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大教授論文被曝抄襲7個月後仍未有結論,校方承諾不迴避

2021-01-20 澎湃新聞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商學院前院長孫選中

「第一,從不迴避。第二,沒有迴避的必要。正在按程序進行之中。」

5月9日,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時建中就該校教授孫選中論文涉嫌抄襲調查進展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回應。

此時,距離該校啟動調查程序已將近7個月,有關結論仍未得出。

2015年10月13日,澎湃新聞曾報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商學院前院長孫選中被舉報論文涉嫌抄襲一事。

舉報者稱,孫選中2008年4月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服務型政府及其行政機制研究》涉嫌抄襲剽竊。

該論文總字數超過18萬,除去封皮、中英文摘要、目錄、參考文獻、致謝等,正文約16萬字。其中,有大約6萬字與他人此前已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重合或高度相似,篇幅超過正文三分之一。

澎湃新聞通過中國知網(CNKI)下載了孫選中的博士學位論文,並與舉報者指稱的被抄襲文章或著作原文進行了仔細對比,發現該博士論文確實有多處內容與他人研究成果完全一致或高度相似。

特別是該論文中,有一些超過千字的連續內容與他人更早完成的研究完全一致。孫選中並未將這些研究加以注釋,只是將它們列入論文最後的參考文獻。

作為當事人,孫選中此前向澎湃新聞表示,舉報系誣告,自己的論文「只是正常引用他人觀點或使用了形成共識的表達方式」,但核心觀點為原創,不能算抄襲。

中國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此前曾對澎湃新聞回應,舉報論文抄襲首先需要實名制,之後才能交由相關部門處理。

實名舉報是《中國政法大學學術規範》明確提出的要求。

該規範第十一條顯示,對學術不端行為實行實名舉報制。被舉報人有權對舉報事項進行辯解、說明。舉報人有義務配合調查,否則受理部門可中止調查;被舉報人拒不配合調查的,受理部門可推定舉報屬實。

對此,2015年10月13日稍晚時候,時建中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如果舉報人堅持匿名,但能提供明確線索和大量翔實材料,學校也會通過相應的程序進行調查核實。

他當時還稱,學校會直面這一事件,根據媒體提供的線索,啟動相應的調查程序。等到基於事實的調查完成,會依照相關規定作出客觀公正的結論。

不過,據澎湃新聞了解,孫選中論文涉嫌抄襲一事調查程序啟動以來,中國政法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下設的學風建設委員會就此事多次開會,始終沒有給出結論。目前,孫選中仍為該校教授。學校官網顯示,孫的身份還包括「中國政法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近年來,高校學術不端現象屢見不鮮。4月12日,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徵求意見稿)。

意見稿顯示,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一般應當以書面方式實名提出。以匿名方式舉報,但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或者線索明確的,高等學校認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

高等學校對媒體公開報導、其他學術機構或者社會組織主動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員的學術不端行為,應當依據職權,主動進行處理。

意見稿還提到,學術委員會可以召開全體會議或者授權專門委員會對被調查行為是否構成學術不端行為以及行為的性質、情節等作出認定結論,並依職權作出處理或建議學校作出相應處理。

不過,上述意見稿未明確校學術委員會的調查期限。

孫選中論文的舉報者認為,這也是意見稿在程序設計上存在的一點漏洞。儘管有些時候因為複雜情況,各高校的調查有快有慢,但也不能成為拖延的藉口。特別是一篇博士論文,超過半年沒有給出結論,調查進度令人堪憂。

5月10日,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孫選中論文涉嫌抄襲一事,校方已委託校外第三方機構進行鑑定。等結果出來,將第一時間給予反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杭師大女教師論文抄襲,博士論文再被曝抄襲
    最近,杭州師範大學女教師郭彥努被豆瓣網友「心匠」舉報存在論文抄襲現象,引發多方關注。8月19日晚,杭州師範大學發布通報,認定其抄襲現象基本屬實,其行為違反學術道德。同時,又有網友發帖質疑,郭彥努2019年5月在南京藝術學院就讀博士時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祁彪佳的園林世界》,正文中抄襲了臺灣大學教授曹淑娟專著《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中的部分內容和圖表,在論文中未標註出處和引文,「甚至連專著印錯的地方都照抄下來」。
  • 北大撤銷抄襲論文博士學位 社科院研究處分方案
    北大撤銷抄襲論文博士學位 校方通報稱存嚴重抄襲 社科院正研究處分方案  北大博士於豔茹此前被曝論文抄襲。昨天,北大發布通報,稱於豔茹在攻讀博士期間發表的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行為,經過北大學位委員會委員投票表決,決定撤銷於豔茹的博士學位。  通報存在嚴重抄襲於豔茹已承認  2014年8月17日,《國際新聞界》刊登了一則《關于于豔茹論文抄襲的公告》。
  • 網曝中大博士後論文抄襲新聞 當事者辯稱"初稿"
    中大博士後論文抄襲新聞作品?  媒體人「石扉客」微博爆料其14620字的新聞報導被完整抄襲;校方稱已啟動相關程序查證,承諾會公布結果  26日,騰訊微博(右圖)爆出猛料:中山大學一博士後論文抄襲新聞作品!
  • 長江學者被曝論文抄襲 當事人:不回應 事情就這樣了
    1月22日,據「子扉我」公號報導,青年長江學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紅教授發表於《環球法律評論》2010年第1期的論文《19世紀德國人格權理論之辯》涉嫌抄襲。2月26日,《環球法律評論》主編周漢華向澎湃新聞表示:「看我們第一期雜誌吧,該說的《聲明》都已經說了。」「(對此)校方有舉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楊燦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校方也和編輯部取得聯繫,「他(張紅)院裡的職務——副院長,還有其他學術職務都辭掉了。」「我們也還在調查和處理過程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負責科研的副校長姚莉稱。
  • 不僅是翟天臨,韓國頂級歌手碩士論文也抄襲
    翟天臨因為「學術造假」問題頻頻登上熱搜,起因是他曬出了自己北大博士後錄取通知書,但在直播中被網友問到知網的時候回復了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不管當時他是為了開玩笑,還是真的不知道知網是什麼
  • 解惑:已經是教授了,為何還會抄襲別人論文?
    目前,校方已經邀請校外多名專家對該論文進行鑑定,相關結論尚未得出。學校表示,調查處理結果出來之後會對外公開,學校對類似事件「零容忍」,如果抄襲行為屬實,將對涉事教授進行處理。學校已經將此事報告了主管部門,上級也讓儘快調查。既然已經調查,在沒有得出結論之前,網友們也不應亂加猜測,更不能就此說戴教授就是抄襲了別人的論文。
  • 論文"錯別字也雷同"!上財教授6年連續被舉報抄襲
    2019年3月,上海財經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第一次正面回應,稱《門徑》一書不構成抄襲。不久後,59歲的徐國祥學術生涯的一塊基石也開始動搖了。學術規範的標準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這是學者的基本功。複製粘貼是抄襲,是偷竊在上財學生、舉報人劉運眼裡,徐國祥教授於1999年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指數理論及指數體系研究》(下簡稱《指數》)不僅存在嚴重抄襲,學術水平也不達標。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核查後發現,該博士學位論文共6章156頁,超過60頁與1999年及之前發表的作品存在雷同。
  • 西南交大副校長抄襲論文被取消博士學位
    東方網7月16日消息:「黃慶的博士學位論文第四章抄襲事實成立,性質較為嚴重……」昨日下午,西南交大學術問題通報會,內部通報了校方對黃慶「抄襲門」事件的認定結果:抄襲事實成立。根據學校已查實的學術問題,西南交大學術委員會決定:取消黃慶管理學博士學位;撤銷黃慶研究生導師資格。多名教授對校方及時通報情況表示肯定。
  • 教授抄襲國外論文,「假論文」能換多少真利益
    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黎石秋繼博士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其碩士學位論文也涉嫌抄襲
    繼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曾在湘潭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黎石秋又被舉報其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複製比例高達75.4%。7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知網下載了黎石秋發表於2003年10月的碩士學位論文《不正當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研究》;黎石秋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篇幅較大的論文——作者牛文怡發表於《當代法學》2002年第8期的《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的多維探討》、作者鄭友德、彭霞發表於《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0期上的《論比較廣告的法律規制》。
  • 武漢理工大學校長被曝抄襲論文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日前,武漢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2009年院士候選人周祖德被曝抄襲他人論文。被剽竊文章的作者智利科學家羅伯特·卡迪納斯看了周祖德的論文後說:「這篇是我們的論文的刪節版。」
  • 翟天臨論文被指抄襲,學霸人設還立得住嗎?
    對此,2月8日,翟天臨工作室發表聲明,闢謠「學術不端」等傳言,稱學位完全符合校方要求。翟天臨論文由校方統一上傳,預計將於2019年上半年公開,並表示翟天臨願承擔違背論文原創性的法律後果。但這並未擊退所有質疑:據報導,有網友將其今年八月發表於某學術期刊上的論文《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一文進行了查重,查重結果顯示,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複製比40.4%,而這篇論文的篇幅不過兩千七百餘字。疑遭抄襲的原論文作者黃立華教授本人也在朋友圈發聲:這個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來打假嗎?
  • 又查實一碩士論文抄襲,細數上半年栽倒的論文「小偷」
    三個月後,湖大終於給出查實的調查結論,並做出相應的處罰。(湖大對曹律撤銷學位的文件,圖片來自於媒體)仔細看看今年的媒體報導,會發現上半年因論文抄襲、造假的事件還真不少,最後許多都被查實,可以說栽倒的論文「小偷」還真不少呢。4月4日,一個神奇的日子,媒體曝光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08屆碩士生孫勇的畢業論文抄襲06屆上海交大畢業生的論文。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說。
  • 科學網—中山大學教師王冰被曝論文抄襲
    14620字的新聞報導完整地抄襲進一篇博士後論文裡」。 學術論文抄襲新聞報導? 據介紹,此次被抄襲的新聞報導《一個非典型央視節目的消亡》,最早發表在2008年4月29日的《南都周刊》上。2010年,上述報導在略作修訂之後,被收入張志安主編的《潛入深海:三十年深度報導史》,全文14620字,標題為《社會記錄:一個異類央視節目的五年史》。
  • 臺灣政治大學博士生被控抄襲論文 判刑9個月
    中新網4月11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政治大學博士生董彥良被控抄襲同所博士生陳麒安的論文著作,四度在期刊、研討會上發表,陳怒告董違反「著作權法」。臺北法院判處執行九月,可易科罰金,每日一千元(新臺幣),全案可上訴。
  • 重慶師大一教師被指「從講師一路抄襲到教授」
    另有1篇未註明參考文獻但內容幾乎照搬另一論文。  張世友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表示,舉報者所言「本身好多就是子虛烏有」。他同時認為,被舉報的論文多發表於2005年之前,「至於構不構成所謂的學術抄襲、學術不端,真是十年前的標準不一樣。」  「當抄襲成為一種習慣,當抄襲可以輕鬆評上教授,成為人才,中國還有人安心、潛心做學術,搞研究嗎?」網帖提出的質疑引起了不少網友共鳴。
  • 44所中國大學被曝問題論文,有教師抄都抄錯了,還虛構洋作者
    3篇論文涉及兩位中國作者: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大數據學院講師閆振海、河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志強。到目前為止,這兩位學者都沒有解釋自己是如何心有靈犀「結識」了那位查無此人的歐洲數學家。針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詢問,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校方表示正在調查此事,已對閆振海有初步處理意見。
  • 南京大學女教授自刪百篇論文被指抄襲,回復記者:別再傷害我了
    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報導南大社會學系教授、青年長江學者梁瑩涉嫌學術不端、百餘篇之前發表的論文莫名被撤。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這些論文,曾幫助梁瑩申請學位、獲得研究經費、入選各項人才計劃。梁瑩的一些論文與別人的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來源:中國青年報中青報記者比對論文發現,這些論文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
  • 「綠委」指控管中閔涉論文抄襲 臺灣大學調查後否認
    中國臺灣網1月27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針對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稱臺灣大學新任校長管中閔(曾任國民黨時代的「國發會主委」),與臺灣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建良抄襲EMBA學生碩士論文,臺大研究誠信辦公室昨晚(26日)召開會議,據報導,校方搜集資料得知,認為此案未涉及抄襲,因此不成立,會儘速將結果送呈臺當局「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