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2020-12-11 騰訊網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商交易額突破了34萬億,佔全球電商交易額40%以上,因為疫情的影響,線上交易,在內容、覆蓋人群各個方面又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未來還有更強的爆發潛力。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實體店根本就沒有辦法和電商相抗衡。畢竟相較實體店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等等,電商的運行成本還是相對較低的。

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電商卻被實體店打敗了,因為日本人更多都是選擇去實體店購物,雖然也有電商行業,但電商的發展遠不如實體店。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則恰恰相反。比如日本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日本的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內行人道出實情!

首先,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國人之所以喜歡在網上買東西,主要是因為價格較低,因為電商去掉了很多的中間商賺差價。

但在日本,由於他們的零售業已經非常發達,中間商幾乎已經被去得差不多了,所以在價格方面,和電商相差無幾。

所以僅從價格方面來看,日本的電商是沒有價格優勢的。

而且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網購,它其實都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從下單到配送到家,最快也需要2—3天的時間。消費者需要花費長時間去等待,在價格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很多日本人自然寧願去實體店購物了。

此外,日本的零售業態非常發達,實體店能買到的東西非常齊全。

在我國實體店購物,能買到的東西確實是比較有限的,特別是一些小物件,找起來相當的麻煩。但是在日本卻不會出現這樣的購物問題,他們的零售業態覆蓋的商品種類相當齊全,而且很多都是24小時營業的存在。

總的來說,在日本實體購物很方便,網購也因此失去了優勢。

最關鍵的,當然還是在於日本人實體門店的服務態度。

相信在此前,很多人都在網上看到過關於日本人服務客戶的日常景象,他們無論是從服務態度還是水平方面,都和我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日本的實體店,即使消費者不去買東西,商家也會很熱情地提供服務,這在國內是很難做到的。相應的,既然購物體驗很好,那麼人們日常消費自然就會選擇實體店,而不是網購。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打敗實體店,美國、日本卻恰恰相反?答案確認了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打敗實體店,美國、日本卻恰恰相反?答案確認了!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有了顛覆性的改變,電商行業的發展,微信、支付寶的都出現,都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新的行業誕生,一些行業也會受到衝擊,如今網購的興起,讓國內的實體店徹底「完敗」,很多實體店的經營者,不得不開拓電商市場,而像是餐飲品牌,也紛紛跟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合作。
  •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很多的改變,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可以說,從2010年到2020年,在這短短10年的時間內,由於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的實體店,也都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打敗,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 發達國家的電商,為何幹不過實體店,而中國卻恰恰相反!
    國內這些年發展迅速,最讓人引以為傲的行業不得不說就是電商,電商的發展之快已經達到了讓世界為之嘆服的地步。像天貓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已經震驚世界了,每一年都會創造出新的記錄,讓世界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國電商行業的崛起,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不少實體店都相繼關門歇業。
  • 與中國恰恰相反,為何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實體店受到了相對衝擊,導致很多實體店相繼倒閉。然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國,在日本則完全不同。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實體店能夠完爆電子商務,而中國實體店卻被電子商務幹掉?問題就出現在這三個地方:一是產品缺乏多樣性,二是具體表現的便利性,三是行動支付的普及性。這三個原因值得國內實體店思考。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國的電商基本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生活中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無論是可選擇性還是價格上都比實體店有優勢,所以很多人在幾年內都養成了電商購物的習慣。
  • 在中國,電商幹掉了實體店,為何在日本,電商卻會敗給實體店?
    提到電商平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了。淘寶成立的時機很好,恰逢之前的國內電商巨頭易趣網易主,eBay貿然進軍中國市場,中國電商行業出現動蕩。同時,由於支付寶、花唄等事物的出現,更是讓網上購物成為了一種潮流。而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壯大,實體店的日子也是變得越來越難過。
  •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開始崛起,大量的購物場景會在網絡平臺上出現。消費者也更加習慣通過網絡來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在中國內地很多的一線城市商鋪開始倒閉,尤其是衣服鞋帽等領域的店鋪。很多的專家分析認為是網絡購物的出現衝擊了線下實體店,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只在中國發生,而美國日本雖然網際網路也非常發達,但是還沒有到能夠取代線下實體店的地步。那麼在這些國家線下實體店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 在中國「瘋狂」擴張的電商,為何在日本被實體店打敗?輸在了哪裡
    也正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實體店受到了相當嚴重的衝擊,眾多實體店倒閉。雖然這隻發生在中國,但在日本,情況完全不同。首先,如果想在中國開一家實體店。第一步就是需要解決店鋪的租金問題。眾所周知,一家實體店的租金是相當貴的。如果租金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店面裝修費用問題了,還有人工費,這些費用加起來,最終肯定會計入店內的商品價格裡。
  • 日本電商輸給了當地商場,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這個絢麗的國際舞臺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有些東西能在一個國家內興盛起來,而在一個國家表現出了衰頹的局面,電商就是如此,它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在日本卻舉步維艱,日本的商場輕輕鬆鬆就能碾壓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電商對實體店影響不大?
    比如2018年美國的電商零售大概是4500億美元左右,而整個2018年美國的零售總額是大概是3.7萬億美元,電商零售佔美國零售總額的比例大概是12%左右。而美國電商的發展是比較迅猛的,過去5年時間,美國的電商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3.1%,同期美國零售業平均年增長率只有3.7%,電商的市場份額會不斷擴大而傳統零售的市場份額會不斷縮小,這是一個大趨勢。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什麼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美國卻不可以?看完漲知識了
    我們以前都是在實體店買東西,但是自從電商出現以後,人們都在網上購物平臺上買東西,所以很多實體店被迫關門,但是美國和中國恰恰相反,美國人更喜歡在實體店買東西,那麼為什麼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美國卻不可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美生在線發力,打造實體電商消費平臺
    新電商,新零售,新物流,新金融等概念的誕生,也為實體經濟連接網際網路提供了紐帶。電商經濟的衝擊下,實體經濟客源堪憂,利潤也大不如前,這其實是市場規律。 如今,新的電商趨勢已經出現,實體經濟開始緩慢復甦,實體店畢竟還是基於便利和快速的消費的。都說在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了,而日本正好相反,這是什麼原因呢,且聽美生在線來細細講解。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國內實體店頻倒閉現狀堪憂 1、一月賣2580個包才夠交房租,高房租攆走店老闆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文:小人物當鋪在日本大阪城、天神橋、梅田等比較繁華的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實體店的生意異常火爆,人來人往的畫面,像極了地鐵上下班的尖峰時間。難道日本沒有電商嗎?很多人都這樣問。
  •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為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倒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之路。
  • 電商老闆親自坦言:網上買這3種東西容易吃虧,最好去實體店購買
    每想買一個東西之前,經常會先在網上貨比三家,實在不方便的才會去實體店購買。馬雲也正是因為開創了中國的網際網路購物時代,而導致大部分實體商家的不滿。很多人都說,實體店是被馬雲幹倒的。雖然這麼說顯得比較牽強,但也不可否認電商確實搶佔了部分實體店鋪的生意,畢竟大家在網上購物之後,去實體店的就少了。
  • 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
    也因此很多的實體店鋪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所以很多實體店的商家都很責怪馬雲的阿里巴巴。但其實這真的怪馬雲嗎?不盡然,你看日本,實體店不照樣活得很好。那麼日本為何實體店存活的如此之好?第一個原因:日本實體店的一站式選購在中國,我們很多人選擇在網上購買東西,很多的人是因為逛街購物太累,比如說你要買衣服,還要買鞋子,甚至其他的東西,需要跑很多的地方。一天逛下來可能腿都要斷了。而在網上選擇,我們完全不需要經歷這個過程,直接在網上下單,就在家坐等收快遞就可以了。
  • 兵荒馬亂的時代,實體店逆襲成必然趨勢!
    如果我們現在將眼下實體店的蕭條的原因,直接歸結為整個經濟形勢的蕭條,顯然大錯特錯了。而實際上,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傳統的一線品牌,線上銷售越好,線下關店越狠,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
  • 武漢第二家小米之家落戶漢陽 電商巨頭為何紛紛布局實體店
    再加上前不久京東也表示要在五年內開100萬家便利店,以前主攻線上銷售的巨頭們正紛紛重回線下,開起了實體店。瞄準線下顧客群電商熱衷於開實體店「家門口就有一個小米之家,試用新產品和售後服務都更方便了。」昨日,漢陽市民鄭先生來到漢陽摩爾城,這裡新開了一家小米之家,下個星期他就可以在家門口體驗即將發布的小米5X新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