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梟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購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購物方式,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喜歡在網上購買,造成形成這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現在人的生活壓力太大,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去商場購物。而且不少人發現,同樣的商品,似乎在網購平臺上的售價更加便宜。
提到電商平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了。淘寶成立的時機很好,恰逢之前的國內電商巨頭易趣網易主,eBay貿然進軍中國市場,中國電商行業出現動蕩。同時,由於支付寶、花唄等事物的出現,更是讓網上購物成為了一種潮流。
而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壯大,實體店的日子也是變得越來越難過。與電商相比,實體店在價格方面並沒有什麼優勢,並且經營成本更高,實體店的老闆們無一不在吐槽生意越來越難做,甚至還說是馬雲「殺死」了實體店,只得通過清倉甩賣等方式來勉強支撐。
不過在日本,情況卻完全相反。其實日本的電商行業發展要比中國早很多,不過日本的電商產業卻比不上中國,在日本,電商產業逐漸沒落,反而實體店發展得越來越好。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讓在國內如此火爆的電商產業,在日本卻反而不吃香呢?
首先,多樣性。日本的實體店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實體店的整合程度、多樣性要更高。縱觀日本的眾多購物中心,很少能看到一旦以經營為主的商場,小到食品服裝等日用品,大到電器、汽車等物品,都被集中整合到了一個購物中心。一般來說,在網上能買到的東西,大多可以在一個商場裡解決。
其次,服務態度。日本實體店的銷售服務也是令人感到驚嘆,而且商場的設備也是相當的齊全,從物品免費存放、商品送貨上門、小嬰兒的嬰兒車、殘疾人或者老人的輪椅、旅客們的行李箱電梯等等幾乎是每一家商店必須有的設備。同時,日本實體店中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也是十分良好的,真正做到了「顧客就是上帝」。這些細緻到位的服務質量讓每一個消費者都非常願意到商店裡面消費,這些服務在電商是沒有辦法體驗到的。
除此之外,日本的零售業十分發達,就算是在比較偏遠的郊區也會有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超市。除了我們平時生活所需的日用品之外,還會提供各類快餐、飯糰等食物,便利店還會幫著免費加熱,並且店中還會設有專門的用餐區。因此,電商在日本很難取代實體店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反觀中國的實體店,卻有很多地方不如電商。首先,實體店的租金越來越貴,導致很多中小型店鋪無力承擔租金壓力。畢竟,在這個電商盛行的時代,實體店的生意本就沒有之前好,再加之租金越來越高,導致入不敷出,只能無奈出局。
除此之外,近兩年來,國內的實體店過於沉寂。相較於電商平臺的雙十一、雙十二、618等購物節促銷活動,實體店很難有什麼像樣的活動。反觀日本,日本的實體店在每年的6月12月都會展開不亞於中國電商力度的促銷活動,並且整個活動能長達2周以上。
其實不論電商再怎麼發展,也無法真正取代實體店的地位。畢竟對於一些像食品、服飾之類商品,只有親眼去看、親自去試才知道質量到底如何,是否適合自己,這一點是電商永遠無法做到的。或許真的像馬雲預言的那樣,結合了線上和線下的新零售才是零售行業的未來。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