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馬踏飛燕為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現為中國旅遊圖形標誌,既體現了中國旅遊文化的深厚低蘊,而且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騰飛!
「探尋絲路 揭秘甘肅」——「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農廣看甘肅「大型採訪活動精彩在路上,第三天來到河西走廊東端、古絲綢之路要衝的武威市。
武威,古稱涼州,文化底蘊深厚,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裡設郡置府。早聽說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從這裡出土,作為山東鄉村廣播《美麗鄉村遊》的主播飛揚,一到武威就興奮起來,懷著激動又崇敬的心情,來到雷臺景區。
「馬踏飛燕」造型是一匹頭微左揚、昂首嘶鳴的天馬,左側兩足後曳、右側雙足前探,騰空疾馳而行,其右後足下的飛鳥回首注目驚視……這件把天馬行空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的青銅雕像,就是上世紀60年代末出土於甘肅武威一座東漢古墓的精品文物。
雷臺景區運營副總劉林介紹說,馬是古代陸地上速度的象徵,而燕子是天空中速度的象徵。馬踏在飛燕身上,有一種「天馬行空,無所羈縛」的感覺,藝術價值比較高,寓意中國旅遊業前程似錦、一往無前。
雷臺景區運營副總劉林劉林接受採訪
武威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除了「馬踏飛燕」,還有舉世聞名的珍貴國寶西夏碑、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等。武威市旅發委副調研員馮知朝表示,武威旅遊資源優勢體現在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歷史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武威目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城。
武威市旅發委副調研員馮知朝接受採訪
2018年以來,武威市涼州區把文化旅遊產業定位為支柱產業來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培育建設特色景觀旅遊鎮村,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普康田園綜合體作為一家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綜合體,就是其中代表。
先來欣賞一段視頻,你能想像這是甘肅的鄉村嗎?
你沒看錯!這裡就是武威市涼州區永豐鎮的鄉村,這裡就是普康田園綜合體。普康集團董事長馮淑剛介紹,普康田園綜合體以發展戈壁農業為突破口,以農民合作社為載體,以「重生態、重環保、重綠色、重健康、重可持續」為發展理念。聚焦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文化旅遊業,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發展目標。
普康集團董事長馮淑剛介紹田園綜合體
目前核心區主要規劃建設戈壁農業實驗示範區、標準化戈壁灘羊養殖基地、生態食材深加工基地、酒文化展示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及國防教育營地、水上大世界、西夏大營、涼州美食一條街等板塊。
2018年普康集團計劃投資1.63億,建設戈壁農業示範區、有機蔬菜生產基地、民俗文化旅遊度假村、有機肥加工廠、大型沼氣池等,帶動周邊村民共同發展。
看過了國家級文物「馬踏飛燕」,普康集團投資的田園綜合體,你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大景區、大農業,武威的鄉村也會這麼美嗎?先給大家上一組圖。
是的!這就是武威地地道道的農村。武威市涼州區雙城鎮雙城村南安社區村民賀兆玉一家住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他說自從住進樓房,生活便利多了。家裡安了地暖,冬天不冷,做飯有了燃氣灶。天氣好的時候,經常坐在陽臺曬太陽、喝喝茶,這是以前沒有想過的生活。
武威市涼州區雙城鎮黨委書記蔡龍介紹,2018年雙城鎮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城鎮建設」為契機,以治理「三亂」,實現「四化」、「六有」為載體,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武威市涼州區雙城鎮黨委書記蔡龍接受採訪
涼州區永昌鎮編制了《「美麗鄉鎮」改造工程初步設計方案》,在建設過程中做到能保留的儘量保留,能改造的適度改造,有效利用資源,降低建設成本。永昌鎮鎮長張開堂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廣泛採納群眾意見,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享機制。
永昌鎮鎮長張開堂接受採訪
改革開放40年,武威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做大全域旅遊。昔日的涼州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的美稱,今日的涼州成為絲綢之路黃金旅遊帶上的明星旅遊城市。河西走廊獨特的文明和風光,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客,也讓世界認識了新涼州。
飛揚小課堂
昨天微信中飛揚手中的植物是甜葉菊,你猜對了嗎?
甜葉菊
甜葉菊,中藥名。為菊科澤蘭屬植物甜葉菊的葉。原產於南美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高山草地。現北京、河北、陝西、甘肅、江蘇、福建、雲南等地均有引種。具有生津止渴,降血壓之功效。主治消渴,高血壓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