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未寫完的扶貧日誌|追記新化縣科頭鄉扶貧幹部曾紅梅

2020-12-18 紅網

曾紅梅生前在前往貧困戶家中的路上。

走村入戶了解貧困戶疾苦。

一本未寫完的扶貧日誌。

紅網時刻通訊員 楊成偉 劉明 卿躍飛 婁底報導

10月10日,新化縣科頭鄉友誼村村部二樓的辦公室潔淨如常,但它卻再也等不到那個熟悉的身影。辦公桌上攤開的日誌本,密密麻麻記錄著扶貧路上的點滴,但時間卻永遠停在了前一天。

10月9日,科頭鄉文化站站長、汝溪群工辦副書記、友誼村駐村幹部曾紅梅因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扶貧路上,永遠離開了她日夜牽掛的鄉親和為之辛勤奮鬥了23年的熱土。

追憶往事,同事們眼含淚水,勾勒出曾紅梅生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情用心為民服務的身影;鄉親們用不舍,為她的人生答卷打上高分。

用情服務 她與群眾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時鐘回撥至10月9日上午8點10分,曾紅梅跟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友誼村村部,與友誼村駐村幫扶工作隊、村支兩委成員再次校對完善相關資料。

11點左右,因突然覺得人不舒服,她與當時正在忙碌的同志們告假之後,便獨自驅車前往縣城看病。與「前兩次身體突發不適,她考慮到工作緩不得,忍一忍、撐一撐就回來繼續工作」不同,這一別,竟成永遠。

「和平時相比,除了人顯得更疲憊和話更少以外,沒有發現大的異常。如當時發現了大的異常,我們會及時送醫。」憶及當時,友誼村支書尹身強和當時在場的其他村幹部無不追悔,因為自2014年曾紅梅駐村擔任計生聯絡員以來,她早就成了村裡幹部群眾共同的親人。

1996年,曾紅梅在科頭鄉政府參加工作,從此再也沒離開過家鄉。懷著「給家鄉人做事」的初心,她用情服務群眾,用對群眾悉心的關愛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2018年8月,友誼村貧困戶袁仁夫婦乘摩託車外出時遭遇車禍,袁仁左膝以下全部粉碎性骨折,妻子盆骨粉碎性骨折,可肇事者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獲悉情況後,曾紅梅邊向駐村工作隊求援,邊在網上愛心平臺和當地愛心人士中發起募捐。可還沒等她鬆口氣,醫院傳來消息:因傷情過重,建議將袁仁左小腿截肢。獲悉情況後,曾紅梅急了,趕緊與醫生溝通:袁仁是家裡的頂梁柱,絕對不能截肢。失去了正常勞動力,他家就永遠脫不了貧!醫生最後同意了她的請求。目前,袁仁夫婦已基本康復。

回憶此事,尹身強不禁感嘆:曾書記保住的不僅是袁仁的腿,還保住了他一家人的生計。

群眾利益無小事,把群眾當做親人,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今年7月,得知村裡的一位孩子因厭學而輟學跑去深圳打工,她考慮到「這個孩子不滿15歲,如初中都沒念完以後的路會很難走」,於是,和老師、工作隊、村幹部、結對幫扶責任人多次做家長和孩子思想工作,最終使孩子重返校園。

在小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肖新民老人看來,曾紅梅不僅是自己的幫扶責任人,還是自己的「妹妹」,在得知自己無兒無女、無兄弟姐妹後,曾紅梅除了多次上門走訪,還以「妹妹」的身份幫他蒔田、拌禾、挖土、種菜。

據了解,2018年任汝溪群工辦副書記以來,曾紅梅除了駐點的友誼村,她也每天會去群工辦管轄的各村開展工作;在友誼村,她除了心繫全村84戶共279名貧困戶,還會對非貧困戶定期開展走訪。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同事記憶中,當聽到村民家裡最近有喜事,她會感到開心;當聽到村民遇上難事了,她替他們著急,並會想辦法儘快幫他們解決......

以心換心,魚水情深。當噩耗傳來的那一剎那,村幹部們沒有相信;群工辦的同事們沒有相信;肖新民老人在確認為真後,眼裡噙滿淚水。

「經過幾年相處,我們都和她有了深厚感情,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在採訪中,村幹部們和村民們道出了不舍。

用心扶貧 她為村民脫貧注入內生動力

2017年,友誼村由原高山村和月明村合併而成。雖已在原高山村駐村多年,但為了更好地促進村級發展,曾紅梅沒有掉以輕心,而是多管齊下,為該村脫貧注入了內生動力。

於一個村而言,村幹部就是火車頭。面對友誼村村支兩委班子是從老村中新選舉產生,此前缺乏共事的經歷、村裡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群眾生產生活比較困頓等情況,從村支兩委新班子上任第一天,她就組織村支兩委班子談心談話,引導班子成員相互溝通了解、共商村內發展大計,又手把手培訓黨建、扶貧業務,帶著村幹部整理資料,陪著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溝通聯繫,向上申請項目資金。在短短兩三個月裡,村支兩委迅速成熟起來,配合越發默契。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了拓寬5.2公裡的村道,曾紅梅和村幹部挨家挨戶到被徵用土地的村民家裡做工作,少數村民認為自己吃虧了,不願配合,甚至有人阻工鬧事,他們就不厭其煩反覆上門做思想工作,使公路在拓寬之餘還修好了3700立方米護堤;在曾紅梅與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密切配合下,自來水通了、路燈裝好了,產業發展了。如今村裡已有光伏發電、經果林基地和養雞基地,各類合作社12家。2018年底,友誼村順利脫貧摘帽。

基礎設施完善了,產業有了,為了更好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助村民全部脫貧致富,曾紅梅更加注重村民內生動力的激發。

在同事的記憶中,當她看到個別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她會生氣;當她看到個別貧困戶的子女把贍養責任甩給政府,她會生氣;當她看到個別貧困戶到達脫貧條件卻不願意脫貧,她會生氣。

「扶貧先扶志。如何通過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才能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科頭鄉黨委委員汪旭東回憶,為了這幾個問題,曾紅梅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

最後,她結合工作職能,加大了各村文化扶貧的力度。比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利用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這個陣地,在各村組織舉辦文藝匯演,啟發民智,教化民風,增強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勇氣和信心,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更足的精神動力和更強的文化支撐。

說做就做。在理清初步的工作思路後,曾紅梅向鄉黨委、政府提出了這個想法,首先從自己所駐的友誼村做起,從老百姓身邊的事中提取素材,通過文藝節目觸發老百姓的思維。在得到黨委、政府支持後,她對文藝匯演的每個環節都仔細把關,每一處細節都力求完美,每一個目標都爭取實現。

經過精心準備,9月25日和29日晚上,兩場結合脫貧攻堅等主題的文藝匯演在友誼村和下莊村如期上演。《懶漢脫貧》等既接地氣又寓教於樂的節目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和上級的高度肯定。活動之後,她也萌生了在鄉裡其他村也開展類似活動的想法。

然而,一直一諾千金的她,卻在這次永久地「爽約」了。

「曾紅梅同志自己的樸實無華譜寫了一名鄉鎮幹部的初心使命,把心血汗水乃至生命灑向了脫貧攻堅主戰場,我們既為她驕傲、更為她惋惜。我們將在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進一步關心扶貧幹部身心健康等各個方面,讓扶貧幹部更好地踐行初心使命。」科頭鄉黨委書記劉紹聰表示。

相關焦點

  • 曾紅梅:用生命踐行扶貧使命
    10月9日下午,湖南新化縣科頭鄉文化站站長、汝溪群工辦副書記、友誼村駐村幹部曾紅梅因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與世長辭,永遠倒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當天晚上,整個科頭鄉籠罩在一片悲慟之中。面對曾紅梅的突然離去,每個人的眼眶都被溼潤包裹。  曾紅梅生前的點點滴滴,頓時浮現在大家眼帘:  2019年開春,曾紅梅被鄉裡安排到友誼村擔任扶貧幹部。
  • 用生命踐行初心使命 ———追記女扶貧幹部曾紅梅
    原標題:用生命踐行初心使命 ———追記女扶貧幹部曾紅梅「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雲天外……」10月9日晚,新化縣科頭鄉幹部群眾眼含熱淚,輕聲吟唱著《紅梅贊》,深情追憶累倒在扶貧路上的同事曾紅梅。
  • 曾紅梅:一片丹心向陽開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10月11日,新化縣科頭鄉的幹部群眾輕聲吟唱《紅梅贊》,悼念倒在扶貧路上的鄉幹部曾紅梅。10月9日,曾紅梅同往常一樣到掛點扶貧的友誼村採集資料。11時左右,她突發腦溢血,15時40分搶救無效去世。
  • 尹華凱到新化慰問因公犧牲的駐村幫扶幹部曾紅梅家屬
    (尹華凱與曾紅梅同志家屬交流談心)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鄧濤)1月21日,婁底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尹華凱率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市文明辦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到新化縣慰問因公犧牲的新化縣原科頭鄉文化站站長、汝溪群工辦副書記
  • 風華正茂惦百姓疾苦,扶貧路上忽遇絕症!
    (卿躍飛)10月11日,因腦溢血突發累倒在扶貧工作崗位上的女英雄曾紅梅告別儀式在新化縣殯儀館舉行。據悉,現年47歲的曾紅梅,科頭鄉下莊村人,1996年1月,參加工作,200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科頭鄉文化站站長、汝溪群工辦副書記、友誼村駐村幹部。10月9日,曾紅梅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享年47歲。
  • 追記江西會昌縣周田鎮扶貧幹部文樹人
    【中國夢·實踐者】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追記江西會昌縣周田鎮扶貧幹部文樹人寒風蕭瑟,草木寂靜。2018年12月10日,文樹人走了,56歲的生命驟然定格。「可惜了那麼好的一位幹部。」備忘錄是文樹人的扶貧「法寶」,裡面記載的都是掛點戶的述求。翻閱其中的記錄,一個細緻體貼的扶貧幹部身影浮現眼前。「群眾事,無小事」,面對著掛點戶的家常裡短,文樹人從未失去過耐心,只要是合理訴求,便一一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並逐條予以解決。
  • 一片丹心向陽開——追記張家界市政府辦扶貧幹部蔣利萍
    一片丹心向陽開——追記張家界市政府辦機關事務管理中心扶貧幹部蔣利萍「蔣妹子,吃飯!」盛飯夾菜,擺上筷子,按照傳統習俗,53歲的結對戶王昌國先祭請蔣利萍,神情沉重哀戚,眼中浸滿淚水。11月25日,是蔣利萍「頭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日誌】臥牛吐鎮扶貧專幹孫樹濤:腳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日誌】臥牛吐鎮扶貧專幹孫樹濤:腳踏實地有擔當,扶貧路上現真情!孫樹濤是臥牛吐鎮的扶貧專幹,提起他,無論是鎮裡的人,還是村裡的人,無一不豎起大拇指。自2016年被任職為鎮扶貧專幹,他在扶貧路上一幹就是4年……
  • 昔日農家子 今朝扶貧人——記婁底聯通駐村扶貧幹部陳志勇
    他就是婁底聯通新化基層單元駐新化縣遊家鎮歇涼山村扶貧幹部陳志勇。守初心:吃過苦 不忘本作為農村走出來的孩子,陳志勇對貧困有刻骨銘心的感受,知道貧窮這隻「攔路虎」是多麼的可怕。他全力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駐村一年多以來,堅守黨和政府脫貧攻堅之初心,牢記踐行央企責任之使命。
  • 執著到生命最後一刻,追記南康區扶貧幹部鄧小梅
    鄧小梅是南康區文廣新局社文科科長,掛點南康區大坪鄉橋莊村扶貧以來,她始終保持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即便在這個國慶假期,也瞞著病情前往扶貧一線,卻不幸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一名扶貧幹部的離世,牽動著眾多幹部群眾的心。這源於鄧小梅用生命和執著,託舉起一顆實幹為民的拳拳之心。10月8日,記者採訪了鄧小梅結對幫扶的村民,以及曾與其朝夕相處的同事。
  • 像炭火一樣發光發熱——追記重慶酉陽信訪幹部冉景清
    新華社重慶12月13日電題:像炭火一樣發光發熱——追記重慶酉陽信訪幹部冉景清新華社記者柯高陽10月的一個雨天,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蒼嶺鎮衛生院小小的院壩裡,大清早就擠滿了人。300多名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送別一位曾經帶給人們溫暖和笑聲的幹部。
  • 【扶貧故事】環保人的大山深處扶貧情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來自環保隊伍,在大山深處開展脫貧工作的扶貧幹部。陝西安康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被譽為「西安後花園」。驅車5個小時,攝製組一行到達安康市流水鎮,而從流水鎮要到扶貧幹部石新立幫扶的良田村,還需要乘坐渡船。經過大半天的車船顛簸,攝製組在當天傍晚見到了正在整理工作日誌的扶貧幹部石新立。
  • 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追記會昌縣周田鎮扶貧幹部文樹人
    噩耗傳來,文樹人的家人、同事以及他掛點扶貧的會昌縣周田鎮橋塘村的群眾沉浸在無限的惋惜與悲痛中。「可惜了那麼好的一位幹部。」他掛點的貧困戶饒澤亮第二天趕圩時聽到消息,掩面啜泣。文樹人是周田鎮政府幹部,2014年,他開始結對幫扶橋塘村的8戶貧困戶。從此,他風裡來雨裡去,奔忙在扶貧路上,為群眾宣傳政策,排憂解難,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
  • 昭通多人辱罵扶貧幹部被拘
    出言惡語中傷他們結果把自己送進了拘留所電話辱罵扶貧幹部近日,永善縣公安局溪洛渡派出所查處一起辱罵扶貧幹部的案件,行政拘留1人。12月20日中午,溪洛渡鎮鎮府職工、玉筍村掛鈎扶貧幹部宋某某報警稱:當天他和同事在玉筍村開展工作時,被村民賀某某通過電話和簡訊進行辱罵,請求處理。接報後,派出所開展了調查工作。經查:扶貧幹部宋某某到賀某某家,給賀某某的父親做思想工作,動員其儘快啟動房屋修繕加固等工作,不能再拖下去了。
  • 陝西漢中:這裡的扶貧幹部用上「雲」
    核心閱讀精準扶貧離不開數據精準。陝西漢中的扶貧幹部用好大數據分析、AI人工智慧識別等網際網路技術,對扶貧對象更精細化識別,對扶貧項目、資金、措施更精準安排,對扶貧成效更精確管理,探索了高質高效脫貧攻堅的信息化之路。
  • 扶貧幹部:從「雪中送炭」到「錦上添花」
    現階段及以後,扶貧幹部主要是在雪中送炭的基礎上錦上添花。扶貧幹部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繫,才能找到自身定位,提供更加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措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針把鄉村振興任務分解為產業新、農民富、農村美三個方面。經歷了脫貧攻堅,扶貧幹部是最了解農村工作的那批人,他們也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要力量。
  • 新野縣樊集鄉:扶貧幹部的初心與感悟
    「自2016年5月精準扶貧開始,經過2017年5月、11月兩次動態調整,共識別出貧困戶39戶86人,目前已順利實現脫貧32戶70人(含病故),還有7戶16人未脫貧。30戶……」這是樊集鄉扶貧幹部薛會奇同志在包村會議上的扶貧工作匯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日誌】雅爾塞鎮馬丙海:情牽貧困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日誌】雅爾塞鎮馬丙海:情牽貧困戶 心系音欽村 2020-09-01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稅務幹部助力扶貧企業開源節流 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
    稅務幹部化身江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翁丹萍 通訊員/關立敏 郭瑩瑩)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開平市稅務局堅持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在精準扶貧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做脫貧攻堅路上的稅務「貼心人」與「添薪人」。近日,該局通過以購代捐、送政策禮包、解稅費難題等方式,助力扶貧企業開源節流,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
  • 文昌扶貧幹部"知識點"隨身帶"扶貧題"精準答
    12月11日,文昌市文教鎮扶貧幹部林繼來向海南日報記者推介微信「扶貧知識小課堂」時讚不絕口。隨著扶貧工作持續深入推進,扶貧幹部要掌握的相關政策信息量非常大,微信小課堂真是讓大家省心不少。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扶貧幹部理解把握運用扶貧政策的能力水平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