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三國兩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看文物

2021-01-08 眼緣藝志

時光飛逝,跌宕起伏的2020就這樣過去了,嶄新的2021也為我們開啟了新的篇章。在新的一年裡,GM也會繼續陪伴大家,為大家分享藝術現場的魅力。

回歸正題,上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古代中國陳列展》中的「秦漢時期」,沿襲歷史的脈搏,本期將為大家介紹群雄輩出、政權更迭頻繁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提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幾個字,相信很多人會想到當年總是寫著數學作業、看漫畫、開小差的歷史課。什麼朝代更迭、什麼英雄人物,就那麼糊裡糊塗地塞進了被動聽講的腦袋裡。

不過,這一段紛爭連連的歷史卻在近些年成為了影視劇的又一片藍海。不管是前段時間熱播的《錦繡南歌》,還是大家所喜愛的《陸貞傳奇》,其故事背景都設立在群雄逐鹿、英雄與美人輪番登場、各大勢力競相角逐的南北朝時期。所以,為了幫助大家重新了解這段歷史,本期便藉助國博展出的文物,為大家好好梳理一下這段亂麻般的三百餘年吧。

01三國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從220年曹丕稱帝到589年隋朝滅南朝統一中國,這短短的369年裡,不僅囊括了幾十個朝代和國家的更替,也對後來的歷史格局和民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說起來,這一時期雖然戰亂不斷,但許多政權都在致力於恢復和發展經濟,重新耕種荒蕪的田地、興建水利工程等等,於是在彼時出現了翻車、水磨等先進的農耕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青瓷是我國瓷器燒造技術成熟的標誌,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延續了漢代瓷器的燒造工藝,也為隋唐青釉瓷器的鼎盛奠定了基礎。青瓷的工藝手法大致分為胎裝飾和彩裝飾兩種,而這件在國博展出的「青瓷羊形燭臺」便屬於當時典型的青瓷器型。瓷器整體呈跪伏狀,羊嘴微張,雙角繞耳彎曲,額頭的圓孔可用於放置蠟燭。羊形造型肥壯健碩,釉色勻淨,不僅顯示出這一時期對於瓷器原料的選擇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反映了青瓷器的燒造開始趨於藝術的方向發展。

02西晉、東晉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這句話不僅是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詞,也是對魏、蜀、吳三國徵戰的最好概括。至於結果,就是曹操用陰謀陽謀建立了魏國,後被大臣司馬昭和他的兒子司馬炎篡權,建立了只有短短36年和平時期的西晉。司司馬炎駕崩後,繼位的即是史上「最蠢」的皇帝司馬衷,他就是問大臣「老百姓吃不上飯,為什麼不吃肉糜」的晉惠帝。後因其無能導致了八王之亂,中原混戰,衣冠南渡,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組建新都,另立東晉。

時代背景就這些,一起看看此次國博都展出了哪些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吧!

大王在展覽中看到了腰帶的前身,也就是這件出土於江蘇宜興周氏墓葬群的銀蹀躞(dié xiè)帶,是不是很像如今人們所佩戴的裝飾腰帶呢?雖然兩者在用途上有些許出入,但都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最早的蹀躞帶起源於鮮卑和突厥等遊牧民族,當時那裡的人們為了方便在腰帶上攜掛刀具、印契、嚢袋或者飾品之類的隨身物品而設計了此物。蹀躞帶一般由帶鞓、帶銙、蹀躞、鮮卑頭、圭尾幾個部分組成。到了西晉時期,蹀躞帶也逐漸從繁瑣演變為由帶扣、銙和蹀躞三部分組成的裝飾性極強的腰帶。

印章篆刻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已經傳承了上千年之久。在經歷了時間和文化的洗滌後,印章更是被賦予了除藝術之外的更多內涵,它們不僅是身份的象徵,也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變遷。

此次展覽便通過幾枚青銅印中的「烏丸、氐、羌、胡、匈奴、屠」讓我們了解到當時少數民族的稱號,同時,也記錄了中原漢族政權授予少數民族首領的政治名號。

看到這,你也許會問,魏晉時代的人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或許,這些畫像磚會告訴你答案。

魏晉南北朝時期,飲食文化較秦漢時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谷、黍、稻、大豆、麥子等糧食作物已被廣泛種植,此外,這一時期在食物加工和烹飪方面也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

《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這樣一段在今天看來頗為無釐頭的趣聞:三國時期,魏明帝懷疑何宴膚白是因為塗粉的緣故,故此,在夏天邀其來宮中吃熱湯餅。何宴食餅後滿頭大汗,卻依然白皙細膩,明帝這才知道他是真的天生膚白。雖說這個典故乃趣聞,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飲食文化已經相當的豐富。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大家都極為熟悉的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卷》。雖不得見其全貌,但畫卷中的細膩畫風以及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依然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洛神賦圖卷》以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為題材,描述了曹植渡洛水時與洛水神女從相遇到戀愛,終因人神路隔而無奈分離的動人故事。畫卷中的故事既相互獨立,又前後連續,像極了如今的連環畫。不僅如此,畫家在原著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想像力,無論從藝術結構、人物造型還是表現形式來看,都堪稱中國古典繪畫的瑰寶。

03南北朝

曾有人說,真正偉大的朝代,都要先經過煉獄的打磨。比如,西漢扛過了七國之亂,變身大漢王朝,而沒有扛過八王之亂和五胡之亂的西晉只能丟了皇位,跑去江南另立新都,但也因此拉開了南北朝的序幕。

在文章開頭的「三國兩晉南北朝簡表」中我們了解到南朝的順序是宋、齊、梁、陳,而相較於南朝的「規整」,北朝則要混亂得多。「五胡之亂」期間,北方先後建立了無數短命的小國,真正能數得出來的也就十六個國家,故而有了「十六國」的稱謂。然而,這樣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被北魏統一了。於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中的「北朝」正式拉開了序幕。在後來的四十幾年裡,因北魏內亂,繼而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最終北齊篡權東魏,北周端了西魏,並一統北方。

說了這麼多,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南朝、北朝並不是一個朝代,而是眾多朝代更迭的合稱。或許,這段歷史很黑暗、很動蕩,但不能否認的是,它的存在加速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也同時加快了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

可以說,南北朝時期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是一個極為自由、極具智慧與熱情的時代,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下獨屬於這一時期的文物與故事吧!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系統化的農業典籍,其豐富的內容吸引了古今中外諸多領域的學者,其中大量的農業科學知識也廣泛影響了亞歐各國。

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的影響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諸多領域,譬如,在陶器、瓷器、寺廟建築上所出現的佛像和蓮瓣紋裝飾等。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描寫當年佛教興盛的最好寫照。

這件出土於河南上蔡的「青瓷蓮花尊」是佛教聖物,也是古陶瓷界最嘖嘖稱奇的國寶。青瓷的整體造型設計不僅高大端莊、造型優美,還擁有極為豐富的裝飾技法,是北朝青瓷製瓷工藝和造型藝術的傑出代表。

好啦,這一期與三國兩晉南北朝有關的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相信大家對於這一段混亂的歷史也多少有一些頭緒了吧。所以,下次再刷劇時,記得拿出所學到的知識盡情查找編劇的漏洞吧!

下一期,我們將會為大家帶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隋唐五代時期,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眼緣藝志 第677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

相關焦點

  • 國博基本陳列《古代中國》 以王朝更迭為脈絡
    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古代中國》將於17日接待觀眾。在16日預展上,除了2500餘件珍貴文物之外,記者看到該展基本脈絡一反過去「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社會形態來劃分中國歷史階段,而是以王朝更替為主要脈絡。  《古代中國》的前身《中國通史陳列》,曾是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原歷史博物館的標誌性展覽。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穿越百萬年,見證文明伊始
    時隔半年多,大王這次終於捨得邁開腿,前去看展了,首站當然是最令人驕傲的國家博物館了。所以,從本期開始,Gallery Marking正式回歸,繼續為大家分享與藝術、歷史有關的精粹內容。這一次我們從歷史深處出發,沿著時間的脈絡,穿越古代中國,見證文明伊始,細看這部東方鴻著的睿語哲思。
  • 湘江北去:長沙市博物館古代歷史文化陳列
    2020年10月6日清晨,我和家人乘坐地鐵,來到長沙市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有四個展廳,分布於上、下兩層,包括古代歷史文化陳列和近代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展覽。其中,以「湘江北去」為主題的長沙古代歷史文化陳列,展示了長沙從舊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隋唐五代,夢回盛世
    上周我們帶大家在眾多極具代表性的文物中欣賞了戰亂紛爭、群雄割據的三國兩晉南北朝。在一段段混亂的歷史脈絡中我們見證了諸多朝代的過往。然而,這段凌亂的歷史終將會被終結,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即是國富民豐、逐漸走向輝煌的「隋唐五代時期」。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秦時虎符人俑,漢時青銅玉畫
    跌宕起伏的2020年,就快要過完了,這也是今年最後一次給大家分享與GM有關的內容了。不過,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裡,我們會繼續為大家分享更多有趣且養眼的藝術展。話不多說,先看看本期的內容吧!延續時代的進程,本期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要給大家介紹的即是歷史洪流中最為精彩紛呈的秦漢時期。
  • 考古2019: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城市與墓葬,生死兩徘徊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較為特殊的時期,其夾處於秦漢和隋唐兩大帝國之間,我們經常會使用過渡時期這一概念。歷經長達四個世紀之久的戰亂和分裂局面,這一時期的物質文化面貌呈現出強烈的階段性、地區性和不均衡性。中國古代的都城制度、墓葬制度、建築技藝、手工業生產、佛教藝術都在這一時期發生劇變,呈現出明顯的承上啟下特點,為秦漢文明向隋唐文明的轉變奠定了重要基礎。
  • 考古2019︱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城市與墓葬,生死兩徘徊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較為特殊的時期,其夾處於秦漢和隋唐兩大帝國之間,我們經常會使用過渡時期這一概念。歷經長達四個世紀之久的戰亂和分裂局面,這一時期的物質文化面貌呈現出強烈的階段性、地區性和不均衡性。
  • 鈞魂分享: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藏傳佛教金銅造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藏傳佛教金銅造像鈞魂鈞魂:青銅專業委員會理事,愛好古陶瓷/青銅器/金銀器研究;熱衷於古代藝術品收藏。「古代中國陳列」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它以王朝更替為主要脈絡,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和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 [高考歷史考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高考歷史考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2011-10-28 17:40 來源:考試大- 作者:
  • 周末薦讀|用一本書喚醒歷史記憶,《文物裡的古代中國》
    》(一套三冊)《文物裡的古代中國》(一套三冊),中國國家博物館編用一本書喚醒歷史記憶《文物裡的古代中國》是為配合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而編寫的普及性圖書,側重從博物館的視角來審視文物,不僅向觀眾傳遞文物知識、
  • 三國兩晉南北朝與唐宋元漆器
    中國古代漆器,除了戰漢時期的經典佳作之外,從三國時期至元代歷經千載春秋,漆器的發展也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之中。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談這段漆器歷史,回顧光輝燦爛的漆器時光。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漆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出土數量非常少,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漆器發展史的一個空白期。三國時期的漆器主要是以東吳朱然墓出土的漆器具有代表性。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風格和漢代、三國時期頗為類似,基本上保持了漢代的特色。隨著佛教在中原的興起,夾紵佛像是此時最大的特色之處。
  • 自考「中國法制史」考試大綱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學習目的與要求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律制度是中國法制史上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學習本章,重點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體現法律儒家化的內容;了解這一時期法律所出現的為後世所繼承的新變化。  課程內容  第一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制指導思想  一、三國時期:「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二、兩晉時期:納禮入律  三、南北朝時期:禮律進一步融合  第二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立法概況  一、主要立法  三國時期;兩晉時期;南北朝時期。
  • 萬佛塔地宮文物60年後 終於「回家」
    這個俗稱「水月觀音」的國寶,時隔60年後終於「回家」。 1957年1月1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萬佛塔地宮中發掘出土文物183件,轟動全國。由於當時金華不具備保存文物的條件,所有出土文物由浙江省博物館保管。1959年,「五代•鎏金銅觀音造像」,作為其中最精美的一件文物從浙江省博物館調入國家博物館。
  • 2020年中考歷史複習: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歷史複習:三國兩晉南北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貨幣制度
    自漢武帝所立至此200餘年基本穩定的五銖錢制瞬間動搖,陷入「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百萬」的通貨膨脹境地。當貨幣信用被破壞之後,最應當做的,便是重建這種信用。然而歷史並未給予這樣的機會。緊隨其後的諸侯混戰中,各方豪強都無暇鑄幣,而流散在民間的貨幣,也因為戰爭和時間的流逝而沉埋銷毀殆盡,中國早已陷入「不鑄錢已久,貨本不多」的通貨緊縮之境地。
  • 走進黃陂區博物館,看三大鎮館之寶閃耀荊楚
    走進黃陂區博物館,看三大鎮館之寶閃耀荊楚黃陂區博物館於2007年成立,與區文物管理所合署辦公,2008年被列入全國第一批免費開放博物館。2016年7月從區文化館大樓遷到康民樓,展覽同步對外免費開放。區博物館現有藏品2000餘件。
  • 中外歷史綱要(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更迭與民族交融思維導圖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卻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政治大分裂階段。這一時期。民族交融走向高潮,社會經濟和文化也在繼續發展,中國歷史前進的腳步並沒有停止。 今天來給大家認識一下第五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更迭與民族交融。
  • 2021中國歷史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國歷史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何被稱為秦漢隋唐盛世最好的連接點?
    我們一直覺得三國兩晉時期這段歷史很精彩,或許是因為一部《三國演義》,或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不斷粉墨登場的人物繁多,或許是那時候僅有的魏晉風骨。易中天先生在他的《魏晉風度》一書中提到魏晉時期的風流,崇尚自由,不拘一格,已非是秦漢時期的厚重。相反,更多的是「大英雄方本色,真名士自風流」。
  • 夏商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工商稅
    所以我們只能根據國家財政的管理機構,來敘述稅收管理機構的板概東漢以後,以前擁有重權的三公(漢時為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漸成虛設,權力歸於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三國曹魏以後,尚書從少府卿獨立出來,此官制歷兩晉南北朝無甚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