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敦刻爾克》,記錄了二戰初英法聯軍338226人在被德軍包圍的危險下,從法國成功大規模跨海撤退到英國的壯舉。
實際上,一些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史實,與許多讀者的理解並不一致。這裡我們來詳細說說其中十件讓您感到意外的史實:
一、德國空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前遭遇了重創
1940年5月10日,德國發動了進攻法國的「黃色計劃」。許多人只知道德國空軍在這一作戰中大獲成功,並不知道德國空軍遭遇了極大的損失。這直接導致德國戰機在敦刻爾克阻止英法聯軍撤退時的表現。
其實,「黃色計劃」的第一天,是德國空軍三年裡最大損失的一天,353架戰機被擊落或者墜毀。不列顛空戰中最糟糕的一天,德軍不過損失了67架戰機。德軍在法國周邊戰場損失了大量運送傘兵、步兵和物資的容克52運輸機,這令後來的運輸調度、人員訓練,乃至對蘇作戰計劃都受到不小的影響。
德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其實在第一天就已經是泡影,只不過德軍閃電戰的光輝戰果掩蓋了這一真相而已。
被德國空軍摧毀在敦刻爾克的軍艦
二、希特勒暫停攻擊敦刻爾克的命令,沒有對也沒有錯
5月24日,希特勒發出了一個後來極具爭議的決定:他下令裝甲部隊暫停進攻,這讓英法聯軍逃脫了被德軍包圍在法國大陸上的危險。甚至有人認為希特勒不希望趕盡殺絕英軍。
但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許多德軍將領各自意見綜合起來的最終結果而已。例如23日,馮·克萊斯特已經下達了最初的暫停進攻命令,他的出發點是擔心裝甲兵甩開自家的步兵太遠,導致與英法聯軍戰鬥時失去步兵保護。現在已經無法知道德軍只靠裝甲兵是否就能擊潰背水一戰的英法聯軍,但是許多人認為馮·克萊斯特過於保守。
本來這個暫停進攻的決定只是24小時有效,但是倫德施泰特將其延長了。隨後陸軍參謀長哈爾德發現了這一問題,心急如焚,催促裝甲兵迅速向敦刻爾克衝擊。馮·克萊斯特對此非常不滿,於是向希特勒投訴。希特勒選擇了相信馮·克萊斯特,還為此大發雷霆,也許是因為他一直懷疑當時把持陸軍的傳統普魯士軍人精英集團在和他作對。最後,倫德施泰特延長暫停進攻的決定,被希特勒確立下來。
哈爾德
應當說,這是一個並非百分百對或者錯的決定。因為如果德軍裝甲兵戰線拉得很長,能否有效的擊潰背水一戰的英法聯軍,還值得懷疑,很可能聯軍一樣會獲得足夠的時間撤退到英國。但可以肯定,希特勒的一些決定並不完全是從軍事角度出發的。
三、英國差點在敦刻爾克撤退前向德國求和
1940年5月27日,英國外相哈利法克斯和新首相邱吉爾發生嚴重爭執。哈利法克斯想要向德國求和,解救在敦刻爾克即將被圍困的英軍。他甚至威脅要辭職,這會導致邱吉爾政府立即垮臺。邱吉爾堅持,向德國求和是「虛幻」的想法而已,只會令英國走向失敗,無法再回頭。最後邱吉爾贏得了這一爭論。
如果德軍確實在敦刻爾克圍殲了英法聯軍,邱吉爾「拒絕求和」的決定,將導致他背上害死無數英軍的罪名,不得不引咎辭職。幸運的是德軍26日暫停了進攻,使得敦刻爾克大撤退成為了可能。
四、英國遠徵軍是當時唯一一支全面摩託化的陸軍
許多人談及二戰初期的英軍,總是聲稱當時英軍比德軍落後很多。
實際上,英軍在1940年已經具有與德軍匹敵的實力。被派往法國與德軍交戰的英國遠徵軍,是一支完全摩託化的陸軍單位,而當時的德軍雖然有著世界最強的坦克部隊,但也有著無數依靠人力畜力的落後步兵部隊 —— 在實戰中,這些德軍部隊拉了裝甲兵的後腿。
進攻法國的135個德國旅,只有16個是摩託化部隊,其他部隊主要依靠馬匹和人力。這也是許多德軍將領擔心步兵部隊跟不上裝甲兵的根本原因:德軍大多數步兵部隊的機動速度真的很慢。當時英國遠徵軍的坦克也並不比德國早期的坦克差,在無線電等當時的先進指揮控制設備方面的投入也可以與德軍相比。
但是英國遠徵軍只有10個師,雖然質量上不遜色,但無法與德軍巨大的打擊力量抗衡。這也歸咎於英法兩國戰前的「小算盤」:英國本來就極度偏重海軍建設,當時的規劃是皇家海軍牢牢控制大西洋,龐大的法國陸軍在歐洲土地上抗衡德軍,因此英國遠徵軍就只會是一支力量有限的部隊。
英軍船隻在敦刻爾克救起沉沒的救生艇裡的士兵
五、法軍司令部居然沒電話
當時的法軍司令甘末林將軍,是法國土地上英法聯軍的總司令。他也是法軍整個擊潰德國進攻的規劃的主腦。
甘末林的缺點在於,他看不到技術進步給作戰方式帶來的變化,他依然認為1940年的戰鬥會像一戰那樣以靜態的僵持為主。甘末林的守舊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在巴黎外交的司令部甚至沒有電話,因為他認為電話可能造成信息外洩。而這時德軍甚至都已經逾越了電話的階段,開始大量裝備不需要電纜連接的無線電。這也是當時法軍的一個縮影,因為缺少無線電,德軍閃擊戰頻繁切斷法軍固定線路電話,導致法軍陷入了信息不通的困境中。
六、一條救命的防波堤
無論是大片《敦刻爾克》,還是各種文字記錄,都凸顯了從沙灘上救走英法聯軍的壯烈場面,但實際上真正救了大多數人的,是一條防波堤。
5月27日,田納特上校就任敦刻爾克大撤退灘頭管理的海軍負責人。這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功勞。
他在當天下午趕到灘頭,當時他被告知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撤走45000人。當時港口設施已經被德軍猛烈攻擊,海港的碼頭也不太能使用,也就是說指望用大型船舶在港口運走大量士兵已經不可能了,情況相當的讓人絕望。田納特上校做了一個決定,他要求對岸的英國多佛地區派出「每一艘」可用的船隻,「不管大小」,統統開到敦刻爾克的沙灘附近搭載英法聯軍。但是,能夠直接靠上沙灘的船,都不會有多大,運力實在有限。也可以用這些船把士兵從沙灘轉運到深水中的大船上,但非常的耗時,再耗下去德軍坦克就會打到灘頭上了。
在當天晚上,田納特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德軍沒有轟炸敦刻爾克兩條巨大的防波堤。特別是東側防波堤,可以直接從港口牆壁上攀爬上去,所以大量士兵可以迅速登上這條防波堤,然後登上靠到防波堤旁邊的大船。
東側防波堤不僅是防波堤,還有著完善的走道,士兵們從搖搖欲墜的梯子等「簡易橋梁」上登上大船
當時不少人擔心敦刻爾克這條防波堤會被晃動的船舶撞毀,田納特認為這時候已經顧不上危險了。一條名為「運河女王」的英倫海峽渡輪被召喚起來測試這一想法,在輕微磕磕碰碰之後她靠上了東側防波堤。接下來的五天五夜裡,這條防波堤扛住了許多輪船的磕碰和德軍的炸彈,居然毫髮無傷,至少23萬人是從東側防波堤逃命的,也就是大撤退救走的338226人中的大多數。
小節
這些歷史細節,也許在今天已經不太重要,但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許多軍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一連串的計劃、技術、裝備、作戰方式決定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更了解其中的細節,才能更好的理解這些軍事事件,也就能夠更好的欣賞《敦刻爾克》這一類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