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物權編對「兩山理論」的貫徹

2020-12-18 人民政協網

生態環境及其構成要素大多是民法上的自然資源,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表現為「物」或「財產」。民法上,通過「財產權」與人發生關聯,表現物權制度。由此,物權編成為了民法典中與生態環境關係最緊密、影響最直觀的「重頭戲」。上篇文章中,我對物權編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進行了梳理,這些被稱之為「綠色」物權的條款,形成了對生態環境的私益與公益雙重保護機制。

民法首先是保護個人利益的法律,保護人民享有在良好環境中生活的權益,是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體現。物權編第288-296條分別就生活中常見的用水、排水、通風、採光、日照及汙染物質排放等常見生活性環境問題做出規定,確立了保護美好生活環境的底線。物權編第274、286、287條,通過規定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及其行使,從小區綠地特別保護、小區公共環境治理、業主合法權益保障請求權等三個方面提供小區環境公益保障,構建共有環境共同保護新機制。民法典物權編第322條和第375、378、379條,通過規定添附制度、完善地役權制度,為節約資源、實現物盡其用提供了民法依據。

生態環境是我們當代人和後代人的共同利益,具有明顯的公共利益屬性。民法典為保護環境公益,也做出了專門安排。一方面,物權編第209、224、225條等確認並擴展憲法有關國有資源的範圍,把重要環境要素納入國有資源範疇,並重申「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為從全民利益、公眾需要角度分配、管理和保護這些重要資源奠定權屬根基。另一方面,物權編第120、326、346條規定了對用益物權行使的生態環境約束,為環境公益保障提供了反向制度激勵。尤其是第346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具有開創性,意義重大。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15周年。15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價值觀,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何將「兩山理論」所蘊含的深刻思想貫徹到民法典中,變成「經濟要環保,環保要經濟」的行為規範,是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始終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物權制度作為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性規範,如何保障「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限制「金山銀山」破壞「綠水青山」,是重中之重。

為此,民法典物權編對此做出了妥善安排。

首先是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取向,促進民法規範與環境法規範的有機銜接,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法律規則。將以往在民法秩序中僅作為無主物甚或背景性存在的一般資源、整體環境甚至生態服務日益稀缺,擬制為一種「財產」,「借用」物權法相關原理、概念和規則進行保護。

其次是為生產、生活施加普遍環保約束,限制「金山銀山」破壞「綠水青山」。「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綠色發展需要通過對生產、生活施加環保約束、形成「倒逼」機制來實現。物權編第326條和第346條把遵守環保要求和用途管制作為合法行使用益物權、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邊界範圍和前提條件,有助於「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而第293條對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通風、採光和日照」相關標準,第294條對不動產權利人棄置廢物、排放汙染物不得違反國家規定的要求,則進一步將環保約束擴展到生活層面。這些規定對於「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為「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第三,重要環境要素公有,分層保護環境權益,確保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物權編確認並擴展憲法有關國有資源的範圍,把重要環境要素納入國有資源範疇,並重申「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為從全民利益、公眾需要角度分配、管理和保護這些重要資源奠定權屬根基。第325條對自然資源應「有償使用」的原則性要求則為體現資源價值、保證利用效率、實現惠益共享提供機制保障。在公民個體性和集體性環境權益的確認和保障方面,法典第274條有關小區綠地共有的規定及前述相鄰關係條款,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學習民法典體會,紀念「兩山理論」提出15周年。

相關焦點

  • 與《民法典》物權編新規接軌
    《民法典》即將在2021年元旦正式施行,各項配套工作也都在緊鑼密鼓中進行。其中,物權編是《民法典》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前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統領性法律規範。熟練掌握其具體要求,尤其是及時與其中的諸多新規定接軌,對於不動產登記工作者尤為必要。
  • 《民法典》乾貨之物權編-用益物權
    《民法典》第二編物權用益物權部分,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增設了居住權這一新型的用益物權,有利於構建多樣化的住房保障體系,滿足我國社會的現實需求。新增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的要求《民法典》在原《物權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用益物權人應當保護和合理開發資源的基礎上,將環境保護義務納入了用益物權人的義務中,實質上是對《民法典》總則編第九條規定的綠色原則的貫徹。
  • 民法典物權編務必反映中國實際需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民法不可無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而自說自話。如果說民法典合同編兼顧中國國情和世界市場的運行規則,那麼,民法典物權編則更多的是反映、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 第一分編通則規定了什麼?
    《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各類財產關係的物權制度,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排在第一編,重要性可見一斑。今天分享的是「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中的相關條款。 一、什麼是物權 有恆產者有恆心,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財產權。物權法律制度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係,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的民法典物權編 | 法學院
    法典是形式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結合,民法典物權編的體系化表現在外在規則形式和內在價值理念兩方面。其中,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蘊含於外在規則形式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民法典物權編的價值體系設定了基本框架。民法典物權編需要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蘊含於規範體系中,並通過規則形式體現出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了民法典物權編的品性,體現了其內在精神氣質。
  • 物盡其用 民盡其力——民法典物權編亮點解析
    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財產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各類財產關係的物權制度,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排在第一編,重要性可見一斑。民法典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物權制度。
  • 民法典物權編七大亮點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322條) 2.增加土地經營權 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所有權分編規定了什麼?
    《民法典》物權編所有權分編基本沿用了《物權法》第二編所有權部分的體例和內容。不過,它在對後者承繼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基於進一步加強對所有權人的保護和救濟的基本理念,又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和補充規定。下文以本分編較之《物權法》的新增或完善規定為主線進行解讀。
  • 民法典物權編:物權公示原則
    專欄《民法典(物權編)》第3章 物權公示原則《民法典》第208條 【物權公示原則】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商品房一、物權公示原則界定公示不是公告。公示是公開宣示,讓公眾了解並可提出異議。公告就是當眾正式公布或通告。
  •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2018年06月20日 08: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孟強 字號 內容摘要: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 《民法典》物權編貫穿以民為本的理念
    物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分量。《民法典》物權編作為《物權法》的「升級版」「加強版」,規定了各類財產關係的物權制度。相比《物權法》,《民法典》物權編有哪些變化?記者採訪了湖南人和人(株洲)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如泉。記者:《民法典》的誕生,對社會有哪些重要意義?
  • 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建議
    在編纂民法典物權編過程中,對於用益物權客體應如何界定,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物權法》實行嚴格的物權法定原則(第5條),但又規定用益物權的客體包括動產,而現行法所規定的用益物權均以不動產為客體。這就產生體系上的自相矛盾。
  • 民法典物權編: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專欄《民法典(物權編)》第2章 物權平等保護原則《民法典》第207條 【物權平等保護原則】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一、物權平等保護原則分析民事活動中,所有民事主體地位平等,那麼物的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既物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都受到法律平等保護,他人或組織不得侵犯。
  • 權威解讀 |《民法典》中的不動產物權制度
    《民法典》物權編對《物權法》中有關不動產物權的規定進行了多方面的補充、修改和完善,需要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真把握。1確立平等保護物權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物權編第207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 《以案釋法》第5期:《民法典》物權編「居住權」對百姓生活的影響
    點擊「法治章丘」關注我們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提高群眾法律意識,深入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區司法局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打造了《以案釋法》普法欄目,通過專業律師釋法說理,為群眾普及法律知識、解答法律難題。
  • 三分鐘學法161丨《民法典》解讀之物權編②
    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我們與金華市司法局一起,打造一份權威又易懂的法律讀本,輕鬆學法規,讓您成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小達人。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6章)|「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相關閱讀: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5章)| 「地役權」都規定了哪些內容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4章) | 民法典增加的「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都規定了些什麼內容呢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3章) | 「宅基地使用權」都規定了哪些內容
  • 物權視角下《民法典》的創新和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民法典》物權編是充分吸收《物權法》精華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提升。 《民法典》共有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其中,《民法典》物權編是在2007年頒布的《物權法》的基礎上,堅持尊重科學規律、立足本土實踐、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對所有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等制度進行了調整和創新,必將對未來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我國民法典分編編纂中的幾個問題
    作為一名幾十年從事民事法律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學者,我對此倍感興奮和鼓舞,對自己能參與這項偉大的立法工程也倍感榮幸。民法典各分編涉及的內容廣問題多,其中不少問題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特別強,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如何做好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工作是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從一名學者的角度對做好民法典分編編纂工作匯報幾點體會和認識。
  • 民法典中涉及拆遷的物權保護問題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這成為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民法制度也迎來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00多個條文,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