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塞爾維亞淪為內陸國,黑山是如何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的?

2021-01-09 環球情報員

20世紀90年代的蘇東劇變中,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聯邦經歷了解體潮。其中,南斯拉夫聯邦曾擁有6個成員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和馬其頓)。1991年,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和馬其頓四個國家先後宣布獨立。

黑山並沒有跟隨這四國宣布獨立,反而跟塞爾維亞組成「新的南斯拉夫」,即「南斯拉夫聯盟」。但塞爾維亞與黑山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太久。

▲南斯拉夫聯邦的6個成員國和2個自治省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聯盟」,即塞蒙,從一個聯盟共和國變成了一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2006年,黑山進行獨立公投,獨立派以微弱的優勢勝出,黑山宣布獨立,塞蒙從此解體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黑山的獨立帶走了塞爾維亞所有的海岸線,塞爾維亞一夜之間變成了歐洲為數不多的內陸國家。黑山為什麼要與塞爾維亞在一起,之後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

▲塞爾維亞成為內陸國

一、塞蒙曾是一家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歷史,要從他們的共同祖先-斯拉夫人說起。斯拉夫人起源於今天波蘭的維斯瓦河谷地區。

公元4世紀,因為受氣候變化導致的民族入侵影響,部分斯拉夫人來到了巴爾幹半島,他們被稱之為南斯拉夫人,其中包括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

▲斯拉夫人的分布

巴爾幹半島地區以山地為主,地形相對複雜。而半島地處歐洲通往亞非的交通要道,一直以來都是各種豪強爭奪的區域。

地形分離破碎以及列強環伺,為南斯拉夫民族的分離奠定了基礎。其中,北部的南斯拉夫人從10世紀開始受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的影響,形成了今天的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南部的南斯拉夫人則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成為了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的祖先。

▲巴爾幹半島的地形

中世紀時期,基督教分離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南斯拉夫民族恰恰處於教派鬥爭的前沿陣地。北方的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皈依了天主教。南部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信仰東正教。

公元9世紀,部分南斯拉夫人在亞得裡亞海沿岸建立起「杜利亞王國」,也就是今天黑山的雛形。

▲杜克裡亞王國

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建立起龐大的「塞爾維亞王國」。到杜尚時期,塞爾維亞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國家之一。

相比之下,杜利亞王國的面積則比較小,黑山不得不依附於塞爾維亞。12世紀時期,黑山被塞爾維亞王國徵服,成為了塞爾維亞的一部分。

▲鼎盛時期的塞爾維亞

同樣屬於南斯拉夫民族、同樣信仰東正教,讓黑山和塞爾維亞之間的差距變得很小。黑山居民也被塞爾維亞人稱為是大山裡的塞爾維亞人。

▲與塞爾維亞的地形相比,黑山的山地佔比更大

二、黑山重獲獨立

黑山隸屬塞爾維亞的歷史,卻因奧斯曼帝國的入侵而打破。起源於中亞的西突厥塞爾柱部落於13世紀遷至小亞細亞半島。在傑出首領奧斯曼的帶領下,塞爾柱突厥建立起奧斯曼帝國。經過幾代蘇丹的勵精圖治,奧斯曼逐漸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開始向歐洲、非洲擴張。

1389年6月28日,奧斯曼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失去了對黑山地區的控制,黑山重新獲得獨立。

後來奧斯曼相繼滅亡了保加利亞和東羅馬帝國,繼續北上徵服巴爾幹半島,並滅亡了塞爾維亞,將塞爾維亞變成了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

▲1683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版圖

奧斯曼帝國勢如破竹,巴爾幹半島的絕大多數地方都在其統治之下,但黑山卻是個例外,因為該地山谷縱橫,不適合軍隊展開行動,反而適合遊擊戰。

黑山人利用這個特點,建立了以採蒂涅為首都的政教合一國家,對抗奧斯曼帝國。他們屢屢挫敗奧斯曼的入侵,成為了巴爾幹唯一沒被奧斯曼徵服的國家。

▲採蒂涅在黑山的位置

奧斯曼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雖然其在統治地區採取宗教寬容政策,但依然沒有改變包括南斯拉夫民族在內的基督徒處於備受壓迫的地位。部分南斯拉夫民族甚至皈依了伊斯蘭教,成為了今天的波士尼亞人。

16世紀以來,歐洲為了打破奧斯曼對商路的壟斷,紛紛開闢了新航路,並完成了軍事近代化。而奧斯曼則沉浸在過去的榮光中。在軍事裝備上,奧斯曼逐漸被西方列強超越。

1697年的森塔之戰失利之後,奧斯曼逐漸衰落,其統治下的民族地區,解放運動日益高漲。1829年,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希臘取得了獨立,鼓舞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被壓迫民族。

▲希臘反奧斯曼帝國的民族起義

1878年,塞爾維亞在斯拉夫民族「老大哥」俄國的幫助下取得了獨立。此時塞爾維亞的國土只有今天的一半,且同黑山並不接壤。

▲塞爾維亞獨立後,還沒與黑山接壤

獨立後的塞爾維亞意在恢復杜尚時期的領土,這是奧斯曼帝國所不能容許的。與塞爾維亞同宗同源的黑山也希望通過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擴大領土,實現同塞爾維亞接壤。

當時的巴爾幹半島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然而,包括阿爾巴尼亞、馬其頓、色雷斯地區依然處在奧斯曼的統治之下。

▲1878年柏林會議後的巴爾幹地圖

1912年,塞爾維亞同黑山、保加利亞和希臘組成巴爾幹同盟,並向奧斯曼提出了馬其頓和色雷斯自治權的要求。這一要求遭到了奧斯曼的拒絕。

1913年,巴爾幹同盟向奧斯曼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同仇敵愾的巴爾幹同盟獲得了勝利。塞爾維亞獲得了馬其頓、科索沃等領土,黑山的國土向北和向東延伸,和塞爾維亞實現了接壤。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歐洲各國領土擴張

三、南斯拉夫國家成立

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引起了奧匈帝國在內的多個國家不安。就在塞爾維亞向南擴張之際,奧匈帝國佔領了波士尼亞地區(該地有相當多數量的塞爾維亞人),這一舉動刺激了塞爾維亞人。奧塞矛盾日益嚴重。

1914年6月28日(1389年6月28日的科索沃戰爭,奧斯曼打敗塞爾維亞)是塞爾維亞的國恥日,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在趁機在波士尼亞的塞拉耶佛進行反塞軍演。激進的塞爾維亞青年當眾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

▲普林西普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一戰導火線

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因黑山同塞爾維亞的親密關係,在戰爭中黑山加入塞爾維亞的協約國陣營作戰。

然而這一次黑山卻沒有那麼幸運。山地遊擊戰適用於冷兵器時代。黑山因為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在近代戰爭中則非常吃虧。1916年,黑山全境被奧匈帝國佔領。

1918年,一戰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告終,奧匈帝國解體。受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影響的南斯拉夫人(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獲得獨立。塞爾維亞人佔多數的伏伊伏丁那併入塞爾維亞;黑山也重新獲得了獨立。

就這樣,在巴爾幹半島上誕生四個由南斯拉夫人組成的國家。

為了擺脫大國的控制,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四個「兄弟」建立了聯邦制王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黑山因面積小和人口少,併入了和自己宗教語言更相近的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

1929年,該國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當時的南斯拉夫王國的人口結構中,塞爾維亞人佔據60%,國家的重要職位都被塞爾維亞人佔據著。此外,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信仰天主教,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對於國家的不滿情緒加深。

二戰中,南斯拉夫王國被德國佔領。南斯拉夫人在狄托的帶領下擺脫了納粹的佔領,實現了獨立。

二戰後,狄托對南斯拉夫進行了重組。除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之外,黑山、馬其頓和波赫得到了「升格」,成為加盟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境內,阿爾巴尼亞人佔90%的科索沃省,以及匈牙利人佔據20%比例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獲得了自治省的地位。

由此,南斯拉夫建立起由6個加盟共和國和2個自治省組成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南斯拉夫各個成員國分布

狄托時期的南斯拉夫不僅僅是當時東歐數一數二的富國,還建立起強大的海軍。然而,南斯拉夫內部的民族矛盾並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狄托逝世後,民族矛盾逐漸浮出水面。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不景氣更加助長了分離勢力的抬頭。

1991年,與塞爾維亞宗教差別最大、矛盾最深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率先宣布獨立。此後,波赫和馬其頓也宣布公投獨立,南斯拉夫聯邦解散。

和塞爾維亞的語言、信仰相近的小國黑山卻選擇留在南斯拉夫,同塞爾維亞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黑山國土面積雖小,但卻有近百公裡的海岸線。黑山的海岸線對於塞爾維亞來說十分重要。出於籠絡黑山的需要,黑山在聯盟裡擁有和塞爾維亞相等的民族自決權,這就為黑山的獨立埋下了伏筆。

四、利益齟齬,黑山獨立

塞蒙兩國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的日子卻並不好過。與捷克斯洛伐克的和平分手不同,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伴隨著戰爭。

▲南斯拉夫戰爭

在南斯拉夫戰爭中,包括克羅埃西亞、波赫在內的勢力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因親俄而遭到了西方的孤立制裁。

除此之外,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也有獨立傾向。該省的阿爾巴尼亞人佔90%,阿爾巴尼亞人主要信仰伊斯蘭教,與塞爾維亞人的語言、宗教信仰差異極大。

▲科索沃戰爭

1999年,為了壓縮俄羅斯的控制勢力,北約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轟炸,科索沃戰爭爆發。戰後,塞爾維亞失去了對科索沃的控制,也使得南斯拉夫聯盟名存實亡。

因西方制裁和戰爭,南斯拉夫聯盟的經濟發展受阻,尤其是黑山。1999年,黑山的人均收入下降到900美元,成為了歐洲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黑山覺得「跟錯了老大哥」,獨立傾向越來越明顯。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關係也日益疏遠。

但黑山獨立推動起來有著極大的難度。對塞爾維亞來說,黑山獨立意味著塞爾維亞將永遠失去海岸線,成為內陸國家。此外,因為多年的融合,黑山和塞爾維亞的關係還算比較好,黑山有31%的塞爾維亞人。這就使得黑山獨立的難度大。

▲黑山的民族分布,主要是黑山人(紅色)和塞爾維亞人(藍色)

後來,在西方的幹預下和黑山的非塞族人的努力下,南斯拉夫聯盟議會通過了《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憲章》,廢除「南斯拉夫」的國號,將國名改為了「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簡稱塞蒙。重組後的塞蒙更像是一個鬆散的邦聯,各自實行不同的政策,只保留外交和軍事上的合作。

根據《憲章》,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都是平等的成員國。但為了安撫黑山,《憲章》給予了黑山全民公投自決權。

2006年5月21日,黑山全民公投如期舉行。最終,55.4%的公民支持獨立,微弱超過黑山全民公決法案規定的55%獨立標準。6月3日,黑山宣布獨立。

▲2006年黑山公投分地區的結果,綠色表示同意獨立,紅色表示不同意

長期作者|雄鷹

球天下體育作家|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黑山是如何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的?
    2006年,黑山進行獨立公投,獨立派以微弱的優勢勝出,黑山宣布獨立,塞蒙從此解體為兩個獨立的國家。黑山為什麼要與塞爾維亞在一起,之後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塞爾維亞失去了對黑山地區的控制,黑山重新獲得獨立。
  • 科索沃獨立至今不被承認,為何黑山宣布獨立,塞爾維亞就主動認可
    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天下的領頭羊,自然也會最終面對這樣一個悲情的結果。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眾國皆去之時,黑山這位聯盟兄弟竟然也要單打獨鬥。這對於塞爾維亞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打擊,可他又不得不承認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獨立宣言,真是無奈呀。
  • 2006年,塞爾維亞是如何失去73千米的海岸線,徹底成為內陸國的?
    大家誰都不服誰,再加上各成員國之間貧富差距較大,還有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影響,於是在1991年和1992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北馬其頓相繼宣布獨立,這讓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但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卻是繼續在一起,組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海岸線,實際上就是如今黑山的海岸線。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相愛相殺的前世與今生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а或Republika Srbija),簡稱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裡(含科索沃),首都貝爾格勒。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 黑山帶走海岸線,塞爾維亞都承認其獨立,為何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昔日的加盟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奇頓紛紛獨立,前南斯拉夫主體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組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2006年,有著出海口的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經過公投,以微弱的優勢也宣布獨立。此舉意味著,塞爾維亞將徹底失去出海口,可謂影響巨大。然而,即便這樣,塞爾維亞也並沒有刻意挽留黑山。相反,兩國仍然保持著親密的往來關係。
  • 黑山和塞爾維亞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一起,為何黑山要獨立出去
    那麼,黑山到底為什麼,偏偏要搞獨立呢?巴爾幹半島是一個著名的火藥桶,在歷史上一直戰亂不斷。15世紀,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完成了徵服,統治了這裡近500年之久。一直到19世紀末期,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才正式獨立了出來。然而,黑山還沒有獨立多久,奧匈帝國又來挑起戰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聯合起來迎敵。不過,他們根本不是德國、保加利亞、奧匈帝國的對手。
  • 為何總是不"待見"塞爾維亞?
    而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解體的主體國家,卻沒有俄羅斯那麼幸運,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肢解可謂「心狠手辣」,硬生生把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分割得七零八落,塞爾維亞淪為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整個國家的發展潛力完全被閹割。
  • 失去所有海岸線,淪為內陸國的三個國家
    俄羅斯的奮鬥史可以說非常勵志,從一個內陸國,一路打拼為全世界面積最大,並且地跨三大洋的國家。然而全世界的海岸線是有限的,有國家開拓了海岸線,就會有國家失去海岸線,世界就是這麼公平。那麼世界上有沒有失去了所有海岸線的國家呢?答案就是有,而且巧合的是,這三個國家的名字都有一個「亞」字,下面就來看看吧。第一個,塞爾維亞。
  • 塞爾維亞:被美國折騰成為憋屈內陸國,未來還有突破之路?
    南聯盟是由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但2006年,在西方國家的鼓動下,黑山與塞爾維亞分開,塞爾維亞從此成為一個內陸國,失去了出海口。 雖然塞爾維亞成為一個內陸國,其實塞爾維亞才是半島的「魂」,無論是塞爾維亞,還是其首都貝爾格勒,是古代巴爾幹半島最主要地區。當年南斯拉夫成立時,也將塞爾維亞作中心地區,而首都也是貝爾格勒。 雖然塞爾維亞現在是內陸國,但真正能輻射四周國家恰恰就是塞爾維亞。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雖然現在很尷尬,但其他獨立國家也不完整,雖然享受出海口,但卻沒有「魂魄」。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概況(賽黑)
    早在1804年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地區人民高舉三色旗發動反對土耳其的起義;1918年建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均使用三色旗為國旗。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國旗上增添了鑲黃邊的紅五角星。1991年,原南斯拉夫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相繼獨立。
  • 塞爾維亞為什麼允許黑山獨立,卻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呢?
    這個問題,其實與蘇聯解體時,蘇聯為什麼允許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俄羅斯聯邦卻堅決不同意車臣獨立一樣。因為,科索沃之於塞爾維亞的關係,正是如車臣之於俄羅斯聯邦的關係。
  • 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是同一民族嗎?
    據統計黑人的平均身高在歐洲也是數一數二,在黑山身高190以上的男子隨處可見,180以上的女子也不稀奇。蒙特內哥羅共和國也是是最年輕的國家之一,2006年才和塞爾維亞正式分離。黑山人從外形和名字上來看都和塞爾維亞人沒什麼區別,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是同一個民族嗎?有一種觀點認為,黑山人其實就是塞爾維亞人。
  • 塞蒙曾是戰場上同仇敵愾的好兄弟,為何黑山會離開塞爾維亞獨立?
    曾經的南斯拉夫包含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六個共和國和兩個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構成。為什麼紛紛脫離呢,東歐?華約?蘇聯?黑山和塞爾維亞本來是用統一貨幣,大難來臨,黑山的貨幣政策對塞爾維亞意味著什麼,落井下石,所以塞爾維亞馬上展開了「避險」措施,直接終止了地區之間的結算業務,其實雙方都是自保之舉,但因為缺乏有效溝通,平添間隙。
  • 塞爾維亞為什麼在南斯拉夫解體後,丟失了出海口?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就是我們的西邊的一個鄰居哈薩克斯坦。相對於海洋國家來說,內陸國一般情況會被認為是一個缺點,畢竟四周被包圍,地理條件相對閉塞。除了缺少海洋資源外,那就是不可能發展航海貿易。 那麼塞爾維亞是如何一步步丟失了出海口,成為了一個內陸國家?
  • 搭夥十幾年,黑山最終為何選擇與塞爾維亞分手?
    ,直到19世紀後期,奧斯曼帝國在東南歐的統治逐漸瓦解,黑山於1878年擁有了獨立地位,並在1910年成立黑山王國。,黑山也跟著被炸了幾個月,當然,北約的轟炸對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是有區別的,對黑山的轟炸最多是象徵意義的,他們就是要儘可能肢解塞爾維亞。
  • 黑山與塞爾維亞,曾經關係好到以「同國」相稱,為何後來要分家
    想必沒那麼簡單,我們都知道,黑山國家太小了,他真的要獨立出去,心裡其實是沒有底的。所以,找一個國家來抱團取暖,給自己一個有力的支撐,這才是黑山想要的結盟基礎。
  • 處在歐洲的反歐騎士:塞爾維亞
    一、塞爾維亞國土面積8.83萬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698萬人,GDP514億美元,人均GDP7363美元。二、塞爾維亞男子平均身高180.6cm,女子168.3cm,均位列世界第2位。三、身高的突出使得塞爾維亞體育實力很強,尤其是三大球與網球,實力非常出眾。
  • 波赫、黑山、塞爾維亞使用什麼語言?
    波士尼亞語屬於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南斯拉夫語支,這種語言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前與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黑山語等語言被統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它是在什託卡夫語的基礎上形成的標準語。塞爾維亞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南斯拉夫語支,通用語塞爾維亞、黑山、波赫、克羅埃西亞等國家。
  • 塞爾維亞向我們求援,這個國家在哪?
    分別是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塞爾維亞、馬其頓、黑山。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受蘇聯的影響,南斯拉夫也解體了。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相繼獨立,這裡帶來一個問題,前南斯拉夫的大多數海岸線都被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兩國帶走了。圖-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黑山還有不到300公裡的海岸線。
  • 南斯拉夫上世紀解體,黑山為何2006年才獨立?
    眾所周知,南斯拉夫由六個加盟國組成,分別是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九十年代,南斯拉夫解體,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獨立,各自過自己的小日子了。奇怪的是,黑山卻沒有跟風獨立,而是選擇和逆境中的塞爾維亞,組成新的南斯拉夫,也就是南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