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不少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時間久了,有些人漸漸適應了城市裡的環境,在城裡呆下來了。農村的房子就閒置了下來。這種情況在近幾年越來越多,根據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目前至少有7000萬套在閒置狀態,面積達到3000萬畝上下,有一些村子的空房率達到了或者已經超過了35%。
這些閒置的房屋其實都是農民的個人財產,空置其實就是農民個人財產的一大損失,長期無人居住,房屋易老化,雜草叢生讓人覺得實在可惜。
空置的房子能幹點啥呢?您腦子裡一定會想出一個詞:農家樂。沒錯,前些年農家樂簡直進入了一個普及化的時代,只要是農村挨著路邊的農戶家,幾乎都成了農家樂。剛開始,城裡人都樂此不疲的參加各個村的農家樂活動,吃農家樂小吃,確實也體驗了一把農村生活。之後,農家樂開的多了,也就不再紅火了,有人戲言,「農家樂」已經變成了「農家哭」,迎來了「關門潮」。
於是又興起了民宿,據統計數據顯示,這幾年民宿也不再吃香了,像是湖南、海南、黑龍江、河北、青海等地,民宿或者農家樂的年增幅比都接近或者超過了400%。成倍的井噴式增長,讓曾經人滿為患的農家樂或者民宿,變成了門可羅雀,似乎這條路走不通了。那有什麼新法子能讓農村的閒置農房重新被利用起來呢?
下面介紹兩種新方式,或許正在轉型的您會用到。
第一種方式:鄉村康養。
北京市延慶區後所屯村的周曉春家,是鄉村康養的一個示範點。其實,鄉村康養就是把農村的閒置房屋做一個整合,配合國家正在進行的美麗鄉村進程,讓城裡人來這裡租房子,抱團養老式的在村裡住下。相對於依靠景區的民宿,鄉村康養顯得比民宿更親民,並且更具有可複製性,門檻低,農民加入很容易。只要村子環境好,有特色,交通還算便捷,都能吸引來固定的人群。
在這裡,可以租下來整個院子,一個院子有4個房間可以住,兩個家庭租一個院子平均一家人一年才1.5萬元,這價格是不是不貴呢?相對於做鄉村康養的農民周曉春來講,房子根本不愁租,她甚至籤訂過十年的租房合同。
對比農家樂和民宿來講,一個百戶人家的村子裡,拿出10%的房屋做鄉村康養是合適的。如果高於這個比例的話,就會過於飽和,走上農家樂的老路。
第二種方式:文化藝術村。
在安徽合肥崔崗村,對於閒置農房走出了一條文藝範之路,他們搞起了文化村,並且還小有名氣。
在城市裡,有這麼一批人,他們都是文藝愛好者,或者是藝術家,他們對於農村的田園生活有嚮往,喜歡在農村生活接地氣尋找創作靈感,他們喜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農村的美好。
由於藝術家或者文藝愛好者到了農村採風或者長住,都會對自己的居住院落做一些改造,會有一些大筆的花銷,當地政府也因地制宜,推出了租金補貼,這筆補貼直接會補貼給出租房屋的農戶。根據當地政府官員介紹,一共有8萬元,分15年按年補給農戶。對於文藝愛好者來說,一年三千多塊錢,有籤署長期租房合同的,一籤就是15年。
僅在崔崗村,就已經匯聚了油畫、雕塑、珠寶加工、攝影等行業的53位文藝愛好者,其中已經有36家對外開放,盤活了閒置農房的同時,還為農村帶來了文藝味的變化。
其實,農房不僅僅只是提供居住的空間,更是鄉村生活和鄉村文化的載體,更可以變成創業和創作的場所。除了以上兩種新方式,您還知道有什麼其他方式能盤活農村的閒置房屋嗎?歡迎留言區留言,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