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農村的俗語、諺語,更是表現出了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這些俗語、諺語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平日的生活,或是習慣習俗以及天文現象等總結出的簡短精煉的語言,比如「高田種麥,低田種稻」、「水滿塘,谷滿倉,修塘等於修穀倉」等就是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俗語。
而在農村裡,同樣也有不少對於婚喪嫁娶的俗語,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3句農村常用的婚喪嫁娶俗語,看看它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第一句,有錢不娶生妻。
有人認為是條件好有錢的話,就不要娶那種愛生氣的妻子,這樣的老婆日子過不好總是慪氣,其實這是現代人的理解。
而在古代的時候,生妻是指被人家休掉的女人。過去女人在婚姻裡沒有自主權,如果對一樁婚姻不滿意,她也只能忍受,而解除婚姻,只有男方有這個權利,對於犯過很大錯誤的女人,男方有權利休掉她們,被男人休掉的女人就被稱為生妻。
所以過去的人,對於被人休掉的女人有偏見,認為她們都是犯了重大錯誤,才會被婆婆趕出來,如果家庭條件好的話,一定不要娶這樣的女人做老婆,這就是有錢不娶生妻的意思。
第二句,男不三女不四。
在農村有句俗話叫「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子嗣」。因為三跟散是同音,而四跟死是同音,所以農村對於這些數字都比較忌諱,這種說法毫無科學根據,現在就聽聽算了吧,但是人們還是會下意識地對6、8之類的數字覺得吉祥,而對4、3這樣的數字感覺不吉祥,這只是一種意識。
第三句,男抖窮女抖賤。
其實這句話想必不少朋友都聽過吧,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就常說「腿別抖,抖了就會變窮的」,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教育人們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如果一個人坐在那裡或站在那裡不停的抖腿,讓人感覺不穩重。
所以用這樣的話來教育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別人尊重也是對自己一種行為的約束,總歸舉止大方的人,會讓人家本能的對他產生好感和尊重。
這些俗語裡面雖然有些屬於封建遺留的糟粕,但是多數還是對人有警醒和教育意義,所以我們要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才好。
大家覺得這幾句俗語是否有道理呢?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