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服、和服都是受到漢服影響,為何日韓傳統服飾的繼承比中國好

2020-12-15 歷史小同學

文化開啟了對美的認知。 ——愛默生

五千載歲月悠悠,八千裡錦繡河山。古老的東風文明歷經歲月洗禮而屹立不倒,為周邊的日本、韓國提供了學習的佳作典範,最終使得日韓成為漢文化圈的一部分,其中較為突出的影響便是人們的傳統服飾方面。

在古代,和服與韓服在漢服的影響下形成獨到風格,而中華文化飽經滄桑與戰火,傳統的漢服現如今已難覓其蹤。伴隨著日韓文化的強勢崛起與輸出,和服與韓服已經深入本國民眾的內心,隨處可見穿著和服、韓服的當地民眾,已然成為節日裡的一道靚麗風景。

近年來漢服雖然在中華已有復興之勢,而日韓傳統服飾的繼承比中國要好多。

溯本求源:華夏衣冠,萬國來朝

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漢唐時期達到了巔峰,唐朝尤甚,文化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當時,漢文化被周邊國家推崇景仰。那時的日本就已經派遣大批留學生來到大唐工作、學習,並將他們在大唐學到的文化帶回母國,助力母國的文化發展。

尤其在服飾方面,唐朝時期的漢服為日本和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彼時的日本人民喜好唐朝的詩歌、音樂、服飾等各種文化,在結合本國的國情上,最終做出了改良,形成了今日的日本傳統民族服飾——和服。

韓國的韓服在王氏高麗王朝時期初見雛形,通過吸收歷代漢服的特色,結合本國的文化發展,最終成型於朝鮮王朝時代,這一時期,中華處在明清兩朝,尤其受明朝衣冠的影響,韓服才能最終得以成型。

今日的韓國,即便是在平日裡,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穿著韓服的人們,韓服以它獨特的優雅、華美受到韓國各個年齡段民眾的喜愛,並且隨著「韓流」向世界強勢輸出,韓劇《大長今》的熱播便是強力的佐證。

服飾的繼承與發展不可斷章取義,需要結合當時當地的文化發展來看,在古代中國,由於漢文化的強盛,此時的漢服幾乎徵服了漢文化圈民眾的內心。

後起之秀:平步青雲,光環圍繞

日本自古以來生存環境惡劣,因此日本人民從來就飽含憂患意識,強烈的憂患意識迫使他們不得不往外發展,在此過程中,日本以極低的姿態對其他文化進行模仿學習。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學習西方的藝術文化,但是並未拋棄本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言以蔽之,明治維新真正做到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後,隨著日本國力的強盛,逐漸徵服了周邊國家,民族自信心可謂達到頂峰。

日本向來喜好對賭國運,由於在韓戰中分享到了巨額戰爭紅利,日本的經濟在戰後高速發展,與之而來的便是本國人民對文化和民族的強烈認同。在這一趨勢下,不難理解為何和服依然被日本人民所喜愛,主要由於全體國民對本國文化的自信使得他們可以挺直腰杆面對世界。

韓國民族成分單一,從古至今並未被外族統治,此外,在經歷「漢江奇蹟」之後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這其中,韓流文化的強勢輸出為韓服在世界的推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任何時代,經濟的強盛帶來的必然是文化的強盛,近年來韓劇的熱播便是有力證據。韓國人的民族認同感非常強烈,在海外,甚至可以說是最團結的亞裔民族,強烈的文化認同感使得他們對本國的傳統服飾倍加推崇。

得益於韓流文化的對外輸出,韓服已然成為韓國的一種精神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符號今日已經愈演愈烈,成為韓國民眾心中的神聖寄託。

相比漢服,和服與韓服雖然作為後起之秀,如今在本國已經成為一種信仰,這主要得益於兩點:日韓民族成分單一,從古至今,並未被外族統治,因此本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原汁原味的保留到當代。

二戰後的日韓經濟發展強盛,國力大大提升,因此為文化的強盛提供了溫床,文化的強盛最終帶來本國人民對自身的認同,由此可見,和服與韓服能得到良好的繼承也就不足為奇了。

歲月變遷:虎落平陽,鳳入牢籠

古代中國,服飾的地位非常重要,除了滿足人們日常基本的禦寒取暖遮羞之外,還追求審美意趣,因此服飾代表了一種文化符號,不僅是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文明發達的外在表現。因此,中國便有了「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稱。

人們談吐之間,力求典雅高貴,服飾很好的滿足了人們這一訴求。

在歷朝歷代,隨著國力的強盛,必然帶來物質的豐富,由此引發人們對精神的追求,而衣食住行是人們的基本生活訴求,因此服飾即可作為一種精神表達的文化符號,但是朝代以及統治階級的頻繁更替,並不利於服飾文化的凝聚。

在中國古代,華夏大地一直讓外族垂涎三尺,伴隨著多次的外族入侵,傳統漢文化如歷史周期一般,定期出現斷層,導致每一朝代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外族統治者也會為了加強自身統治而對服飾做出修改,因此各朝的服飾各有千秋。

此外,中國古代禮制繁多,不同社會階層穿著的服飾也受到禮制的影響,比如針對士農工商四大階層,每個階層的服飾都有嚴格的禮制要求,不可逾越。以上兩點原因,這使得人們對漢服較難形成一種固定的印象。

1644年,滿清入關以後,清朝統治者為了削弱漢族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實行了「剃髮易服」政策,傳統的中華服飾幾乎被毀滅殆盡。在滿清統治的200多年間,傳統漢服似乎早已灰飛煙滅,這幾百年的滄桑歲月,使得後人已經無法理解傳統漢服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隨著清朝的沒落,西方文化大舉入侵中華,使得人們的民族自信心幾乎降到了冰點,對本國傳統文化的鄙夷似乎在當時已經成為潮流。

當代,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漢文化終於如一顆明星冉冉升起,然而,幾百年來造成的社會文化偏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觀,所以,漢服的復興之路坎坷崎嶇,需要全民族的認同以及包容。

時至今日,和服與韓服在本國普遍流行,究其原因,與兩國民族成分單一、人民對本國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密不可分。

而這種強烈認同感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帶動文化的強勢輸出,最終這些又反哺至國內,體現在本國人民對文化的自豪。在此基礎上,和服與韓服得到了良好的繼承,成為人們業餘生活中的精神寶庫。

眼下,雖然和服與韓服在本國繼承的比漢服要好,但是中華文化已經處在復興的關鍵階段,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必然也帶動本國人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因此漢服作為傳統服飾的復興,也必將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漢服不僅是漢族傳統服飾,而且還是和服和韓服之母!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例如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而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有著幾千的歷史,比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歷史還長!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滿清的「剃髮易服」,漢服承載著整個民族的記憶:那些輝煌過的和那些心酸的……漢服不是特指漢朝的服飾,而是漢民族的服飾,包括了先秦到明末漢族人穿的服飾!漢服也不全是大家看到在影視劇上看到的寬衣大袍,這大部分是漢服中的禮服。古代漢族人日常一般穿的是窄袖或者裋褐。
  • 教你如何分辨漢服、和服和韓服
    從秦漢時期開始,中國的文化就一直在影響著全世界各個地區,甚至包括中亞和地中海地區,而到了隋唐時期,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並且厚往薄來,從來都不幹預他國的內政,讓隋唐周圍的各個國家都對中國俯首稱臣,並且還要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
  • 三張圖告訴你,漢服、韓服、和服究竟有何區別!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你對漢服了解多少呢?中國文明源遠流長,自秦漢時起,中國就一直影響著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地區,甚至中亞以及地中海地區。再比如,中國的傳統服飾——漢服,在古代也同樣影響著周邊國家的穿著,甚至現在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何謂漢服,何謂和服,何謂韓服了。「漢服」顧名思義,是指漢族傳統服飾的意思,而非狹義上的漢朝服飾。當漢服傳至朝鮮半島之後,與當地本土服飾發生融合,產生了於漢服略微不同的「韓服」。
  • 為什麼你穿漢服出去會被人誤認為是韓服或和服?真實原因很簡單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裝,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西歐有西裝,而我們中國,理所當然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漢服。那麼既然中國有漢服,那為什麼現實生活很少見到有人穿呢?現在即便是有人穿漢服上街,也會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和服或韓服,這是為什麼呢?
  • 和服韓服與漢服,中日韓民族服飾對比
    在此期間日本政府多次遣派使節來中國學習服裝的款式制度和織造技藝,甚至日本的服飾顏色搭配也是嚴格按照中國的五行學說制定的,從現代日本傳世文物及畫作中都能夠發現,日本服裝很長一段時期是完全照搬中國漢服的款式的,沒有任何變化。
  • 日本和服很流行,還是從漢服中學習而來,為何漢服卻難以推廣
    東亞三國同屬於儒文化圈,很多觀念都十分相似,比如三國都講究禮儀,愛好學習,但是在對傳統服飾的繼承方面,中國卻和日韓完全不同。在日本,和服和現代服裝並沒有什麼區別,在任何場合下都可以穿,而且已經成為民族特色;在韓國,韓服的使用雖然沒那麼普遍,但是也不會引起過多關注;可是在中國,卻很少有人穿漢服。日本和服主要從漢服中學習而來,至今依然很流行,為何漢服卻難以推廣呢?和服和茶道一樣已經成為日本的標籤,和服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和現代服裝不相上下。
  • 和服?漢服?韓服?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其實在唐朝時期,日本和中國來往密切,而日本服飾就在那時受到唐朝漢服的影響更多。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介紹完和服,下面就是韓服了,韓服為朝鮮族傳統服飾。韓服跟日服一樣,也深受漢服影響,韓服乍一看跟我國隋唐時期的齊胸襦裙有些相似,都是上衣窄而裙子長。而韓服的起源也確實是源自於漢服(雖然他們不願意承認),古時候的朝鮮半島是中國的屬國。明朝時期,大明作為朝鮮的宗主國,經常賜一些金銀衣物送給朝鮮。而朝鮮國王和大臣的衣服樣式都是仿製明朝官方,而韓服就是依照漢服樣式而做的朝鮮本土服飾。
  • 他國服飾和服,與中國傳統的漢服,到底有什麼關係
    他國服飾和服,與中國傳統的漢服,到底有什麼關係去過日本的人一定知道,許多日本人在假日都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即和服。對於和服,很多朋友都比較陌生,甚至分不清漢服和和服的區別。幾年前,「愛國青年」誤把漢服當作和服。
  • 終於認識了漢服,比起和服和韓服,原來它們的區別在這裡
    圖片來源於網絡韓國和朝鮮的韓服、日本的和服,都是從中國的漢服發展而來。韓服是以中國明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和服是以中國唐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所以三種衣服外觀相似,在漢服還未被普及之時,也難免會被誤解。而和服配有腰封,腰封寬且長,在背後打結,結很大,以至於很多人以為那是個背包。漢服的線條是流暢的曲線,顯得婀娜飄逸。和服的線條是直線,像幾個大方塊組成的,顯得呆板拘謹,上下一樣粗,不顯身材。漢服和韓服韓服,本作朝鮮服,是朝鮮半島的傳統民族服飾。最早的韓服是從三國時代演變而來,而後受到唐代服飾的巨大影響。
  • 中日韓越四國傳統服飾,網友驚呼:怎麼跟中國的漢服這麼像?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他引領著東亞這片區域的服裝文化,素有「衣冠上國」的稱呼!「有禮儀之大稱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見漢服對華夏的重要性!滿清入關,剃髮易服,漢家衣冠從此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和服是大家所熟悉的,大家羨慕日本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但是忘記了和服是起源於漢服啊!和服又名吳服,也就是說和服是起源於中國吳地,公元607年,日本開始派遣大量學生和僧人出使唐朝,全面學習唐朝制度文化,其中包括了服飾!
  • 不要在羨慕別人家漂亮的和服,韓服了!我們有更完美的「漢服」!
    漢服,又稱漢裝、華服,是漢文化的重要代表。最近國內開始興起了一股「漢服文化」的熱潮,短視頻分享網站,網絡直播等都出現了漢服的影子,似乎一夜之間夢回漢唐。其實在宣揚民族服飾文化方面,亞洲的其他國家要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最著名的當屬和服和韓服。
  • 漢服、和服、韓服請別再分不清楚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漢服」一詞的文物記載最早見於《馬王堆三號墓遣冊》: 簡曰「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中國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
  • 不懂漢服被鄙視,漢服、韓服以及和服有什麼區別
    前幾日看到一個新聞說一個人因為不認識漢服而誤認是韓國服裝而被漢服愛好者鄙視,那麼漢服、韓服以及和服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首先不論是韓國的韓服還是日本的和服都是從中國的漢服發展而成。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華服、漢裝。漢服的設計思想是以華夏禮儀和文化為中心。漢服起源於皇帝,源自黃帝制冕服,在周朝時期形成體系。從外形上看,漢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類型。
  • 韓服和服與它相比一個天一個地,日本人韓國人這次再也不能驕傲了
    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度成為流行。然而人們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很多人甚至覺得漢服沒有韓服、和服美。真正的漢服裡藏著的是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和服、韓服根源上都是從漢服演變而來。 小編來給大家補充漢服知識,讓大家對漢服有更多的了解。
  • 日本和服,韓國韓服,越南奧黛,近代旗袍——都源自漢服
    和服,即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我們常見的這種是浴衣,是輕便、日常版的和服,不過也可以穿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中。圖為新垣結衣和服照。大家都知道和服源自於唐朝時期的漢服,所以日本人也稱之為吳服,即來源於中國吳越地區的服飾。
  • 中國漢服有哪些特徵,對日本和服、韓國韓服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段宏剛漢服是對中國漢族人傳統服飾的統稱,又稱作漢裝、華服、漢衣冠。「漢服」一詞最早出現於《漢書》,曰: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漢服帶一個「漢」字,會讓許多人誤以為漢服起源於漢朝,特指漢朝的服飾。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早在漢族的前身——華夏民族時期,也就是三皇五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漢服的雛形,再經過周秦漢唐的發展,漢服的形制和款式日漸豐富。
  • 來自漢服小夥的吐槽:說韓服的我忍了,說和服的什麼鬼?
    中國網友則一頓劈頭蓋臉:沒文化,居然穿韓服!韓國網友則在討論:明朝漢服屬不屬於韓服呢? 三觀尚可的老向表示:兩邊都沒眼看,太丟人! 事實上,類似的尷尬事情層出不窮、屢見不鮮。
  • 我們漢族的傳統服飾—漢服!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運動時至今日也有十七年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對漢服是不是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有很大的疑問。有人認為漢服不能代表漢民族傳統服飾,因為還有唐服、宋服、明服等,其實漢服不是單指漢朝服飾,包括了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明末清初的「剃髮易服」中間幾千年的服飾體系,就跟漢族被稱為漢族,而不是包括唐族、宋族、明族等!漢服有著自己的基本特徵,如中縫、右衽、繩系等,但是根據這些特徵會衍生出很多其他每個朝代的特徵,如唐朝時期的齊胸襦裙、宋朝時期的對襟褙子、明朝時期的立領。
  • 漢服、和服、韓服怎麼區分?幾個小細節教你識別
    才子曹植用短短幾句便勾勒出了漢服輕盈飄逸之美。在服飾界中中國的服飾有著很高的地位,比如女生的旗袍,還有男生的中山裝,這些衣服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行輩分特高。但漢服不一樣,漢服的品類繁多,對於漢服來說,我們熟知相似的有和服、韓服等,這些和漢服都是較為相似的,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吧。
  • 漢服對日本韓國服飾有多影響?韓國:為什麼都有中華文明的影子?
    在這些中,漢服同樣影響他們自身的服飾,看起來和漢服挺像的。看看漢服對韓國的服飾影響。在韓國,為了區別中國漢服,他們稱自己的服飾叫韓服,古代叫高麗服。看過韓國的服飾,它和朝鮮的一樣。而韓服是在唐朝時期,中國的漢服和新羅王國時期的本土服飾的融合。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融合,改進,於朝鮮王朝時代成型,也就是如今我們常見的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