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大聚義後,大軍攻打曾頭市,不想晁蓋中了史文恭的毒箭,不治身亡。臨死之前,晁蓋立下遺囑,誰能擒住史文恭,便要他做山寨之主。後來,盧俊義上山後,史文恭不敵,被押至山寨,明正典刑。
按理說,史文恭已死,擒獲史文恭的第一功臣盧俊義,理應坐山寨老大之位,那為什麼盧俊義還是沒有做成呢?
我們先來看大軍攻打曾頭市的前前後後。
攻打曾頭市的起因,是一個自稱段景住的人,盜得一匹照夜玉獅子馬,想要獻給宋江,不想半途中被曾頭市搶了去,於是,攻打曾頭市便被提上了山寨日程。晁蓋中毒箭身死後,林衝等人已經商量好,要推舉宋江做山寨之主,宋江推辭不過,只能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待擊破曾頭市後,盧俊義卻沒有做山寨老大,而是讓給了宋江。一時間,皆大歡喜。
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我們來看,晁天王身死之後,眾頭領勸宋江做山寨之主時,宋江的態度:
林衝開話道:」哥哥聽稟:『國一日不可無君,家一日不可無主。』晁頭領是歸天去了,山寨中事業,豈可無主?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來日吉日良辰,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
宋江道:「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吳學究又勸道:「晁天王雖是如此說,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豈可一日無主?若哥哥不坐時,誰人敢當此位?寨中人馬如何管領?然雖遺言如此,哥哥權且尊臨此位,坐一坐,待日後別有計較。」宋江道:「軍師言之極當。今日小可權當此位,待日後報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須當此位。」
大家一致推選宋江做山寨之主,這說明,宋江在山寨眾頭領心目中的地位還是相當可以的,而宋江聽吳用說」山寨不可一日無主,哥哥不坐,誰人敢當此位」這樣的話時,頓時心情大悅,說道「軍師言之極當」,說到這裡,明眼人都看得出,宋江既有做老大的心思,也有做老大的條件。他的推辭,不過是做給別人看的。
而吳用讓宋江「權且坐一坐」,也給足了宋江面子,一定程度上遮掩了宋江的野心。
待曾頭市覆滅,史文恭伏法之後,寨主之位成為了梁山眾頭領要商議的頭等大事。實際上,還用得著商議嗎?有盧俊義說話的份兒嗎?
不過,宋江為了確保自己地位的穩固,還是下了些功夫的:
吳用便道:」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其餘眾弟兄,各依舊位。」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遺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揀是誰,便為梁山泊之主。』今日盧員外生擒此賊,赴山祭獻晁兄,報仇雪恨,正當為尊,不必多說。」盧俊義道:「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軍師吳用首先就亮明了態度,山寨之主非宋江不可,其他人說話不好使,也就是說,晁天王的遺言在這裡根本就不算數。這話當然是說給盧俊義聽的,而盧俊義也聽得十分明白,所以才說"不敢承當」。
接下來的場景就更有意思了。
盧俊義拜於地下,說道:「兄長枉自多談,盧某寧死,實難從命。」吳用勸道:「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人皆所伏。兄長若如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原來吳用已把眼視眾人,故出此語。
在宋江推辭時,吳用再次強調「人皆所伏」,意思是說,您當山寨老大,這是眾望所歸,您就不要推辭了;同時也是繼續給盧俊義敲邊鼓:宋江在梁山上的根基很深,你初來乍到,寨主之位想都別想。
不僅如此,吳用還用目光示意眾頭領表明態度。果然,像李逵似的莽漢,武松、魯智深一般的勇者,統統說明自己的態度,尤其是李逵和魯智深,一言不合就要散夥。
想想看,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當了寨主又如何?沒有人可以使喚得動,能幹成什麼大事?
然而,如果這時宋江當了山寨老大,還是稍顯火候未到。所以,宋江加了一把乾柴:
他和盧俊義各率一支軍隊,分頭去打梁山泊東邊的東平府和東昌府,誰先打下來,誰做寨主。
很公平,是吧?錯了。對於盧俊義來說,這是一場必敗的戰爭。
我們來看宋江的部下:林衝、花榮、劉唐、史進、徐寧等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將領;
再來看盧俊義的部下:吳用、公孫勝、關勝、呼延灼、朱仝、雷橫等人,沒有一個是自己信得過的;
吳用在這裡起什麼作用呢?
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用,反倒是在宋江攻打東平府時,星夜趕去,出了一臂之力。換句話說,大家是來看盧俊義如何兵敗的,壓根兒就沒想幫他打贏這仗。
縱然東昌府守將怎麼厲害,只要盧俊義手下公孫勝使出法力,想必獲勝也是片刻之間的事。公孫勝也沒有動靜。
宋江得勝,引軍相助盧俊義,一時間,馬軍頭領紛紛出戰,卻一個個敗在守將張清手下。宋江大怒,發誓要踏平東昌府,這時,呼延灼說話了「兄長此言,要我們弟兄何用」,這話一錘定音,宋江來,人心齊;宋江不來,人心就散了,很能說明問題。
而且盧俊義做主將時,寸功未立,宋江來援,眾將活捉了張清的兩個副將龔旺、丁得孫,也算不虛此行。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明白了,活捉張清時,大家齊心協力,魯智深作誘餌,公孫勝行法術,三阮在河裡等待生擒張清,想不獲勝都難。
綜上所述,盧俊義之所以做不成山寨寨主,根本原因是初到山寨,根基未穩,整座山頭的人心都在宋江那一邊,盧俊義的手下只是出工不出力,因此,東昌府之戰必敗。這是天意,也是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