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近10年的造紙業,終於在這個秋天大爆發。
從8月以來,包括瓦楞紙、白板紙、生活紙、新聞紙、銅版紙在內的成品紙,開始進入上漲模式。特別是進入9月後,紙價上漲一波連著一波,漲價頻率明顯加快。紙價的大幅上漲,也帶動了A股造紙板塊的上漲,「紙」手可熱這個新名詞,最近也在資本市場誕生。
紙價上漲為何如此瘋狂?造紙企業目前現狀如何?上漲是否有可持續?帶著諸多的問題,近日,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以白板紙為調查樣本,趕赴國內白板紙生產基地浙江富陽,對當地造紙業進行深入調查。
廢紙荒推漲紙價
說到富陽,《富春山居圖》是絕對繞不開的。很多人認識富陽,可以說也是跟這幅畫分不開的。與名畫一樣,造紙業在富陽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說的就是富陽造紙業的繁榮,這也為富陽贏得了「造紙之鄉」的名譽。
據了解,早在東晉時期,富陽人就開始以嫩竹為原料,生產古名為「竹紙」的土紙。歷經千百年的探索發展,上世紀90年代,富陽造紙業生產規模呈幾何級增長,鼎盛時期有將近500家造紙企業,其中以白板紙為主,富陽也因此成為了我國最大的白板紙基地。
從杭州南出發,沿著杭千高速不用半小時車程,即可到達富陽造紙最大的聚集區——春江街道。在汽車駛入這座造紙重鎮時,「竹紙之鄉」的印記會逐漸增多。與此同時,異樣氣味也會撲面而來。
從事造紙業10餘年的孫先生,目前富陽一家紙業公司副總經理,所在公司規模,在這座造紙重鎮稱得上中等,產能約30萬噸/年。儘管孫先生從事造紙行業已多年,但是他目前所在的這家紙廠,組建的時間不久,成立於2013年。經過兩年的建造,於2015年正式投產。
用孫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公司趕上了好時點。從投資成本來說,廠房建設期,幾乎是各種原材料最便宜的時候,比如鋼材,價格到了1600-1700元/噸。2015年試生產時,因為環保、節能減排等政策的實施,成品紙的價格略有回升。到了2016年年底,低迷了近10年的造紙業,終於迎來了一波久違的上漲行情。
據介紹,2016年11月-2017年2月期間,短短三個月時間,富陽白板紙的紙價,從2700元/噸上漲到了3400-3500元/噸。不過,紙價久違的上漲行情,卻沒有持續太久,今年3月開始又掉頭向下。至今年7底,白板紙的價格還一直3000元/噸左右徘徊。
對於去年的那一波紙價上漲,孫先生的看法,是環保政策導致產能收縮影響顯著,同時疊加需求旺季等多重因素,「低小散」紙廠的運作不規範,基本沒有環保處理成本。如果按照這些「低小散」紙廠的做法,規範的造紙企業肯定扛不住。大量「低小散」紙廠的關停,使得產能被壓縮。
最近,頻頻見諸報端的「紙」手可熱,始於8月。以白板紙為例,價格從期初的3000元/噸,上漲到了現在4500元/噸左右。「特別是9月份以來,紙價漲得比較快,3-4天就調一次價格,這個月就調了3次。」頻繁的調價,令這位從業10餘年的紙匠,直呼「看不懂」。
富陽的造紙企業,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也同樣經歷了一輪整體性的限產檢修。一份《關於啟動富陽區2017年節能降耗應急預案的通知》顯示,富陽要求轄區內所有造紙企業,停產檢查7天。
從公開媒體報導及其券商研報來看,環保因素是外界評述此輪紙價大幅上漲主要原因。不過,在部分富陽紙廠看來,上述的說法太籠統,沒有說到問題關鍵點。
對於8月以來的紙價快速上漲,孫先生稱,「這一波的紙價上漲,跟環保因素有關,畢竟8月份的環保督查,有部分造紙企業暫停了生產。但是,這種關聯度不是很大, 主要還是由於廢紙荒引起的。」
與上述觀點一樣, 接受記者採訪的金先生,認可環保督察的助漲因素,但將主要原因歸咎了廢紙荒。金先生執掌的紙企,是富陽地區一家規模較大的造紙企業,旗下控股的造紙企業多達10餘家,產能合計120萬噸/年,佔據了富陽造紙行業近1/6的產量。
紙荒危機溯源
今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浙江、山東及吉林等8省市,進行了為期一個月左右的環保督察。從時間點來說,環保督察的時間與本輪紙價上漲正好重疊。但是,富陽造紙企業,將本輪紙價上漲的導火索,歸咎於7月環保部的另一次專項檢查。
「這一波的上漲,雖然也是環保因素,但主要是環保部對全國範圍內1792家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進行的檢查。」孫先生稱。
據了解,7月初,環保部對來自27個省(市)的420名執法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培訓結束後,組成60個檢查組, 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一個月的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這次行動採取異地交叉、屬地配合的方式展開。浙江地區的執法人員,被派遣到北方省市。」富陽當地人士稱。
根據環保部網站7月30日通報顯示,截至7月29日,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現場檢查工作已基本結束,共檢查企業1792家。其中,對1074家企業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佔檢查企業總數的60%。
廢紙荒與7月份環保部的專項檢查有何關聯?孫先生稱,「按照以往的慣例,每月中旬,環保部會審核一批『進口廢紙批文』。但是,這次專項行動過程中,就沒有再批覆過。從7月至今,沒有下發過一張批文。這樣一來,進口廢紙的供應就縮小了」。
在採訪期間,記者也見到了一份現在對於紙廠「彌足珍貴」的進口廢紙批文。該紙廠稱,「這張批文的進口廢紙數量總計是5000噸,由於上半年每個月都會從國外採購進口廢紙,現在只剩下100多噸的額度可以用。用完這些,就沒了。」
不僅進口廢紙批文沒有下發,還部分企業已經下發的批文被回收。上述金先生稱,「在富陽地區,就回收7萬噸進口廢紙批文。進口廢紙的額度一上繳後,大家都知道,進口廢紙的供應有問題了」。
進口廢紙對國內造紙企業意味著什麼?紙漿是造紙的原料,依照原料來源主要分為木漿、廢紙漿和非木漿。我國的紙漿產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對國外依賴度較高。
中國造紙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紙漿消耗總量9797萬噸。其中,木漿2877萬噸,廢紙漿6329萬噸,非木漿591萬噸。從紙漿來源上,木漿消耗中的1881萬噸為進口,佔比65.07%;廢紙漿中,進口廢紙原料製漿2308萬噸,佔比36.47%。
原料採購飢不擇食
廢紙對於造紙也來說,就是工業糧食、生產原料。遲遲未見下文的進口廢紙批文,對造紙企業帶來了怎樣影響?記者在富陽的所見所聞而得到的答案是,原料荒已經相當普遍。
在中國歷史上,蔡倫絕對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因為他和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蔡倫雖然沒有出身在富陽,但造紙業卻將二者聯繫起來,富陽人將當地紙廠最集中的主幹道,命名為 「蔡倫路」,據此不難看出當地造紙業的繁榮。
在富陽這個造紙重鎮,蔡倫路是一條長達數公裡的主幹道,兩側還有數條望不見底的岔路,大大小小的紙廠,沿著這些道路依次鋪開。也許是由於造紙廠的臭氣太重,富陽紙廠的行政辦公樓,基本都是緊挨著馬路。
「廢紙原料,現在真的很少了。」話到此處,孫先生起身走向窗邊。「原先,樓下路邊到處堆的是廢紙,現在你看看,連紙廠裡面的倉庫都空了。我們廠裡面的廢紙庫存,最多的時候有1.8萬噸左右。現在的廢紙儲量在8500噸左右,其中進口廢紙約6000噸,國內廢紙2500噸不到。」
或許是由於廢紙不值錢,富陽部分紙廠的廠庫,站在馬路上也能窺見一二。但是,不論是深入紙廠廠房探訪,還是在路上眺望,紙廠的倉庫已現大面積缺貨。在部分企業的廢紙倉庫,堆放的廢紙幾乎可以忽略。
在實地走訪時,一家紙廠工作人員稱,廢紙不怕淋雨,也有沒保質期。以前行情不好的時候,倉庫裡,廠區空地,甚至廠外空閒地,都會堆放著廢紙。現在隨便一看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空的。
紙廠鬧原料荒,自然會引發廢紙的搶購。廢紙價格,一般在1150-1200元/噸,去年最貴的時候,富陽地區到了1950元/噸。但今年3-4月份,跟隨成品紙價格,又跌回到了1030元/噸。但是,從5月份開始,廢紙價格就開始慢慢上漲。近期,價格已經到了2800元/噸,在其他地區,A級廢紙的價格,已經突破了3000元/噸。
「原來,廢紙價格漲到2000元/噸,絕對不會去收購。但是現在不同了,進口廢紙的批文沒有明確前,造紙企業只有去搶國產廢紙。」黃板紙的價格暴漲,讓孫先生感到意外。
據了解,為了收集廢紙貨源,現在富陽的部分造紙企業,已經專門成立廢紙採購小組。另外,從收購價格來看,除了按照市場價收購外,還會給予額外獎勵。從外地運過來的廢紙,運得越多獎勵越多,一般的做法是加價30元/噸。
當然,在這一輪的廢紙搶購潮中,部分紙廠也遭遇了難言之隱。紙廠時不時遇到經銷商往廢紙裡面摻雜其他物品,比如廢鐵、摻水等。為何會出現這種亂象?以前,紙廠在收購廢紙時,會仔細驗收;而且廢鐵價格賣得貴,也不願意往廢紙裡面塞。但現在不同了,大家都在搶購廢紙,如果眼前的這一車廢紙你還猶豫、認真檢查 ,別人可能就已經搶走了。
規模型紙企,一般自備紙漿廠。而普通小紙廠,所需紙漿只能外購。在富陽地區,紙漿廠的數量大概6-7家。作為造紙的必需原料,紙廠對紙漿的需要,同樣到了如饑似渴的程度。
在記者隨意走訪時,巧遇一輛載滿紙漿的貨車,停靠紙廠的大門口。貨車司機稱,原來正常的上班都是從早上7點開始,現在大家缺貨,他每天凌晨3-4點就被老闆叫起來去紙漿廠拉貨。但即便如此,每天卡車的運輸次數,還是減少了1/3。
一些細微的變化,也可以看出紙漿的緊缺。這位貨車司機說,其他的不說,看紙漿的含水量就可以了。現在,紙廠對紙漿廠的貨要求放寬了很多。以前,從紙漿廠裡面運出來的紙漿,上面可以直接站人,現在踩上去,肯定陷進去了,水分含量太高了。
貨車司機的一番話,讓記者明白為何驅車行駛在這個造紙重鎮,馬路上到處是溼漉漉的。停靠在這家紙廠門口的貨車,紙漿裡面水,正在譁譁的往外洩。貨車司機說,「要等水流幹了,才能開進倉庫裡,否則會影響其他紙漿的堆放。」
四季度形勢更嚴峻?
自8月以來,白卡紙出廠價,短短一個月從3000元到了4500元,漲幅達到了50%。如此犀利的走勢,令不少富陽造紙商直呼「前所未有」。
那麼,目前的紙價算不算貴?孫先生以富陽的白卡紙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般來說,生產一噸成品紙,需要化工原料450元、電250元、汽200、人工工資100元、排汙費70元、垃圾處理費30元、計物件50元、包裝物20元、稅收150元。另外,還有財務費和場地租賃費。
孫先生稱,整體算下來,造紙廠生產一噸成品紙的成本,大約1500-1600元/噸。白板紙的廢紙原料是黃板紙,目前黃板紙的市場收購價2800元/噸。兩項成本合計起來,大約4300-4400元/噸。目前,市場上白卡紙賣4500元/噸,每噸賺100-200元不多,但對於動輒幾十萬噸產能的造紙企業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行情了。
「毫無疑問,紙價在這一輪上漲過程中,是廢紙引領成品紙上漲」。不過,孫先生同時也指出,市場對成品紙的需求,應該沒有現在表現得這麼強烈。買漲不買跌是中國人的傳統,看到紙價上漲趨勢,中介商自然會囤貨惜售,加劇成品紙供需緊張關係。
對於紙價下一階段的走勢,富陽造紙界人士觀點幾乎一致。比如,掌控著富陽近1/6產能的金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從庫存來說,集團旗下子公司的庫存,每個公司也就1000噸左右,這樣的庫存,已經很少了。
不過,較庫存而言,富陽造紙企業更擔心進口廢紙的斷供。孫先生稱,從現在開始到今年年底,廢紙原料的緊張看得見。如果環保部現在放開進口廢紙批文,國內紙廠可能會通過對路上進口廢紙的加價,解決一部分原料,但是緩解不了供需矛盾。「重新裝運已經來不及了。按照以往的慣例,進口廢紙需要3個月的周期,這時下單風險太大,而且不可能大量下單。」
3個月的進貨周期是怎樣來的?孫先生解釋稱,拿到進口廢紙批文後,需要7天的時間開信用證,然後向國外廢紙收購商下單。國外備貨需要時間,正常的話需要1個月,走海運路上需要漂1個月多月。這樣一來,從採購到進口廢紙到岸,就得花費了3個月。
關鍵是,環保部下發的進口廢紙批文的有效期,按每年年末為截止日期,超期視為無效。因此,接受記者採訪的富陽造紙商,對今年進口廢紙的供應,已經不抱希望。金先生說,現在,只能期待2018年的批文能正常下發,這也意味著從現在開始,有3個月左右的真空期。後面的廢紙,肯定是缺的。
或許對廢紙荒的預期較為確定,目前,國產廢紙的經銷商們,也在囤貨惜售。一家造紙企業表示,「黃板紙,原來我們公司一天可以收300噸,現在一天只能收到100多噸。這樣的採購量,還是在價格放上去後換來的,這顯然不正常。」
「現在黃板紙的最高價是3000元/噸,很快會突破到3500元/噸。」金先生稱,目前,紙廠還有一點餘糧,一是庫存,二是部分企業還有尚未用完的進口廢紙額度。9月、10月兩個月,廢紙供應相對會好一點。但是,已經緊張成這個樣子,11、12月份會緊張到什麼程度,現在很難想像。
(編輯:劉駿)
戳這裡,下載e公司APP鎖定上市公司實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