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2021-01-13 小人物當鋪

元旦期間,趁著午後的陽光準備去那條久違的商業街逛一逛。

意外的是以前熟悉的幾家店鋪都已經倒閉了,剩下的店鋪雖然沒有倒閉,但是人流量也不大。

店員說:現在的生意不好做,市場都被網店給佔據了。

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

文:小人物當鋪

在日本大阪城、天神橋、梅田等比較繁華的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實體店的生意異常火爆,人來人往的畫面,像極了地鐵上下班的尖峰時間。

難道日本沒有電商嗎?很多人都這樣問。

答案是有的,但是之所以沒有衝擊到日本的實體店,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1、細節服務

在日本商場有很人性化的服務,以東京為例,大部分商場都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才營業,很多人會選擇10點到11點前來購物,因為當天的購物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換取免費的午餐,可以節約不少的開支。

當然了,最重要的細節是日本品牌眾多,絕無次品。日本的商家對商品的質量把關很嚴,如果在大型商場買到殘次品,不僅可以獲得巨額賠償,經理還要上門道歉。

2、基礎設施

商場會準備充足的車位,絕對不會讓消費者遇到停車難的問題。

日本的商場很整潔,他們會聘請很多的保潔員,為顧客提供最好的購物環境

另外,日本商場基礎設施也很完善,排隊的椅子、為外國遊客設計旅行箱、準備兒童專區、甚至還會甚至寵物休息區。

3、打造家的延伸

很多日本的商場不會把營銷活動放在第一位,而是喜歡從客戶的體驗感入手。

以格林木購物中心為例,3.7萬平方米的面積卻擁有全日本最大的屋頂花園,節假日客流量輕鬆突破100萬,而官方給出的解釋就是:希望大家在玩的過程中買點東西回家。

4、便宜

曾經有機構做過研究,在日本實體店的價格要比電商便宜很多。

5、日本電商加稅

為什麼電商的價格會高,主要是因為日本會對電商加徵稅收。

而在中國則不然,網上開店的門檻很低,從而使得網店更具價格優勢,而日本電商的價格優勢卻並不明顯。

6、讓消費者滿意

在中國,一個商場從設計到開業前後可能也就半年的時間,這得益於我們習慣集中人力辦大事,所以在幾千人的共同努力下,稍微趕工,一座大型商場就出來了。

但是在日本,招商更注重共同經營,一個商業區他們可能會花費15年去打磨和雕琢,做到有特色,讓消費者滿意,而不是千篇一律。

7無敵的售後

在日本,買好東西,如果不想拎著回家,可以委託商場打包送貨上門,這一服務不局限於大件商品,衣服、鞋子甚至是日用品都可以送到家中。

日本的包裹服務商可以藉助便利店實現包裹的郵寄,在線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實現就近配送。

最後,日本的電商配送體系是建立在實體便利店的基礎之上,這意味著日本電商體系與實體店之間是共存共榮的關係,而不是絕對的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為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倒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之路。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國的電商基本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生活中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無論是可選擇性還是價格上都比實體店有優勢,所以很多人在幾年內都養成了電商購物的習慣。
  • 為什麼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美國卻不可以?看完漲知識了
    我們以前都是在實體店買東西,但是自從電商出現以後,人們都在網上購物平臺上買東西,所以很多實體店被迫關門,但是美國和中國恰恰相反,美國人更喜歡在實體店買東西,那麼為什麼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美國卻不可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在中國,電商幹掉了實體店,為何在日本,電商卻會敗給實體店?
    提到電商平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了。淘寶成立的時機很好,恰逢之前的國內電商巨頭易趣網易主,eBay貿然進軍中國市場,中國電商行業出現動蕩。同時,由於支付寶、花唄等事物的出現,更是讓網上購物成為了一種潮流。而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壯大,實體店的日子也是變得越來越難過。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電商對實體店影響不大?
    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電商的發展都是一個大趨勢,而電商的發展肯定會對傳統的零售業產生一個衝擊。最近幾年,美國的電商業務發展也非常迅猛,電商發展同樣也會對美國的一些線下零售產生一定的影響,只不過這種影響沒有中國那麼明顯而已。
  • 日本電商輸給了當地商場,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這個絢麗的國際舞臺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有些東西能在一個國家內興盛起來,而在一個國家表現出了衰頹的局面,電商就是如此,它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在日本卻舉步維艱,日本的商場輕輕鬆鬆就能碾壓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 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
    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很多新興產業都冒出了頭。其中發展的最好的莫過於要說電商平臺,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購物方式。第一個原因:日本實體店的一站式選購在中國,我們很多人選擇在網上購買東西,很多的人是因為逛街購物太累,比如說你要買衣服,還要買鞋子,甚至其他的東西,需要跑很多的地方。一天逛下來可能腿都要斷了。而在網上選擇,我們完全不需要經歷這個過程,直接在網上下單,就在家坐等收快遞就可以了。
  • 與中國恰恰相反,為何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可以說,從2010年到2020年,在這短短的10年時間裡,最廣泛的便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它不僅顛覆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而且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實體店受到了相對衝擊,導致很多實體店相繼倒閉。然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國,在日本則完全不同。
  • 實體店為什麼幹不過網店,某寶不死中國不富真的是這樣嗎?
    某寶不死,中國不富,真的是這樣嗎?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先明白我為什麼在歐美或者日本,網際網路企業撼動不了他們的線下實體店?答案是極致服務和極致的體驗感。就拿日本來說,日本的實體商超無比幸福,從心理上就會讓客戶極致般的享受,你商家幫你拎東西,下雨不讓你打車,你買鞋真的襪子都給你穿上。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在中國「瘋狂」擴張的電商,為何在日本被實體店打敗?輸在了哪裡
    也正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實體店受到了相當嚴重的衝擊,眾多實體店倒閉。雖然這隻發生在中國,但在日本,情況完全不同。首先,如果想在中國開一家實體店。第一步就是需要解決店鋪的租金問題。眾所周知,一家實體店的租金是相當貴的。如果租金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店面裝修費用問題了,還有人工費,這些費用加起來,最終肯定會計入店內的商品價格裡。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打敗實體店,美國、日本卻恰恰相反?答案確認了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打敗實體店,美國、日本卻恰恰相反?答案確認了!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有了顛覆性的改變,電商行業的發展,微信、支付寶的都出現,都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新的行業誕生,一些行業也會受到衝擊,如今網購的興起,讓國內的實體店徹底「完敗」,很多實體店的經營者,不得不開拓電商市場,而像是餐飲品牌,也紛紛跟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合作。
  •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很多的改變,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可以說,從2010年到2020年,在這短短10年的時間內,由於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的實體店,也都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打敗,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開始崛起,大量的購物場景會在網絡平臺上出現。消費者也更加習慣通過網絡來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在中國內地很多的一線城市商鋪開始倒閉,尤其是衣服鞋帽等領域的店鋪。很多的專家分析認為是網絡購物的出現衝擊了線下實體店,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只在中國發生,而美國日本雖然網際網路也非常發達,但是還沒有到能夠取代線下實體店的地步。那麼在這些國家線下實體店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 發達國家的電商,為何幹不過實體店,而中國卻恰恰相反!
    國內這些年發展迅速,最讓人引以為傲的行業不得不說就是電商,電商的發展之快已經達到了讓世界為之嘆服的地步。像天貓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已經震驚世界了,每一年都會創造出新的記錄,讓世界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國電商行業的崛起,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不少實體店都相繼關門歇業。
  • 日本的電商為啥沒那麼火?為什麼東南亞電商狀況和日本高度相似?
    大家好,我是高妹高妹今天和朋友們聊天,說到日本的電商為什麼沒有那麼火?我們生活在日本多年的朋友,看到如今中國的電商效率,也是會大為驚訝。2018年,日本的電商,在整個社會零售總額的佔比大概是6.2%,日本家庭中有網購的比例是28%,也就是說多數日本人一年都沒在網上訂購過任何東西。那不熱衷於網購的日本人,都去哪裡買東西?多數是去的實體店,一般他們是去超市,百貨公司,商店步行街。
  • 迪卡儂實體店,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這樣一家運動品商店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吸引無數中國男人揮灑金錢與汗水? 迪卡儂實體店, 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可以像買菜那樣拎著走,可以在胳肢窩底下夾著走,回頭率絕對高於你甩著Dior的紙袋子。儘管這一點被很多中國消費者吐槽,但迪卡儂並不為之所動,依舊「我行我素」。
  • 電商之後實體遭遇滑鐵盧?日本實體商家表示不服
    現在我們國內的實體店的經營,真的非常困難,過去,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的實體店死亡名單令人震驚。例如,百貨公司的關門以及達芙妮等本土品牌紛紛撤櫃。在電子商務還有高額房費的壓力和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多重壓力下,實體店被推到風口浪尖。 那麼,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否正在壓垮實體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