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拉姆「上下」布局,打造電商化母嬰實體店!

2020-12-11 貝貝拉姆

當很多企業想著把生意做輕的時候,有的企業卻依然保持做重的方式,用新技術和營銷去把一件看起來很笨重的生意做得很得心應手。

這裡的「重」大多是指運營重資產,尤其是指人工密度大、涉及不動產、固定資產較多的企業。例如:製造業、物流行業等實體行業。

所以,在移動網際網路增長的那幾年,因為這些行業低毛利、低效率等原因,讓很多人對實體行業發展保持了消極悲觀的看法。

時至今日,這種對行業看似笨重的偏見並未有太多改變。講真的,移動網際網路越發達,大家通過手機接觸的信息反而越不真實。

為什麼這麼講,以前我們要弄清楚一件事,基本都是去查書籍或者去搜索,這種獲取內容的形式是主觀想要的;而現在,機器根據我們閱覽過的內容進行打標籤,採用信息「投餵」的方式給我們推薦信息。

有時,基於網際網路平臺廣告盈利的屬性,我們看到的內容,未必是真實的,同時它也不能代表事實的全部真相。網際網路的輕與浮躁讓很多實體經營者更嚮往這種經營方式。

於是,出現了大規模的閉店轉線上,不僅如此,網際網路人還擅長販賣焦慮,放大焦慮去收割實體人,讓本可以競合的關係,最後被蠅頭小利摧毀得蕩然無存。

我們經常說,龍蛇各有生存之道,無論網際網路電商還是實體店,本質上大家都是做零售,今天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爭相進入同城零售,搶奪線下零售市場,這不也證實了電商雖然很美,但是依然會遇到增長瓶頸的一天嗎?

為什麼會有增長瓶頸,我想,很大原因跟用戶消費變化有關係。目前,雖然電商只佔到零售30%的市場份額,但是依靠賣圖片的方式依然彌補不了線下門店帶來的體驗感以及真實感。

今天消費者更喜歡真實,具有溫度的消費方式,所以,直播電商這類能互動的購物方式,被大受歡迎。有時,我們回頭來想,直播電商不就是十幾年前大火的電視購物嗎?這又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相比電視購物的中老年受眾而言,直播電商受眾是新一代的年輕消費者,兩個平臺的消費人群確實有很大區別。你讓老年人去操作智能機或者去看直播,他們對直播平臺及主播信任度肯定不如對電視臺的信任度。這是不同時代消費習慣留下來的消費方式,每代人都自己的選擇。

回想今天母嬰店的主流消費人群,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母嬰店要重新去審視自己的角色。因為母嬰店已經不再是多年前阿姨式的推銷店,母嬰店能賣的標品電商平臺也能賣,而且還賣得便宜,如果比價格永遠比不了。

從源頭上,電商就具備優勢,實體店根本無法競爭。說到底,因為有量才有了採購優勢,才有了生產優勢,才有價格優勢。在零售行業,規模效應是根本,坪效是最終訴求,要去提升坪效,自然就要用多種方式去觸達用戶,提高不同場景的交易頻次。

在母嬰店電商化改造這條路上,貝貝拉姆近幾年一直在做探索,它們緊抓「產品+服務」兩大板塊,通過線下沙龍活動去提升顧客購物體驗,通過線上社群和直播服務增強顧客黏性。

貝貝拉姆將以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為代表的線上營銷方式已經植入到加盟店常態化經營中,採取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去賦能三五線母嬰店提升營業額。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貝貝拉姆很多實體店都會社群運營、直播推廣、小紅書推廣等等營銷技巧。

貝貝拉姆一直認為,如果母嬰店能及時根據市場消費方式變化去適當改變營銷方式,那麼母嬰線下實體店依然是線上渠道無法輕易替代的。

當然,母嬰實體店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可持續發展,就應該像貝貝拉姆一樣不斷迎合市場需求,將產品與服務融合、線下與線上融合,依託優質的產品和專業化的服務,打造體驗式和社交化的消費場景,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近日,大家也看到了,一線網際網路公司幾乎進入或在籌備進社區團購領域,而他們發展合作的對象由單純的寶媽已經升級到實體店主身上,實體店自提點的重要性已經逐漸凸顯出來。

本身社區團購滿足的是用戶隨時可以用最合適的價格買到心怡的產品,最早用生鮮介入,一方面是區別中心化電商平臺不能做生鮮品的及時交付;另一方面,用剛需品拓展市場相對較為容易,可以長時間養成消費習慣;最後社區團購作為家庭消費入口,可以切入很多非標服務或者標品服務。

所以,門店未來作為電商流量的承接點,它的作用是綜合的。這個龐大的數萬億的同城消費,沒有哪家企業會放棄。這場零售戰爭,外行實體人薅羊毛看熱鬧,內行實體人都在緊急備戰,用團購平臺的引流品去拓展門店到店頻次以及尋求其他消費成交機會。

我們都清楚,作為實體人,你無法永遠通過第三方團購去維護客戶,因為當你每天推廣產品的時候,總有一天消費者直接在線上下單,再也不會去零售店買產品,因為在線上買價格更合適,況且一樣是在線下拿,對於三五線城市的消費者來說,他們不在乎這點時間。所以,如何平衡自己店鋪與社區團購平臺的關係,這個需要實體人好好權衡一下。

當然,像貝貝拉姆這種就挺好,自建系統也不擔心用戶流失,前期可以在補貼的時候圈起一批用戶,再通過自己的小程序商城平臺銷售爆品,也可以邀請進小程序直播間或邀請到線下做維護。最終,也不擔心用戶流失。

從線上到線下,貝貝拉姆總結出了母嬰獨特的一套運營方法,圍繞用戶需求,能提供最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未來,線下店結合線上電商、直播,依然有很大想像空間。

一定要相信,市場淘汰的永遠是不與時俱進的實體店,而消費者選擇的一定是會玩轉線上線下營銷的實體人。

—END—

相關焦點

  • 2021網紅直播選品大會,母嬰店漲姿勢了!
    拉姆小貝新零售時尚店一家母嬰店能承載哪些功能?在以前,母嬰店可以做產品零售、護理服務等零售以及增值業務;而現在,隨著科技發展,母嬰店的承載功能也具備多元化,它可以是零售+體驗店,也可以是直播中心,還可以做社群團購,當然還可以是選品中心。「一店多用」正成為實體人最熱衷的經營方式,能夠發揮出坪效最大的價值。
  • 「科創之星」評選公示,貝貝拉姆新零售在列!
    貝貝拉姆新零售榮獲「科創之星」銅獎>公開資料顯示,貝貝拉姆集團由邢品玲女士2012年4月1日創立於河南,是一家專業為0-6歲母嬰家庭提供育兒用品和服務的全國性母嬰連鎖公司。截止2020年,公司旗下擁有貝貝拉姆孕嬰連鎖、拉姆小貝時尚連鎖、德連社三個核心業務,在全國擁有16個分公司,30多個自營品牌,11000多家連鎖加盟門店。貝貝拉姆融合「實體+社群+直播+電商」四位一體高速發展,被譽為母嬰新零售行業的一匹黑馬!
  • 網際網路巨頭長驅直入線下 母嬰電商發力線下打造生態閉環
    聚焦到母嬰行業,網際網路巨頭對線下長驅直入,投資、併購不斷;母嬰電商、社區等開始發力線下打造生態閉環;母嬰品牌不斷探索渠道下沉,同時轉型服務商抱團取暖;終端零售通過數位化轉型、供應鏈改造,提升購物體驗、效率、坪效、勞效等,重新調整門店經營策略……因此,伴隨著新零售的號角,2018,將線下進行到底,必然是母嬰零售從業者最為重視的戰場。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達芙妮等本土品牌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日本松屋百貨是原研哉設計的,其主張強調事物的原始狀態,堅持商業地產體驗化、場景化設計。一反商業設計中以品牌為主的場所設計,強調百貨與品牌一起傳達高品質的生活氣息。消費者當然愛。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電商對實體店影響不大?
    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電商的發展都是一個大趨勢,而電商的發展肯定會對傳統的零售業產生一個衝擊。最近幾年,美國的電商業務發展也非常迅猛,電商發展同樣也會對美國的一些線下零售產生一定的影響,只不過這種影響沒有中國那麼明顯而已。
  • 萌寶派布局母嬰新藍海 每年市場份額超2700億
    (原標題:萌寶派布局母嬰新藍海 每年市場份額超2700億)
  • 青島零售業亂象:傳統商超相繼倒閉 電商布局實體店
    而就在6月,傳統超市在發力電商方面也是動作頻頻。6月9日,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推出面向全國各大品牌廠商在線入駐開店的「飛牛商城」;6月19日,華潤萬家(需求面積:8000-15000平方米)電商平臺「e萬家」正式上線;加上沃爾瑪全資控股1號店,傳統超市龍頭在電商發展方面已經明顯「加力」,競爭也從線下拓展到了線上。
  • 阿里京東頻頻出手,母嬰電商還能否依依東望?
    垂直母嬰電商的宣判期,似乎就要到了。這一次「母嬰電商春天」的定義者將要來源於天貓京東等的綜合性電商,其們對母嬰市場的收割戰正在全面打響。唱衰母嬰垂直電商的言論因此算是定了調子,盛極而衰的事物當然之理在母嬰垂直電商領域也算是應了驗。曾經振聾發聵的母嬰垂直電商的「螞蟻絆大象」的野望故事由此迎來了一個平淡無喜的結尾。作為被冠以母嬰垂直電商「拉客」關鍵的差異化定位的商品品類,在屢屢假貨事件的背景下也同時失了作用。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國的電商基本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生活中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無論是可選擇性還是價格上都比實體店有優勢,所以很多人在幾年內都養成了電商購物的習慣。
  • 在中國,電商幹掉了實體店,為何在日本,電商卻會敗給實體店?
    提到電商平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了。淘寶成立的時機很好,恰逢之前的國內電商巨頭易趣網易主,eBay貿然進軍中國市場,中國電商行業出現動蕩。同時,由於支付寶、花唄等事物的出現,更是讓網上購物成為了一種潮流。而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壯大,實體店的日子也是變得越來越難過。
  • 新零售母嬰線上小店平臺格外忙
    ■本報記者 俞陶然大年三十至今,全國各地的人們外出大量減少,很多商店關門或處於半營業狀態,快遞業務也大幅縮水,然而上海「東方美谷」的一家母嬰新零售企業格外忙碌,為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上千家母嬰實體店服務。
  • 線下體驗+線上轉化,「bébéfocus貝卡母嬰」要打造母嬰新零售孵化...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 1723 萬人,母嬰市場的規模已達到 2.6 萬億,至2018年母嬰市場規模將達3萬億。二胎放開將拉動每年新增母嬰消費300-450億元。巨大的市場蛋糕下,母嬰零售的形態也被不斷探索,線上平臺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的當下,天貓、京東一類的綜合電商與垂類電商蜜芽等都已開始試水線下門店。
  • 愛嬰室:直營為本跨區域擴張,布局萬億母嬰賽道
    由於母嬰產品的極大豐富,使得母嬰品類能單列成為一個細分的專業店業態。母嬰渠道經歷了從百貨、大賣場到專業連鎖店,再到電商爆發以及全渠道經營等多次變遷,線下母嬰專業連鎖店由於擁有較高的品牌信任度,同時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購物和專業化顧問服務,成為母嬰零售行業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
  • 米樂寶貝翟建德:母嬰行業需要「正本清源」
    他決定,餘生只做一件事:成立一家母嬰電商平臺,運用全新的商業模式,從根本上解決母嬰行業的假貨頑疾。為了實踐母嬰行業,翟建德在內蒙古開了一家母嬰門店,因為沒有貨源和會員,他選擇加盟了某母嬰連鎖,在交了高昂的加盟費後,翟建德收到了一大堆尾貨和殘次品,以及無人問津的服務。
  • 成都打造國際電子商務市場「西大門」 2018年初步形成跨境電商「一...
    付國君是四川寶寶居母嬰用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公司旗下這個店剛開1個月,這個僅20平方米的跨境保稅商品專區銷售額就超過了10萬元……和付國君一樣,越來越多的成都企業把目光投向「跨境電商」。  80後奶爸辛酸「海淘」史  促所在企業進入跨境電商  此前的十多年,付國君都在和電商打交道,但他正式和跨境電商結緣不到1年。
  • 2019母嬰親子企業排行榜
    相較於傳統電商面臨流量碎片化、獲客成本激增等挑戰,垂直電商與母嬰社區成為線上渠道發展的新突破口。由此,母嬰市場消費需求已由商品加速向全場景母嬰服務轉變。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不斷精進對消費者服務的初心,才是母嬰親子企業得以常青的基石。未來,母嬰親子企業的競爭將會愈發回歸本質,線上平臺、線下商場、KOL、私域群等渠道是品牌的引流手段,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成為品牌樹立形象、打造口碑的關鍵。
  • 小貝高骼攜手母嬰連鎖引領兒童奶粉進入2.0時代
    2020年1月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寶爸寶媽減少了外出的時間,隨之而來的電商渠道崛起,線下商超渠道逐漸萎縮。從渠道結構來看,在2019年嬰幼兒奶粉購買渠道中超市、母嬰及電商渠道佔比分別為25.2%、49.3%及24.5%,母嬰渠道從2015年開始超越超市成為奶粉購買的第一大渠道。從各渠道增速來看,母嬰及電商渠道增速較優,維持10%+增長,超市渠道持平甚至下滑。
  • 母嬰實體店尋求差異化,小貝高骼奶粉成黑馬
    母嬰實體店尋求差異化,小貝高骼奶粉成黑馬2020-01-09 11:52:2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母嬰門店產品差異化也越來越小,缺少競爭力,且加上電商的打壓,實體門店運維困難。然而從2016年前後出生人口高峰期的嬰幼兒是中國第一批養成全喝奶習慣的人群,現在年齡3-6歲,正迎來兒童奶粉需求的高峰期;兒童人口佔總人口的17%,約3億!
  • 與中國恰恰相反,為何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實體店受到了相對衝擊,導致很多實體店相繼倒閉。然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國,在日本則完全不同。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實體店能夠完爆電子商務,而中國實體店卻被電子商務幹掉?問題就出現在這三個地方:一是產品缺乏多樣性,二是具體表現的便利性,三是行動支付的普及性。這三個原因值得國內實體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