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劃界可作借鑑 白龍尾島劃歸越南

2021-01-08 搜狐網

  搜狐網8月3日轉載:中越北部灣劃界是雙贏 對南沙問題有指導意義

  搜狐網8月4日轉載:中越北部灣劃界談判涉面積、漁業和油氣3大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年祝康報導 2004年6月30日,中越《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和《漁業合作協定》同時生效。但8月3日,中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海洋處處長蕭建國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指出,「此次的劃界只是對海域的劃分,並沒有涉及到島嶼主權的問題」。因此採訪者又提出了有關北部灣中白龍尾島的歸屬問題,引起讀者對白龍尾島成為「中國飛地」的遐想。

  白龍尾島劃歸越南

  就白龍尾島歸屬問題,《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採訪了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李國強明確指出:「白龍尾島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通過談判,已歸越南管理。」中國國家海洋局前高級工程師許森安也指出:「白龍尾島是越南的。」記者又特地再次採訪中國外交部法律司海洋處,相關官員明確指出:「白龍尾島確實屬於越南。」

  其實在7月1日中越《漁業合作協定》生效儀式時,國內多家媒體均就已公開報導,「中方漁船一律禁止進入距白龍尾島15海裡範圍內的水域」。

  白龍尾島孤懸於北部灣中心,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許森安向本報介紹:「北部灣上有兩個白龍尾,其中一個『租借』給越南的白龍尾(京族三島)在廣西,在自衛反擊戰後收回。(北部灣上的白龍尾島在)1955年時有200多人,其中只有3人身份不明,其餘全是當時海南的儋縣人……中間有個廟,廟裡的鐘上鑄著漢字『同治三年』(1877年)。我們駐軍後越南表示理解……後中國從該島撤軍。」1988年4月25日,越南外交部公布題為「黃沙、長沙群島和國際法」的文件為這段歷史作了註腳,「越南請中國幫助管理北部灣的白龍尾島,並於1957年收回」。有意思的是,許森安提到的島上廟宇奉祀的是天妃娘娘(即媽祖)和伏波將軍。伏波將軍恰是我國東漢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馬援。

  應該說,在北部灣劃界上,中越雙方體現了互讓互利的精神。越南《人民報》2004年7月1日刊登了越南外長阮頤年就北部灣劃界的答記者問。他特地對越南國內解釋,「北部灣分界東距越南白龍尾島15海裡」,即白龍尾島享有12海裡的領海,但只享有3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另外,越南的「昏果島由於離越南海岸較近(約13海裡),因此,在劃分北部灣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時只享有50%的效力。這是根據法律和北部灣具體條件的基礎上取得的公平的結果」。

  中方也駁回了越南一直堅持的以東經108度03分為界的要求。越南方面的依據是1887年清政府和法國條約所劃定的分界線。但中方認為1887年中法條約只是劃定了中越陸地邊界和芒街附近海中島嶼的歸屬,中法兩國從未劃分過海界。因此要求按北部灣的中心劃界:在北緯20度以北,中方劃部分海域歸越南;在北緯20度以南,越方讓一片海域給中國。按越南外長阮頤年提供的材料,最終中越各得北部灣面積的46.77%和53.23%。可以說,雙方劃界談判最後的結果基本上是按照中方的主張劃分的。從我外交部官員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越南方面確實也作出了相應的讓步。畢竟,如果按照108度線,那我們在北部灣進行的油氣勘探怎麼調整?」 劃界要尊重歷史和現實

  中越關於北部灣劃界是中國與周邊8國海上劃界的突破。許森安指出,這為「中國和鄰國海域劃界開創了一個先例,很有借鑑意義」。

  李建國認為,北部灣劃界談判給了中國方面許多啟示,也給周邊國家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一是任何邊界紛爭都可以通過談判,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二是談判可以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相關國際法的框架內操作;三是談判秉持尊重歷史,也尊重現實的原則,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成果」。許森安也認為,在考慮現實和歷史的延承關係的情況下,才可以依據國際法公平、公正、合理地解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海域劃界問題。

  「中韓黃海、中日東海和與南海周邊國家的劃界問題上,雖然情況各不相同,但這些基本原則是通用的。」李國強說。在劃分海域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相關島嶼的歸屬問題,比如中國與日本的釣魚島問題和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的南沙群島歸屬問題。「在確定這些島嶼的歸屬時,國際上有4個準則作為判斷標準,即誰最早發現、誰最早命名、誰最早開發經營和誰最早進行連續不斷的行政管轄。在做這些認定時,中國都對這些島礁具有無可爭議的主權。越南提出的對南沙群島的『繼承』原則,是對法國在南沙殖民的繼承,但侵略不產生主權;菲律賓對南沙部分島嶼堅持的『鄰近原則』在國際法上是站不住腳的。」在談判技巧上,他指出,「我們一定要協調各部門,拿出一個自己的方案,然後再與對方溝通」,強調了談判的主動性。

  許森安也指出,「我們對南沙群島的主權要強調歷史性權利。我們在宣布對南海諸島的歷史性權利時,各方並未提出異議。而在國際法上,這就是默認。南海周邊國家對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佔領是在默認之後發生的,到現在也不構成歷史性權利。」

  不能一開始就不談釣魚島

  據李國強介紹,各國在劃分海域時,主要根據中間線原則、公平原則和按基線劃分的原則進行。而中國與日本、韓國分別在本世紀初籤定了在東海、黃海的捕魚協定。這兩個協定基本上是延相鄰海域的中間線劃分。那麼這會影響中日和中韓隨後的海域劃界嗎?

  「各國海域劃界還要考慮現實利益,而中國與鄰近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捕魚區。」李國強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個人認為,捕魚協定對穩定漁業秩序有作用。但是,捕魚協定畢竟不是劃界協定,它對其他行為,如劃界未必能產生制約。」

  關於中日的海域劃界談判,國內曾有學者指出,可以將中日海域分為北、中、南三個部分分別談。這主要指的是先將比較「難纏」的釣魚島問題擱到適當的時候再談。對此,李國強極表反對:「中日東海劃界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考慮。鄧小平同志就曾指出,釣魚島可以在談判的後期解決,但不可以在一開始就不談。我們對釣魚島的主權歷史、法律依據充分,如今『控制』它的日本是(不合法的)『既得利益者』。我們在談判過程中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楔子。就是一時解決不了問題,也要對日本時時提釣魚島問題。」

相關焦點

  • 中越北部灣劃界不涉及島嶼主權 白龍尾島歸越南
    2004年6月30日,中越《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和《漁業合作協定》同時生效。但8月3日,中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海洋處處長蕭建國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指出,「此次的劃界只是對海域的劃分,並沒有涉及到島嶼主權的問題」。因此採訪者又提出了有關北部灣中白龍尾島的歸屬問題,引起讀者對白龍尾島成為「中國飛地」的遐想。
  • 中越北部灣的劃界,白龍尾島的歸屬,越南的得寸進尺
    中國和越南的北部灣劃界,基本是按中間線走的,中國得46.77%,越南得53.23%。對於這個結果有認為吃虧的,也有認為佔了便宜的。看從哪個角度來說了。其實看地圖就可以知道,海灣中的白龍尾島若掌握在中國手裡,在劃分海疆的時候會對中國更有利。白龍尾島曾經還真屬於中國。
  • 那些年不可思議的國際主義典範:白求恩和北部灣的白龍尾島
    在南海西北隅,我國海南島與越南的北部灣中心位置,有一座富饒美麗且戰略位置極其顯要的海島,它面積達9.96平方公裡,相當於南沙太平島的2倍,西沙永興島的4倍,這就是白龍尾島的自畫像。歷史上白龍尾島一直由我種花家實控管理,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清光緒九年的1883年中法戰爭,由於懦弱腐敗的清府,雖然有鎮南關大捷卻最終於1895年籤訂了《中法新約》,承認了法國對印度支那(現越撾柬)的宗主權,1897年中法籤訂邊界條約,白龍尾島劃歸法蘭西但直到1937年才有駐軍,期間島上居民一直以中國人為主。
  • 浮水洲島劃歸越南後,島上居民一夜間由中國人變成了越南人
    浮水洲島劃歸越南後,島上居民一夜間由中國人變成了越南人2004年前浮水洲島和島上的人口是中國的,2004年後浮水洲島劃歸越南管轄,島上的902人一夜間從中國人變成了越南人。浮水洲島又叫白龍尾島,面積大約3平方公裡,距離中國海南島最近處130公裡。浮水洲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直到清朝。上世紀60年代,雙方各退一步,中越雙方各自宣布浮水洲島的領海資源共享,雙方漁民可以自由進入捕魚。
  • 白龍尾島是越南的還是中國的?歷史上曾屬於中國,現在屬於越南
    在廣西南部,海南西部,越南東部的北部灣上,有一座小島,名叫浮水洲島,別名白龍尾島和夜鶯島。這個島嶼呈三角形,退潮時面積為3平方公裡,漲潮時只有1.78平方公裡。距離海南島130公裡,距離越南120公裡。直接從谷歌地球上看不清這個島的詳細情況,因為被模糊處理了,所以只能從資料圖片上對它了解。
  • 北部灣劃界的得與失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與越南在北部灣進行劃界時的爭議及劃界結果。北部灣舊稱東京灣,東臨我國廣東省、海南省,北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臨越南,海域總面積約12.8萬平方公裡。北部灣不僅是我國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要道,更是我國在南海的傳統漁場和油氣資源豐富地區。
  • 它離海南省130公裡,處新通道咽喉部位,今卻屬於越南管轄
    白龍尾島地理方位白龍尾島位於北部灣西部,在紅河入海口與瓊州海峽的同緯度間。北緯21°1』,東經107°42』,控制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咽喉部位。雖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但現在屬於越南管轄範圍。1862年法國隊越戰爭結束,越南水師被摧毀,無暇顧及該島周圍海域,中國漁民開始對該島佔據優勢。但在1887年,清政府被迫與越南的殖民者法國籤訂條約《續議界專條》。條約規定以茶古線為界,劃分了北部灣沿岸島嶼的歸屬,但是沒有提到離岸較遠的白龍尾島,隨後把國侵略者強行佔有白龍尾島。二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對華進行侵略戰爭。
  • 解放軍1955年解放了這個小島,只可惜該島現在屬於別人管轄!
    這個島在哪裡呢,他在我國海南島和越南之間的那一片海的中間,也就是北部灣的中間。北部灣是一個類似於圓形的海域,這個白龍尾島幾乎就在北部灣的中間,也就是圓心的位置,地裡位置重不重要,大家想想也知道。白龍尾島的沙灘和朝間帶約為1.3平方千米,面積雖然不大,但是憑現在的技術,在上面蓋點房子,建點雷達什麼的,簡直是綽綽有餘,這個不用說大家都懂。
  • 中國究竟援助了越南多少物資?不算不知道,一算肝都跳
    ,這樣越南就可以調動兵力上前線。比如1965年7月中越籤訂《中國給予越南經濟技術援助的協定》時,中國將1963年借給越南糧食10萬噸和1963-1965年為越南代購糧食19萬6500噸、化肥88600噸,除己歸還糧食3400噸、化肥18600噸以外的其餘部分,全部贈送給越南,金額為人民幣1.06億元。
  • 中法戰爭後,清朝和越南劃界,收回了三座島嶼
    現在的越南北部地區是秦朝時期納入中國版圖的,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派大軍越過嶺南,將現在越南北部納入了版圖,歸屬象郡管轄。此後歷經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越南中北部一直都是中國的直屬領土,越南獨立後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
  • 1887年中越劃界,為何邊境地區的越南人爭相歸附中國?
    公元1887年,中法兩國劃定了中越邊界(彼時越南已經被法國殖民控制),當時確定了北崙河北面的「京族三島」歸屬中國。對於劃歸中國的決定,京族人民歡欣鼓舞,他們欣然接受了從越南人變成中國人的事實。
  • 1887年中越劃界,為何邊境地區的越南人爭相歸附中國?
    如果只聽名稱,可能並不會注意到京族有什麼特殊之處,不過實際上,「京族」就是「越族」,為越南主體民族。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京族就是越族,為何當年中越劃界的時候,他們卻對劃歸中國表示歡欣鼓舞呢?這就涉及一段特殊的歷史。
  • 資料:中越北部灣邊界劃定示意圖
    首先有一點要明確,2001年中越雙方的北部灣劃界協議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這說明劃界其實包含兩部分,一是領海、二是經濟區和大陸架,中越雙方均是12海裡的領海國家,領海劃界爭議不大,主要爭議是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
  • 此島屬中國2000多年,近代被他國侵佔,島民哭訴:我們是中國人吶
    位於北部灣西部的浮水洲島,也被叫做白龍尾島。最早在西漢時,就有中國對夜鶯島管轄的史料記載了,距今2000多年了。秦朝滅亡後,時局混亂,夜鶯島被納入海南管轄範圍。漢武帝時期又屬於海南島儋耳郡管轄。中法戰爭爆發後,清政府把越南小弟輸掉了,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1897年法國再度逼迫中國籤訂邊界不平等條約,白龍尾島被侵佔,但島上居民還堅定認為自己是中國人。1917年,海南省有漁民多次前往此島捕魚,有人在此定居下來,將此島稱為「浮水洲島」。後面幾年,從海南前往浮水洲島定居的人越來越多。
  • 越南要求中國撤離在南海北部灣海域的981鑽井平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路透社4月7日報導,越南7日要求中國撤走在南海的一處鑽井平臺,並取消該鑽井平臺在「管轄權不明水域」開始鑽探作業的計劃。越南方面所指的這個鑽井平臺是中國「海洋石油981」,造價10億美元。報導稱,該鑽井平臺是中越2014年外交對峙的焦點,目前該平臺已轉移至南海北部灣區域。
  • 中越劃定北部灣邊界 領土爭議只剩南沙尚未解決
    目前,中越間的領土海域爭議只剩下南海問題  本報特約記者 嶽德明  6月25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此前,越南第十一屆國會第五次會議於6月15日通過決議,批准了該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