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導致兒媳寒心的,往往是婆婆這樣的行為,做過一個,心就很難再暖熱了
俗話說,清官難判家務事。
通常,婆媳關係不好一般來說都是因為婆婆控制欲強。
但你一定也沒想到,也有媳婦控制欲強的。以下兩個讀者來信說明,控制欲不分年齡啊。
兩位婆婆的偏心,讓多少兒媳想離婚。
讀者一:婆婆去照顧生病的女婿,是老了指望女兒女婿養老嗎?
我老公的親姐夫,最近身體不舒服,動了小手術,我家婆天天去看望,住五天院,她白天照顧了三天,後面幾天還要去。
我老公親姐剛找的工作,請假不好請,我最近因為家裡有事,辭去了上一份工作,目前在找工作中。
我家裡兩個小孩,女兒四歲多讀幼兒園,兒子兩歲多在家。
我不明白為什麼婆婆這麼積極地去照顧一個女婿?是老了指望女兒女婿照顧嗎?
我和婆婆平時也算還好,互相尊重的那種,我在家,不管是老公面前還是公婆面前都比較有話語權。
另外,他姐夫的媽媽,在市裡幫他們帶小孩,兒子讀小學,女兒一歲多;他姐夫爸爸在鄉下有很多農活,都沒空。
點評:我覺得你太斤斤計較了,你孩子有你在家看著,人老人家女婿住院沒人照顧去照顧幾天就這麼多抱怨,你就保證你家從從前到往後都不需要姐姐姐夫幫忙麼,怎麼就扯到養老的問題上去了,難道你的意思是老人家如果要你們養老就得和女兒女婿不再往來?
個人感覺還是將心比心比較好,換位思考如果是你遇到了事,你媽媽不來幫忙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會是很麼感覺
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如果你兒子女兒長大了女兒這種情況你不心疼?再說又沒讓你去伺候病人,也沒讓你幫姐姐家帶娃,更沒讓你出錢,不明白你著急的啥?
婆婆心疼自己的女兒住院幫著照顧照顧,有事幫著補貼補貼,誰弱就心疼誰,人之常情啊!你也是母親有子女,以後你子女的配偶跳出來指責你應該怎麼對兒女,你怎麼應對?
照顧女婿我覺得沒啥問題,你暫時沒工作,家裡孩子自己帶,(其實本來也沒說孩子一定要老人帶啊)那邊有人病了,姐姐又是新入職,對方親家母要照顧倆小孩不能去也可以理解。剛好你自己能帶小孩婆婆才去照顧女婿,過去幫幫忙很正常吧,家人不就應該相互幫助嘛。又不是讓你去照顧你姐夫。
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個都過得好,誰的日子過得差點,就會幫補誰多一點,並不是偏向。以後你孩子們大了,就會慢慢體會到了,當父母的真的不容易。心裡其實是一樣愛,但愛的表現不同,孩子需要的不同,獲得的也不同,感受到的不同。
作為兒媳,有想法讓老公說,如果連老公都搞不定,就更別指望搞定家公家婆了。和老公才該是最親的一家人,其他的,別人給,該感恩,別人不給,你也沒辦法。
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親兒子親閨女才是可以依靠的,兒媳啊姑爺啊什麼的,對老人好就是福氣,對老人不上心不積極也是正常,說多幾次,正常的老人就知道希望兒媳付出,是先要自己先對兒媳付出的了。
讀者二:公婆重女輕男,偏心大姑子,我心裡不平衡。
公婆兩女兒一個兒子,重女輕男,尤其大女兒是家裡的寶。
因為她曾經開過顱,離過婚,引過產,所以婆婆倍加心疼。
公婆明著暗著補貼她,又因為大女兒有兩兒子,婆婆N次在我面前說大姑姐命苦,又有兩兒子怎麼過日子這種話。
她擔心閨女養不活她兩外孫,自己兒子生不了孩子倒不著急。
婚後第六年我們試管生了個兒子,試管的費用公婆一分錢沒出就算了,
還總是在產後跟我說生兒子有什麼好,將來得買房娶媳婦,比起來還是女兒貼心,老了有人送好吃的這種話。
氣人的是她兒子老實巴交,在外頭又報喜不報憂,而大姑姐快40的人了,兩個兒子的媽媽了還在啃老。
每次有麻煩都回娘家跟父母說,婆婆為他們兩口子撞車被告的事上火輸了三四天液,這個貼心小棉襖也不覺得她媽媽是為她病的。
婆婆在家裡一手掌權,她就認為女兒永遠都親,兒子結婚了就成外人了。
好多事不能一一詳述,總之這姐弟仨,女兒永遠有麻煩,老爹老媽隨時為女兒備戰,而兒子就是盤涼菜!
點評:一般情況下在老人家心中,哪個子女弱勢一些就會多補貼一些這是正常現象,通過你的描述,你和你老公經濟條件應該不錯,老人家如果是用自己的錢,不是要求你們去補貼大姑姐,我覺得你該想開一些。
至於說婆婆不關心兒子生育的事,感覺像雞蛋裡挑骨頭,好多媳婦被婆婆催生催得煩死了,你還埋怨你婆婆,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但是作為女人的話,應該體驗過女人在社會上要混的好比男人難多了,尤其是引過產離婚拖娃的。
婆婆心疼這女兒我覺得情有可原,當然她啃老是不應該。
但是做母親的人等你長大了,看到自己女兒過得慘也會心疼的。
父母都是哪個過得差點弱點就希望幫助那個多點。
至於,重女輕男的問題,是公婆沒有花同樣的心思在你身上所以覺得不公平,心態失衡了,沒必要。另外,你跟你老公試管為啥要你婆婆給錢?或許,你從骨子裡認為婆婆應該重兒輕女才是心病根源吧?
你應該大度寬容點,比起那些受婆家和丈夫氣的媳婦,你的情況好太多了。
哪有媽媽不疼女兒的,誰能力差偏袒誰這是人的正常根性,更何況沒有涉及你的利益,過好自己的生活,換位思考下。
【結語】
我也不太明白這兩位讀者有什麼不平衡的。婆婆她自己的錢她自己的力量願意給誰就給誰,同樣身為兒媳婦的我,只盼婆婆不要動不動就找事,就爆粗口罵我就行了!她的一切我不眼紅。
或者,等你自己以後就明白父母心了,
哪個孩子過的不好自然會多惦記幫襯哪個,你去開個顱,離個婚,引個產,再帶倆個兒子試試,看你媽會不會也心疼你操心你。
親情在你們看來太廉價了,只有利益才是你們喜歡的,
你們怎麼教育你們的子女相親相愛。
在媳婦看來婆婆對她不好,遠不如對自己女兒。
可站在婆婆的立場,媳婦哪天真的像女兒對媽那樣對她?
捫心自問,媳婦又有哪天真的拿婆婆當親媽了?
你看婆婆不爽,是因為自己心裡有欲求,想要公婆多多照顧你們,無論是出錢還是出力,覺得是兒子就應該多被照顧。
假如你是公婆的女兒,你又會不一樣的想法。這種欲求才是導致心態失衡的根本原因。
公婆有自己的自主權,無論是金錢還是體力都有自主自配權,應該給予充分尊重。
格局要大,心胸要開闊,眼界要長遠,他們不過是因為婚姻而聯繫更緊密的熟人罷了,不應該有非分要求。
自己有需求,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多掙錢。照顧寶寶忙不過來就請人,為什麼要等著別人給予,他們該做的都做到了。
人與人之間緣分有深有淺,有善有惡,不可強求。
重男輕女,重女輕男,又有什麼關係,本質都是緣分深淺罷了。
另外,婆婆說兒子結婚了就靠不住了,為什麼這麼說,是不是平常生活中你的計較和欲求公婆早就發現了?自己也要多多反思。
當你靠譜,讓人放心,公婆自然對你放心對兒子放心,老人家了心裡都有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