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四大門派之梅花拳

2021-01-15 深圳市梅花拳功夫學府

    『梅花拳』簡稱『梅拳』,亦稱『梅花樁』為僧門教派,在中國四大武術門派中屬崑崙派系,內含文道、武道、醫道三部分,是我國最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武術門派之一,且獨具『文武雙修』的特色。二零零六年五月,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Ⅵ—12。

    經考察,梅花拳的文武功法起源西周時期。據《 列子﹒湯問》及《史記﹒趙世家》中記載,在西周穆王時期,大將造父在向當時的泰豆氏習得文武功法和樁法後,助周穆王平定天下,後被賜封趙城,成為『趙』姓的始祖,其時為前千年左右。而造父所習之功法,就是現在梅花拳練功主要方法——『幹支五勢梅花樁』的來源。由此可見,梅花拳的功法迄今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

    自那以後,歷代皇家將此文武功法視為保家鎮國之寶,盡在王公將相中流傳,並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其文武功法盛行於周、秦、漢,到唐、宋已經發展到鼎盛時期。至南宋被元所滅,為保存漢民族的血脈及圖謀復國,部分隱居民間的大臣,將這套的文武功法開始在民間秘密傳授,並源源不斷地傳承下來。直至明末清初,原先從不公開的外傳的文武功法,經一代宗師鄒宏義系統整理完善後,正式定名為『梅花拳』,並公開傳著於世,鄒宏義亦被後世弟子尊為『梅花拳始祖』。在現在許多文獻中均注稱梅花拳是起源於清末時期,從此以後,梅花拳開始有了明晰傳承歷史記載,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傳人弟子最多的武術門派。

梅花拳以『梅花』命名,實是『喻梅花推演五行生化,定拳勢傳載文武功法』,並取梅花在冬未盡、春為到之時開放,含先覺先知之意,致先備先用之理,達後發先至之效。梅花拳有文道、武道、醫道。在武功方面以道家為主,道法自然,清修靜練;在文功方面以佛家為主,明心見性,見微知著:在世理方面以儒家為主,內省自修,以德立人。其兼具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身,形成了豐富的內涵:功法講究天人合一,究本求原,動靜之極,剛柔相濟,開合適機,其動靜結合的功法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功法體系;梅花拳強調『大道至簡,妙用為神』、『文武雙修』、『以德立人』等武學要義,在發展及傳承過程中始終持『以文治武、以武載文』,『文居內而武彰外』,其文韜武略的理念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相關焦點

  • 《中國武術四大門派》上篇——少林、武當
    中國武術四大門派——少林派少林是中原武術中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又如六合、八極、劈掛,通臂、太祖、燕青、華拳、查拳、彌宗、動力、明堂,沙腳、戳腳、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詠春等,也大都是從少林武術中發展出來的。    少林的套路也很多、光是拳術,據說就有172種之多,有小洪拳、大洪拳、朝陽拳、觀潮拳、炮拳、通臂拳、梅花拳、長錘拳、太祖長拳;黑虎拳、形意線、羅漢拳、六合拳以及「少林七十二絕技」等。
  • 洋學生來學梅花拳 河北這些民間武術都是真功夫!
    河北是武術大省,全國現在可以統計的拳種門派大概有129種,河北就有59種之多。現存規模和影響較大的有滄州的八極拳、劈掛拳、燕青拳,邯鄲永年的楊式、武式太極拳,廊坊的八卦掌、邢臺的梅花拳、深州的形意拳等。河北這些民間武術名不虛傳,可都是真功夫!快來一起見識一下吧!
  • 中國梅花拳文化之鄉‖平鄉
    中國梅花拳文化之鄉——河北平鄉縣。#邢臺頭條# 梅花拳,亦稱梅花樁,是中華武術中古老拳種之一。據《平鄉縣誌》記載,梅花拳在明末清初傳入當地。它融周易八卦於拳理,化陰陽五行於招術,文武雙修,不斷發揚光大。據《梅花拳根源經》和《梅花拳傳承譜》記載:梅花拳第一代為收元老祖(虛擬),第二代張三省,傳說在巫山羽化升天。
  • 中國四大武術之鄉,名人輩出
    筆下能寫出來一招一式,說明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這一招一式的根據,歷朝歷代赫赫有名的將軍們,更加說明了武術的真實存在。我國武術自古有之,歷史同樣悠久。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武術,最著名的中國四大武術之鄉,你知道是哪裡,知道哪裡有些什麼武術嗎?
  • 雞澤縣非遺梅花拳再展風採
    8月26日,河北省深州市舉行首屆傳統武術交流大會,來自全國各地36個拳種門派的掌門人、傳承人、武術大師共計270餘人齊聚深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梅花拳,雞澤梅花拳代表全國梅花拳作為特邀嘉賓參加大會。會上,河北省體育局副局長李東奇致開幕詞。
  • 衡水深州武術專著《深州梅花拳》出版
    衡水新聞網-衡水晚報訊(劉曉荻)近日,深州市組織編寫的《深州梅花拳》一書正式出版發行,為深州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增添了燦爛的一筆。    梅花拳因「幹支五式梅花樁」的練法而得名,具有極高的技擊和養生價值。19世紀末傳入深州後,在李庭桂、韓其昌等歷代拳師的共同努力下,梅花拳得到了空前發展。
  • 我國還有哪些現存的武術門派
    原標題:我國還有哪些現存的武術門派 本文來自網際網路,由武林檔案編輯整理 文字數:2511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 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習雲太《中國武術史》,武術拳法分類部分有46節計75種、武術器械部分有27節,可見其眾多紛繁。 在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武術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
  • 深州首屆傳統武術交流大會舉行 400餘名大師齊聚桃鄉
    青少年武術展演楊磊攝人民網深州8月27日電(記者楊磊) 8月26日,衡水深州市首屆傳統武術交流大會開幕,來自全國各地30多個拳種和門派的掌門人、傳承人、武術大師共計400多名參加,推動傳統武術保護、發展與傳承。
  • 《中國武術四大門派》下篇——峨眉、南拳
    中國武術四大門派——峨眉派峨眉派與少林、武當共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個範圍很廣泛的門派,尤其在西南一帶很有勢力,可說是獨佔鱉頭。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與洪門天地會之「峨眉山」不同,洪門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於虛構,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實指。
  • 「盤點」明清充滿想像力的武術門派:南海神棍、霸王拳等
    明清兩代是古代武術發展史上的繁榮期,每當我們回眸凝視這一段多姿多彩的武術歷史時,不禁為它博大的文化氣象所欽嘆。這一時期武術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包括武術理論在內的整個武術文化形態的成熟上。
  • 濮陽大屯鄉雷家村,梅花拳藝傳四方!
    梅花拳是中國優秀傳統武術拳種之一,亦是中國功夫中的瑰寶,素有「梅拳傲天下」之說。濮陽清豐縣大屯鄉雷家梅花拳源於傳統梅花拳,是對傳統梅花拳的繼承與發展。明末清初,梅花拳第四代傳人鄒志剛、孟有德二位大師來雷家村授徒傳藝,鄒師傳拳,孟師授掌,一時梅花拳聲名遠播。雷家村也被視為梅花拳聖地,習者雲集,呈現出村村有武會、家家有習武之人的繁榮景象。 傳承至今,梅花拳已成為雷家村的一張名片。
  • 電影《梅花拳之英雄歸來》啟動儀式在河北平鄉舉行
    人民網石家莊12月11日電 電影《梅花拳之英雄歸來》啟動儀式9日在河北平鄉舉行,該影片預計2021年年底拍攝完畢。啟動儀式現場。 於豐濤攝「梅花拳」表演。田建文供圖據了解,影片以民國初年為背景,講述了河北平鄉後馬莊村梅花拳宗師梁延霆與弟子秉正澤在天津租界內目睹百姓疾苦,歷經親朋悲劇,師徒憤然而起,帶領天津武林人士同仇敵愾,共同抗擊外敵並最終將梅花拳發揚光大的愛國主義故事。「梅花拳」亦稱「梅花樁」「梅拳」,中國傳統武術拳種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鄉縣是梅花拳發源地之一。
  • 中國傳統武術五大門派
    中國傳統武術五大門派金庸、古龍、溫瑞安,每個男孩子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小說中的江湖門派和各色的武功秘籍讓人心馳神往。現實中的傳統武術也有非凡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傳統武術的五大門派吧!少林派始祖:菩提達摩少林派是中國武術中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武技名顯於世,始於隋末。當時少林寺有十三武僧,應秦王李世民之邀,出山參加了討平王世充的戰役,活擒王世充的侄兒王仁則,逼降王世充。勝利後論功行賞,除曇宗一人受封大將軍外,其餘十二人不願受封,回歸少林,自此少林寺遂以武聞名於世。
  • 讀邢丨平鄉縣「梅花拳」盛世綻芬芳
    【非遺小詞典】梅花拳亦稱梅花樁,是中華武術古老拳種之一,發源於平鄉縣後馬莊村,自明末流傳至今,梅花拳弟子遍及海內外。2006年5月,平鄉梅花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平鄉縣被命名為「中國梅花拳文化之鄉」。梅花拳分作樁步五勢,宛如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幹穿插交錯。相傳最初多在梅花樹下練習。
  • 古老拳種梅花拳從河北平鄉走來
    梅花拳分作樁步五勢,宛如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幹穿插交錯;相傳最初多在梅花樹下練習,故冠以「梅花拳」之名。此外梅花拳還有取梅花在冬未盡、春未到之時開放,蘊含先知先覺之意,暗合先備先用之理,達成先發制勝之功。
  • 五百梅花拳弟子以拳會友
    武術高手在高達兩米的木樁上輾轉騰挪,健步如飛,時而靜若處子,時而動如閃電,竟然如履平地一般。近日,青島梅花拳發展二十周年慶典活動在青島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年過八旬的傳奇武術家燕子傑率領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廈門等地的梅花拳高手齊聚島城,他們與青島本地的梅花拳愛好者共計500餘人同打梅花拳。記者了解到,20年間,梅花拳在青島漸漸傳播開來,如今已經紮根高校,幾乎每所高校都成立了武術協會,每年新生入學季都有上千人報名學習,常年練習的已達數百人。
  • 電影《梅花拳之英雄歸來》劇本研討會在河北邢臺順利召開
    1月15日下午,電影《梅花拳之英雄歸來》劇本研討會在河北邢臺市萬峰大酒店順利召開。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電視臺的有關領導,文藝界專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保護傳承協會,電影出品方河北守敬文化傳媒、東視傳媒、光影帝道影視、十字坡影視、劍河傳媒、金歌傳媒、同華影視、夢開始影業、冠藝影視、凰凌集團,電影的主創團隊製片主任、導演、編劇、攝影指導,省內外各大新聞媒體共同出席了此次大會。就電影《梅花拳之英雄歸來》劇本進行了深入研討。
  • 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走進「武術之鄉」梁山
    近日,由山東省文化廳非遺處、濟寧市文廣新局舉辦的濟寧市慶祝「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展演活動在梁山縣拳鋪鎮拳鋪村文化廣場舉行。   本次展演活動現場內容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主舞臺表演區,由濟寧市市級以上武術類非遺項目組成,包括濟寧市群眾藝術館的崑崙拳、兗州區代表隊的查拳、汶上縣代表隊的文聖拳、嶽王拳以及梁山縣代表隊的二門洪拳、三晃膀大洪拳、梅花拳、黃氏二郎拳等武術門派代表隊,百餘名拳師、武術健兒、武術習練者展示了武術技能; 另一部分是傳統手工技藝和非遺產品展示區,由市級以上手工技藝類、傳統美術類項目組成,其中包括玉堂醬菜釀造技藝、龍騰花轎、五穀畫、尼山硯的製作等
  • 走近梅花拳傳人韓建中:外柔內剛 武術家很低調
    曾幾何時,他為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當新時期武術的冷與熱困擾著中國傳統武術發展時,他依舊傳達著一種信心,一種鼓勵武術界齊心協力,不懼險阻,繼續大刀闊斧地推動武術進程的信心。他就是梅花拳傳人韓建中。
  • 中國武術五大門派排行榜
    只古以來我國武術文化就十分豐富,特別是在近代及近代以前我們國家習武之人非常多,並且古代不僅有文狀元,還有武狀元,可見古代人民對習武的重視,並且在古代不同的功夫還有不同的門派,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武術五大門派。1.武當派武當派,創始人張三丰,創立於湖北省武當山(中國十大奇山之一),起於元朝,在明朝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