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很多新興產業都冒出了頭。其中發展的最好的莫過於要說電商平臺,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購物方式。也因此很多的實體店鋪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所以很多實體店的商家都很責怪馬雲的阿里巴巴。但其實這真的怪馬雲嗎?不盡然,你看日本,實體店不照樣活得很好。那麼日本為何實體店存活的如此之好?
第一個原因:日本實體店的一站式選購
在中國,我們很多人選擇在網上購買東西,很多的人是因為逛街購物太累,比如說你要買衣服,還要買鞋子,甚至其他的東西,需要跑很多的地方。一天逛下來可能腿都要斷了。而在網上選擇,我們完全不需要經歷這個過程,直接在網上下單,就在家坐等收快遞就可以了。可是在日本卻是不一樣的,日本很多的實體店都是一站式的選購,一個店鋪可能就有所有我們需求的東西,我們不需要為了買東西跑很多的地方,一個店就夠了,所以說日本的實體店能夠生存的如此好。
第二個原因:日本實體店的服務很好
拋開歷史來說,日本還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中一個就是服務。相信有過日本購物的小夥伴都有體驗,在日本的實體店購買東西,全程的服務態度都非常的好,真的讓我們感受到了顧客是上帝的體驗。所以說很多的人願意去實體店購買東西。可是在中國,不敢說所有的店鋪服務都不好,但是絕大部分都存在服務方面的劣勢,有很多的消費者都體驗不到更好的購物體驗,你說我們明明是買東西尋開心的,沒有必要非要去找氣來受不是嗎?這是中國實體店和日本實體店最大的差距。其實不是任何一個實體店的生意都不好,打個比方,你們看海瀾之家,他們的銷量並沒有受到電商的衝擊,每次去海瀾之家的時候,都是人頭攢動。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服務好。所以說,很多的實體店在責怪馬雲的時候,還不如好好的反省一下自身需要改進的地方。
編編覺得馬雲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如果實體店能夠看到,看懂,理解,跟上」,那麼也不至於遭遇被電商衝擊如此之大的結局。事實上,馬雲說的很透徹,幹掉實體店的不是電商平臺,而是他們自身。就算是沒有電商平臺,該被淘汰的店鋪一樣會被淘汰。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