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梅生前在前往貧困戶家中的路上。
走村入戶了解貧困戶疾苦。
一本未寫完的扶貧日誌。
紅網時刻通訊員 楊成偉 劉明 卿躍飛 婁底報導
10月10日,新化縣科頭鄉友誼村村部二樓的辦公室潔淨如常,但它卻再也等不到那個熟悉的身影。辦公桌上攤開的日誌本,密密麻麻記錄著扶貧路上的點滴,但時間卻永遠停在了前一天。
10月9日,科頭鄉文化站站長、汝溪群工辦副書記、友誼村駐村幹部曾紅梅因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扶貧路上,永遠離開了她日夜牽掛的鄉親和為之辛勤奮鬥了23年的熱土。
追憶往事,同事們眼含淚水,勾勒出曾紅梅生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情用心為民服務的身影;鄉親們用不舍,為她的人生答卷打上高分。
用情服務 她與群眾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時鐘回撥至10月9日上午8點10分,曾紅梅跟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友誼村村部,與友誼村駐村幫扶工作隊、村支兩委成員再次校對完善相關資料。
11點左右,因突然覺得人不舒服,她與當時正在忙碌的同志們告假之後,便獨自驅車前往縣城看病。與「前兩次身體突發不適,她考慮到工作緩不得,忍一忍、撐一撐就回來繼續工作」不同,這一別,竟成永遠。
「和平時相比,除了人顯得更疲憊和話更少以外,沒有發現大的異常。如當時發現了大的異常,我們會及時送醫。」憶及當時,友誼村支書尹身強和當時在場的其他村幹部無不追悔,因為自2014年曾紅梅駐村擔任計生聯絡員以來,她早就成了村裡幹部群眾共同的親人。
1996年,曾紅梅在科頭鄉政府參加工作,從此再也沒離開過家鄉。懷著「給家鄉人做事」的初心,她用情服務群眾,用對群眾悉心的關愛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2018年8月,友誼村貧困戶袁仁夫婦乘摩託車外出時遭遇車禍,袁仁左膝以下全部粉碎性骨折,妻子盆骨粉碎性骨折,可肇事者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獲悉情況後,曾紅梅邊向駐村工作隊求援,邊在網上愛心平臺和當地愛心人士中發起募捐。可還沒等她鬆口氣,醫院傳來消息:因傷情過重,建議將袁仁左小腿截肢。獲悉情況後,曾紅梅急了,趕緊與醫生溝通:袁仁是家裡的頂梁柱,絕對不能截肢。失去了正常勞動力,他家就永遠脫不了貧!醫生最後同意了她的請求。目前,袁仁夫婦已基本康復。
回憶此事,尹身強不禁感嘆:曾書記保住的不僅是袁仁的腿,還保住了他一家人的生計。
群眾利益無小事,把群眾當做親人,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今年7月,得知村裡的一位孩子因厭學而輟學跑去深圳打工,她考慮到「這個孩子不滿15歲,如初中都沒念完以後的路會很難走」,於是,和老師、工作隊、村幹部、結對幫扶責任人多次做家長和孩子思想工作,最終使孩子重返校園。
在小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肖新民老人看來,曾紅梅不僅是自己的幫扶責任人,還是自己的「妹妹」,在得知自己無兒無女、無兄弟姐妹後,曾紅梅除了多次上門走訪,還以「妹妹」的身份幫他蒔田、拌禾、挖土、種菜。
據了解,2018年任汝溪群工辦副書記以來,曾紅梅除了駐點的友誼村,她也每天會去群工辦管轄的各村開展工作;在友誼村,她除了心繫全村84戶共279名貧困戶,還會對非貧困戶定期開展走訪。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同事記憶中,當聽到村民家裡最近有喜事,她會感到開心;當聽到村民遇上難事了,她替他們著急,並會想辦法儘快幫他們解決......
以心換心,魚水情深。當噩耗傳來的那一剎那,村幹部們沒有相信;群工辦的同事們沒有相信;肖新民老人在確認為真後,眼裡噙滿淚水。
「經過幾年相處,我們都和她有了深厚感情,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在採訪中,村幹部們和村民們道出了不舍。
用心扶貧 她為村民脫貧注入內生動力
2017年,友誼村由原高山村和月明村合併而成。雖已在原高山村駐村多年,但為了更好地促進村級發展,曾紅梅沒有掉以輕心,而是多管齊下,為該村脫貧注入了內生動力。
於一個村而言,村幹部就是火車頭。面對友誼村村支兩委班子是從老村中新選舉產生,此前缺乏共事的經歷、村裡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群眾生產生活比較困頓等情況,從村支兩委新班子上任第一天,她就組織村支兩委班子談心談話,引導班子成員相互溝通了解、共商村內發展大計,又手把手培訓黨建、扶貧業務,帶著村幹部整理資料,陪著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溝通聯繫,向上申請項目資金。在短短兩三個月裡,村支兩委迅速成熟起來,配合越發默契。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了拓寬5.2公裡的村道,曾紅梅和村幹部挨家挨戶到被徵用土地的村民家裡做工作,少數村民認為自己吃虧了,不願配合,甚至有人阻工鬧事,他們就不厭其煩反覆上門做思想工作,使公路在拓寬之餘還修好了3700立方米護堤;在曾紅梅與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密切配合下,自來水通了、路燈裝好了,產業發展了。如今村裡已有光伏發電、經果林基地和養雞基地,各類合作社12家。2018年底,友誼村順利脫貧摘帽。
基礎設施完善了,產業有了,為了更好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助村民全部脫貧致富,曾紅梅更加注重村民內生動力的激發。
在同事的記憶中,當她看到個別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她會生氣;當她看到個別貧困戶的子女把贍養責任甩給政府,她會生氣;當她看到個別貧困戶到達脫貧條件卻不願意脫貧,她會生氣。
「扶貧先扶志。如何通過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才能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科頭鄉黨委委員汪旭東回憶,為了這幾個問題,曾紅梅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
最後,她結合工作職能,加大了各村文化扶貧的力度。比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利用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這個陣地,在各村組織舉辦文藝匯演,啟發民智,教化民風,增強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勇氣和信心,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更足的精神動力和更強的文化支撐。
說做就做。在理清初步的工作思路後,曾紅梅向鄉黨委、政府提出了這個想法,首先從自己所駐的友誼村做起,從老百姓身邊的事中提取素材,通過文藝節目觸發老百姓的思維。在得到黨委、政府支持後,她對文藝匯演的每個環節都仔細把關,每一處細節都力求完美,每一個目標都爭取實現。
經過精心準備,9月25日和29日晚上,兩場結合脫貧攻堅等主題的文藝匯演在友誼村和下莊村如期上演。《懶漢脫貧》等既接地氣又寓教於樂的節目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和上級的高度肯定。活動之後,她也萌生了在鄉裡其他村也開展類似活動的想法。
然而,一直一諾千金的她,卻在這次永久地「爽約」了。
「曾紅梅同志自己的樸實無華譜寫了一名鄉鎮幹部的初心使命,把心血汗水乃至生命灑向了脫貧攻堅主戰場,我們既為她驕傲、更為她惋惜。我們將在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進一步關心扶貧幹部身心健康等各個方面,讓扶貧幹部更好地踐行初心使命。」科頭鄉黨委書記劉紹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