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播谷降雨,預示著穀雨時節雨水充足適合穀物生長;第二個意思則與穀雨的由來有關,傳說倉頡造字「天雨谷,鬼夜哭」,所以把倉頡造字這一天叫做穀雨。
《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根據傳說,軒轅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領袖後,他命倉頡為史官。
倉頡做了史官以後,用不同類型的貝殼和繩結的大小、橫豎為標記記載事務。可是,隨著倉頡主管事務日益繁多,老辦法已遠遠不能適應需求,倉頡很犯愁。
倉頡最終靈機一動,既然要通過不同的東西來區分記錄事情,何不將差異更大,個個不同的符號整理起來,作為日後記錄的工具呢?
於是,倉頡「登陽虛之山,臨玄扈洛汭之水」,承神仙託夢,得靈龜負書,「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通過廣泛地收集歸納當時已有的圖畫文字,創造出了「文字」,使人們脫離了荒蠻時代,初步邁入文明。
據說倉頡造字成功的這天,舉國歡騰,上天也被感動了,把穀子像雨一樣譁譁地落下來,嚇得鬼怪夜裡哭起來。
人們為了紀念倉頡造字,以後每到穀雨這天都會祭祀倉頡。穀雨祭祀倉頡起於何時無人考證,祭祀歷經數千年,而約定成俗。
如今,在陝西白水史官鄉每年穀雨都要舉辦倉頡廟會,並在穀雨這天公祭或民祭倉頡。
國民黨元老,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民國九年穀雨節,在參加倉頡祭祀活動時,曾揮毫題下了「文化之祖」的牌匾;國民黨將軍朱慶瀾民國22年在參加穀雨祭祀並視察黃龍山墾荒後,捐資修繕了倉頡墓並親書「畫卦再開文字祖,結繩新創鳥蟲書」的名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康鵬,圖片來自網絡)
下載齊魯壹點客戶端,關注本壹點號——說古談今,就能查閱以前的文章並能第一時間看到更新。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