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姑娘頭上的銀飾,當真美得不可方物

2020-11-20 湖南在線

苗族,是中國最古的民族,在漢族前據有中原。相傳為盤皇的子孫,最初繁衍於黃河流域。蚩尤,逐鹿,兵敗,而後由河而江,到粵、桂、湘黔山地。苗族的地理分布,據《續文獻通考》:「苗,古三苗之裔也。自長沙、沅辰以南盡夜郎之境多有之。」

湘西的苗族,主要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花垣、瀘溪、鳳凰、古丈、保靖和懷化的麻陽、靖州,邵陽地區的城步、綏寧等縣市。貴州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清水江流域和都柳江流域。

苗胞的存在宛如大山深處一般神秘和隱晦,雖然如今很多苗胞已經漢化,但在很多方面,她們依舊保持的最古老的生活方式,比如用天然的泉水梳洗自己,用皂角樹籽或油茶枯,敲爛了洗頭。油茶枯和皂角籽都具有藥用價值,老一輩的人拿它來搓洗頭皮可以達到去屑止癢的作用。苗族姑娘個個長發個個烏黑閃亮,想必也是大自然的功勞。

苗族熱愛銀飾,這在苗族女性上較為常見。銀飾如此潔白光亮,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其閃爍輝煌和質地堅硬、鏗鏘有聲,正是苗族精神實質的充分體現。

銀飾是苗族婦女最喜愛的傳統裝飾品。從經歷無數帶傳承下來的《苗族古歌》中可以看到金銀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成為苗族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其中,湘西苗族銀飾從明代以來就有記載。

銀飾製作工序複雜多樣,從選料到冶煉到加工完成需要二三十道工序,其穿戴講究和種類的紛繁,讓我們感到驚嘆。鳳凰縣三江區、花垣縣等地苗族婦女和貴州東部高地苗族聚集地如臺江縣等,從老到小都十分講究佩戴。

貴州省黔東南苗侗自治州臺江縣是苗族服飾最豐富的地區,尤其是刺繡精美的女式盛裝。臺江的苗族銀飾工藝尤其精美。

每逢姐妹節,臺江姑娘們,都會身穿盛裝,頭戴銀飾參加盛會。

苗族人認為,自家姑娘能夠在姐妹節上穿一套銀飾盛裝,才是最漂亮的,也最能體現自己的才能和富有。因為節日中如果不穿盛裝,姑娘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姑娘美麗,也上不了踩鼓場,只能夠默默在旁邊觀看。

一套銀飾盛裝最少也要幾萬元以上,有錢人家可以當年打制,而沒錢的人家,則需要更長時間來積蓄,這種盛裝,甚至會由母親傳給女兒,再有女兒往後傳,舊了再翻新。一般女孩子都有一套完整的銀飾,富有的家裡,配飾會完整點,儘量完整齊全的服裝銀飾可達30斤。但那麼富足的家庭畢竟少數。

所以,在姐妹節,姑娘們都穿盛裝戴銀飾,美貌得不可方物。

銀飾主要包括銀做的頭飾、頸圈、銀鏈、銀扣、銀花、手鐲、耳環、戒子。其中頭飾包括銀帽、銀花大平帽、插頭銀花、銀鳳冠、銀鳳鳥、兒童銀帽飾等等。

更有甚者,直接把銀飾品做成披肩帶著走。披肩一般用紅鍛做底,先製成圓盤形,以花帶鑲邊。中間鑲嵌三道細花帶配襯好,在用八塊梯形銀片分別依次等距列排於底布上。每塊銀片上一般為龍鳳花鳥等動植物製成,常見的有蝴蝶探花、丹鳳朝陽、白鳥朝鳳、遊魚戲水、雙龍搶寶等花紋。製作的時候,銀匠師傅需要構思好每個部件的組合,對一件件採用串聯、焊接、編織等方法進行製作。

在以前,苗族的銀匠師傅,專工銀飾品的,一年四季都忙不贏,加工的人絡繹不絕。苗族銀飾的精美離不開他們高超的制銀工藝和對銀質材料性能的熟練掌握和獨特的匠意之美。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她們對銀飾品的如此追求和熱愛?原來,歷史上的苗族多災難。每年都會爆發幾次大的戰爭,戰爭的遷移使他們損失了非常多的財產。因為金子太重帶不走,銀好帶就選擇了帶銀。後來聰明的苗族人把銀做成了衣服穿上身上,這樣面對戰爭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另外就是苗族封建的傳統思想使得她們比較迷信,她們固執的相信銀是可以驅走惡魔的好東西,是老祖宗賜給她們的。於是她們會在身上掛上銀飾來闢邪,久而久之身上的銀飾也越來越多了。還有就是銀,遇身體有風溼或內臟疾病會發灰(用棉布或牙膏輕擦即恢復),方便及時就醫,便於對自己健康狀況的了解。

如果你有幸可以來到苗族人的家裡做客,你會發現這個民族永遠是熱情和善良的。飯桌上,永遠有一道菜臘肉。這是她們的傳統菜,肉是散養的土豬肉,經過不停的火燻就成了髒兮兮的顏色,但是味道卻是一級棒的。在離別時,她們或許會贈送你銀做的戒指和手鍊來表示對你的喜愛,並歡迎你下次再來。

本文文獻參考:《湘西苗族實地調查報告》、《民國年間苗族論文集》、《貴州東部高地苗族的婚姻、市場與文化》、《湘西苗族銀飾審美文化研究》以及網絡資料

相關焦點

  • 苗族銀飾種類之頭飾
    苗族銀飾以其種類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種極具審美的獨特的銀飾文化。從佩戴部位上大體可以分為頭飾、頸飾、胸背飾、腰飾、手飾、腳飾等。主要部位的飾品又按支系、片區分為不同的類型。苗族銀飾大多保留著原始的韻味,許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信仰追求和生活習俗。
  • 苗族姑娘為什麼要戴幾斤重的銀飾?你不累嗎?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苗族的服飾通常都很漂亮,而這些服飾也都是自己製作的,還有一些頭上戴著的銀飾,都是當地的特色,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不過,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當地人在出席重要場合時要佩戴這樣的銀飾?這些銀飾看起來很大,戴在頭上也很累,有好幾公斤重,而且最重要的是行動起來也不太方便,但是為什麼當地人經常戴呢?。
  • 這個苗族姑娘,把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帶出大山,只為不讓非遺變遺產
    傳說裡的苗族總帶著與生俱來的神秘色彩,苗族古歌裡輕聲唱著悠悠的歲月,彈指般划過耳畔。與世隔絕的苗人山寨,像極了世俗仰慕的桃花源。沒有權利與鬥爭,唯餘灑脫和安然。或是乘一葉扁舟,對酒當歌到天明,不知覺間,輕舟已過萬重山;或是伴著蘆笙載歌載舞,姑娘們身上叮噹作響的銀飾,便是楓香樹下最美妙的樂章。
  • 銀飾,在苗族不是喜歡這麼簡單
    銀飾,在苗族是吉祥、光明、富有的象徵。苗族銀飾,是苗族同胞最喜歡的傳統民間工藝品,它色澤潔白明亮,裝飾全面系統,在各種不同部位的銀飾品種各有不同,每一部位的組件有多種形式,都是通過銀匠師根據苗族群眾生活,生產活動的實踐中精心設計而成,體現了苗族銀飾文化價值和美學意境。
  • 媽媽親手繡嫁衣,爸爸做40斤銀飾陪嫁,這個苗族女兒也太幸福了!
    「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從很多影視劇和網絡上的新聞中,我們總是能看見一些身著苗銀的漂亮小姐姐。她們穿著苗族傳統服飾,佩戴精緻的苗銀首飾,載歌載舞,婀娜多姿。閃亮的銀片,精美的圖案,纖細的腰肢,那是讓人過目難忘的風情!
  • 怎麼樣在貴州娶走一個苗族姑娘?網友:這大概就是愛情吧!
    作為少數民族裡人口較多的一個民族,苗族現在的人口已經來到了1300萬作左右,而這些人口大多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其中貴州是目前苗族人民居住最多的省份,不僅數量多,貴州的苗寨也非常出名,最為大家熟知的西江千戶苗寨就位於貴州黔東南市。
  • 守藝人楊光賓:把苗族銀飾鍛制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去下一家……  一連找了八家都被拒絕了,楊光賓急得哇哇大哭。  天已經黑了,楊光賓哭著走向第九家,他知道,他不能完成任務,他和楊文剛就要挨餓受凍。  一位老爺爺開了門,楊光賓哭著向他說明了來意,並緊張地表示,只要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可以,哪怕沒有被子都行。
  • 苗族人服飾:為什麼苗族女子,都喜歡戴銀飾?
    苗族人服飾:為什麼苗族女子,都喜歡戴銀飾?我國地大物博,光從民族上來看就有56個。這56個民族文化習俗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十分的豐富多彩。例如今天要說的苗族,她們在服裝打扮上就有著很濃的文化韻味。那看過苗族服裝的朋友們,你們知道苗族女子為什麼戴著在我們看來多、大而又重的銀飾嗎?那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背後的原因吧。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如今國內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雲南和湖南等地,國外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國等地區。苗族人的服飾十分有特色,尤其是苗族女子。
  •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苗族服飾,造型與工藝
    銀飾比衣裙價更為昂貴,而苗族卻又偏愛銀飾,認為「有衣無銀不成盛裝」,因此在著盛裝時,必須配以銀飾,尤其在盛大節日或喜慶場合中,各家姑娘都把重數十斤的全部銀飾通通穿戴上。認為這樣才顯其美,同時也顯其富。可見苗族把美與富緊密聯繫在一起一形成了他們的傳統審美觀念。苗族這種把美與富相連的審美觀念,小編認為是有其社會歷史根源的。
  • 組圖:麻料苗寨——銀飾藝術之鄉
    家家戶戶都製作銀飾,擅長銀飾手工加工工藝,並被國家文化部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靈」載入史冊。苗族銀飾藝術在中國首屈一指,就像古老原始的苗族歌舞一樣,苗族最早的銀飾藝術萌芽於巫術圖騰活動之中。苗族人民篤信銀器能驅邪逐崇,防止陰氣的侵害。在民間,普遍認為白銀能解毒物,這也就賦予白銀巫術、神話的神秘感和神聖感,這均在苗族的傳說故事中有敘述。
  • 傳承千年的苗族銀飾 穿戴在身上的白銀圖騰
    吳水根出生於1966年,來自貴州省臺江縣施洞鎮塘壩村,施洞地區是苗族銀飾文化的集大成地,有許多苗族銀飾能工巧匠世代生活在這裡,施洞苗族銀飾特點鮮明,以工藝精湛、歷史久遠著稱,有「無字史書」的稱號,每一個圖案和細節都展現了苗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智慧結晶。
  • 民族美就是世界美,深度解析花西子年度驚豔之作「苗族印象」
    但恰恰是民族的產品才更有溫度、更具靈魂,越是民族的,越不可代替、越具有世界意義。所以兩年前花西子開始籌備民族印象產品系列,挖掘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復興逐漸失傳的民族工藝。而民族印象系列的第一站,便選擇了苗族。
  • 少數民族奇特風俗,苗族姑娘的布不能接,傣族姑娘叫你坐不能坐
    苗族的姑娘一般都是身著苗族特色服飾,頭上戴著銀飾,走在街上一眼看上去十分賞心悅目,姑娘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的時候氣氛十分熱鬧。通常這種時候,都是苗族一些比較重大的節日或者活動,而這個時候來苗族旅遊的遊客們數量也是最多的,在街上人來人往很容易逛著逛著就累了。
  • 苗族,一個極具生活美學特徵的民族!其銀飾,更是瑰麗多彩!
    苗族是世界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泰國歐洲英法、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區。國內主要分布在雲貴川、廣西、湖北等地區。苗族獨特而燦爛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極具生活美學特徵的民族,服裝飾品生活方式等都有鮮明的特色。
  • 她是《琅琊榜》中「為愛而死」的雋娘,現實中的她美得不可方物!
    她是《琅琊榜》中「為愛而死」的雋娘,現實中的她美得不可方物!金豐外形青春靚麗、氣質優雅迷人,有北方女孩內斂的大氣,又有南方女孩的細膩輕柔 。生活中的金豐是一個個性爽朗、大大咧咧的姑娘。在她身上看不到矯揉造作,而是股璞玉渾金般的氣質。金豐,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
  • 30歲李若嘉真優雅,復古白裙扎低馬尾,美得不可方物
    比青澀的姑娘成熟,又比成熟的女人甜美。李若嘉正是這樣最美好的年紀,穿上復古白裙扎低馬尾,真是美得不可方物。白裙子可以說是女生們必備的單品了,穿上簡約大方的白裙子,整個人的氣質都更加高雅起來。白裙子雖然看起來簡單,在設計上卻並不是隨意。因為白色註定了有一定的單調性,所以在設計上必須要更有創意,才能展現出更極致的美好。
  • 苗族傳說中的蠱究竟從何而來 現在苗族還有巫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苗族傳說中的蠱究竟從何而來 現在苗族還有巫術嗎? 去湖南的湘西鳳凰旅遊時,一路上導遊都會跟大家介紹這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有翠綠的山林,清冽的泉水,如詩如畫的藍天白雲,美味的小吃、熱情好客的苗家姑娘和一些無人能解的未解之謎。
  • 讓每一件銀飾都能講故事
    他人看來非常普通的銀塊,在她的手裡卻能變化萬千——魚兒在手鐲上躍動,樹葉化身耳墜沙沙作響,翩翩起舞的鳳凰在髮簪上回望……  潘雪,一位「90後」苗族姑娘,也是一位苗族銀飾鍛制的非遺傳承人,從她手中鍛造出的銀飾,結合了傳統意象和現代元素,更蘊含著美好的情感和溫暖的故事。
  • 苗族聚居區並沒有銀礦,但是從哪裡弄來這麼多精美的銀飾製品
    苗族銀飾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銀飾不論是製作工藝還是文化內涵上都是首屈一指。麼這個歷史上長期以來顛沛流離,經濟落後的民族為什麼這麼多白銀,又為什麼這麼喜歡白銀呢。而且苗族聚居區並沒有銀礦,歷史上也不產白銀,這麼多白銀又是從哪裡來。關於苗族佩戴白銀,在明朝以前鮮有記載。明代中期以後屢見當時文人的筆記中,到了清代,各地的州縣關於苗族佩戴銀飾的記錄就更多了。
  • 苗女多情,銀衣盛裝,原來苗族姑娘穿的服飾竟有這麼多講究
    方你支系盛裝以纖長為美,刺繡以騶繡,堆繡為主,五色的繡帶的百褶裙長至腳踝處,行走時如柳扶風,非常婉約,方你的銀飾佩戴數量多且講究。方翁盛裝方南盛裝銀飾以多為美,方南女子從頭到腳皆用銀飾點綴,頭上所簪的銀釵和步搖工藝精湛,造型精美,十指皆戴滿戒指,手持銀手帕,繡鞋紅豔,遊走之間時非常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