了充分的鍛鍊,被劉備封為副軍中郎將。
隨後的爆發的漢中之戰,既是劉備軍事生涯的得意之作,也是劉封一戰成名的人生巔峰。
《三國志·任城王傳》裴注《魏略》記載:
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曹操)罵曰:「賣履舍兒(劉備),長使假子(劉封)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乃召彰(曹彰)。
劉備派劉封到曹操面前叫陣,氣得曹操大罵:我要把親兒子曹彰叫來,痛打你的乾兒子!
曹彰雖猛,但他遠在許都無法應戰。在這場「蜀魏皇子之爭」中,劉封用自己的勇猛,為劉備爭得了面子,為蜀軍贏得了士氣。
劉備成功佔據漢中後,劉封又獲得了獨當一面的機會,他與孟達攻取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讓劉備在漢中站穩了腳跟,高枕無憂的進位漢中王。
二、義子之死
劉備為何派劉封去佔領上庸三郡?其實背後隱藏著這樣一種戰略考量,那就是日後蜀漢內部的「勢力範圍」劃分問題。
在劉備的設計中,蜀漢大體分為三個在地理上相對獨立的板塊:
第一個是他親自管轄的益州板塊,其中包括剛剛奪取的漢中;
第二是由關羽所鎮守的荊州板塊;
第三則是由劉封自己拿下的上庸板塊。
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呢?
劉備把關羽留在荊州,是為了實現「隆中對」中「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戰略計劃。
而把劉封單獨摘出去,則是為了自己將來的權力交接:雖然劉封是名義上的「長子」,且頗有能力,但劉備肯定是要傳位給親兒子劉禪的。所以,劉備讓劉封拿下上庸三郡,實際上讓他遠離權力中心,同時還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不至於與劉禪爭奪皇位。
然而,事態的發展並未如劉備想像中那般美好。先是關羽攻打襄樊失利,繼而丟失荊州;緊接著孟達投降魏國,上庸三郡被曹魏所奪。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期間,孟達曾經勸劉封降魏。孟達引用了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等人的故事,意在向劉封說明:劉備已經立劉禪為太子了,你劉封留在蜀國,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劉封拒絕了孟達的勸降,回到了成都。但事情果然如孟達所料,劉備在痛斥了劉封一頓以後,下令賜死這個追隨自己十幾年之久的義子。
三、封死真因
關於劉備賜死劉封的原因,《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
「封既至(成都),先主責封之侵凌(孟)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劉封兵敗回到成都,劉備先是斥責了劉封欺負孟達以及對關羽見死不救的罪狀。
而實際上這兩條罪狀,一條並不成立,一條罪不至死。
關羽向劉封求救,是在他圍攻襄樊不能攻克的時候,而非敗走麥城之時,這個《三國志》有明確記載: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
所以,此時劉封並非見死不救,而他之所以不發兵,確實有客觀原因:上庸三郡剛剛拿下,還沒有真心歸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上庸得而復失,就是因為本地勢力的反叛。
而劉封與孟達關係不好,欺負孟達,這是沒處理好同事關係,怎麼能是死罪呢?
劉封之死的關鍵,其實正是在於諸葛亮的一勸:「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啥意思?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猛,怕劉禪以後制不了他,於是勸劉備殺掉他。
諸葛亮說的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是有的。劉備本意就是想把劉封摘出去,防止他對劉禪構成威脅,而現在上庸三郡已丟,如果繼續留著能徵慣戰的他,將來必定會威脅劉禪的位子。
於是,劉備這才下定決心,不顧十幾年的父子之情,殺掉自己的義子。
人說「虎毒不食子」,劉封落得如此下場,只能留給後人無盡的嘆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