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9月14日,來自北京銀保監局官網發布的信息顯示,近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於規範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押品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導在京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規範押品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押品的風險緩釋功能,有效防控信用風險。《通知》針對房地產抵押融資業務中出現的由「假配偶」「假丈母娘」在抵押合同上簽字等房產權屬人身份造假、擔保意願不真實的情況,要求落實「親見親籤」,同時採用技術手段核實權屬人身份真實性。
近年,北京銀保監局日常監管發現,部分機構押品融資業務存在個別押品集中度過高、押品盡職調查不審慎、抵押手續辦理流程不嚴謹等問題。特別是個別機構所接受押品被證實造假,反映出其押品管理和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缺陷。針對上述情況,《通知》明確了10項要求,重點對房地產、貴金屬等類型押品提出具體管理要求。
《通知》重申並細化了《商業銀行押品管理指引》原有要求。建立與其自身業務發展、風險管理水平相適應的押品管理體系。對押品外部估值進行內部審核,加強對押品價值動態監測。對不同種類押品實施差異化的集中度管理,防止單一押品或單一種類押品因市場波動等不利情形發生風險集中爆發。遵循「易評估、易管理、易變現」的原則,審慎接受押品。
《通知》重點明確了部分風險突出押品的管理要求。具體來看,針對房地產抵押融資業務中出現的由「假配偶」「假丈母娘」在抵押合同上簽字等房產權屬人身份造假、擔保意願不真實的情況,要求落實「親見親籤」,同時採用技術手段核實權屬人身份真實性。明確實物貴金屬質押業務風控環節操作要求。針對近期發生的「假黃金」事件,要求自主開展檢測鑑定、入庫保管等關鍵環節工作,或接受經國務院批准或同意設立的交易所託管的貴金屬作為質押物。
在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看來,目前抵押品市場處在相對管理不嚴格的狀態,個別資產存在重複質押和過高質押現象,從而對銀行不良貸款帶來了較大隱患,不符合銀行審慎性的貸款原則。尤其是房地產質押相對比較普遍,國家也在三令五申對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傾向進行調整,北京銀保監局此次提到,落實「親見親籤」,同時採用技術手段核實權屬人身份真實性,進一步防止房地產抵押融資業務可能存在的風險,也是符合國家目前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方向。
除此之外,《通知》還明確金融質押品審查與管理要求。針對現金等價物、股票等金融質押品的「變相套利」作用,要求對現金等價物質押融資業務加強資金用途審查,對上市公司股票類押品審慎設定「質押率」和「上市公司股東質押股票佔其持有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率」兩個比率上限。明確應收帳款類押品調查要求,針對常見的「假合同」「假發票」「假確權」等現象,要求採用多種手段驗證應收帳款真實性,不得僅進行形式審核。明確實物押品管理要求。針對存貨等實物押品「重複質押」「假物流」等問題,鼓勵使用技術手段核驗實物押品的真實性和排他性。
2019年,北京銀保監局牽頭搭建「金融專網」,推進在京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動產抵押登記相關業務在線辦理工作,有效防範了抵押登記線下辦理的操作風險。據了解,《通知》還進一步規範了不動產抵押登記辦理流程,鼓勵在京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使用「金融專網」,並在放款前對抵押物真實性和抵押狀態進行查詢覆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