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南充市蓬安縣新園鄉踏坡梁村,來自省內外的遊客在千畝油菜田邊練瑜伽、騎賽車、放風箏。該村正通過「農業+旅遊」,促進鄉村振興和精準脫貧。 本報記者 李向雨 攝
四川代表團12位村支書代表熱議鄉村振興戰略——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張守帥 王眉靈 劉佳 林凌
「看看我們的梨花節!」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西昌市安哈鎮長板橋村黨支部書記餘彬興奮地向記者曬微信朋友圈,「遊客停在路邊的車都看不到頭了。」
四川代表團共有12位村支書,這個時節,桃花、梨花、油菜花……村支書們講述著村裡的「花田喜事」。長板橋村從貧困村轉型,成功創建4A級景區,餘彬說,「賞花期間,村上『彝家樂』每天收入幾萬元,村民荷包鼓鼓的。」
帶著這份喜悅,基層代表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鄉村振興。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精神傳來,村支書們更感幸福和激動。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代表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要求,描繪了未來農村發展的美好藍圖,指明了做好「三農」工作的著力方向,大家表示,一定不辜負總書記對農民的深情厚誼,積極拼搏實幹,早日奮鬥出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統籌謀劃「五個振興」
「總書記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總支書記陶勳花認為,「大文章」的比喻,非常切合實際,鄉村振興涉及方方面面,必須統籌推進。
「如果只是把農村環境搞好了,農民生活卻沒上去,或者把農村產業搞好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卻沒提升,都不是鄉村振興。」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全國人大代表、米易縣普威鎮獨樹村黨總支書記王永蘭真切地感到,「五個振興,一個都不能少」。
二十餘年來,王永蘭帶著村民們改變鄉村面貌,正是在產業、生態、風貌等方面齊頭並進,獨樹村才能躋身四川「十大幸福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必須要先上!」她深有感觸地說,如果路不好,村裡的特色農產品就賣不出去,村民的農家樂也吸引不來一撥撥「曬太陽」和「賞花品果」的遊客。她希望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和支持力度,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強有力的「通道」支撐。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之戰。」全國人大代表、大竹縣廟壩鎮長樂村黨總支書記楊幫武說,「總書記要求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指明了農村實現產業興旺的路徑。」
楊幫武也在帶領村民不斷探索「長樂村」版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種植結構,山上種植1000多畝反季節脆紅李,每畝收入2萬元;發展賞花經濟,山下桃林規模擴大至4000餘畝,帶動鄉村旅遊的興起。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萬元。
「村民有信心,願意參與,集體經濟也上去了。」楊幫武說,村上將200多畝水塘變成魚池,養殖和出售魚苗,去年為村集體創造30多萬元利潤。「村集體資金從零開始,現在已達200多萬元,有了這些錢,我們再去提升公共設施、發展鄉村文藝,也就更有底氣」。
全國人大代表、昭覺縣慶恆鄉慶恆村黨支部書記吉克石烏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以系統戰略思維,就如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提要求、明重點、說方法,「給人希望、給人方向、給人力量。」她表示,要通過不斷學習來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和認識,尤其是充分發揮「農民夜校」作用,讓每戶村民都要了解黨中央的好政策,共同努力提升「造血」功能。
精準施策 分類推進
同樣是發展農家樂,全國人大代表查玉春、餘彬所在的村,卻各美其美,各有不同。
查玉春所在的資陽市雁江區保和鎮晏家壩村,被譽為「雁江第一村」,地理位置優越。「我們就在城邊上,區位優勢明顯,特別適合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
查玉春擔任村支書後,堅定這個定位,從種植蔬菜水果入手,一步步帶領村民改善農業種植結構,目前僅水果就種植了幾十個品種。「全村1721人,常住人口卻有三四千人。」放在以前,村上連個年輕人都留不住。她「解密」,自從發展了現代農業和旅遊業,帶來了大量工作崗位。「一到村裡,你會覺得村裡朝氣蓬勃,欣欣向榮。」
餘彬所在的長板橋村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我們主打彝族民俗風情牌,靠文化動人。」餘彬說,長板橋村在實施「彝家新寨」工程時,沒有搞大規模拆舊建新,而是從規劃入手,立足村寨原有布局加強風貌改造。「遊客來了觀看鬥牛、鬥羊、鬥雞等特色民俗表演,品味坨坨肉、臘肉、香腸等特色彝族餐飲,絕對原汁原味。」
晏家壩村、長板橋村用兩種路徑說明同一個道理: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要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
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不搞一 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在全國人大代表、丹稜縣丹稜鎮龍鵠村黨支部書記羅朝運看來,「科學規劃非常重要,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據他介紹,丹稜縣以國家鄉村公園建設為統攬,開展全縣整體規劃,統籌推進全域旅遊要素深度整合。
龍鵠村即納入資源連片開發項目,與鄰近的梅灣村等村共同打造龍鵠山—桃花源旅遊發展極。羅朝運認為,培育鄉村規劃師非常重要,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需要培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規劃師隊伍。
「因地制宜才能形成比較優勢。」全國人大代表、渠縣巨光鄉金土村第一書記黃小軍「以村說理」,金土村土質屬於大土泥,適合種植水果,村裡順勢調整結構,種植蜂糖李,發展起特色經果林產業。「以前農民辛辛苦苦一年掙的錢很少,現在發展特色種養業後,加上充分利用電商渠道,農民的荷包逐漸鼓了起來。」
嘗到因地制宜的甜頭,黃小軍的夢想更大了。「我們計劃打造農家樂,發展淡水魚養殖垂釣,提升鄉土風情。」他說,到4月李花開時,遊客們再來金土村,會有驚喜:珍珠雞、跑山雞等註冊商標的金土村特產,規模又變大了。
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鄉村振興不能光依靠政策,更不能有等靠要的想法。」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康定市雅拉鄉頭道橋村黨支部書記鄭建英經常對村民說的一句話,「鄉村振興來不得虛假,必須實打實地奮鬥。」
頭道橋村位於木格措景區沿線,2017年底實現整村脫貧。鄭建英說,實現鄉村振興,每個村民都沒有理由置身事外,「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大家要團結一心加油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願,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怎麼調動?全國人大代表、自貢市大安區鳳凰鄉濟公村(社區)黨委書記賀光玉有過難忘的經歷。濟公村人多地少,最初動員大家種植經濟作物時,多數人都在觀望。「這個時候,得把致富帶頭人找出來,讓大家看到希望。」賀光玉說,農民喜歡算經濟帳,稍微一對比,積極性就出來了 她認為,人才對於鄉村振興至關重要。「給錢給物,不如有個好支部。」實現鄉村振興,要有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也要打造一支強大的帶動實施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
全國人大代表、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就是這樣的人。他放棄10萬元年薪,堅守家鄉10年,帶領村民們脫貧,走上致富奔康路。李君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人才隊伍,需要有制度和政策保障,吸引人才到鄉村發展,讓幹得好的人有更多的上升通道,讓農村幹部晚年生活有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江安縣底蓬鎮文武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趙思學說,這要求進一步完善政策扶持和激勵機制,讓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們更有信心了。」代表們說,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定要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