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穀雨,穀雨為什麼要「祭倉頡」你知道嗎?

2020-12-16 華山網

明天上午9:50—11:30

在白水縣倉頡廟景區

舉行己亥穀雨祭祀倉頡典禮

暨2019年度漢字發布儀式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直播

什麼是穀雨

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穀雨,谷得雨而生也。

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它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雨水後,土膏脈動,穀物得雨而茂盛,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穀雨三候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十五天。古人將「五天」分為「一候」,「三候」即為一個節氣。中國古代也將穀雨分為三候:

一候,萍始生丨浮萍開始生長。

二候,鳴鳩拂其羽丨布穀鳥鳴叫,提醒人們要開始播種。

三候,戴勝降於桑丨桑樹上已經可以見到戴勝鳥。

百穀競生長春雨貴如油

穀雨有「雨生百穀」之意,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因此這一節氣與農事的關係最為緊密,穀雨農諺不勝枚舉。

「穀雨前,好種棉。穀雨後,好種豆。」

「穀雨一點雨,河裡一個魚。」

「穀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穀雨習俗,源遠流長

採茶

民間諺雲「穀雨穀雨,採茶對雨」,穀雨,是新茶採收的時節。經過雨露的滋潤的穀雨茶,營養豐富,香氣逼人。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能清火、闢邪、明目。

食香椿

穀雨時節,北方有食香椿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句老話這樣說:「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

祭倉頡

陝西白水縣穀雨有祭祀文祖倉頡的習俗。「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傳說在黃帝時代,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真的滿天落下穀粒。黃帝便把下穀子雨這天做為一個節日,叫做穀雨節。

賞牡丹

江南地區有句俗語:「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三天後,正是牡丹怒放,觀賞牡丹最佳時。因此,牡丹亦被稱作「穀雨花」。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使得「穀雨時節賞牡丹」,已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活動了。

穀雨養生

穀雨前後是神經痛、花粉過敏、風溼病等疾病的高發期,這個時節的養生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飲食上仍需注重養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清淡甘味食物。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飲食要「清」,起居宜「閒」,運動適「緩」,心態從「淨」。

飲食要「清」

在飲食上要管住嘴,以清淡為主,在食物的烹飪上要突出「三少」,即少油、少鹽、少糖,如果非要加調料,儘量以少為佳。味道上要突出淡淡的感覺。

同時在食量上也要進行控制,以「少」為好,不要吃得太多、太飽,尤其要控制晚飯的量。在飲食的品種上要「素」、「鮮」,以各類時令蔬菜為主。

起居宜「閒」

在生活方式上要講究「悠閒」。「春眠不覺曉」,穀雨前後,人容易發困,尤其對小孩子來說,早起上學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這時,就要學會自我調節,把生活的節奏適當慢下來。

但「閒」並不是叫人偷懶、坐著不動,而是倡導起居要「有節」,要走出去散步、郊遊、放風箏,使身心處在平和的狀態之下,使身心與節令同步同頻,起到養生的效果。

運動適「緩」

就是說不論從事哪項運動都不要太用力,以「舒緩」為宜,不急也不滯。《黃帝內經》裡就有「廣步於庭,被發緩形」的闡述,意思就是讓人們在這個季節散開束髮,寬鬆衣帶,不讓身體受到束縛,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不讓行動受到束縛。用今天的時髦話說,大概就是「有氧運動」吧。

心態宜「淨」

這個「淨」既是乾淨的「淨」,更是平靜的「靜」。穀雨前後萬物生發,人的內心也處於勃發時期,若果控制不好,就容易發怒、上火。所以,在這個時節,就要放下內心沒必要的「欲望」和「雜念」,對內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打掃,使心態處在「乾淨」的狀態之下。

總之,穀雨前後養生,概括起來,就一句話:「哀而不傷,樂而不荒」,就是要保持一種深厚的、有節制的生活態度和生存方式。

穀雨倉頡祭祀的前世今生

在中國,我們總能看到或聽到各式各樣的祭祀活動。作為華夏典禮的一部分,同時又是儒家禮儀的主要部分,千百年來,祭祀活動從未中斷。而不論怎樣的祭祀,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祭祀的時間多在清明。當然,也有一些祭祀活動的時間不在清明,比如白水的穀雨倉頡祭祀。

穀雨倉頡祭祀,其全名應為穀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據說是白水縣傳承千年的一種古老祭祀。2007年被列入陝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也足見其獨特的人文價值。

在古老的民諺中,「清明祭黃帝,穀雨祭倉頡」之說由來已久。但,這樣的一種祭祀活動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白水人民為何要選在穀雨這一天來祭祀倉頡呢?

有一種說法,認為白水的穀雨倉頡祭祀起源於秦漢年間,而選在穀雨這天祭祀,則是因為在倉頡造字後,「天雨粟,鬼夜哭」,於是才有了穀雨。

當然,這樣的一種說法自然有其道理。首先,便是說白水現存的倉頡廟修建於漢代,建廟方可祭神。其次,便是穀雨定名於漢。

穀雨,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地理上說,每年的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而從氣象的角度說,穀雨為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寒冷的天氣基本結束,溫潤的氣候到來,雨水增加,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據史料記載,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再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成於西漢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從古蹟到節氣,時間上的高度吻合給這一說法提供了一定的可信度。但卻還有些不足之處。

或許我們應該先來看看白水的歷史。

翻開史料,關於白水的記載開始於夏商時期。那時,白水名為彭衙。至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白水變為了正式的名稱。其後,歷經多次廢、設、更替和變遷,直到如今。

而傳說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那麼,倉頡所在的時代比夏朝還早了近600年。

在如此悠久的歷史裡去尋找一個祭祀的發端,原本就如大海撈針。所以,我們也只能做一個大致的猜測。當然,這還得從倉頡造字說起。

史料中,倉頡其人最早出現在戰國時的《荀子》一書中,但卻並未提及造字。直到,《韓非子》《呂氏春秋》才提及倉頡造字一事。

在白水人看來,漢字的創造者倉頡出生於白水,造字也在白水。當然,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大多數史學家和文學家的認同。於是,他們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去祭祀這樣一位偉大的祖先。

那麼,祭祀是從戰國時開始的嗎?或許不然。一部書的形成,需要來自民間的真實生活,那麼祭祀開始的時間或許應該更早。

當然,這些事情早已無從考證。但近代的一些事情卻是可以說道說道。

據白水倉頡傳說的市級傳承人王孝文和韓文學講,穀雨倉頡祭祀活動在民國時十分流行。而那時,穀雨倉頡祭祀主要是由一位名叫趙子健的國民黨將領發揚光大。

據說,這位叫趙子健的國民黨將領十分熱愛倉頡文化,民國八年(1919年),在時任陝西靖國軍司令機關第一遊擊隊司令的趙子健主持下,對倉頡廟進行了翻修。同時,在白水設立了「十大社」,這是一個專門祭祀倉頡的民間組織,主要有當時白水縣縱目、史官兩鎮的群眾組成,每年輪流主持祭祀倉頡。

而那時,每到穀雨,倉頡廟就成了熱鬧之地。

在十大社的組織下,白水人民以廟會的形式進行祭祀活動。其形式主要以書法展、唱對臺戲、詩聯賽、社火、鑼鼓賽為主。而祭祀大典形式則包括祭樂、祭器、祭品,恭讀祭文,謁祖掃墓等等。據白水縣史官鎮一些上了年紀的群眾回憶,那個時候,穀雨就像春節一樣熱鬧。這邊是唱戲、那邊是鑼鼓,還有社火遊行,不僅白水人,就連臨縣的群眾也會趕來,熱鬧非凡。

然而,這樣的一種祭祀活動,卻在文化大革命時中斷了。十大社也在那個時候煙消雲散。

據韓文學講,「文革」時期,倉頡廟沒有了上香祭奠的人,而是變成了倉庫和學校。「那個年代,倉頡廟也是因為距離現場太遠而沒有被拆掉。」韓文學說。

一場文化浩劫,斬斷了人們祭祀倉頡的習慣,卻斬不斷人們對倉頡的思念與敬仰。最近幾十年,倉頡穀雨祭祀再次被提了起來。尤其是來自官方的支持,讓這一原本流行與民間的祭祀活動重新煥發了生機。

1990年,白水縣首次將穀雨倉頡祭祀變為公祭,縣上主要領導均參加了此次祭祀。而後,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白水成立了祭祀活動專門組織機構,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祭祀的方式採取公祭或民祭等形式來進一步加強倉頡文化的世襲和傳承。

此外,白水還組織專業人員搜集整理倉頡廟祭祀活動的歷史資料,修建倉頡民俗展覽館,還有創編或徵集祭祀大典活動的祭樂、祭舞,組織專司祭樂、祭舞的表演、演奏隊伍等等。這些,都讓穀雨倉頡祭祀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也讓祭祀活動成了宣傳白水的一張名片。

而今,倉頡廟依舊,祭祀卻已破鏡重圓。也許,這便是白水人民對倉頡的最大告慰吧。

編輯:石靜怡

審核:王長江

來源:新聞網、渭南日報、渭南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穀雨為什麼祭倉頡 臨沂人知道倉頡的貢獻嗎
    穀雨作為傳統節氣,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其中有一項是祭倉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關內容。   穀雨為什麼祭倉頡?   大約在4000年前,軒轅皇帝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他命倉頡為左史官。   倉頡做了史官以後,用不同類型的貝殼和繩結的大小、橫豎為標記記載事務。   可是,隨著倉頡主管事務日益繁多,老辦法已遠遠不能適應需求,倉頡很犯愁。   一天,倉頡隨一個老獵人外出打獵,走到一個叉口,老人指著地上留下的各種野獸的蹤跡,向他講述野獸的去向。
  • 你們知道24節氣中的「穀雨」與倉頡的關係嗎?倉頡造字穀雨
    那你們知道漢字的由來嗎?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聽說有個美麗的傳說「倉頡造字」。倉頡造字的故事出於炎黃時代,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傳說上古時期,倉頡因記事記史需要,日思夜想,創造文字,仰觀日月星辰,天際變幻,俯察鳥跡山川地理。倉頡受到啟示,一日忽見靈龜負書,在洛水浮現,丹甲青文,宛若字跡,靈感迸發,於是創造了二十八個漢字,從此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的歷史。傳說倉頡造字之日,蒼天感動。
  • 穀雨節氣的起源與人們對倉頡的崇拜有關 穀雨有哪些習俗
    穀雨節氣的起源與人們對倉頡的崇拜有關 穀雨有哪些習俗  穀雨是萬物生長旺盛的節氣,氣溫逐漸上升,正式結束寒涼的時節。穀雨習俗多彩斑斕,下邊小編和大家聊聊公祭倉頡儀式這一習俗吧。倉頡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穀雨這一天公祭倉頡是陝西白水縣的習俗,穀雨祭祀倉頡起於何時無人考證,祭祀歷經數千年,而約定成俗。
  • 穀雨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說故事 穀雨節氣與倉頡有關嗎
    你知道在穀雨有什麼傳說故事嗎?穀雨的起源與倉頡有關嗎?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那人又說:「好,我去報告玉帝讓他把金人收回去,給你送些穀子。」聽到這兒,倉頡醒來了,一看窗外,只見滿天繁星,知道是在做夢,也就沒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氣晴朗,萬裡無雲。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滿天裡向下落穀粒。那穀粒下得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
  • 揚州倉頡村「穀雨祭倉聖」 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
    祭祀現場    4月19日,「穀雨祭倉聖」活動在揚州市邗江區楊廟鎮倉頡村舉行,祭祀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祭祀儀式上,揚州市文聯主席劉俊致辭,主祭由揚州市文聯副主席、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家慶擔任。在淨手之後,陳家慶作為主祭人在倉頡像前敬香,並恭讀了祭文,現場所有的祭拜者對倉頡像行鞠躬禮。   祭祀儀式結束後,參加活動的人們還參觀倉頡村村塾的國學班授課和倉頡座談會。   倉頡,史皇氏,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人。據《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
  • 穀雨是倉頡的祭日?
    《群芳譜》中有言:「穀雨,谷得雨而生也。」穀雨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同時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穀雨古人亦有「雨生百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之說,這時寒潮基本結束,氣候加快回升,穀物作物就開始瘋狂生長了。
  • 穀雨的名稱,傳說和倉頡造字有關
    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播谷降雨,預示著穀雨時節雨水充足適合穀物生長;第二個意思則與穀雨的由來有關,傳說倉頡造字「天雨谷,鬼夜哭」,所以把倉頡造字這一天叫做穀雨。《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根據傳說,軒轅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領袖後,他命倉頡為史官。倉頡做了史官以後,用不同類型的貝殼和繩結的大小、橫豎為標記記載事務。可是,隨著倉頡主管事務日益繁多,老辦法已遠遠不能適應需求,倉頡很犯愁。
  • 穀雨習俗知多少:與倉頡有關?張貼「穀雨貼」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有「雨生百穀」的意味,也是播種移苗的好時候。相傳,這個節氣的由來與倉頡造字有關。也有民俗專家表示,穀雨只是一個節氣,圍繞它展開的習俗不是很多,而且比較日常生活化。這個節氣與倉頡有關嗎?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曆4月19日至21日。
  • 今日穀雨萬物春生 據說穀雨的由來與倉頡有關
    今日穀雨萬物春生 據說穀雨的由來與倉頡有關時間:2020-04-19 14: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穀雨萬物春生 據說穀雨的由來與倉頡有關 春天總是有點皮。從春寒料峭翻臉到悶熱難耐,有時只消兩三日工夫。等到要翻出短袖時,才驚覺穀雨來臨,春天已接近尾聲。
  • 你知道二十四節氣穀雨的由來?穀雨節氣有哪些農耕習俗講究嗎?
    《漫談傳統節日文化》第8回時至暮春,馬上就要進入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因而穀雨的習俗大多與農耕有關。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穀雨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是大範圍耕作的好時節。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穀雨節氣的由來和農耕習俗。
  • 今日穀雨:養生、詩詞、習俗……聊聊穀雨那些事!
    老話說「穀雨前後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穀雨這天都要下雨嗎?穀雨·由來你知道關於穀雨的傳說嗎?1.倉頡說傳說,黃帝時代的能人倉頡造出了文字,天上的玉帝決定用金人重獎他。可倉頡認為,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某天,倉頡正在酣睡,夢中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什麼?」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天上突然向下落穀粒,比雨點還密,鋪遍了山川平地。
  • 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白水倉頡廟舉行
    渭南日報 記者 張伯陽 陳志敬 實習記者 王樂 穀雨至,雨生百穀祭倉頡。4月19日上午,在陝西白水倉頡廟景區舉行庚子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典禮以「九州遙拜倉聖,文祖福佑中華」為主題,通過代祭嘉賓現場祭拜,網絡直播實時播放,實行「視頻觀禮,網上拜祭」。
  • 「穀雨」得名於「雨生百穀」嗎
    過了穀雨,春天就與我們揮手作別了。南宋詩人楊萬裡《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絕句》詩便寫出了穀雨時節人們對春的留戀:「只餘三日便清和,盡放春歸莫恨它。落盡千花飛無絮,留春肯住欲如何?」那麼,穀雨節氣到底是怎麼得名的?真與「雨生百穀」有關嗎?為什麼說「穀雨」得名「雨生百穀」值得商榷?《孝經緯》:「鬥指辰,為穀雨,言雨生百穀。」
  • 穀雨為何紀念字祖倉頡?說起來有點無釐頭
    何為「穀雨」?《孝經緯》說:「言雨生百穀,物生清淨明潔也。」《群芳譜》說:「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每年穀雨一到,降水明顯增加,有利於穀物的生長,故名「穀雨」。穀雨不僅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還是一個祭日,並且,穀雨所祭之人,是每個使用漢字的人都應該永遠銘記的,他就是我國的文字始祖——倉頡。
  • 穀雨是什麼意思?2019年穀雨節氣是哪天各地穀雨節氣習俗
    2019年穀雨節氣就是明天,你知道穀雨是什麼意思嗎?2019年穀雨節氣是哪天?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2019年穀雨節氣是幾月幾日?
  • 穀雨由來,是倉頡造字還是雨生百穀?
    今日穀雨,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節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 穀雨是古人眼中養生的重要時節,為什麼人們喜歡在此時調養身體?
  • 陝西白水舉行庚子穀雨祭祀倉頡典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4月19日西安電(通訊員 任志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今天是穀雨節,陝西省白水縣人民政府在該縣祭祀文字始祖倉頡的倉聖廟內,舉辦了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活動。
  • 今日穀雨 穀雨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今日穀雨 穀雨節氣的由來和習俗來自網絡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月19日、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 穀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消災納吉的穀雨開運法,你知道幾個?
    穀雨,是老天爺在四月天對我們的一場恩澤。也有傳說穀雨源於倉頡造字。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
  • 今日穀雨: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 茶農們說,真正的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做的幹茶才算是真正的穀雨茶,而且要上午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