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女子復仇,為何《聊齋》中的庚娘能夠活,別人必須死?

2020-12-18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1、烈婦報仇,血濺滿門

尤庚娘是太守的女兒,從小便生得美麗賢惠。長大後嫁給了中州士子金大用,婚後二人感情很好。不料,這時中州發生了戰亂,金大用便帶著父母妻子往南方逃難。路上遇到一個自稱名叫王十八的少年,也帶著妻子一起逃難。金大用和王十八相談甚歡,兩家便結伴而行。

一起走了兩天,庚娘偷偷對金大用說,這個王十八總是不懷好意地偷看自己,我們別跟他一起走了。然而王十八很能幹,不僅僱好了船隻,還將金家的行李安排得周到妥當。金大用覺得,他也是帶著妻子同行,不會有什麼問題,就沒把妻子的話當回事。上船後,庚娘和王十八的妻子唐氏也很投緣,看唐氏為人很好,庚娘放下了戒心。

不想就在當天晚上,王十八趁他們不備,先後將金大用和他的父母都推入河中,聲稱他們是不小心掉了下去。庚娘親眼目睹了王十八的惡行,然而她知道自己一個弱女子無能為力,只得將仇恨隱忍在心,對王十八哭道:父母丈夫都死了,我怎麼辦呢?

王十八安慰她說,你跟我走吧,我家在金陵頗有田產,一定會讓你過好日子的,庚娘假裝很高興地答應了。到了晚上,王十八迫不及待就要求歡,庚娘以生理期為由拒絕了他。當夜王十八夫婦竟然大吵起來,就聽王妻說,你這行為,是要天打五雷轟的。我可不願意做兇手的妻子!王十八對妻子大打出手,隨即便聽到「咕咚」一聲,王十八對庚娘說,妻子不小心掉水裡了。

庚娘跟著王十八來金陵他的家,王十八告訴母親,說妻子死了,庚娘是新娶的。當夜庚娘將王十八灌得大醉,隨後用刀殺死了他。王母聽到聲音趕來查看,庚娘也沒客氣,將王母也殺死了。

2、天佑良善,死而復活

連殺二人,庚娘知道自己無法逃脫王家人,便跳入池塘自盡。當人們將庚娘打撈出來時,她已經死去了。有人看到庚娘留在房中的遺書,知道她是為家人報仇,對她都很欽佩,不僅集資安葬了她,還準備了很多衣物首飾,為這個罕見的烈女陪葬。

庚娘被豐厚下葬,讓當地幾個惡少年心動了。有一天晚上,他們偷偷挖開了庚娘的墳墓,打開了棺材。不料這時庚娘竟然睜開了眼睛,死而復活了,嚇得他們魂飛魄散。庚娘說,謝謝你們來,讓我能夠重見天日。我情願將自己的首飾都給你們,求你們將我賣到尼姑庵去吧,我保證不跟別人說你們(盜墓)的事兒。盜墓賊嚇壞,他們說,娘子貞烈,人神共敬,我們不過是太窮了,才來偷盜的。哪敢給您賣去做尼姑呢。聽說鎮江有位耿夫人,沒有兒子,她一定會喜歡你收留你的。隨即他們將庚娘送到耿夫人的住所。耿夫人是一位家資富饒的孀婦,一見之下果然非常喜歡庚娘,將她當作女兒一樣相待。這一天,母女二人乘船從金山歸來,沒想到竟然遇到了庚娘的丈夫金大用。

原來金大用落水後獲救從軍,在平定叛亂中立下功勞,當上了「遊擊」的官職,後來又娶了同樣獲救的王十八妻子唐氏(金大用的父母都沒能生還)。得知庚娘已經報仇殉難,便帶著妻子前來拜祭。船過鎮江,正巧遇到了庚娘。

生死大難之後再相見,三個人都悲喜交加,各訴別來遭遇。唐氏自居婢妾,跪拜庚娘。庚娘不肯,便與唐氏姐妹相稱。三人又一起拜見耿氏,把她當作母親一樣孝敬終生。

3、庚娘可以幸福,別人必須死去

這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名篇「庚娘」,描寫了一個勇敢智慧、美麗堅貞的少婦,因為遭遇意外為親人報仇雪恨的故事。在小說中,手刃仇人後已經死去的庚娘不僅能夠神奇地死而復生,更能與僥倖生還的丈夫重新團聚,並過上了幸福生活,這是人們期待的善有善報的大團圓結局,也是只有「聊齋」才能有的浪漫結局。

然而事實上,作者可以讓庚娘活下來,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自始至終,庚娘都保全了貞潔,否則,她萬無活下去的可能。

在明清時代,理學思想已經佔領了意識形態,對女人來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子從一而終」是倫理道德對她們的教化和暗示,一座座貞節牌坊和「烈女傳」是對她們的鼓勵和期許,出自儒生之手的各種文藝作品亦推波助瀾,不斷強化、歌頌這樣的榜樣,讓那些哪怕是被迫失貞的女子都幾乎沒有了活路。

《聊齋》之前的有兩篇來自明朝的小說,便是如此。

《西遊記》中「唐僧」來歷一段,便是類似的故事。唐僧父親陳光蕊帶著新婚妻子殷溫嬌在赴任的路上,被水盜劉洪殺害。隨後劉洪不僅霸佔了殷溫嬌,還頂替了陳光蕊的身份,到江州當了官。不久殷小姐生下了陳光蕊的遺腹子,唯恐被劉洪殺害,便將孩子和寫有他身世的血書放在一塊木板上,使之順江漂流。後來被金山寺老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兒」。18年後,江流兒成為玄奘,得師傅告知真相,偷偷與母親相認,按照母親的指點到京城找到外公,為父親報了仇。而陳光蕊因為龍王的搭救,此時也死而復生,一家三口得以團聚(這故事漏洞甚多,就不多說了)。原本這是一個幸福美好的結局,然而丈夫陳光蕊可以死而復生繼續當大官,兒子玄奘能夠成為一代高僧,唯有殷小姐卻無法活下去。不久,她便「從容自盡」了。

無獨有偶,《醒世恆言》中亦有一篇「蔡瑞虹忍辱復仇」的類似故事。說一個武官,帶著全家坐船去赴任,結果遇到謀財的水盜,除了一個15歲的女兒蔡瑞虹之外,全家都被殺死。美貌的蔡瑞虹被水盜首領看中,為了能給父母家人報仇,蔡瑞虹只能忍辱偷生。她曾經給人做妾,曾經被賣入青樓,又被逼去騙婚……歷盡種種坎坷磨難,最後她終於遇到一個靠譜的舉人,承諾一定幫她報仇。幾年後,丈夫考中進士,成為當年蔡家遇害的地方官。在他的主持下,所有參與作案的水盜全部歸案正法,祭奠了蔡家冤魂。此時距離當年已經過去了七八年,蔡瑞虹已經生下了兒子,跟丈夫感情極好。然而,在得知大仇得報的當天夜裡,她留下一封絕命書後用剪刀自殺。

相比庚娘,殷小姐有那麼有出息的兒子,蔡瑞虹有當大官的丈夫,但她們卻無法像庚娘那樣活下去,因為她們失身了。就算她們自己不選擇死亡,作者也絕不會讓她們活。因為只有死,才能成就她們「節婦」的形象,才能達到教育尋常百姓的作用。

4、生活比小說更殘酷

在道德倫理和文藝作品的共同薰陶、教育和影響下,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思維被固話,個性被壓抑,「貞潔」是她們最寶貴的財富,成為她們最沉重的心靈枷鎖。

翻閱《清史稿》,我讀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道光年間,有一個在臺灣任職的武官劉廷斌,去世後家人渡海還鄉。途中遇到海盜,劉家17人全部被殺,只有一個正值妙齡的女兒,因為美貌被海盜首領霸佔。此後十多年,劉姑娘跟隨這群海盜風雨顛簸,忍辱偷生,相繼生下了4個孩子。10多年後,她終於找到機會,引領官兵將海盜一舉全殲。大仇得報後,劉姑娘手刃自己的四個兒子,隨即自盡。這不是小說,卻比小說更加慘烈震撼。

大清早已滅亡了,可「貞潔」這個「財富」和「枷鎖」依舊背負在中國女性的身上,於有形無形中禁錮著我們的身心。

身邊有個事業成功、生活豐裕的女子,已經與丈夫分居十餘年,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離婚。在漫長的歲月中,她渴望心靈的慰藉,與喜歡的人談情說愛,但卻說什麼不肯跨越雷池一步,覺得那有違道德倫理。然而這種「愛」怎麼可能持久?結果要麼無疾而終,要麼互相傷害。所以,她雖然事業成功,但一點也不坦然快樂,身心始終壓抑鬱結。

品讀文學作品,剖析人性命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歷史,更清醒地過好自己的生活。禁錮女性身心的封建道德早已成為歷史,願我們的思維和觀念,亦能隨之成長,配得上我們的努力與事業,更配得上這個偉大時代。

相關焦點

  • 《聊齋》中最遺憾的是公孫九娘,最不值得的就是庚娘
    蒲松齡的《聊齋》一直以來備受歡迎,而他書裡的人,鬼,神總是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奇幻。不過最多的可能就是女鬼與書生了,也是最受歡迎的。《聊齋三》也於2010年7月13日在上海東方電影頻道首播。全劇共分為六個單元:《梅女》講述了女鬼與書生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畫壁》講述了畫中狐妖與凡人的糾葛戀情;《白秋練》講述了慕蟾宮與鱘魚精戰勝萬難永成眷屬;《庚娘》講述了半人半妖的庚娘復仇尋夫之路;《公孫九娘》講述了陰魂公孫九娘與書生的生死相戀;《江城》講述了前世做善事,今世的嬌妻相伴的姻緣之戀。
  • 聊齋:這些賊把庚娘當作有錢的寡婦賣掉,庚娘最後和丈夫團圓
    聊齋:這些賊把庚娘當作有錢的寡婦賣掉,庚娘最後和丈夫團圓庚娘是太守的女兒,嫁給世家子弟金大用為妻。遇到戰亂,金大用帶著父母和妻子逃亡,路上遇到一個也帶著妻子逃難的,自稱王十八,願意給金大用領路,金大用就跟王十八一起同行。
  • 說說《聊齋志異》中的俠女
    庚娘知道自己終究免不了一死,就趕緊自刎,可是因為手中的刀子已經砍鈍了,怎麼砍也砍不進去,就跳進池塘淹死了。大家認為她是一位烈女,就商量著湊錢為她殯葬。故事到此並沒有結束,因為庚娘一家人都沒死,而是被其他人救了起來即使是庚娘,最終也復活了。
  • 庚娘分集
    《聊齋志異系列之三》【庚娘】第一集       天上下著滂沱大雨,雨點落在茂密森林上。 【庚娘】第五集       閒雲施法,得知庚娘過去,也知龍女幫助庚娘,不惜忍受將來灰飛煙滅的至極之痛,也要與庚娘結合,既完成庚娘報仇大業,也同時向蒼天提出控訴,為何要如斯播弄凡塵,天要庚娘亡,龍女就偏要庚娘活,且還是永生不滅。
  • 白話文《聊齋志異》之《庚娘》情節,你喜歡看嗎
    王十八大喜,對庚娘十分殷勤,當晚便提出要同房。庚娘以丈夫新喪為由,婉言拒絕了他。當夜,王十八房裡傳來爭吵聲,女子尖利的聲音叫道:「你就不怕天打雷劈?我可不願給殺人賊當老婆,你把我也殺了算了。」數日後,王十八領著庚娘回到南京家中,母親驚訝不是原來的媳婦,王十八隻道原先的落水死了,這個是新娶的。母親便為他們籌辦喜酒,當夜二人回房,庚娘媚笑著殷勤勸酒,直到王十八喝得酩酊大醉。她摸出一直藏在身上的刀,用力砍下,一刀沒中要害,又奮力連砍數刀,王十八死了。
  • 「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 看聊齋中的巾幗奇人
    回看古代也有許多巾幗奇人,今天我們一起看聊齋中的俠女故事...魯迅指出:《聊齋志異》除「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以外,「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就是說,這部文言小說集除了大量採用狐鬼花妖的神異題材、奇幻內容曲折地表現現實社會與生活理想,還有一部分作品直接描寫現實的人事,不過不是一般的、常見的人和事,而是異乎尋常的奇人奇事。此即所謂「畸人異行」。
  • 《聊齋志異》:王十八見色起意殺人奪妻,美庚娘隨機應變替夫報仇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一則《聊齋志異》當中的故事,原文叫做《庚娘》。故事講的是一個美麗聰慧的女子,在和家人逃難的途中被歹人看上,歹人殺了她的家人,逼迫她做自己的妻子。庚娘假意答應歹人後,伺機殺了歹人為家人報仇。這個故事情節曲折,人物性格鮮明,是《聊齋志異》當中非常優秀的篇章。雖然整個故事強調了一種因果報應的思想,不過,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有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
  • 明月說《聊齋》之奇烈女子尤庚娘
    王十八的弟弟王十九聞聲發覺趕來,庚娘知道不免一死,於是立即揮刀自殺。可刀刃卷了,砍不進去,她便打開門跑了出去。等王十九追出來,她已跳進池塘裡了。王十九急忙呼告鄰居,把庚娘撈上來,見人已經死了,可面色端莊豔麗,依然同活著一樣。大夥一同檢驗了王十八的屍首,看見床頭上有一封信,打開一看,原來是庚娘寫的,信裡詳細講述了她全家的冤情。眾人看罷都認為庚娘是個烈女子,於是大家商量決定湊錢給她出殯。
  • 新聊齋故事:鬼夫妻復仇
    (本篇為新編《聊齋志異》之第054期)在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先生所寫的著作《聊齋志異》中,記載著很多怨鬼復仇的小故事。在這些小故事中,蒲松齡先生用簡短的文字,生動形象地將故事情節描繪得如同現今大片一樣精彩,令今人無不拍手稱讚!
  • 11部好看的聊齋影視劇,你看過哪幾部?
    《聊齋奇女子》是由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李國立執導,王莉、湯湯、歐根、威廉和力高編劇,吳奇隆、范文芳、陳曉東和劉詩詩、何建澤 等主演。 該劇分《連城》、《俠女》、《辛十四娘》、《宦娘》四個篇章,通過幾位奇女子富有傳奇色彩的命運,講述了四段悽美動人的奇幻故事.
  • 聊齋故事|丈夫被賊人暗害,妻子屈身侍賊,尋得機會終報仇
    不久以後,船行到了金陵,王十八領著庚娘到家拜見母親,王十八的母親驚訝不是原來的兒媳婦,王十八說妻子被淹死了,這是新妻子。到了房中,王十八又想佔便宜,庚娘笑著說:「30來歲的人了,沒和女人睡過覺嗎?普通人家還得喝一杯酒助興呢,你是大財主應該不難辦到。」
  • 《聊齋3之庚娘》裡的她,不能生育,如今44歲被老公寵成公主!
    憑藉電視劇《聊齋3之庚娘》獲得由上海電影集團和上海東方電影頻道頒發的「最受歡迎女演員」獎。她就是張茜,是國內知名女演員,曾出演《仙劍奇俠傳》《雪花女神龍》等經典影視劇,後來她與張衛健結緣,兩人相戀了10年後,她嫁給了大自己9歲的光頭老公張衛健。張茜懷過兩次胎但是都不幸小產,不能生育的她仍舊被張衛健寵了20年,網友直言看到他們又相信了愛情!
  • 《聊齋志異》中的「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原標題:聊齋中「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對青鳳的再次出現,作者依然從耿生的視覺來寫,且同樣沒有忽視「燭光」布設:「俄聞履聲細碎,有燭光自房中出。視之,則青鳳也。」   再如,《魯公女》 也從男主人公張於旦的視角出發寫女主人公的出場:「一夕,挑燈夜讀,忽舉首,則女子含笑立燈下。」在此,強調了男性夜讀的「挑燈」、女性出場之「立燈下」。   又如,《白秋練》寫女主人公的出場也不例外:「日既暮,媼與一婢扶女郎至,展衣臥諸榻上。
  • 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庚娘》於3月16日晚央視播出
    原標題:央視今晚播出白派劇團《庚娘》   記者自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獲悉,3月16日晚,該團新近排練的大型古裝戲《庚娘》將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空中劇院》欄目首播。     《庚娘》是李瑞環同志根據古典小說《聊齋志異》同名篇目改編,主要表現古代俠女庚娘捨身除奸的故事。
  • 《聊齋志異》中的女鬼故事,周星馳多部電影從中受到啟發
    魯迅將《聊齋志異》歸於《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中,卻也不吝讚賞道: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聊齋志異》描寫了許多動人的女鬼,如聶小倩、連城和小謝等。但《聊齋志異》首先描寫的並非這些有情有義的女鬼,而是作惡的女鬼,卷一中的《屍變》、《噴水》、《咬鬼》及《畫皮》中的女鬼都為惡鬼。
  • 聊齋難題:人獸戀,就必須要以悲劇結尾?
    本文作者:不雨亦瀟瀟電影《美人皮》改編自《聊齋志異·連城》,作為一部網絡電影,為了能夠更加吸引人,故事中加入了捉妖師這一角色,從而引出了捉妖師和貓妖的故事。同樣的,《美人皮》中賓娘最後也發出對書生的質問,「到底有沒有愛過我?即使我變成了她也不會愛上我?」賓娘是不懂書生對她說的話的,「情愛皆有心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與容貌家事沒有關係。」
  • 他曾參演《聊齋三》,你還有印象嗎?
    他曾參演《聊齋三》,你還有印象嗎?《聊齋三》是由陳亞洲,黃祖權,金鰲勳,黃偉明執導的古裝神話劇。全劇共分為六個單元。每一個故事都是改編於《聊齋志異》中的故事。今天就跟我一起認識一下劇中的主演吧。李威飾演高蕃李威,中國臺灣男演員、歌手。
  • 聊齋中「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聊齋志異》 敘述的大多是燈前月下的「夜間」故事,給人以煙雲般模糊感。因而,作者筆下的女性多是美的,便不足為怪了   ■《聊齋志異》善於通過寫男性之「狂氣」,影寫女性「嬌韻」之美。按照古代禮法,男子狂放地看女性是「犯規」的,但《聊齋志異》中的男子並不管那一套。
  • 清朝第一奇案,犯人被斬3年後再次入獄,縣令驚道:你怎麼又活了
    清代志怪小說《聊齋志異》裡,有一篇故事叫庚娘。說是庚娘為了報殺夫之仇,要去取盜賊王十八的性命。而其弟弟王十九也受到牽連,要被施以砍頭之刑。
  • 是誰說女人是最好的書本,聊齋中的書痴又是怎樣被一個女子改變?
    由此看來,我們大家現在大部分人都不讀書了,還談什麼死讀書?值得慶幸的是,孩子們還在讀書,也應該沒有人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多讀書吧。讀書是讀書,可讀死書就是另一回事了。那麼從聊齋志異記載中,古代中讀死書的人是怎麼樣的?就讓我們一起聊聊這篇古代中國式教育的奇幻故事,小回目就叫做《書痴》。最近很流行這樣一句話,為何說女人是最好的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