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商幹掉了實體店,為何在日本,電商卻會敗給實體店?

2020-12-11 不凡智庫

文:夜梟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購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購物方式,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喜歡在網上購買,造成形成這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現在人的生活壓力太大,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去商場購物。而且不少人發現,同樣的商品,似乎在網購平臺上的售價更加便宜。

提到電商平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了。淘寶成立的時機很好,恰逢之前的國內電商巨頭易趣網易主,eBay貿然進軍中國市場,中國電商行業出現動蕩。同時,由於支付寶、花唄等事物的出現,更是讓網上購物成為了一種潮流。

而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壯大,實體店的日子也是變得越來越難過。與電商相比,實體店在價格方面並沒有什麼優勢,並且經營成本更高,實體店的老闆們無一不在吐槽生意越來越難做,甚至還說是馬雲「殺死」了實體店,只得通過清倉甩賣等方式來勉強支撐。

不過在日本,情況卻完全相反。其實日本的電商行業發展要比中國早很多,不過日本的電商產業卻比不上中國,在日本,電商產業逐漸沒落,反而實體店發展得越來越好。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讓在國內如此火爆的電商產業,在日本卻反而不吃香呢?

首先,多樣性。日本的實體店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實體店的整合程度、多樣性要更高。縱觀日本的眾多購物中心,很少能看到一旦以經營為主的商場,小到食品服裝等日用品,大到電器、汽車等物品,都被集中整合到了一個購物中心。一般來說,在網上能買到的東西,大多可以在一個商場裡解決。

其次,服務態度。日本實體店的銷售服務也是令人感到驚嘆,而且商場的設備也是相當的齊全,從物品免費存放、商品送貨上門、小嬰兒的嬰兒車、殘疾人或者老人的輪椅、旅客們的行李箱電梯等等幾乎是每一家商店必須有的設備。同時,日本實體店中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也是十分良好的,真正做到了「顧客就是上帝」。這些細緻到位的服務質量讓每一個消費者都非常願意到商店裡面消費,這些服務在電商是沒有辦法體驗到的。

除此之外,日本的零售業十分發達,就算是在比較偏遠的郊區也會有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超市。除了我們平時生活所需的日用品之外,還會提供各類快餐、飯糰等食物,便利店還會幫著免費加熱,並且店中還會設有專門的用餐區。因此,電商在日本很難取代實體店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反觀中國的實體店,卻有很多地方不如電商。首先,實體店的租金越來越貴,導致很多中小型店鋪無力承擔租金壓力。畢竟,在這個電商盛行的時代,實體店的生意本就沒有之前好,再加之租金越來越高,導致入不敷出,只能無奈出局。

除此之外,近兩年來,國內的實體店過於沉寂。相較於電商平臺的雙十一、雙十二、618等購物節促銷活動,實體店很難有什麼像樣的活動。反觀日本,日本的實體店在每年的6月12月都會展開不亞於中國電商力度的促銷活動,並且整個活動能長達2周以上。

其實不論電商再怎麼發展,也無法真正取代實體店的地位。畢竟對於一些像食品、服飾之類商品,只有親眼去看、親自去試才知道質量到底如何,是否適合自己,這一點是電商永遠無法做到的。或許真的像馬雲預言的那樣,結合了線上和線下的新零售才是零售行業的未來。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電商對實體店影響不大?
    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電商的發展都是一個大趨勢,而電商的發展肯定會對傳統的零售業產生一個衝擊。最近幾年,美國的電商業務發展也非常迅猛,電商發展同樣也會對美國的一些線下零售產生一定的影響,只不過這種影響沒有中國那麼明顯而已。
  •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為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倒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之路。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國的電商基本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生活中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無論是可選擇性還是價格上都比實體店有優勢,所以很多人在幾年內都養成了電商購物的習慣。
  • 日本電商輸給了當地商場,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這個絢麗的國際舞臺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有些東西能在一個國家內興盛起來,而在一個國家表現出了衰頹的局面,電商就是如此,它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在日本卻舉步維艱,日本的商場輕輕鬆鬆就能碾壓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文:小人物當鋪在日本大阪城、天神橋、梅田等比較繁華的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實體店的生意異常火爆,人來人往的畫面,像極了地鐵上下班的尖峰時間。難道日本沒有電商嗎?很多人都這樣問。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打敗實體店,美國、日本卻恰恰相反?答案確認了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打敗實體店,美國、日本卻恰恰相反?答案確認了!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有了顛覆性的改變,電商行業的發展,微信、支付寶的都出現,都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新的行業誕生,一些行業也會受到衝擊,如今網購的興起,讓國內的實體店徹底「完敗」,很多實體店的經營者,不得不開拓電商市場,而像是餐飲品牌,也紛紛跟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合作。
  • 為什麼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美國卻不可以?看完漲知識了
    我們以前都是在實體店買東西,但是自從電商出現以後,人們都在網上購物平臺上買東西,所以很多實體店被迫關門,但是美國和中國恰恰相反,美國人更喜歡在實體店買東西,那麼為什麼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美國卻不可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在中國「瘋狂」擴張的電商,為何在日本被實體店打敗?輸在了哪裡
    也正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實體店受到了相當嚴重的衝擊,眾多實體店倒閉。雖然這隻發生在中國,但在日本,情況完全不同。首先,如果想在中國開一家實體店。第一步就是需要解決店鋪的租金問題。眾所周知,一家實體店的租金是相當貴的。如果租金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店面裝修費用問題了,還有人工費,這些費用加起來,最終肯定會計入店內的商品價格裡。
  • 發達國家的電商,為何幹不過實體店,而中國卻恰恰相反!
    國內這些年發展迅速,最讓人引以為傲的行業不得不說就是電商,電商的發展之快已經達到了讓世界為之嘆服的地步。像天貓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已經震驚世界了,每一年都會創造出新的記錄,讓世界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國電商行業的崛起,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不少實體店都相繼關門歇業。
  •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很多的改變,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可以說,從2010年到2020年,在這短短10年的時間內,由於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的實體店,也都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打敗,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 與中國恰恰相反,為何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實體店受到了相對衝擊,導致很多實體店相繼倒閉。然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國,在日本則完全不同。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實體店能夠完爆電子商務,而中國實體店卻被電子商務幹掉?問題就出現在這三個地方:一是產品缺乏多樣性,二是具體表現的便利性,三是行動支付的普及性。這三個原因值得國內實體店思考。
  •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開始崛起,大量的購物場景會在網絡平臺上出現。消費者也更加習慣通過網絡來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在中國內地很多的一線城市商鋪開始倒閉,尤其是衣服鞋帽等領域的店鋪。很多的專家分析認為是網絡購物的出現衝擊了線下實體店,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只在中國發生,而美國日本雖然網際網路也非常發達,但是還沒有到能夠取代線下實體店的地步。那麼在這些國家線下實體店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 林氏木業家具實體店突圍傳統家具電商
    家具電商是公認的國內電子商務最後一個藍海,紛紛「觸電」的家居賣場和新興的家具網購平臺都面臨著眾多難題,而以林氏木業為代表的林氏木業家具實體店模式值得所有從業者參考。   近日,林氏木業青島家具實體店即將開業,加速林氏木業O2O模式的發展。
  • 武漢第二家小米之家落戶漢陽 電商巨頭為何紛紛布局實體店
    再加上前不久京東也表示要在五年內開100萬家便利店,以前主攻線上銷售的巨頭們正紛紛重回線下,開起了實體店。瞄準線下顧客群電商熱衷於開實體店「家門口就有一個小米之家,試用新產品和售後服務都更方便了。」昨日,漢陽市民鄭先生來到漢陽摩爾城,這裡新開了一家小米之家,下個星期他就可以在家門口體驗即將發布的小米5X新機了。
  • 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
    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很多新興產業都冒出了頭。其中發展的最好的莫過於要說電商平臺,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購物方式。也因此很多的實體店鋪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所以很多實體店的商家都很責怪馬雲的阿里巴巴。但其實這真的怪馬雲嗎?不盡然,你看日本,實體店不照樣活得很好。那麼日本為何實體店存活的如此之好?
  • 實體店購跟電商平臺購買手機,哪個更好?不會被坑?
    同時在實體店購買了手機之後,當時就可以開箱驗貨,一旦手機存在問題或者瑕疵,可以當場提出更換。這樣就比網購出現問題來回扯皮要輕鬆得多。雖然人們傳統的觀念裡,實體店的手機價格肯定要比網上的要貴。但實際上,除了蘋果官方旗艦店之外,大部分國產手機的專賣店都能做到實體店和電商平臺同價,很少會出現加價出售的現象。
  • 貝貝拉姆「上下」布局,打造電商化母嬰實體店!
    我們經常說,龍蛇各有生存之道,無論網際網路電商還是實體店,本質上大家都是做零售,今天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爭相進入同城零售,搶奪線下零售市場,這不也證實了電商雖然很美,但是依然會遇到增長瓶頸的一天嗎?為什麼會有增長瓶頸,我想,很大原因跟用戶消費變化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