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豬友巴巴
在農村,「兄弟巴不得兄弟窮」什麼邏輯,如今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人情世故往往要比城市裡複雜,在城市裡,人們流行用「貓眼」看人,可是在農村卻不是這樣!農村的鄰裡關係也是家庭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項,而在城市中,這種關係就比較的弱化!生活在農村,對於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來說,生活猶如閒庭信步,沒事時走上街頭,去和鄰裡嘮嗑,卻麥地裡看看莊稼的漲勢,這也是很多農村人的生活!
相比城市裡,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漠視,在農村,經常會有鄉親聚在一起,聊家常,打撲克,有時也會討論下村裡的新鮮事,也會暢想今年莊稼的收成,當然,相信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都會有些俗語比較感興趣!這些俗語,飽含了先輩的智慧,有時是對莊稼收成的展望,有些則是反映了人情生活,比如說「兄弟巴不得兄弟窮」,這句話是什麼邏輯,現在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每當老人談論起這句俗語,都會旗幟鮮明的有兩種立場,一種是肯定的,一種是駁斥的,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第一、【反對駁斥該觀點】
在農村,對於這句話,很多老人認為,應該是「兄弟巴著兄弟富」!理由是,作為親兄弟來說,一母同胞,雖然有「親兄弟明算帳」,但是,一方先富了,也能為兄弟在經濟和基礎上有所幫助,也有利於窮兄弟的創業或者工作,在親情上,相互扶持,在事業上互幫互助,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也說明了,兄弟之間是最值得託付的人!怎能巴著兄弟窮的,這樣對自己不利,又有啥好處呢?
第二、【肯定贊成該觀點】
在農村,對於親兄弟來說,雖然在兒時大家親密無間,但是,隨著各自成家,自己也有了子女和生活,因此,兄弟之間的感情也容易出現嫌隙!究其原因,不免有以下的問題!
首先,攀比心態造成的心理的扭曲,貧富之間的差異,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親兄弟來說,生活水平的不同,心態也出現了偏差,猶如是對於窮兄弟來說,想而未得,很容易出現埋怨,認為是兄弟富了,忘記自己了!也就出現了「巴不得兄弟窮」的問題。其次,父母愛不均,認為兄弟的富是父母造成的,忽略了兄弟自己的努力。貧富之間往往是在賺得了第一桶金後越做越大發展起來的,對於「第一桶金」,有時窮兄弟認為是父母幫襯的,由此產生隔閡,認為父母不均,也就巴不得兄弟窮了!
在農村,「兄弟巴不得兄弟窮」,這句話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在農村真的有這種說法呢,對於筆者來說,更傾向於「兄弟巴著兄弟富」,即便兄弟之間有嫌隙,但也應該尊重別人的努力,畢竟自己的幸福是自己創造的,與他人無關!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每日分享農村事,對於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