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數字代表什麼

2020-12-11 文逗的趣史

文章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數字代表什麼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

文/板橋

俗語往往都是通俗易懂的,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生活裡,或者工作中了解到一些俗語,這些老人的經驗之談,可能我們也會覺得迷信,也會有不靠譜的感覺,但是大部分俗語也還是有很多的道理和學問,這樣就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了。今天說的俗語就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這是什麼意思?這些數字又代表了什麼?

首先「凳不離三」,這個也算是以前古人追求的寓意,很多老木匠在製作家具時,喜歡把板凳這件家具的尺寸都帶上一個「三」,比如一尺三,兩尺三等等。

這就是因為古人覺得三是一個很吉祥的數字,表示忠義,比如桃園三結義等,其次就是「三」通「山」,有著靠山的意思,所以古人就喜歡把這個數字作為末尾。

其次就是「門不離五」,其實也是為了追求一個寓意才儘量把門的尺寸帶上一個五,這個寓意就是五福臨門,所以人們覺得門的尺寸帶上一個五是非常吉利的象徵,寓意很好,因此在製作門時往往用五為末尾。

最後就是「床不離七」,這個和上面說的兩個是一樣,也是說床的尺寸在製做時會儘量帶上七,這是因為「七」通「妻」,床不離七就是「床不離妻」。也是寓意家庭和睦,夫妻感情順利的意思,因此在床的尺寸就講究一個「七」。

其實這樣的俗語也還有很多,但是這類型的俗語就沒必要說迷信不迷信了,這和大家春節掛對聯一樣,都是追求一個好兆頭。

即便大家都知道沒有任何科學支撐,但是絲毫不影響人們去講究這些,因為這只是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美好嚮往,也是古人觀點的一種反饋,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相關焦點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02床不離七的來由先來說一說「床不離七」,這主要是表達了床的尺寸應為七,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單單是「七」這個數字呢這個就要從古時候說起,在以前「七」這個數是滿足所有身高要求的,各年齡段都很符合,且「七」與「妻」同音,代表著床上有妻子,床有七,代表著古時候人們對美滿家庭的一種嚮往。
  • 農村老人常說「登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是啥意思?
    為了方便記載和口口相傳下去,農村的一些生活規律、生產訣竅被總結成為俏皮話或者俗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個有關於農村木匠的俗語,「登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原來的農村如果想要一件家具,不會千裡迢迢的跑到城市裡去,既費時又費力,而且還貴。
  • 農村老人講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到底寓意著什麼?
    我們國家發展了幾千年,從古至今很多東西被慢慢的拋棄了,但是也有很多有道理,有依據的文化或者是生活方式存了下來,比如在農村就有很多的俗語,雖然很多人沒聽過,不知道,但是在家居設計的時候還是會自然用到的,那麼今天就要和大家講的是農村的一句: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如何理解?
    魯班在他那個時期發明了很多工具,像什麼公雞車,魯班椅、魯班鎖等很多讓人驚訝的工具,這些工具,你除了魯班超高的智慧。好了,我們言歸正傳,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來源自魯班書,在解釋這句話意思之前來說一下魯班,魯班書又叫缺一門,為什麼缺門呢?
  • 老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古代裝修有哪些講究
    老話說得好「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身」,在之前的農村啊,教育水平不高的時候,有一門手藝的話,也能養活家裡的人。今天,和大家說一句俗語,就和手藝有關,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我們來看看古人做東西都有哪些講究。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如何理解?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魯班對各種木匠活有具體要求:「凳不離三」是指木匠做木凳的時候,木凳的長、寬、高尺寸必須帶「3」。比如1尺3寸,3尺3寸,2尺3寸等等。帶「三」有什麼說講呢? 魯班認為「三」諧音「山」,這樣製作出來的凳子如「三山五嶽」,「穩如泰山」,人坐上去不至於摔倒。
  •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小時候,二舅就常常給我們念叨「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名句子,我們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二舅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是一種木匠文化,是從他們的老祖魯班爺那裡傳承下來的,說的都是各種木工活的尺寸講究。為什麼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呢?這些講究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是有源緣的。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 過去的長條木凳,可以讓好幾個人坐在一起。 長凳的長度,不能是一個整數,它的尾數要帶一個「三」,如二尺三,四尺三等等。 「三」作為數字,屬於離卦,離為火,火對應五德中的「禮」。
  • 《魯班經》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都是什麼講究?
    《魯班經》濃縮了魯班一生的技藝與智慧,古時候老木匠打造器具遵守的規矩,也就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就來源於《魯班經》一書。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古時候木匠們做的木質家具到了今天依然有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其技術可見一斑。
  • 《易經》的智慧:「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這句話既體現了《易經》的原理,也有美好的寓意。凳不離三寓意:和睦相處。過去的長條木凳,可以讓好幾個人坐在一起。長凳的長度,不能是一個整數,它的尾數要帶一個「三」,如二尺三,四尺三等等。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語,蘊含很多生活智慧
    ▲《魯班經》魯班的徒弟當時也將魯班的記憶全部用文字記錄下來了,形成了一本書叫做《魯班經》,而在魯班經中就有一句話叫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作為祖師爺的訓導,木匠們都把這句話牢牢的記在心裡,如果朋友們認識老木匠的話
  • 「桌不離三,門不離五」 為什麼是3和5?古人真實的意圖是什麼?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吶,為什麼是3579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在民間,關於此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3579都指的是這些物件尺寸的尾數。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話只能算是說了後一半,另一半也是取自於農村,全部合起來說的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上面的諺語總結了古代木匠們,在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上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寄託才得到的。
  • 老木匠嘴裡念叨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棺材不離八」什麼意思!
    世間萬物都會變化,在農村中,中國的傳統文化最為濃厚,而俗話說的好「五裡不同俗,十裡改規矩」中國農村出現了種種的不一樣的文化,特別是在閩南和潮汕一代,一個村將一種話,各自聽不懂。就好比如「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半,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種家具尺寸,和其中的道理是必備的木匠基礎。凳不離三,門不離五農村中製作板凳,通常有三種情況,一尺三,二尺三,三尺三。
  • 農村俗語:「床不離半,門不離五」,你知道「離五」指的是什麼嗎
    無論在什麼時候,人們總不會忘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於是所有與生活有關的物件,都有一種美好的寓意,也表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床不離半,門不離五」,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1、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凳不離三:木匠做凳子的時候,長度以三結尾,比如二尺三。是說坐在一條凳子上的,都是兄弟,有桃園三結義的說法,象徵著團結友愛。 門不離五:指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五」代表五福臨門的意思!
  • 老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啥意思?
    1、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凳不離三:木匠做凳子的時候,長度以三結尾,比如二尺三。  門不離五:指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五」代表五福臨門的意思!  床不離七:木匠只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  桌不離九:古代的桌椅一般以八仙桌為主,無論桌子的邊長和高度都要講究九,「九」諧音通「酒」,寓意著主人待客熱情,桌子上少不了酒的意思!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過去農村的知識水平雖然不高,但是農村的俗語文化一直廣為流傳,農村俗語語言簡樸,卻蘊藏了大智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話糙理不糙,俗語所包括的範圍也是非常的廣泛,天氣,習俗,禁忌,道德倫理等都有涉及,非常的貼近農民日常生活,所以才能夠通過口口相傳直到現在,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一起看看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凳不離三」,是指做長條木凳時長度的末尾一般要帶一個「三」數,如二尺三、四尺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