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的過程中,優秀的將領很多,但卻並不是人人都被大家熟知。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將領是謝富治,雖然抗日前期表現平平,但在解放戰爭中卻是中流砥柱,被譽為群眾的好黨員,建國後授予上將軍銜,做了公安部長。
從他的這些經歷來看,他絕對算得上是我黨的好戰士。他出生在一個貧農之家,從小幹活努力,經常通過報紙來了解外界的革新思想。後來,紅軍在他的家鄉開展革命,他也加入了紅軍,從此成為我黨一員。
隨著在紅軍內部的薰陶和訓練,他漸漸地展露頭角,能力也得到提神,從一個大頭兵當上了排長,團長。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參與了紅軍最艱苦的長徵歲月,儘管當時的存活率不足50%,他也活了下來。
在整個抗日戰爭階段,他雖然也拼死抵抗日寇,但總也是沒能打下出名的勝仗。更多的時候,他就想一個默默的螺絲釘,用自己的力量一直抗日。他也曾經參加過百團大戰,表現優秀。解放戰爭時期,他迅速成長,和之前判若兩人。
在冀魯豫軍區,他帶領軍隊阻擊國軍,先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場戰鬥,殲滅國軍大約6萬多人,投降的國軍不計其數。在劉鄧挺進大別山的戰役中,他的配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由於在解放戰爭中的突出表現,建國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1959年,他擔任公安部長。在此之前,他還曾經在雲南廣西一帶主持禁毒工作,好幾次差點命喪毒梟之手。由此來看,謝富治的一生還是不錯的,從抗擊日寇到內戰,再到打擊毒梟。
1971年,他因病去世,被評價為為人民的好黨員,也因此葬入八寶山。但是這一切並沒有結束,他死後被認為是反革命,因此墳墓也被遷出。
他生前沒有遭到任何侮辱與詆毀,度過了一個幸福的晚年。這與很多人相比,已然是十分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