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銀飾種類之頭飾

2020-12-12 曉米多多

苗族銀飾以其種類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種極具審美的獨特的銀飾文化。從佩戴部位上大體可以分為頭飾、頸飾、胸背飾、腰飾、手飾、腳飾等。主要部位的飾品又按支系、片區分為不同的類型。苗族銀飾大多保留著原始的韻味,許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信仰追求和生活習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苗族銀飾中的頭飾。

(1)銀帽,又稱為接龍帽,俗稱「雀兒窠」,苗語叫「糾」。一般用雪銀1500克左右,因為耗銀多,非富有人家不能制。一寨、幾寨才有一項,需用時可借用。

(2)、銀花大平帽,這是苗族姑娘春夏秋季末包頭帕時戴於頭上的裝飾品,一般是集會喜慶之時使用。其構造由三大件組成:前後為兩塊半圓形銀皮合成圓形,中空用細絲螺旋構成圓頂形。三大部件可以拆開。帽頂焊有花、鳥、魚、蝦、龍、鳳、蝴蝶等圖樣,並飾有湖綠和桃紅絲線花束,如繁花綠葉鋪滿其冠,與銀色輝映相稱,顯得既美觀又富有詩情畫意。

銀花大平帽

3、插頭銀花,苗語俗稱「疏山」,節慶時才佩戴,一般重40克,造型有關公大刀、長矛、菊花、梅花、桃子、棋盤花、蝴蝶,壽字等,頂上吊有湖綠桃紅絲系花束。

插頭銀花

(4)、插頭銀椿花,苗語稱「木比咬」,是婦女插在首帕上的銀飾。花垣的雅酉等地苗族婦女喜插戴,相鄰的貴州松遙苗區也盛行,椿花下端為插杆,中間為蝴蝶、白鶴、梅花、螃蟹等物件。綴有紅綠絲線花束。逢年過節趕集做客,則將椿花插在頭巾上。

雅酉苗族

(5)、銀鳳冠,這是苗族17歲以下未出嫁姑娘戴在前額的裝飾品。一般重180餘克,長37釐米,鳳冠戴在頭上呈半弧形。上鏤空有多支方孔古錢、蓮花紋、梅花點等。兩頭為對稱的蝴蝶和一半圓圈。銀皮上懸有造型栩栩如生的二龍搶寶、雙鳳對菊和各種花草。銀皮下端有九隻展翅欲飛的鳳凰。

凱裡苗族銀鳳冠

(6)、兒童帽飾,苗族兒童銀飾主要是帽飾、手鐲、胸飾,而帽飾最為豐富多彩,多為菩薩圖案,工藝精湛,造型逼真。如一件銀飾獅子造型,銀飾下為花瓣組成的八角圓形,瓣上鑽星點和梅花,上有鮮活如生的蝴蝶、蝦、螃蟹、魚、花草等銀飾物。花草蟲魚上綴有紅綠絲線花束。中間為一圓銀片,上為一銀獅,其獅造型逼真,周身鑽滿紋飾,口、耳、身、尾飾滿銀須,稍抖動,便毛須顫動,活靈活現。

凱裡苗族

相關焦點

  • 苗族,一個極具生活美學特徵的民族!其銀飾,更是瑰麗多彩!
    苗族是世界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泰國歐洲英法、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區。國內主要分布在雲貴川、廣西、湖北等地區。苗族獨特而燦爛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極具生活美學特徵的民族,服裝飾品生活方式等都有鮮明的特色。
  • 苗族姑娘頭上的銀飾,當真美得不可方物
    苗族的地理分布,據《續文獻通考》:「苗,古三苗之裔也。自長沙、沅辰以南盡夜郎之境多有之。」 湘西的苗族,主要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花垣、瀘溪、鳳凰、古丈、保靖和懷化的麻陽、靖州,邵陽地區的城步、綏寧等縣市。貴州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清水江流域和都柳江流域。
  • 銀飾,在苗族不是喜歡這麼簡單
    銀飾,在苗族是吉祥、光明、富有的象徵。苗族銀飾,是苗族同胞最喜歡的傳統民間工藝品,它色澤潔白明亮,裝飾全面系統,在各種不同部位的銀飾品種各有不同,每一部位的組件有多種形式,都是通過銀匠師根據苗族群眾生活,生產活動的實踐中精心設計而成,體現了苗族銀飾文化價值和美學意境。
  • 苗族姑娘為什麼要戴幾斤重的銀飾?你不累嗎?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苗族的服飾通常都很漂亮,而這些服飾也都是自己製作的,還有一些頭上戴著的銀飾,都是當地的特色,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不過,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當地人在出席重要場合時要佩戴這樣的銀飾?這些銀飾看起來很大,戴在頭上也很累,有好幾公斤重,而且最重要的是行動起來也不太方便,但是為什麼當地人經常戴呢?。
  • 傳承千年的苗族銀飾 穿戴在身上的白銀圖騰
    吳水根出生於1966年,來自貴州省臺江縣施洞鎮塘壩村,施洞地區是苗族銀飾文化的集大成地,有許多苗族銀飾能工巧匠世代生活在這裡,施洞苗族銀飾特點鮮明,以工藝精湛、歷史久遠著稱,有「無字史書」的稱號,每一個圖案和細節都展現了苗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智慧結晶。
  • 苗族人服飾:為什麼苗族女子,都喜歡戴銀飾?
    苗族人服飾:為什麼苗族女子,都喜歡戴銀飾?我國地大物博,光從民族上來看就有56個。這56個民族文化習俗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十分的豐富多彩。例如今天要說的苗族,她們在服裝打扮上就有著很濃的文化韻味。那看過苗族服裝的朋友們,你們知道苗族女子為什麼戴著在我們看來多、大而又重的銀飾嗎?那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背後的原因吧。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如今國內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雲南和湖南等地,國外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國等地區。苗族人的服飾十分有特色,尤其是苗族女子。
  • 組圖:麻料苗寨——銀飾藝術之鄉
    家家戶戶都製作銀飾,擅長銀飾手工加工工藝,並被國家文化部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靈」載入史冊。苗族銀飾藝術在中國首屈一指,就像古老原始的苗族歌舞一樣,苗族最早的銀飾藝術萌芽於巫術圖騰活動之中。苗族人民篤信銀器能驅邪逐崇,防止陰氣的侵害。在民間,普遍認為白銀能解毒物,這也就賦予白銀巫術、神話的神秘感和神聖感,這均在苗族的傳說故事中有敘述。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頭飾文化,它的多樣性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苗族的服飾種類繁多,而他們的頭飾、配飾以及鞋子更加五花八門,各式各樣。其頭飾包括髮式、帕式、銀式、冠式等式樣;鞋子主要有布鞋、繡花鞋、涼鞋、草鞋、麻線鞋、棉鞋、船底鞋、釘子鞋等;佩飾,固名思義,它主要是佩帶在身上,起裝飾作用的各式物品,為胸牌、花背(背牌)、胸兜、項圈、披肩、花帶、腰帶、圍腰、圍裙、綁腿等,現將苗族的頭飾、履制及佩飾,分類略述於下:小編講講苗族的頭飾髮飾吧。
  • 我們也有可媲美克羅心和高橋吾郎的銀飾,它叫苗銀
    據那位同學說的,她們那裡女孩子都會有一套出嫁時穿戴的銀飾,從頭飾到手上,身上戴的全部都有。雖然是現在這個時代,她們不一定穿戴,但是一定會有,因為那是傳統,銀飾在她們的歷史裡年代也算是相當久遠的。根據資料,貴州少數民族有關銀飾的記載首次出現是在明代郭子章的《黔記》中。這之後的史料記載也越來越多,如「富者以金銀耳珥,多者至五六如連環」「婦人盤髻,貫以長簪,衣用土棉,無襟,當服中孔,以首納而服之」,婦女「服短衫,系雙帶結於背,胸前刺繡一方,銀錢飾之」「未娶者以銀環飾耳,號日馬郎,婚姻脫之」等。
  • 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哪些,最為顯著的是服飾文化與首飾佩戴
    一、苗族服飾文化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族有上百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分為童裝,男裝和女裝。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豔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
  • 苗族鍾愛銀飾,到了湘西墨戎苗寨才知道原因!
    作為苗族同胞聚集地,湘西有著大大小小的苗寨。其中比較著名的,還屬墨戎苗寨!相傳在武陵山脈的層巒疊翠間,有條巨龍蜿蜒在此處,而在這條龍的嘴鼻之處有一個古老的苗族村落:龍鼻嘴村。如果你在苗族節日期間來到這裡,墨戎苗寨更是熱鬧非凡,苗族的妹子都會盛裝出席,穿上他們最美麗的民族服飾,戴上他們最精美的銀飾品,載歌載舞歡聚一堂。就算沒來過苗寨,大家也都知道苗族對銀飾喜愛有印象。為何苗族對銀飾如此鍾愛?苗族,相傳為中原蚩尤部落後裔,炎黃之戰,蚩尤戰死,開始南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不斷流亡、遷徙,一路向南。
  • 守藝人楊光賓:把苗族銀飾鍛制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楊光賓受邀帶著作品參加展覽,他的展位在第一個。展廳的進門處陳列著十多件他的銀飾作品,精美絕倫,吸引了眾多遊客觀賞。  楊光賓穿著藍色的民族服飾,端坐在桌子前,有客人的時候他就笑盈盈地接待,耐心指導體驗的遊客,詳細介紹參展的展品,空閒時他就專注地編織銀線。遇到亂砍價的客人,他也不生氣,樂呵呵地和客人討價還價,臉上掛滿了笑容。
  • 墨戎苗寨:苗族銀飾手工鍛制技藝,非遺傳承,延續經典!
    苗族銀飾手工鍛制技藝是一項在苗族民間傳承數千年的頻臨消失的古老手工技藝,2006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手工銀飾以其富有民族美好的精美圖案,傳承著整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除了在錘砧勞作上是行家裡手,在造型設計上苗族銀匠也堪稱高手。苗族銀匠善於從婦女的刺繡及蠟染紋樣中汲取創作靈感,他們根據本系的傳統習慣、審美情趣,對細節或局部的刻畫注重推陳出新。工藝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銀飾日臻完美。
  • 這個苗族姑娘,把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帶出大山,只為不讓非遺變遺產
    傳說裡的苗族總帶著與生俱來的神秘色彩,苗族古歌裡輕聲唱著悠悠的歲月,彈指般划過耳畔。與世隔絕的苗人山寨,像極了世俗仰慕的桃花源。沒有權利與鬥爭,唯餘灑脫和安然。或是乘一葉扁舟,對酒當歌到天明,不知覺間,輕舟已過萬重山;或是伴著蘆笙載歌載舞,姑娘們身上叮噹作響的銀飾,便是楓香樹下最美妙的樂章。
  • 聽苗族媽媽講苗族的故事
    中部方言的《苗族古歌》在生命創生神話裡說,生命之祖是通天的楓香神樹。楓香神樹受日月之精華孕育了蝴蝶媽媽,蝴蝶媽媽與水神結合生下了十二個蛋。人與雷、虎、牛、蛇等等各種生命都從蛋中生成,生命之間都是兄弟。苗族酸湯酸味天然醇正,能清暑解乏,消食減肥,健康益壽。許多長壽的苗族老人認為,他們長壽的秘方就是酸湯。著名的苗菜酸湯魚作為貴州菜的經典菜餚已行銷全國。 藥苗族醫藥 苗族醫藥源遠流長,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苗族醫藥見諸史籍的時間也很早,西漢劉向在《說苑 辨物》中說:「吾聞古之為醫者曰苗父。」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服飾的變遷
    苗族服飾關於貴州苗族服飾,現擇要述後。完整的服飾是由頭飾、上裝、下 裝及相關配件組合而成。 各展英姿,各顯神韻。頭飾(以女性為例,下同):苗族婦女頭飾因支系不同而千差萬別。它包括髮型和裝飾兩部分,有盛裝、便裝之分。
  • 苗族聚居區並沒有銀礦,但是從哪裡弄來這麼多精美的銀飾製品
    苗族銀飾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銀飾不論是製作工藝還是文化內涵上都是首屈一指。麼這個歷史上長期以來顛沛流離,經濟落後的民族為什麼這麼多白銀,又為什麼這麼喜歡白銀呢。而且苗族聚居區並沒有銀礦,歷史上也不產白銀,這麼多白銀又是從哪裡來。關於苗族佩戴白銀,在明朝以前鮮有記載。明代中期以後屢見當時文人的筆記中,到了清代,各地的州縣關於苗族佩戴銀飾的記錄就更多了。
  • 媽媽親手繡嫁衣,爸爸做40斤銀飾陪嫁,這個苗族女兒也太幸福了!
    苗族人視蚩尤為祖先,聞名遐邇的苗族大銀角,其造型就源於蚩尤「頭有角」的造型。苗族銀飾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苗族多聚居於有山有水的地區,山之巍峨,水之浩渺,培養了苗族人開放、博大的性格和獨特的審美意識。
  • 苗族的銀飾漂亮便宜,為何很多人都不建議買?這些原因很關鍵
    而來到苗寨很多人都會選擇購買一些特色產品,就比如苗族的銀飾,因為是原產地的緣故,都十分便宜。不過不管是導遊還是一些網友其實都不建議在苗寨購買銀飾,這又是為什麼呢?苗族銀飾是苗族的一種文化現象,可以看到很多苗族美女除了穿著漂亮的苗族服飾以外,還會在頭頂佩戴一個銀冠,耳朵別上銀飾耳環,在胸前懸掛銀飾。
  • 銀匠中的大師,他打造的銀飾價值十萬元
    身穿五彩的苗族服飾,頭戴伶仃作響的銀器頭飾,這是美麗的苗族姑娘給人的印象。距離南寧鳳凰鄉19公裡外有一個山江鎮,這裡藏著湘西苗銀世家麻氏家族最後的傳人,銀匠麻茂庭就棲身在這裡。每天早上十點是麻茂庭生活的開始。他首先在熔爐中生起木炭,青色的火苗隨著拉風箱的工作燃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