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物權概念 物權法與13億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2020-12-11 央視網

明確物權概念 物權法與13億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20:10 來源:人民日報

    不僅明確國家、集體、個人財產權的平等保護,更細緻規定了土地、住房、車位的權屬……物權法,與13億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周大慶繪

    物權法民生熱點

    70年後房子繼續放心住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要徵地先依法補償安置

    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小區車位先滿足業主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其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拾金不昧可要求取得報酬

    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預告登記可防「一房二賣」

    籤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物權離我們很近

    「好不容易買套房子可以傳下去,如果到了孫子那一代,房子的歸屬還說不清,多讓人不放心!」

    「開發商違規施工,超規劃建設,新起的樓盤層數過高、密度過大,嚴重影響我們這棟樓的通風、採光,我們要爭回『陽光權』!」

    上面說的是「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和「相鄰權」,物權法對這些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70年「大限」到期後自動續期,不得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大到土地、房屋,小到存款、車位,物權法與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物權這種重要的財產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室主任、物權法專家孫憲忠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物權法的出臺,是以民事權利的形式對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展現,確立了對財產的平等保護原則,是一部重要的支柱性法律。

    「『有恆產者有恆心』,物權法的出臺很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重視民生的大政方針。」孫憲忠研究員說,「物權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重要性正是由與老百姓的密切相關決定的,所以說物權法、物權離我們很近,就在我們身邊,而不是離我們很遠。」

    物權的概念明晰了

    「物權法的出臺使物權的概念明晰了。」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黃海濤法官說,我國以前的法律規定,很少有「物權」的概念。他以物權法中的共同所有為例進行說明,新出臺的物權法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其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黃海濤表示,車庫、車位不像電梯、樓梯、綠地那樣可以共有公用,它一般都是由業主專有和專用的;而且在買房過程中,通常都是和開發商約定,這些約定可能是出售、附贈或者出租。「再比如物權法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這就明確了通風、採光、日照等相鄰權。」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高海鵬舉例說明了物權法中「留置權」的概念。比如車主甲到乙的汽車修理廠修理汽車,但修完後拒絕支付修理費用,這時乙就可以留置甲的汽車,並要求甲償還。如果甲仍然拒絕償還費用,乙有權變賣汽車並從中扣除修理費用。因為根據物權法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最好學一點物權法

    物權法專家都說,物權法雖然出臺了,但物權概念的樹立與普及,物權法在人們生活當中的應用,特別是如何依據物權法正確理解自己的合法權利、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他們建議,人們應該對物權法的一些基本的內容,特別是與自己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條款,有所了解。當然,物權法又是一部非常專業的法律,讓普通群眾掌握也是不現實的,有些起碼的、一般的了解和認識就很好了。

    孫憲忠研究員說,經過多次審議,最終通過的物權法是比較完善而且符合我們當前的社會情況的,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部法律的可操作性也是比較好的,就是說比較「合用」。除了公民個人了解法律外,建議人大、政府的相關法制部門加強對物權法的宣傳,注意增強針對性,創新形式。切實有效的法制宣傳,可以增強物權法實施的效果。(記者 毛 磊 範正偉 白 龍)

相關報導:


胡錦濤籤署主席令頒布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
物權法:土地承包期屆滿可按國家規定繼續承包
全國人大高票通過物權法 公產私產獲平等保護
物權法:構建和諧社會之法
《物權法》對貪官的一切非法所得說「不」
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兩部重要法律全文公布

責編:毛婷

相關焦點

  • 物權法首次明確海域使用權是一種用益物權 「藍色國土」開發利用仍...
    自1993年頒布《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並提出海域使用權的概念以來,我國海域物權制度經歷了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200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明確規定海域屬於國家所有,並專章規定了海域使用權。
  • 《物權法》司法解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法律。2016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會正式通報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當中對不動產物權與登記、善意取得等問題作出了相應規定,並且於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 《物權法》明確不動產物權歸屬訴訟屬民事受案範圍
    &nbsp&nbsp&nbsp&nbsp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針對實踐中不動產登記與民事訴訟關係的錯誤認識和做法等系列問題作出進一步規定。該司法解釋自3月1日起施行。
  • 關於《物權法》對物權變動模式立法選擇的探討
    我國《物權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在理解這個概念之前,先對物權的性質作一下分析。  當前學術界堅持的物權性質有兩種學說觀點:第一,是「對物關係說」。該說認為,物權乃是權利人對物的一種支配關係,支配性應是物權的最本質特性。第二,是「對人關係說」。
  • 論物權法中物權法定的基本內涵與適用
    例如典權,儘管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民國政府時期制定的民法典對其做了明確規定,且該民法典在我國臺灣地區仍然生效,中國大陸很多百姓也對之也十分了解,而且中國大陸有學者也認為典權制度作為「老祖宗創造出來的物權, 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可以滿足產權人的特殊需求」 ,並極力主張在物權法中對之予以規定,但由於是我國物權法沒有明文規定典權,所以,當事人就不得約定設立典權這一物權類型.或者即使有人相互作出了與典權內容相似的約定
  • 解讀《物權法》關於物的所有權和物權的保護
    》,與全國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是建國以來我國保護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財產權利的一部重要法律。  根據物權法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物的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即,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擔保物權(即,在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的特定物或者權利上設定的用以確保債權人的債權得到清償的優先受償權)。
  • 法學專家談物權法:沒有物權就沒有最基本人權
    ,沒有物權就沒有人的最基本的體面的生活,就沒有人權,他希望在即將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順利通過物權法。  中新網2月26日電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民法學家王家福在《光明日報》上撰文稱,物權是保障人的基本的生存和發展的人權,沒有物權就沒有人的最基本的體面的生活,就沒有人權。物權法是為國計民生構建法制基礎的最根本法律,沒有這個法律,我們的國計民生是得不到保障的。
  • 最高法發布物權法司法解釋明確不動產登記與物權確認或基礎關係爭議
    最高法發布物權法司法解釋明確不動產登記與物權確認或基礎關係爭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2-24 07:15 來源: 經濟日報
  • 物權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一)物權法的概念  物權,是物權人對特定之物的直接支配而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的權利。  物權法,是確定和調整人與人之間因對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我國《物權法》確立了包含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和佔有在內的物權體系。
  • 《民法典》施行後物權法將廢止,新的物權編對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
    人類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最不能離開的一件東西就是物,一旦失去了某些特定的物,人的生活將變得毫無意義甚至走向毀滅。諸如為了維持生命我們需要食物,為了遮風擋雨我們需要住宅,為了提高生活品質我們甚至還需要各種各樣高檔的消費品等等。
  • 民法典物權編草案——物權法的「升級版」 保護公民財產權利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星作為規範民事財產關係的基本法律,2007年開始施行的物權法,是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而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作為物權法的「升級版」「加強版」,將繼續發揮保護公民財產權利的重要作用。何為「物權」?
  • 物權法和農民有哪些關係?
    無論是對廣大農民還是所有民眾來說,要充分保護他們的合法財產不受侵害,《物權法》的面世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  在不久前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歷經了13年的醞釀和廣泛討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獲得高票通過,將於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 物權法中物權變動與登記的理解與適用
    換句話說,不動產物權,如果沒有登記,也可以發生物權變動。但是,如果沒有登記的不動產物權變動不得對抗善意的第三人。這是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和第一百五十八條的規定。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雖然沒有登記,但是也發生互換、轉讓的效力,只是互換、轉讓沒有經過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物權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 物權法大家談:明確海域使用權
    將海域使用權制度寫入物權法是一種制度上的創新,不僅有經濟效益,也有制度效益,會使物權法更加完整、充實,更能體現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  目前,物權法草案第51條明確規定了海域屬於國家所有,但沒有相應規定海域使用權。
  • 杜濤:我國《物權法》與資本主義物權制度有本質區別
    杜濤:我國《物權法》與資本主義物權制度有本質區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0日 01:26 來源: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9日訊 記者劉麗偉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一處處長杜濤今天下午在做客強國論壇時認為,我國的《物權法》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 物權的概念及意義
    一、物權:是權利人根據法律或者約定對特定物進行支配,享受其利益的權利。其概念中包含有如下特點:    1.物權歸屬於財產權,是財產權中的一種形態;2.是一種支配型的財產權,支配是權利人把自己的力量直接作用於權利客體,這種支配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權利人對物權客體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大權利;3.物權的客體是特定的,也就是說客體不是抽象物,是特定物;4.支配權的行使是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自然人之間的約定而產生的;5.物權確定的目的是滿足權利人對物的利益。
  • 物權法草案對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權明確規定
    2007年3月8日上午9時,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的說明。  王兆國介紹物權法草案的主要內容,物權法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權制度是由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與資本主義物權制度有本質區別。
  • 透析《物權法》第5條關於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
    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就有直接支配性,並且可以對抗一般人。如果允許當事人以習慣或契約創設,則有損公益。如果給予一般性的權利以物權法上的保護,對他人利益的損害是遠甚於債權的。因此必須對物權的種類和內容加以限制。  3、基於公示的需要。物權法定和物權公示關係密切,物權法定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便於公示。
  • 淺議我國物權法中的物權變動規則
    ,而物權變動始終是物權法立法中一個重要的問題。由於物權是對物直接進行支配的權利,並且具有優先權和物上請求權的效力,所以民法上對於物權的變動必須規定一定的變動規則,使得民事生活能夠順利進行。  物權變動的原因很多,各國民法規定得比較一致,如依法院判決、法律的規定、政府指令、繼承、事實行為、取得時效等均可以發生物權變動,但是最重要的是民事法律行為。關於物權變動原因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立法例上有不同的做法。
  •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筵孟強物權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是指民事主體在法定的範圍內直接支配特定的物、排斥他人幹涉,並得以享受物之利益的權利。「法定主義」,是指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須嚴格遵行的立法主義,就刑事法律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罪刑法定主義」,而在民事法律領域中,最重要的當屬「物權法定主義」。由於《民法總則》已經重申了嚴格的物權法定主義,根據總則貫穿統領分則的原理,物權法編也必然需要遵循物權法定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