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山東故事」「難忘煎餅那些事」

2020-12-11 海報新聞

對以往歲月地懷念,唏噓著歲月的無情

難忘煎餅那些事

散文

作者 /閆桂紅

煎餅是一種傳統食物,相傳是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當時是為了行軍打仗攜帶方便。而山東煎餅的歷史由來已久,煎餅卷大蔥更是山東美食的代表。蒲松齡也曾著有《煎餅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

煎餅的製作其實很簡單,製作成本也低,用五穀雜糧即可,糧食的質量差點也不要緊。我的家鄉在山東濰坊青州的西南山區,最常見的便是玉米面加豆面,磨成膠糊狀再用三條腿的鐵鏊攤製成薄薄的圓餅狀。保存時間長,且抗餓。所以在我的記憶裡,煎餅是農家人一日三餐的主食。

做煎餅的五穀雜糧需要先上碾子壓碎,然後用水泡透,再用磨子推磨成膠糊。一般推磨推碾這樣的事情大多是女人跟孩子做的,男人們要上地幹活。石磨粗重笨拙,如果小孩子的話就需要兩個一起來推。女人們則忙著支好鏊子預熱,收拾著要用的工具。

小時候最心煩幹的活路大約就是推磨了。冬天天不亮就從熱乎乎的被窩裡被叫起來,天氣炎熱時起床更早。睡眼惺忪地在磨道裡推著推著還會迷迷糊糊地做夢。這時候如果另一個推磨的猛一用力,就很容易讓迷糊的一方「抹棍」。抹棍就是把推磨的棍子一下滑落到磨好的煎餅糊上。這樣的惡作劇會讓人瞬間清醒。卻不會氣惱,反而會相視偷偷地發笑,只要不被大人發現就好。這個惡作劇也為枯燥的勞作間隙多了些許的樂趣。

在我記憶深處,好像攤煎餅這個活很是難學的。奶奶說,剛學攤煎餅時攤的煎餅要自己吃掉了才能學會。我以為這是訣竅。可是當我十六七歲學攤煎餅時,把自己攤的幾個又硬又厚半生不熟的煎餅塊皺著眉頭都吃進了肚裡也還是沒有學會。攤煎餅的姿勢是很累人的,需要矮矮地坐在地下的蒲團上,又要往鏊子底下添柴,又要掌握好火候,還要瞅準時機把煎餅糊在鏊子上攤勻攤開,再細細地刮攤,讓煎餅細膩筋道。當煎餅熟了時更要快速地用煎餅耙子把煎餅的邊緣粘起來,這樣才能順利地揭下來。理論是這樣的,可實際操作起來往往就變成了不是火小了煎餅冷幹了釘在鏊子上揭不下來,就是火大了煎餅變成了紅褐色的糊煎餅。糊了其實也不要緊,能揭下來就行。而事實卻是糊了的煎餅也緊緊地釘在鏊子上,得用鏟刀一塊一塊鏟下來。或者會把煎餅糊甩到鏊子的邊沿甚至地下,可算是狼狽至極。順利攤完一頓煎餅往往會累得腰都直不起來,腿也麻木不會走路了。即便是這樣,但是因為生活,又不得不三天兩頭地做,尤其像我們這樣人口多的大家庭。

推完煎餅糊,看大人攤煎餅時,有時候會撒嬌般地跟大人要熟了的煎餅糊吃。就是用耙子把煎餅糊推趕成一個長條狀,再用柴草棒穿起來。熱氣騰騰的煎餅糊雖然沒有作料,但是吃到嘴裡,那種散發著糧食清甜馥鬱的香氣,絕不亞於現在的羊肉串。其實現在想想也挺神奇的,一樣的食材,不一樣的做法和吃法,感覺咋就不一樣了呢?攤出的第一張煎餅是很受歡迎的,俗話叫頭鏊子煎餅。大概是因為剛開始時鏊子上有油,所以第一張煎餅特別香,儘管它並不好看。還有初冬的時候,把掛在牆上的葒柿摘幾個,央求著大人把柿子攤到煎餅上,做個柿子煎餅,蜜甜的柿子的糊香氣便融在了煎餅裡,又甜又香又脆,吃到嘴裡別提多爽了。這個時候的煎餅不是為了飽腹的食物了,而成了小孩子的零食了。現在想來,那便是童年最好吃的零食了吧,想想都要流口水。當然吃煎餅糊跟柿子煎餅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比如大人時間充裕時她可能會滿足你,如果時間緊張或者正趕上柴火不好燒火候掌握不好時,就不要去自討沒趣了,弄不好還會挨一頓臭罵。

女孩子一般十幾歲就要學會攤煎餅的。但是我卻很幸運的,沒有被逼著學會攤煎餅。因為我有五個姑姑,有她們攤,有她們疼愛著我,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逃避了這項累人的活計。這也是我為之驕傲的事情之一 。可那時候的女孩子不會攤煎餅是會被恥笑的。北屋嬸子就經常取笑我:紅啊,你不會攤煎餅以後嫁了人怎麼過日子啊?我則嗤之以鼻大言不慚:到那時候就不用吃煎餅了,或者我們可以用錢買著吃。嬸子當時看我的神態是鄙夷不屑的。但是我這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話到現在卻不幸被言中了。不過,我仍然敬重那些會攤煎餅的長輩跟同齡人。比如,我奶奶,我娘,我的姑姑們。

奶奶攤起煎餅來不急不慢的,燒的鏊子很均勻,擦鏊子的油布總是被做成厚厚的四四方方的樣子,攤幾個煎餅才擦一下鏊子。雖然煎餅不是很薄,但是很耐人看,也好吃。奶奶說這是在老奶奶嚴厲地教導下學出來的手藝。剛開始攤的煎餅也是又厚又不成張半生不熟的,老奶奶就讓奶奶自己吃,直到學會為止。奶奶對我說的時候很平淡,我卻聽得鼻子發酸。

娘就不行了,攤起煎餅來總是火急火燎的,看她手忙腳亂的,用力舀起一大勺煎餅糊,然後急急地倒在鏊子上攤開刮勻。娘攤出來的煎餅厚厚的,也經常有糊的,但這並不妨礙它的味道,反而增添了一股糊香味。可就是有一點,娘總是把手上弄得油油的黑黑的,然後擤鼻涕時,兩個鼻窩裡就都是黑黑的了。雖然因此經常被大家取笑,可她仍是改不了這個習慣,到底依舊我行我素,絲毫沒有羞愧感。

五個姑姑都會攤煎餅,攤得各有千秋。但要說攤得最好的,要數二姑了。

二姑攤起煎餅來漫不經心的樣子。她悠悠地用勺子舀起一勺煎餅糊,勺子要是大的話還要把勺子歪一下,把煎餅糊倒回盆裡一點。再輕輕倒在鏊子上,慢慢地用耙子一下一下地攤開,刮勻。鏊子下的火徐徐冒著火苗也不會竄出鏊子以外的地方。就是用耙子粘煎餅也像不用力似得,但是煎餅就是那麼聽話,乖乖地就被揭了下來。而且齊邊齊沿,沒有糊糊的地方,一面是白色的,一面是黃燦燦的,讓人一看就會食慾大增,不餓也想吃。最後二姑再用油布輕輕地擦拭一下鏊子。如此反覆,相當有節奏感。看二姑攤煎餅更像是享受一種視覺大餐。剛剛攤好的煎餅帶著玉米大豆甜絲絲的香氣四溢開來,咬在嘴裡又酥又軟。一個煎餅好像還沒吃幾口就下了肚。不用就菜,甚至連鹹菜都不用,光吃幾個煎餅就飽了。而且特別抗餓,到了下一個飯點兒也不會有飢餓感。

二姑這手煎餅活還曾經解救過家裡的燃眉之急。二三十年前,家鄉廟子鎮上的全羊肉館正是興旺的時候。而吃羊肉喝羊肉湯就著煎餅也算廟子全羊的一大特色。那時候的煎餅都是純手工的,而且要求煎餅不僅好吃,還要薄脆有看相,所以一般人攤的煎餅達不到這個要求。當時家境困難的二姑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就偷偷攤了一些算作樣品吧,拿到飯店讓老闆看看能不能達標。結果自然是老闆們相中了二姑的煎餅,二姑就有了一段賣煎餅的經歷。剛開始是親自去幾個飯店送煎餅的,後來,飯店的老闆們就爭相跟二姑預定,甚至親自跑來二姑家買。因為二姑不識字不會算帳,所以剛開始時我偶爾就跟二姑一起去,幫她算算帳。一直記得二姑當時拘謹的樣子。她拘謹不是為了自己的顏面,她是覺得讓我沒面子。她愧疚地看著我說,紅啊,讓你幫我賣煎餅覺得丟人不?我這當姑的是不是太自私了?我大大咧咧地說咱又不偷不摸的,憑勞動掙錢丟啥人!有一次飯店老闆問姑姑,看你也不像一般下苦力的人,怎麼也要受這個累呢?二姑笑著反問他,那你看我像幹啥的?那人說,看你有老師的風度呢,像個老師。二姑坦坦蕩蕩地跟我相視而笑,我的心裡自然是滿滿的自豪感。

攤煎餅畢竟是個苦累活,時間久了對身體不好。後來,二姑家境好點了就不賣了。再後來他們家率先進了城。二姑夫有時候說起以前的苦日子時,總會提到這段往事。二姑則會雲淡風輕地一笑而過。手工煎餅也從三餐主食慢慢地變成了輔食,變成了稀罕物。現在有了很多攤煎餅的機器,比如電動的轉鏊子,比如方形煎餅的煎餅機,比如一次成型的全自動六個鏊子煎餅機,一個比一個先進,一個比一個節省時間跟體力,價格也很實惠。但機器煎餅跟手工煎餅無論從糧食的選材還是味道地感受都是根本無法比對的。更何況手工煎餅還比機器煎餅多了很多濃厚的感情做作料。

於是,如今進了城的二姑三姑儘管已是五六十歲的年齡了還是會經常回老家自己攤一些。煎餅的配料也越來越多樣化,小米,大米,麵粉,所有的糧食都可以用。甜煎餅酸煎餅也是隨心所欲。攤煎餅的鏊子窩也被改進成了爐灶,可以倆人合作,一人燒火一人攤,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略微減少了體力的消耗。雖然這樣,但是攤完一次煎餅還是會累得腰酸腿痛幾天都恢復不過來。她們自己還捨不得多吃,總是會當做禮物分給親朋好友吃。能吃到煎餅的人自然是滿心歡喜都誇好吃,誇得姑姑們燦爛的笑容裡滿滿得欣慰與自豪,比自己吃了都高興。而後又會勾起對以往歲月地懷念,唏噓著歲月的無情。

往日裡平平常的傳統手工煎餅,如今卻算得上是特色美食了。這不得不感嘆著世事的變遷。但是,在我看來,傳統的手工煎餅,不僅僅只是一種美食,它更像是是一種說不盡道不完的人文情懷,是一部巧工妙筆都難以描繪的天書傳奇……

作者簡介:閆桂紅,女,漢族。微信名:笑顏,74年生人。青州市廟子人。散有文章發表在當地報刊。人生格言:用心靈感悟人生,用文字記錄生活。

相關焦點

  •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大賽截稿倒計時,地域文化特色更加鮮明「8月20...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海陽風物誌」●「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煎餅裡的人生印記」●「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泰山寫生」●「講好山東故事」校園組「一朵花的精魂—記齊魯大地上一朵花的故事」●「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父親的鄉愁」
  • 「講好山東故事「美文「班主任」
    講好客山東故事,守齊魯文化根脈——第二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四十歲。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東平湖的傳說——點石成湖,抱石成山」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守住寶石,就守住了好漢湖,守住了當地百姓的幸福生活東平湖的傳說——點石成湖,抱石成山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神奶奶破鬼打牆」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陳三爺半真半假的向孩子發岀口令:「準備撒尿!」爺兒仨只顧多幹活搶時間,餓了一天,直到天黑才進餐,大煎餅卷大蔥,狼呑虎咽,十分鐘,吃得一飽十足。陳三爺駕著地排車,沙缸在前面拉套,鐵牛在後面推車,滿載喜悅地返回。車子行走在被重載壓得彎彎曲曲在的田間毛道間。狹窄的毛道兩邊是玉米棵布成的青紗帳,車子緊緊巴巴的只能勉強過得去。陰雲密布,天熱得讓人窒息,爺兒仨一口氣走了十幾裡的黑路。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我是山東人」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給你兩條路,要麼當著我的面找人把這石磙扛走;要麼就乖乖拿一萬塊錢……我是山東人
  • 「黃老師講故事」替死鬼到底是真的還假的?這是真的(視頻)
    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妖不勝德」的這個道理,最有名的公案是《了凡四訓》裡面講的,台州應尚書這個故事。台州應尚書他年輕的時候,在山中小廟裡面修習功課,準備考試。半夜都會聽到鬼在外面呼嘯而過,這應尚書也很特別,他也知道外面鬼在叫,「夜鬼嘯集,往往驚人」,會把人家嚇跑,但是應尚書不怕。
  • 「講好山東故事」校園組「走筆神童山」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齊魯風月就在神童山蕩漾,而光陰結成的繭已然蝶化走筆神童山散文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三德範古村聽故事」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三德範,美哉,一部讀不完的民俗大典三德範古村聽故事屋脊上聳立的神獸朝天高昂,門庭前威武坐墩的石獅張著大口,仿佛在向後人們講述那些封塵的歷史故事——村名之說,伸延到戰國時期《章丘地名志》載:「清鹹豐年間,該村兄弟三人取宣揚道德流傳後世之義,改村名為三德範,沿用至今。」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禹王廟,碑記上才首見「三德範」村名。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沂水雪山梅園」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最有趣的是火爆梅,一樹花,一樹笑,哇哈哈,口無遮攔,笑得燦爛,笑得酣暢淋漓,東搖西擺,笑裡帶香,香香的笑聲,罷蝴蝶蜜蜂引來了。
  • 一次終生難忘的沙特「夜生活」(上篇)
    今天我想聊一聊,與「洞房花燭夜」有那麼一點點相關的故事。只不過這個故事,發生在神秘的沙烏地阿拉伯。雖說以前寫過幾篇關於沙特的文章,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沙特仍然是一個神奇而又神秘的國度。時光飛逝,離開沙特,已經有快4年的時間了,但是仍然有許多美好而又難忘的回憶,停留在腦海中。
  • 對山東人最大的誤解——煎餅卷大蔥
    說到山東人常吃的美食,你們能想到什麼,相信很多網友的固定思維和第一印象都差不多,那就是煎餅卷大蔥,其實山東的美食很多,不只是有煎餅卷大蔥,山東的每個地方常吃的食物還有所區別,比如說山東青島人最常吃的就是海鮮,而對於見到山東人就想起煎餅卷大蔥的想法,大家真的應該改變一下了。
  • 「舌尖上的故事」咯吱盒——比老北京城還老的特色食品
    小二說「瞎說」篇:咯吱盒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舊時每逢春節過大年,京東通州乃至運河兩岸百姓將所餘雜糧細作,油炸咯吱盒便是其中之一。啦啦啦「故事」篇:傳說一日慈禧太后到香山遊玩,在山腳下一個民間餐廳,廚師做了這道小吃,太后吃了兩口,太監按規矩要把菜端走,太后卻因其美味說道:「擱著。」,廚師立馬下跪:「謝太后賜名!」。於是,這道小吃被命名為咯吱,在民間流傳。
  • 中國式「不好好說話」實錄|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明明可以溫和講述,卻總是反問,明明是關心,說出來的卻是責備——不好好說話,成了許多中國家庭的日常頑疾。上周六,我們發起了一次關於「不好好說話」的徵集,一個晚上,便收到了近600份、總字數超過10萬字的反饋。
  • 「講好山東故事」校園組「九州十府崤山之東」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雖然眾多城池已然湮滅在歷史當中,但文化的靈魂依然植根於華東之境九州十府崤山之東散文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仙島神遊」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仙人橋上走一走,沒有煩惱和憂愁;仙人橋上扭一扭,福祿壽喜全都有!
  • 萬國覺醒:「關於將領的那些事」系列-「神聖領主」熙德
    歡迎來到本期「關於將領的那些事」系列!從今以後會在這裡分享我遊戲經驗,包括將領知識、技能解讀、天賦點法以及優劣等全方位解析!吼姆醬也會帶來入坑萌新發展建議、戰爭技巧、禮包分析等,助於萌新啟蒙攻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時刻關注吼姆醬,這裡的全都是乾貨!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美好的詩句,請給蟋蟀一部分吧」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玩物喪志須增刪,一鳴驚人天地眩蟋蟀自古寧陽好,唐朝史籍載九篇;宋代宮廷小蟲舞,文武百官拔佩劍;明時蟋皇朱厚照,天天把玩殺聲喧;蒲松齡,促織偏,寫夢境,多臆見。昔日謬其文,如今不與辯?玩物喪志須增刪,一鳴驚人天地眩。蟋賽升級世界盃,城鄉賓館處處滿,農家樂裡搭地鋪,交易軍團睡地攤,客棧千金求不得,只好借宿到鄰縣。
  • 讓孩子聽故事也有杜比音效! 榮耀平板5攜手「凱叔講故事」奏響跨界...
    知名網際網路品牌榮耀旗下重磅產品榮耀平板58 英寸版,聯合國內知名兒童品牌「凱叔講故事」,為爸爸媽媽和可愛的寶貝們展開一場長達 3 天的免費有獎報名活動!好好聽故事這件事,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能把孩子乖乖哄睡覺」是給孩子講故事最常用的場景,相信很多父母都不會否認這一點。相關市場表現也證明「哄睡」是中國2. 5 億適齡家長用戶的剛性需求。
  • 山東煎餅的這一秘密或許正被揭開
    山東煎餅,傳統特色麵食,源於山東。但是關於山東煎餅「誕生」的年代,一直頗有爭論。很多人都認為是諸葛亮所創製,以便於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初,兵微將寡,常被曹兵追殺。一次被圍在沂河、湅河之間,鍋灶盡失,而將士飢餓睏乏,諸葛亮便讓夥夫以水和面為漿,將金(銅鑼)置火上,用木棍將米漿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
  • 都知道山東出煎餅,但煎餅果子是天津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主要從如下三方面來進行說明:1、煎餅是山東標誌性食物山東人愛吃煎餅要說起來,全國最愛吃煎餅的地區非山東莫屬。山東不僅有煎餅,還有大蔥。煎餅卷大蔥,是地道的山東口味。煎餅起源於上古時期,齊桓公曾把煎餅作為軍隊的口糧,此後煎餅一直以軍糧的面目出現,一直持續到三國時期。據載,諸葛亮就曾以煎餅為軍糧。煎餅最早被記錄於文字是晉朝,當時的北方多地有一個習俗:人們把攤好的煎餅,用紅線穿掛到房簷上,稱為「補天漏」,用來紀念補天的女媧娘娘。所以,煎餅在古時北方地區曾非常普及,但只有山東人弄上大蔥捲起來,吃得是如此有「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