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和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美國生育率雪崩

2020-12-19 華爾街見聞

本文於首發於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VIP 會員(11月24日),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保持人口穩定的最低更替水平被定義在每位女性一生中生2.1個孩子,後面的0.1考慮了未成年夭折的概率。

進入21世紀,美國是全球少有的生育率仍在2.1以上的發達國家,也是少有的生育率仍在2.1以上的大國。

但這一切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發生了快速逆轉,隨著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其他發達國家人口生育率都在緩步上升,唯獨美國出現了掉頭急墜的「走勢」。

美國經濟復甦10年,但人口生育率最後卻跟俄羅斯佔到了一起(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前不久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女性生育率進一步降低至1.765)。

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美國生育率雪崩

傳統上,美國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國家,而且非常特別:在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和幾乎所有大國人口出生率都已經降到人口最低更替水平之下時,地廣人稀的美國人口生育率堅挺,仍在健康地穩步擴張。科技、人口、資源和全球霸權的完美組合讓「天佑美國」看起來更像是事實而不僅僅是「口號」。

但是2008年超級經濟危機後,儘管美國由於政策對應及時得當,經濟此後開啟了長達10年的史上最長復甦周期,但此次的復甦卻在很多方面讓人有不同以往的「感覺」。

人口生育率就是其中之一讓人「感覺不對」的地方。

雖然人類在二戰之後的嬰兒潮過後,生育率就在整體上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是在危機和復甦時大體都遵循一個規律:危機發生後生育率會出現明顯的加速下滑趨勢,但在復甦階段會出現一定的「反彈」。

圖: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人口生育率變化情況

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整體下跌的大趨勢中,每當發生經濟危機時生育率會出現很明顯的加速下滑趨勢,如1980-82年、1990-91年的經濟危機、2000年的網絡泡沫破裂等;危機後經濟下行會對生育率產生壓力,但隨後的復甦也會體現在生育率的「反彈」上。

但2008年的經濟危機卻出現了不同於「歷史規律」的現象,特別是在美國,經濟危機造成的生育率下滑在此後長達10年的復甦中,並未出現「應有」的反彈,反而在一路加速下滑。

時至今日,美國的生育率已經基本與俄羅斯看齊。

圖:美國生育率與俄羅斯看齊(此為2016年數據,2017年美國已經進一步降至1.765——與俄羅斯基本一樣)

02

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國人口生育率雪崩背後的有多種因素和可能性。

一種可能性是目前正在重複美國70年代時的情況:是由美國婦女進一步延遲生育年齡造成的。

因為生育率的計算是將去年人口中育齡女性(定義一般是15-44歲)所已經生出的孩子的總數,除以育齡女性總數算出來的,所以如果是像70年代一樣,美國育齡女性又再次大幅推遲生育年齡,也會出現像70年中後期一樣生育率快速下跌至1.74後再反彈的情況。因為推遲生育不等於不生育,此後的統計數字會出現「修正」。

目前美國確實是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美國女性的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齡已經從2007年的25歲上升至2017年的27歲。(這個上升過程可能還遠未結束:歐洲現在是29歲,日本31歲。)

圖:1980年時美國女性首次生育年齡分布

圖:2016年時美國女性首次生育年齡分布

推遲生育年齡背後有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年限的上升,以及未成年生子數量的減少等積極因素。

圖:美國女性完成四年大學教育的比例逐年升高,在2014年首次超過美國男性,並在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圖:未成年女性出生率在危機後也出現快速下滑趨勢

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是經濟因素的制約。這一點在美國生育率最高的拉丁裔人口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傳統上,美國的拉丁裔人口最能生,比非拉丁裔白人、黑人和亞裔的生育率都高,生育年齡也更早。但在經濟危機之後,這一在美國各族群中經濟條件較差,人口增速最快的種族,生育率受到的衝擊也最大。(若按此前人口結構的變化速度和趨勢,美國最早在2040年代就可能變成一個以拉丁裔人口為主的國家。)

圖:美國各種族2017年家庭收入中位數對比

早在2006年時,美國拉丁裔人口的生殖能力還相當旺盛,但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拉丁裔人口的出生率開始受到巨大衝擊,即便是出現所謂的經濟復甦後都無法阻止這一趨勢。

圖:美國拉丁裔人口出生率在經濟危機後開始雪崩,從未「回頭」(目前已較2006年暴降了近三分之一)

實際上被經濟危機「避孕」的不止是美國的拉丁裔人口,在人口中目前佔絕對優勢的白人,2017年的出生人口也較2006年下降了14%,其降幅跟拉丁裔人口不分伯仲。

圖:2006年時美國各人種人口的出生數量

圖:2017年時美國各人種人口的出生數量

所以除了大量做臨時工、收入相對較低的拉丁裔人口,其他族裔的低收入人口的也都無法逃脫經濟車輪的「碾壓」,在這個巨大經濟車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就是房價。

2008年危機後的經濟復甦伴隨著房租和房價的暴漲。

圖:美國房租的快速「復甦」

圖:如今的美國房價早已「秒殺掉」2007年時創下的高點

但與此同時,是家庭真實收入增長的乏力。

圖:美國各族裔真實家庭收入中位數變化情況,但即便是比平均數「更科學」的中位數,這一次也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美國收入不平衡加劇的殘酷現實。

圖:美國工資增長貢獻分布

收入上不來,房價房租蹭蹭漲的結果就是美國人的房子越住越小,特別是城市中的用於生育的空間越來越成為奢侈品,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更是如此。

在2006年時,美國僅有27%的新建房屋是少於兩室的超小戶型,到了2017年,這一比例暴漲至48%(顯然並不適合有孩子的家庭)。最近邁阿密剛剛修訂了建築監管條款,允許建築商最小可以建造275平方英尺(約合25平方米)的迷你公寓。地廣人稀的美國出現了像「小國」日本一樣的房產。

最近覆蓋面極廣的美國全國家庭增長普查的結果顯示:48%已經有一孩的美國女性,未來沒有計劃再生二胎。

相關焦點

  • 房價上漲10%,生育率就降低1.5%,生娃你怕了嗎?
    甚至有人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這帶著誇張和調侃的話,還真有點兒道理。 2018年,美國最大的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報告以全美25-29歲女性為樣本,探究2010-2016年間房價與生育率之間的關係。
  • 評「東亞三國低生育率與房價和文化無關 不接受移民才是主因」
    無意間刷到一篇去年的文章,《東亞三國低生育率與房價和文化無關 不接受移民才是主因》,作者的立意也是讓人驚嘆了。如果一個國家交給這樣的人去打理,那也是亡國滅族的禍害。作者本是要反駁《公寓樓住宅樓:歐洲東亞生育率的第一殺手》這篇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再去翻出來看看。
  • 梁建章:中國跌入低生育率陷阱,未來低生育率危機比日本嚴重
    考慮到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屬於東亞國家,在傳統上也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下面舉日本和韓國的例子來說明低生育率危機。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946年至1948年出現了短暫的嬰兒潮,總和生育率超過4.0。從1948年開始,日本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節育的措施。
  • 樓市駁論:一方面呼籲放開三胎;另一方面房價是天然避孕藥
    畢竟現在的房價,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掏空了兩代人六個口袋的錢包了。不僅如此,還耗盡了下一代的精氣神,被房價拖累。更有人擔心的是,按照如今的情況,下一代根本不缺房子,到時候房子如何才能脫手?房地產如何才能持續發展?
  • 「二胎大省」山東為啥二胎生育率不升反降?窮是最好的「避孕藥」
    窮是最好的避孕藥當初的「二胎大省」如今之所以冷靜下來,最主要的是以下兩種經濟原因,讓不少山東人面對二胎只能感慨:窮才是最好的避孕藥。1)房價居高不下相關數據顯示,山東人口增長出現下降的拐點在2017年,與此同時,2017的山東出現了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那就是山東省各大中小城市的房價大幅度上漲。許多地區的房價飆升突破萬元大關。
  • 房價到底什麼時候跌?
    隨後,近日我國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寫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一文,文中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了「少子老齡化」,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經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詳細內容見:我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樓市「接盤俠」不夠用了?)
  • 美國生育率下降一半,罪魁禍首竟是它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近的一份報告,自二戰後嬰兒潮以來,美國的出生率下降了一半以上,並創下了歷史新低。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在1957年的嬰兒潮時期,總生育率達到了每名婦女3.77例的高峰。
  •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A股,人口衰退概念股,來了!
    我們國家的生育率已跌破1.5這個警戒線,對於A股來說,接下來最大的行情將是:人口衰退概念股! 大家都知道,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日本的房價與收入比,相比我們國家更加合理。 所以,根據日韓的經驗,我國的人口大衰退,將來會比日韓更加嚴重。 房價,它不跌則已,一跌就是暴跌。 房價暴跌,就會引發大放水,稀釋購買力,把錢逼到樓市,穩房價。
  •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08年金融危機MBS投資者親述
    危機發生時,我在美國一家大型對衝基金和房貸相關銀行已經從業五年,親身經歷了次貸行業的萌芽,發展,繁榮到破滅的整個過程,值此十年之際,總感覺應該寫點什麼。局外人寫了好多文章描述了危機發生後表象,而我可以講述一下那些教科書背後的人們看不到的房產抵押相關證券買賣雙方的故事。我們每一個人就是雪崩中的那片片雪花,而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人口學家:「低生育率陷阱」比「中等...
    史一哲分析,一般而言經濟發展、社會保障、教育、城市化水平越高,生育率水平越低。二戰後,國際人口學界流行的認知是「經濟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中國最近40年保持高速經濟增長,生育率降低是內在發展趨勢。「從中國發展的現實來看,人口結構對經濟高增長的貢獻約在6%-26%之間,人口生育率下降長期來看幾乎不可能逆轉,技術創新成為決定長期經濟前景的最重要變量。
  • 中國人口危機來自哪裡?
    這種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人口規模優勢正面臨著雪崩般的坍塌危機。我們現在的生育率不僅低於歐洲發達國家,平均生育意願甚至比「超低出生率」的日韓還要低。歷史告訴我們,人口長期低於世代更替率的文明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這一切危機的源頭都來自上個世紀80年代,來自西方。只有資本主義才試圖通過消除過剩人口的辦法實現自然資源的平衡。
  • 梁建章:高房價和「養娃」負擔或導致中國生育率處於全球低水平
    一般認為,總和生育率低於1.5,就算是跌破警戒線——因為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生育率很難再回升到1.5以上。 考慮到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屬於東亞國家,在傳統上也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下面舉日本和韓國的例子來說明低生育率危機。
  • 我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而且這還得益於二胎政策放開,如果拋去二胎政策放開的刺激因素,專家估計近幾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1-1.2之間,恐怕我國的低生育率危機比日本更嚴重。而且據澤平宏觀最近做的調查數據,在影響人們生育意願的影響因素中,教育、時間精力、房價是影響生育的三大因素(如下圖)。除了低生育率危機,文章還指出了老齡化問題。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
  • 生育率持續走低,早已埋下伏筆
    大概在2010年後,生育率開始不可控地下降,為了讓人口數量重新穩定下來,國家可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藝,有些方法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1.二胎政策在2015年,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好歹算是緩和了一下人口危機,人口出生率迎來了一次短暫的恢復,然而這個情況持續的並不久,
  • 為什麼說中國人口根本不可能雪崩?
    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出生人口數據均顯下降趨勢。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第二年,出生人口數和住院分娩數出現下降態勢,引發社會熱議。一些人甚至擔心,中國人口在未來將出現「塌陷式的下滑」,甚至是「雪崩」。   中國人口真的會出現「雪崩」嗎?
  • 我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樓市「接盤俠」不夠用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至2019年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分別是1.58、1.495和1.47。而且這還得益於二胎政策放開,如果拋去二胎政策放開的刺激因素,專家估計近幾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1-1.2之間,恐怕我國的低生育率危機比日本更嚴重。
  • 已有「滅絕危機」
    尤其是低生育率對於韓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已經十分嚴重了。2018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0.98,不足1%是什麼概念?韓國幾乎沒有什麼新生兒出生了…… 2019年韓國生育率總和又下降至0.92,這也是自1970年有記錄以來,韓國創下的人口最低值,也就是說韓國的女性,平均一生生產的子女不足1個,而韓國,也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個,出生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 窮是最好的「避孕藥」
    窮是最好的避孕藥 當初的「二胎大省」如今之所以冷靜下來,最主要的是以下兩種經濟原因,讓不少山東人面對二胎只能感慨:窮才是最好的避孕藥。 1)房價居高不下 相關數據顯示,山東人口增長出現下降的拐點在2017年,與此同時,2017的山東出現了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那就是山東省各大中小城市的房價大幅度上漲。許多地區的房價飆升突破萬元大關。
  • 生育率破警戒線,除了房價和教育,還有一個原因也不能遺漏
    「生育率警戒線」是最近被頻頻提起的一個名詞,很多人說,現在教育壓力這麼大,房價這麼高,誰敢生啊,一個都不敢要呢!是啊,作為兩個寶貝的媽媽,在教育孩子到現在的一路上,也曾經歷過無數的風雨,甚至一度差點撐不下去。
  • 大聲疾呼生育低,絕口不提壓力大,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我國的生育率
    近日有關我國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的新聞,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網友熱議。2015年,全面二孩實施之後,2016年出生人口回升到1786萬,成為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數最高的年份,可惜隨後又重回跌勢。現在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社會老齡化愈發嚴重,人口發展已經進入關鍵轉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