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到來之際,說一說王獻之《中秋帖》

2020-12-07 陽光田園遊
晉 王獻之《中秋帖》
我試臨的,算是拋磚引玉!

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此帖文辭內容無法解讀,也就無法作標點,據說原來有五行字,但保存下來只剩三行,由於文辭不通,有人就推測是後人集王獻之的字,也有人推測是米芾臨作,由於咱不是收藏鑑定家也不是考證家,只是書法愛好者,咱只關注書法水平高不高,寫得好不好。所以咱不能光看,一定要臨一臨才能深一層感受法帖的妙處,我說一說我臨此帖的感受吧,頭三遍臨的就光顧著單個字,根本就沒法顧及連接下一個字,臨了五六遍又連得過快收不住手了,原帖是行草相間,收和連非常有節奏,控制自如,水平太高了,另外感覺原帖筆力雄強下筆果斷,我臨的時候還下筆猶猶豫豫,不知筆從何處起從何處止,原帖寫得是筆力雄強但卻顯得松馳飄逸。

此帖上收藏和鑑賞的印章蓋得滿滿的,說明此帖流傳有序,獲得大家的肯定,此帖也是乾隆三希堂三希之一。值中秋佳節到來之際,想到了此帖,遙想王獻之在中秋節時寫下此一千古佳作,更能體會出此帖頭兩個字「中秋」王獻之是在全家團聚,歡度佳節時寫下如此美好的兩個字,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此時寫一寫此帖。也祝各位朋友中秋節快樂!中秋、國慶長假玩得開心!

相關焦點

  • 「書聖之子」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為晉代王獻之所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寶,現藏故宮博物院。草書3行,共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署款。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傳為晉王獻之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中秋帖》被人稱為「一筆書」之祖,世傳張芝「一筆書」到晉代僅有王獻之獨得其法。暢快淋漓的筆法嘆為觀止。《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寶。行書3行,共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署款。
  • 中秋節賞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344年-386年)東晉書法家、詩人、大臣,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書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王大令。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名帖簡介】 《中秋帖》,傳為晉王獻之書(又傳宋朝畫家米芾所臨摹)紙本,手卷,27x11.9cm,行書3行,共22字,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中秋節賞王獻之《中秋帖》比賞月還陶醉
    今天,巧手媽媽帶你欣賞下 書畫家們的中秋題材佳作。 1 (傳)晉代,王獻之,《中秋帖》,收藏於北京故宮。沒有落款,帖正文右上角還有乾隆的御題籤「晉王獻之中秋帖」。
  • 王獻之《中秋帖》下周展出,月圓再讀中秋書畫與文物
    月圓人好,又逢中秋佳節。在中國書畫史上,提到「中秋」二字,不得不提傳為王獻之所作的《中秋帖》,此帖因卷首有「中秋」二字而得名,是共和國成立後最早最重要的回歸文物。結合《中秋帖》的亮相,澎湃新聞特梳理與中秋相關的古代經典書畫與文物,祝讀者朋友中秋快樂,佳節安康!中秋佳節先賞《中秋帖》。「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史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這一天,因秋日清朗明淨,也幾乎是文人最寄情舒意的日子。
  • 書畫裡的中秋|周總理批示從香港購回王獻之《中秋帖》
    1400年後,乾隆皇帝誤將米芾的臨摹之作看成是王獻之真跡。民國時期,這幅書法被溥儀帶出紫禁城,輾轉流落至香港。周恩來批文將其收購,使其免於流失海外。圖為(傳)晉代王獻之《中秋帖》       古往今來,我們與祖先共沐在同樣的月光之中,這輪皎潔皓月也照亮過無數文人墨客的心靈,他們為後世留下了眾多吟誦中秋的書畫精品。
  • 王獻之《中秋帖》,「三希」之一,譽稱「一筆書」
    《中秋帖》,草書,紙本,27cm×11.9cm,3行,共22字,無署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傳為晉王獻之書。是否是獻之真跡,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多少傳達出了王獻之草書之風神,也是我們所能見到的不多的王獻之草書的墨跡本,顯得彌足珍貴。
  • 晉 王獻之 《中秋帖》
    【提示】新朋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書法屋」關注我們  《中秋帖
  • 「三希」之一:王獻之《中秋帖》(高清大圖)
    王獻之《中秋帖》(高清大圖)   《中秋帖》草書,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晉王獻之書。手卷,縱675px,橫297.5px。它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寶。
  • 王獻之《中秋帖》的點畫柔婉,富於變化
    《中秋帖》為晉代王獻之所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行書3行,共22字。《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寶,現藏故宮博物院。《中秋帖》局部《中秋帖》的點畫柔婉,富於變化。王獻之是以楷法寫草書的典範,在筆畫圓轉處應用楷書「起伏頓挫」之法、「節節換筆」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自然流暢。
  • 《中秋帖》
    論及與中秋有關的書畫作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晉代王獻之(傳)的草書《中秋帖》也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珍品。它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一起,被乾隆皇帝譽為「三希」,意為此三帖乃希世珍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獻之(傳)紙本手卷,27x11.9cm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 中秋佳節品《中秋帖》
    這位皇帝之前讀書學習的地方叫做「溫室」,後來其得到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愛不釋手,痴迷如醉。遂將學習的地方直接更名為「三希堂」,意即收藏了三件稀世珍寶之地。後來乾隆皇帝又敕令滿朝文臣編撰《三希堂法帖》,收錄內府所藏的自魏晉以來的書法名家之作,成就了一部卷帙浩繁的書法名家巨製。此便為三希之一的《中秋帖》,曾被溥儀帶出宮外,因各種原因顛沛流離輾轉至香港。
  • 王獻之《中秋帖》與米芾《十二月帖》哪個更耐看一些?
    現在,有人認為,《中秋帖》並非王獻之真跡,仔細查看此貼可見很多疑點,因為《中秋帖》所用竹紙非東晉時製造從行筆中可以看出,該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代使用的是有心硬筆。還有人認為,墨跡本《中秋帖》雖然是一氣呵成,行筆痛快,但是,點畫奔放缺少含蓄,氣息也不太高古,很像北宋米芾書法之「刷字」特色。
  • 將《中秋帖》,放大20倍後,竟發現王獻之這一創作秘密
    將《中秋帖》,放大20倍後,竟發現王獻之這一創作秘密文/小魚看看今天小編也附庸風雅一次,和大家介紹個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他就是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王獻之作為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是著名東晉的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羲之很是看中這個最小的兒子,因為她從小就聰明伶俐,可以說是繼承了王羲之書法的優良基因,王獻之出生在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祖籍現在的山東臨沂,他一生很有才氣,運氣也很好,不僅如願娶了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姐,還得到皇帝的垂青,娶了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公主新安公主
  • 乾隆皇帝心中的至寶,三希帖之王獻之《中秋帖》故宮博物院館藏
    ,一個人停下了腳步,看四下無人,轉身溜進了鋪子,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卷交給鋪子掌柜的,掌柜的打開一看竟是宮中大名鼎鼎三希堂寶帖中的《中秋帖》和《伯遠帖》。當時住在宮中的原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現在的敬懿皇貴妃早已盯上了乾隆皇帝珍愛的三希帖,三希帖名氣太大了,尤其是《快雪時晴帖》光乾隆皇帝的題款印章就有70多處,如果把三帖都拿去賣太過顯眼,這讓她不得不有所顧慮,擔心會惹出麻煩來,她決定先把《中秋帖》和《伯遠帖》偷偷帶出宮外交予娘家人,悄悄賣於他人。
  • 《中秋帖》的來歷
    北宋書家米芾曾經收藏東晉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獻之《十二月帖》,將它們刻在石上,這些刻石遭兵火而殘損。後來,南宋的曹之格將其翻刻,另增曹氏家藏晉人法書和米氏父子書跡,匯為十卷,名為《寶晉齋法帖》。
  • 希世珍寶:王獻之草書手卷《中秋帖》高清本
    傳世名帖:王獻之草書手卷《中秋帖》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傳為晉王獻之書,縱27cm,橫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寶。行書3行,共22字,無署款。
  • 「三希」法帖之一的《中秋帖》,短短22字盡顯王獻之草書之風神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名,因為寶藏了王氏家族中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而得名。 《中秋帖》是「三希」法帖之一。它是王獻之創造出的新體,該貼行筆縱逸豪放、痛快淋漓,一氣呵成,字跡厚重肥潤,氣勢恢弘駿逸,無一點塵俗之氣,無一分桎梏束縛。
  • 《中秋帖》,一個山寨貨的前世今生……
    你看他說,大內藏的王獻之墨跡多為唐人鉤填,唯有這本是真跡,二十二字神採如新。        不能不說,乾隆還是有「眼光」的,這卷《中秋帖》確實不是唐人鉤填,也確實神採如新,因為,它出自宋人之手。         後世專家學者基本達成共識,《中秋帖》是宋人米芾的臨本。
  • 恣意書法《中秋帖》
    王獻之:《中秋帖》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署款。《中秋帖》,傳為晉王獻之書(又傳宋朝畫家米芾所臨摹)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寶。行書3行,共2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