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市值腰斬700億的康師傅老闆,不姓康而姓魏,康師傅的名字由來

2020-12-14 財料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康師傅的創始人並不姓康,而是姓魏。同樣的,雖然幾乎每個人都吃過康師傅的方便麵,但是也很少人知道,如今的康師傅日子並不好過,相對巔峰時期的超1400億港元的市值,如今康師傅的市值已經跌去了一半,僅剩714億港元。雖然因為調整了經營策略,康師傅的業績止住了下滑,根據康師傅的年報,2018年的營收為606.86億元,相對於2017年上漲了2.94%。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康師傅的危機已經解除。因為除了康師傅自身的原因,對康師傅業績打擊最大的是「外部敵人。」

接過爛攤子,收穫人生第一桶金

1979年,魏應州將家族產業接過手的時候,還沒有康師傅,當時的魏家只是一個煉油的,開設了一家叫做「鼎新」的煉油坊,但是別以為有家族產業留下,魏應州就是一個坐享其成的富二代。在他結果家裡的煉油坊時,煉油坊的總資產不過250萬左右,但是帳面上的負債卻是高達300萬。公司一度面臨破產清算。而這個時候,魏應州就表現出了其過人的經營才能,在轉變思路的情況下,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賺了200多萬。

在接手煉油坊的時候,生產的最多的是蓖麻油,然而在當時已經不好賣了。魏應州在經過市場調查的情況下,壯著膽子買下了1萬多顆椰子樹,開始煉製椰子油,為此負債又多了200萬。然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魏應州就將椰子油賣了出去,還清了債務。之後又將業務擴展到花生油、橄欖油等,用了8年的時間,魏應州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總計1000萬,之後又開始向大陸進發,然而生意在臺灣做得開,卻不一定能在大陸也做出一番成績。

火車上的一次遭遇,康師傅應運而生

1991年,魏應州帶著1.5億新臺幣到大陸開拓市場,辦起了三家工廠,主要做的是小零食和蓖麻油,為了迎合當時的廣告效應,魏應州還花了500萬在央視投廣告。但是最終卻是一聲響都沒聽到,一個季度淨虧2000萬。這個時候,魏應州的康師傅還沒有誕生,而方便麵也沒有作為一個行業進入他的眼裡。後來之所以有了康師傅,還是源自於魏應州在火車上的一次遭遇。

在早些年經常搭乘火車人應該知道,在火車上桶裝的方便麵就是絕大多數人的充飢選擇,到了飯點的時候,滿車廂都是方便麵的香味。然而在1991年,方便麵卻是一個稀罕玩意。魏應州在一次火車旅途中打開了一盒從臺灣帶來的方便麵,在用熱水衝調之後,引來了意想不到的現象,每一個經過他座位的人,都忍不住看向他手裡那盒飄出香味的方便麵。就連坐在他身邊的人都忍不住問他這是什麼。此時的魏應州靈機一動,發現了大陸市場上的一個空白之地,康師傅方便麵應運而生。根據魏應州所說,「康」代表著健康,而「師傅」代表一種大廚的專業。

一個意想不到的對手,讓它從神壇隕落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康師傅雖然在後來還迎來了統一這個強勁對手,但是依舊在市場上表現搶眼,一年能夠賣出60億包,在2011年市值高達1400億港元。然而就在康師傅和統一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另一個不易被發覺的對手卻是悄然崛起,這就是外賣行業。在2018年第四季度,美團的外賣收入就高達110億元。雖然康師傅用「康」字來標榜自己的健康,但是依舊敵不過傳統「粥粉面飯」帶來的健康觀念。

除了外賣行業帶來的衝擊之外,康師傅在產品更新換代上同樣無所作為,或許現在很多人熟悉的依舊是康師傅的經典之作「紅燒牛肉麵」,而「康師傅用一頭牛生產了二十幾年方便麵」的調侃之詞也是從未斷過,當然作為經營者魏應州並不是沒有看到這些毛病,在2017年開始整改,雖然2018年營收增長才2.94%,但是利潤增長卻超過了35%,這便是往高端市場轉變的表現。

當然,方便麵作為一個時代產物,最終被時代所撇下終究是難以避免,雖然康師傅有所轉變,但是在外賣這個強勁對手的情況下,想要回到2011年,那個通過賣60億包獲得1400億港元市值的年代,卻是難上加難。或許除了產品向高端市場進發之外,康師傅該思考另外的轉型之路了,否則到了真正被淘汰的那一天,或許都聽不到一聲再見!

相關焦點

  • 吃了幾十年泡麵,才知道「康師傅」姓魏,網友:名字真不能當真
    吃了幾十年泡麵,才知道「康師傅」姓魏,網友:名字真不能當真康師傅方便麵對於小編來說不算是從小吃到大的, 但也算是吃了好幾年了,小學的時候還不知道康師傅是啥,其實真正接觸到的第一款泡麵是統一的老壇酸菜牛肉麵。
  • 康師傅創始人謝幕,長子接管500億帝國,曾讓國人吃上第一包泡麵
    文 | AI財經社 牛耕編 | 鹿鳴康師傅掌門人退休了,留下一個內外起火、市值剛跌去百億的公司。12月20日,康師傅發布公告稱,公司創始人魏應州決定退休,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自2019年1月1日起,由長子魏宏名接任董事會主席一職。消息發出次日,康師傅股價下跌2.48%。
  • 人民不愛康師傅?外賣夾擊市值蒸發一半,泡麵不香了嗎?
    說起康師傅,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作為行業龍頭,它一年賣出的泡麵可繞地球三十多圈,2011年市值巔峰一度超過1400億港幣。然而最近幾年,康師傅的日子並不好過。自2014年起,康師傅營收連續3年下滑,2017年才有回暖之勢,但目前市值只剩下706億港幣。財報顯示,2014年底康師傅的員工數量為79003人,2018年年底只剩下54210人,縮減幅度約為31.38%,生產基地也從129家遞減至103家。
  • 股價大漲,康師傅成疫情「最火」網紅,老闆新晉臺灣新首富
    西貝的老闆甚至開始恐慌,這樣下去,西貝的帳上現金撐不過三個月。疫情當前,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的活下去,但是有人卻穩坐家中看著公司股價暴漲。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康師傅!隨著疫情的不斷肆虐,大家對於出門的話題避之不及,但是日常生活還是要繼續的,這個時候泡麵成了大家的精神食糧。而作為泡麵行業的龍頭企業,康師傅最近的股價可謂是瘋狂上漲。市值一度逼近900億港元。
  • 頂新集團、康師傅和他們的日本股東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二十四年,康師傅貫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長記憶,但近幾年的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2016年9月初,康師傅被移出恒生指數成份股,其在2011年12月入選,當年正是康師傅的鼎盛時期。其市值曾一度突破1400億港元,而如今只有530億港元左右。
  • 康師傅,不是方便麵
    在80年前,很多女人都是沒有名字的,都用某某氏代替,富人家的多為富、貴、祿或者福之類的作為名字,據說一般都是族裡老輩按照排行起個名字!解放後的七十年代,女孩起名:梅、蘭、芳或者英最多。男孩名字就會順應潮流,保國,衛國或者什麼軍什麼兵等等。
  • 康師傅掌舵者魏應州退休:風浪後,創二代的時代開啟
    1988年,魏氏兄弟從臺灣來到大陸創業。彼時,魏家四兄弟在臺灣經營著頂新油脂加工廠。由於在臺灣做的是油脂加工生意,魏家很習慣地從油上面尋找商機。1990年,「頂好」食用油公司在北京掛牌成立。然而,創業維艱,1991年,魏家創業的1.5億新臺幣虧損過半。
  • 康師傅日資背景卻扛民族牌 400億餵肥日本股東
    「7.7事變」:日本三洋1999年已入主康師傅  《投資快報》記者查閱康師傅歷年發布的公告、法律文件以及公開報導,大致釐清了股權變動以及歷史沿革的基本脈絡。  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四兄弟(臺灣籍),是「康師傅」品牌的創始人。上世紀70年代末,魏氏兄弟決定赴祖國大陸投資。
  • 康師傅掌舵者魏應州退休 紅燒牛肉麵還是那個味嗎?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4歲的魏應州於1954年出生在中國臺灣。1992年8月21日,魏氏兄弟投資800萬美元在天津塘沽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出第一碗紅燒牛肉麵。 1988年,魏氏兄弟從臺灣來到大陸創業。彼時,魏家四兄弟在臺灣經營著頂新油脂加工廠。
  • 突發重磅:康師傅創始人魏應州交班!
    魏應州(圖片來自網絡)   此前的2015年1月1日,魏應州不再兼任康師傅控股行政總裁,接任者是當時的康師傅控股食品事業執行長韋俊賢;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根據康師傅發布的財務公告,2020年上半年收益329.34億元,同比增長8%;股東應佔溢利為23.8億元,同比增長58.37%,淨利潤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公告顯示還,在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事業收益為149.1億元,同比增長29.16%,佔總收益的45.27%。因期內促銷力度下降、產品升級及生產優化,方便麵毛利率為30.35%,同比增長2.19%。
  • 康師傅與統一:昔日決戰消耗40億根火腿腸,今日成難兄難弟
    雪奈 | 作者20世紀80年代末,在臺灣島內發展磕磕絆絆的魏家兄弟,帶著1.5億新臺幣到大陸試水。1991年,魏家兄弟中的老四魏應行在火車上吃從臺灣老家帶來的方便麵,方便麵的香味很快飄滿了整個車廂。於是,車廂內的乘客不時有人向魏應行詢問,在哪裡能買到這種方便麵。這讓魏家兄弟看到了商機。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資800萬美元成立了生產方便麵食品的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第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也在同一年誕生,並迅速風靡了全中國。
  • 「康師傅」魏應州退休 兒子接班方便麵王國
    康師傅控股(00322.HK)今天公告宣布,創始人魏應州自2019年1月1日起退休,其長子魏宏名屆時將接班出任董事會主席。魏應州現年64歲,是康師傅母公司臺灣頂新集團的創始人、魏氏四兄弟的老大,長期擔任康師傅控股的董事會主席兼總裁。
  • 香味散四海,康師傅創始人魏應州的創業故事
    作為快消食品的老大,康師傅如今價值已超600億,從方便麵到飲料,各種產品幾乎是全面開花,走進了無數的中國家庭。而他的創始人魏應州,今年已經宣布退役,之後由其長子魏宏名接替康師傅董事會主席的職務。此前,這位康師傅背後的掌舵人並未過多露面,他和康師傅的一些故事也鮮為人知。
  • 康師傅掌門魏應州退居顧問角色 「富二代」魏宏名上位
    ■本報記者 夏 芳12月20日,康師傅控股發布公告稱,魏應州將於2019年1月1日辭任康師傅控股董事會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職務,魏宏名接任康師傅控股董事會主席,並擔任提名與薪酬委員會委員,魏宏丞擔任康師傅控股董事會執行董事。
  • 沒想到它竟然要姓康了
    沒想到它竟然要姓康了 iwangshang / 梁周倩 / 2017-02-10 摘要:剛剛關閉臺灣方便麵業務的康師傅,這次將棋子壓在了飲品業務。
  • 康師傅新年改制:創始人魏應州「讓位」韋俊賢
    按照康師傅的最新公告,自2015年1月1日起,曾在雅芳、寶潔等跨國公司任高管的韋俊賢升任康師傅控股執行長(行政總裁),一手創立康師傅品牌的原行政總裁魏應州專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專注於公司未來整體策略規劃和高階團隊的接班規劃布局。
  • 康師傅還有明天嗎?
    魏應州進軍大陸市場由於在臺灣始終沒什麼發展前景,魏家兄弟便到大陸來創業,繼續做著他們的老本行。但他們對大陸市場不清楚,把油價定的偏高。魏應州沒有意識到內地消費者喜歡平價的產品,因此魏家兄弟不但一分錢沒賺到,還賠了兩千多萬。
  • 康師傅真的變了:一年方便麵銷售額超250億,牛肉麵終於放大塊肉
    進入2020年以來,食品餐飲賽道冰火兩重天,線下餐飲遭受重創,線上的方便速食則賣得火熱,各種方便食品成交額增長明顯。簡單總結:方便麵又火了!方便麵自從七年前創下462.2億包的高峰後,銷量就連續多年出現下滑。
  • 魏應州:康師傅要讓統一永遠等三年
    「康師傅一直都在走與國際夥伴合作的道路,來自歐洲、美洲和亞洲的眾多飲料巨頭對此次飲料事業的合作都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由於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終康師傅選擇了與日本企業合作。野村證券擔任日本方面的財務顧問,他們對康師傅13家子公司的資產評估為9.5億美元,這也是競爭創下的估值,收購康師傅控股飲料子公司股權的價格,將取決於2003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表中顯示的13家子公司的債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