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國上將,後來做了公安部長,死後卻被遷出了八寶山

2020-08-28 大熊說歷史1

他是開國上將,後來做了公安部長,死後卻被遷出了八寶山


在抗戰的過程中,優秀的將領很多,但卻並不是人人都被大家熟知。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將領是謝富治,雖然抗日前期表現平平,但在解放戰爭中卻是中流砥柱,被譽為群眾的好黨員,建國後授予上將軍銜,做了公安部長。

從他的這些經歷來看,他絕對算得上是我黨的好戰士。他出生在一個貧農之家,從小幹活努力,經常通過報紙來了解外界的革新思想。後來,紅軍在他的家鄉開展革命,他也加入了紅軍,從此成為我黨一員。

隨著在紅軍內部的薰陶和訓練,他漸漸地展露頭角,能力也得到提神,從一個大頭兵當上了排長,團長。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參與了紅軍最艱苦的長徵歲月,儘管當時的存活率不足50%,他也活了下來。

在整個抗日戰爭階段,他雖然也拼死抵抗日寇,但總也是沒能打下出名的勝仗。更多的時候,他就想一個默默的螺絲釘,用自己的力量一直抗日。他也曾經參加過百團大戰,表現優秀。解放戰爭時期,他迅速成長,和之前判若兩人。

在冀魯豫軍區,他帶領軍隊阻擊國軍,先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場戰鬥,殲滅國軍大約6萬多人,投降的國軍不計其數。在劉鄧挺進大別山的戰役中,他的配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由於在解放戰爭中的突出表現,建國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1959年,他擔任公安部長。在此之前,他還曾經在雲南廣西一帶主持禁毒工作,好幾次差點命喪毒梟之手。由此來看,謝富治的一生還是不錯的,從抗擊日寇到內戰,再到打擊毒梟。

1971年,他因病去世,被評價為為人民的好黨員,也因此葬入八寶山。但是這一切並沒有結束,他死後被認為是反革命,因此墳墓也被遷出。

他生前沒有遭到任何侮辱與詆毀,度過了一個幸福的晚年。這與很多人相比,已然是十分幸運了。

相關焦點

  • 毛主席親自授銜的開國元帥,為何死後34年被遷出八寶山?
    毛主席親自授銜的開國元帥,為何死後34年被遷出八寶山?中國有十大開國元帥,說起其中最著名的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陳毅、劉伯承、彭德懷和徐向前等人。這些偉大的同志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展現了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氣節。
  • 他是開國上將,去世八年被開除黨籍,骨灰移出八寶山革命公墓
    在中國革命史上,有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開國將軍,他擔任過公安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等重要職務。可在他去世八年後,卻被開除了黨籍,骨灰被移出八寶山革命公墓。這位將軍不是別人,他就是開國上將謝富治。他從小放過牛、養過豬、做過木匠、讀過私塾,年輕的謝富治經歷豐富、頭腦靈活、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當時在家鄉是一個能人,具有一定的號召力。1926年,17歲的謝富治參加了農民協會,他帶頭參加打土豪、分田地,是農民協會的積極分子。1930年,謝富治參加了紅軍,他驍勇善戰,作風頑強,參軍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鬥爭實踐中,謝富治在戰鬥中成長,他擔任了連指導員,成為一名紅軍基層指揮員。
  • 康生死後5年,骨灰被遷出八寶山,他的兩個妻子後來如何?
    ,建立了八寶山革命公墓,用來安葬那些在抗戰中犧牲的英雄。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人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埋葬5年後,卻從中遷出。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康生出生於一個富裕世家,從小飽讀文化,學習優異,後來在家鄉做了一名老師,教書育人。
  • 他是中共元老,開國上將,主席為他改名字,91歲去世,葬於八寶山
    曾任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炮兵政委、總後勤部政委,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中顧委常委等職的中共元老王平,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也是擔任大軍區政委時間最長且跨大單位任職最多的開國上將。1998年2月8日,91歲的王平逝世,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 開國大將離世後,被安葬在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公墓?
    而我們熟悉的陳賡將軍,在死後就安葬在這座公墓內,只是後來又被遷了出去。開國大將離世後,被安葬在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公墓?在建國以後,中央領導也並沒有忘記他的功勞,授予了他大將的軍銜。在陳將軍離世後,國家決定將他的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讓其受到世人們的瞻仰,使人們永遠記住陳將軍的功績。
  • 康生死後5年,骨灰為何被遷出八寶山?他的兩個妻子晚年如何?
    ,建立了八寶山革命公墓,用來安葬那些在抗戰中犧牲的英雄。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人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埋葬5年後,卻從中遷出。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康生出生於一個富裕世家,從小飽讀文化,學習優異,後來在家鄉做了一名老師,教書育人。
  •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陳賡,1903年出生,湖南湘鄉人,他算得上是一位資歷深的「老大哥」了。陳賡早年考入黃埔軍校一期,成績優異,是著名的「黃埔三傑」之一。後來他又參加了東徵和北伐,還曾救過老蔣一命。按理來說,以陳賡各方面的條件,留在國軍必定前途無量。
  • 80歲開國上將,去世後不願葬在「八寶山」,鄧公批示4字!
    80歲開國上將,去世後不願葬在「八寶山」,鄧公批示4字!我們都說亂世出英豪,在我國近代抗日戰爭時期是最為混亂的時期,整個國家戰火不斷,因此這個時期出現了無數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有很多人經歷這些磨難,並且成功的活了下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們仍然為國家發光發熱,可以說這些人的一生都在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做貢獻。很多老前輩,去世後都葬在了「八寶山」,但也有例外。有一位開國上將就主動申請,說他去世後並不想被安葬在「八寶山」。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去看一看,是為什麼吧?
  • 1961年,陳賡病逝後葬於八寶山,50年後,為何又遷出八寶山
    而對於那幾位救命恩人,蔣介石也相當信任和看重,但這三人卻最終都離開他。只不過楊傑在1949年9月準備從香港北上北京參加新政協時,被蔣介石派人刺殺。而其他兩位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一位是開國中將韓練成,另一位就是大將陳賡將軍了。
  • 1961年,大將因病去世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而對於那幾位救命恩人,蔣介石也相當信任和看重,但這三人卻最終都離開他。只不過楊傑在1949年9月準備從香港北上北京參加新政協時,被蔣介石派人刺殺。而其他兩位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一位是開國中將韓練成,另一位就是大將陳賡將軍了。
  • 1961年,陳賡將軍病逝後葬於八寶山,49年後為何被遷出八寶山?
    1961年,陳賡因為長期操勞因病逝世,陳賡是第一個離世的開國大將,死後被葬於八寶山。但令人吃驚的是,在陳賡離開49年後,卻被遷出了八寶山,這是什麼原因呢?1916年,他加入到湘軍,開始了光榮的一生。1922年接觸到馬列思想之後,陳賡被其中的內容所吸引,毅然決然加入了我黨。
  • 1961年,陳賡大將因病去世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而對於那幾位救命恩人,蔣介石也相當信任和看重,但這三人卻最終都離開他。只不過楊傑在1949年9月準備從香港北上北京參加新政協時,被蔣介石派人刺殺。而其他兩位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一位是開國中將韓練成,另一位就是大將陳賡將軍了。
  • 大將陳賡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受萬民敬仰,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
    大將陳賡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受萬民敬仰,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在十大開國大將中,陳賡將軍不是最有能力的,卻是最有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61年,陳賡將軍成為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將軍。將軍的遺體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到後人的尊敬。令人費解的是,將軍去世50年後,他的遺體被運出八寶山。為什麼?
  • 開國上將呂正操遺體告別式今將在八寶山舉行
    開國上將呂正操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日上午9時30分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呂正操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09年10月20日(星期二)上午9時30分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  呂正操生於1905年,遼寧海城人,1955年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10月13日,隨著呂正操的逝世,「開國上將」將星全部隕落。  少年改名 立志抗日  呂正操上世紀初出生在遼寧省海城唐王山後村,「家裡窮得叮噹響」。
  • 毛主席特批的開國中將皮定均,去世十幾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
    皮定均是當初毛主席特批的開國中將,在他去世後,骨灰本來是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是在皮定均去世十五年後,其骨灰卻被遷出了八寶山,這是為什麼?在1955年,解放軍評授軍銜前幾天,毛主席當時正看著少將名單,當他看到「皮定均」這個名字的時候,立即在其名字下面批註了這樣一句話:「定均有功,由少晉中」!
  • 大將陳賡病逝後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
    說起開國大將陳賡,相信熟悉軍史的朋友,一定對他的故事如數家珍。在10位開國大將中,陳賡的名氣應該是最大的之一。只是意外的是,這麼開朗的他,居然是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他是1961年3月在上海病逝的,終年58歲。作為令人致敬的開國功臣,組織上為他舉行完追悼會以後,就把他的遺骨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後人瞻仰。奇怪的是,到了2011年的時候,也就是陳賡大將去世50年以後,他的骨灰又被遷出八寶山,這是為什麼呢?
  • 開國上將謝富治,去世八年後被撤銷悼詞,骨灰移出八寶山
    謝富治,1909年出生,湖北紅安縣人。他家境貧寒,為了生計,謝富治小時候放過牛、種過田、餵過豬,經歷很坎坷。後來當地掀起了革命浪潮,17歲的謝富治參加了家鄉的農協會,積極打土豪、分田地。1930年,謝富治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由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謝富治性格嚴謹,很看重紀律,是幹政治工作的一塊好料。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謝富治就擔任過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直至紅9軍政治部主任。
  • 陳賡將軍病逝之後以最高規格葬入八寶山,為何40多年後被遷出?
    陳賡將軍開國大將中第一個離世的,後來被葬在了八寶山。但是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陳賡將軍逝世40多年之後,遷出了八寶山,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陳賡將軍出生在湖南湘鄉的一個農村家庭,家庭生活比較安穩。但是陳賡不安於現狀,便在他13歲那年參加了湘軍。因受到馬列思想的影響,在1922年陳賡將軍加入了共產黨。
  • 唯一擔任過國防部長的開國上將,他的女婿是正國級
    都有哪些開國將帥擔任過國防部長呢?咱來捋一捋。開國元帥有4位,彭德懷、林彪、葉劍英和徐向前。然後是無冕將軍耿飈,耿飈功勞很大,可惜卻沒有任何軍銜。第六位是張愛萍,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也是唯一擔任過國防部長的開國上將。最後一位擔任國防部長的開國將軍是是秦基偉,他是開國中將,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張愛萍是四川達縣人,好像在革命戰爭年代,大家對他印象並不深。
  •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此人在現實是我國的開國將帥,曾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八路軍第386旅的旅長,也是蔣介石的救命恩人,無怪乎李雲龍在他面前都表現的老老實實。可惜的是,1961年,年僅58歲的陳賡將軍因心臟病在上海逝世,也成為我國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