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大秦賦》篡改歷史,老老實實按照《史記》拍會更彩

2021-01-13 網易

  一、《大秦賦》劇情拖沓,篡改歷史

  《大秦賦》在50多集的時候,花了好幾集說趙王趙偃到秦國去會盟這個事,翻遍《史記·趙世家》和《史記·秦始皇本紀》,對這個事情根本就沒有任何記載。

  歷史上趙偃跟秦王政即位的時間也就相差了一年。

  趙孝成王(趙丹)20年的這一年,秦王嬴政即位,21年的時候,趙丹就死了,他的兒子趙偃即位,這個與《大秦賦》基本一致。

  

  趙偃在位只有9年,在《史記·趙世家》中,把歷代的趙王都說了個遍,尤其是像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因為在位時間比較長,文字就比較多,而對於趙偃的敘述並不多,如果他曾經到過秦國,跟秦王有過會盟,而且如《大秦賦》中顯得那麼足智多謀,在《史記·趙世家》裡面一定會有記述。

  同樣,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應該有記載,而這兩處都沒有,說明這個事情是子虛烏有的。

  

  不明白《大秦賦》花那麼長的時間去鋪排這個事情,而對於滅六國基本上一帶而過是什麼意思?

  趙偃在位9年就死了,那時是嬴政在位的第10年。

  他倆之間有過什麼交集?不妨先捋捋這兩個人即位後的事跡。

  

  二、統一六國前嬴政的功績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這裡先簡要復盤一下嬴政即位後的主要事跡:

  總結一下,嬴政自即位後至統一六國的大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加冠親政前,秦王政元年~9年,不斷蠶食六國,這應該多為呂不韋的功勞。

  第二階段:秦王政9年~16年,剪除嫪毐、呂不韋,這期間也包括除掉宗室一些反叛的人,肅清政敵。並且開始東出,徵討6國,不斷蠶食三晉。

  第三階段:秦王政17年~26年,滅六國。

  

  17年抓住韓王,韓國滅。

  19年平定趙國,抓住趙王遷,把嬴政母子在趙國時那些曾經欺負過他們的人都活埋了。

  20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被識破,荊軻遭肢解。

  

  21年,秦國怒攻燕國,太子丹死,燕王逃跑。

  22年,王賁攻下魏國,魏王投降。

  23年,王翦出兵楚國,抓住了楚王,但項燕又立昌平君做了新的楚王。

  

  24年,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國滅。

  25年,抓住了燕王喜,標誌著燕國的徹底滅亡。

  韓國是內史騰滅的,韓王也是他抓住的。其他五國,多是王翦、王賁父子打下的。

  

  再來看看趙悼襄王趙偃的主要政績:

  悼襄王元年,趙國行大備之禮,戒備魏國,趙國想渡過黃河,修一條大道通往魏國的平邑、中牟,魏國沒有答應。

  2年,拜李牧為將,攻擊燕國,佔領了武遂、方城。

  3年,拜龐煖為將,攻擊燕國。

  

  4年,龐煖率領趙國、楚國、魏國、燕國、韓國精銳部隊攻擊秦國,這就是五國合縱攻打秦國的那次蕞之戰,趙國和其他四國合縱打秦國,沒打贏,轉頭就去攻擊齊國,佔領了饒安。

  5年,這一年沒有打什麼仗,趙偃派了一些人防守黃河橋梁。

  6年,魏國把鄴城送給了趙國。

  9年,趙攻擊燕國,打下兩座城,戰爭還沒終止前,秦國就奪走了鄴,悼襄王死了,他的兒子趙遷即位。

  

  四、《大秦賦》,''彩彩彩''要變成''踩踩踩''

  

  每天晚上更新三集,從晚上七點半開始看,三集經常把我看得瞌睡,可我還是堅持著看,怕錯過什麼精彩的、有深意的地方。怕自己不了解歷史,抽空就讀《史記》等史料。

  和大多數人的感受一樣,我不喜歡看起來50歲面孔的演員去演13歲的嬴政。不喜歡毫無古典感覺的趙姬,就算她放浪,她也不至於這麼無知。本來還有點喜歡嬴傒,他的眼神看似挺委屈、深情,後來越來越覺得這個人是個大廢物。

  我看什麼呢?看戰爭大場面?但若沒有合理的劇情,那些燒錢的大場面也空洞。

  

  

  看真正的史實?結果發現《大秦賦》在很多地方都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趙偃到秦國會盟這事出自哪裡?郭開綁架趙姬、在雍城開點心店出自哪裡?趙偃郭開小時候欺負嬴政出自哪裡?

  漸漸失去耐心,往往很有精神的時候看《大秦賦》都能看得快要睡著,這個周末,我特意空出一天,把最近幾天拉下的幾集都看了,從48集看到了59集,之後再對照了一下《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趙世家》,發現《大秦賦》瞎編濫造的地方太多了。

  

  從《燕雲臺》到《大秦賦》,從最初的驚喜,到越來越失望,真是一言難盡。對於一個熱愛歷史劇的人來說,看到瞎編亂造還貌似一本正經高大上的作品,真得很難過。還不如去看什麼戲說的片子了,《呂不韋傳奇》都比這好看合理。

  《大秦賦》,聽這名字,本該是史詩般的大片啊,但是現在,對它不滿、吐槽的聲音源源不斷,這部劇,終於從「彩彩彩」,變成了「踩踩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彩!彩!彩!
    近日,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在CCTV-8黃金強檔開播!作為大秦系列史詩劇的收官之作,該劇講述了始皇帝嬴政從幼年質趙到壯年掃六合、並天下近四十年的戰國風雲、雄渾史詩。就目前從觀眾的反饋來看,這部劇整體的質感、畫面,再到服裝、臺詞等許多環節都保持了一貫的水準。
  • 大秦賦電視劇中彩彩彩什麼意思 彩彩彩含義解析介紹
    《大秦賦》中說的「彩、彩、彩」是什麼意思?可能很多觀眾第一次聽到這個字是這麼用的,每當遇到好消息的時候,劇中的人物都會高興的說:「彩!」  《大秦賦》的臺詞也是可圈可點,雖然沒有前輩們那麼古風十足,但是也有不少文言與名著的運用與穿插。更難能可貴的是還原了一部分古人的語言習慣。比如彩!彩!彩!的稱讚方式,還有「做甚」等不同如今的用語。
  • 《大秦賦》裡面說的彩是什麼意思 為啥戰國時期喜歡說彩
    《大秦賦》裡經常出現了一個字「彩」,比如兩人對話,一個人說完後,另一個人就會說「彩」,彩在這裡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先秦時期難道都說彩嗎?其實彩的存在形式跟「喏」差不多。《大秦賦》中彩的意思是「精彩、有才、好」,相當於先秦時期的「採」,用這個字來表達對某人言論的認可和稱讚,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魏晉時期,然後採也由彩來代替。
  • 作為老秦粉,關於《大秦賦》不得不說的一些話
    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開低走,一開始我還嘴硬這部劇不要太摳細節,後來我才明白為何孫皓暉老先生不讓該劇叫大秦帝國,與前作相比,我只能大喊三句,《大秦賦》不是《大秦帝國》。本劇以秦趙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之戰與子楚歸國作為開篇,劇情緊湊扣人心弦,劇中秦軍將領宛如兵馬俑復刻,作為老秦粉的我甚是欣慰,咱老秦人有錢了,服化道用心了,自昭襄王、子楚走後,這部劇的變現變得不那麼像歷史正劇。從不饒舌的老秦人為何會變得如此拖沓?東出呢?天下呢?2.
  • 《大秦賦》在處理嬴政身世的問題上,相當公正!
    12月1日大秦帝國系列最終章《大秦賦》播出,豆瓣評分高達8.9分,實至名歸。在這個大多數歷史劇當成偶像劇來拍的時代,《大秦賦》中的歷史細節,可謂是做到了極致,令人流連忘返。最主要的是劇中沒有一個小鮮肉,都是老演員,演技這方面肯定沒得說。
  • 《大秦賦》:從「暴秦」到「大秦」,始皇嬴政只用了這一招,彩!
    最近《大秦賦》熱播,觀眾呼聲很高。前有三部大秦系列的奠基之作,再到如今《大秦賦》的收尾之作,因為精良的製作班底和高度還原的歷史場景,完完全全地向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大秦之風,讓觀眾深切地體會到了強大的帝國崛起力量,也看到了一個民族的韌性。一部劇的熱播,總是會引起一些人的熱議。
  • 彩!《大秦賦》終於是發揮了作用,《大秦帝國之縱橫》感激涕零
    關於彩是不是在《大秦賦》被濫用的話題,完全是可以停止了,不管事實是如何,這都不是《大秦賦》應該爭議的槽點,因為實在有太多可以被拿來批判的,趙姬的演技、張魯一的年紀問題、剪輯的簡單粗暴、 劇本注水痕跡過於明顯,說到底完全是可以棄劇了,畢竟離目中的《大秦帝國》相差實在太大了。
  • 秦人為什麼喜歡說「彩」,和《大秦帝國》的「嗨」一樣令人困惑!
    大秦賦:秦人為什么喝「彩」,和《大秦帝國》裡的「嗨」一樣令人困惑!歷史劇要尊重歷史,讓今天的我們通過耳熟能詳的文藝作品去了解前聖先賢,了解那些幾乎要消失在歷史煙塵中的文化傳承。看《大秦賦》,發現很多時候他們在喊「彩」,從場景推斷是出於讚許和肯定的意思,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叫好,或者喝彩。那麼秦人喊「彩」是不是就是喝彩的由來呢?喝彩最早是源於賭博的時候擲骰子,呼喝作勢,希望中彩。彩是骰上的標記,賭博的時候擲骰子一面擲一面大叫「彩」「彩」,希望能夠投中。後來用喝彩表示大聲叫好。
  • 歷史正劇《大秦賦》熱播 火爆的背後離不開這三「彩」
    你說要給朕看一件寶物,在何處啊?」「彩」這些帶有濃濃大秦帝國味道的句子也開始流行開來,同時也讓最近熱播的《大秦賦》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自2020年12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以來,《大秦賦》就一直受到人們廣泛關注。作為「大秦系列」電視劇的完結篇,《大秦賦》豆瓣開分高達8.9分,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不可不看的年度大劇「。那麼這部劇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讓人讚不絕口呢?
  • 《大秦賦》之異人回鹹陽的劇情,為何與史記、戰國策記載有出入?
    談秦說漢(317)《大秦賦》之異人回鹹陽的劇情,為何與史記、戰國策記載有出入?近日中央八套的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火熱播出,作為秦漢歷史愛好者的我也毫不猶豫地追起劇來了。真心說,《大秦賦》相對其他歷史劇,對歷史的還原程度還是挺高的,如秦軍與趙軍的武器、兵陣,衣著,髮型等,看來編劇還是挺用心的。
  • 有人說,《大秦賦》是在給秦始皇洗白?秦始皇用洗白嗎?
    今天呢,看到一幅帖子,帖子的大致內容就是,最近的《大秦賦》有點大火,早已經預料到,這《大秦賦》要將秦始皇洗白,然後就是各種對《大秦賦》的各種噴。《大秦賦》也不過是一部歷史電視劇嘛,唉?》當中的秦始皇現在很多人都在等著《大秦賦》的更新,在我看來,能夠吸引大家對《大秦賦》這部連續劇的喜愛,除了將一些特效和道具,認認真真的用在了整部劇,讓整部劇顯得不再那麼粗糙之外,其次就是秦始皇給人的另類感覺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大秦賦》中的這些臺詞,讓人直呼彩!
    《大秦賦》作為年度壓軸的歷史大劇,無論是收視率還是口碑都相當可觀。從開播時的萬眾期待到飽受爭議,再到臨近大結局時的後勁十足,它的全網話題熱度一直霸佔了大半月的冠軍,可以說給整個主創團隊交了份滿意的答卷。
  • 細數《大秦賦》之吐槽時刻,百年一遇的78集大「彩」劇
    正在熱播的古裝歷史電視劇《大秦賦》口碑一路下滑,浩浩78集大投資劇,為何觀眾們吐槽成這樣?然而大家吐槽來吐槽去,歸根結底還是劇情故事無法令人信服,《大秦賦》無論是作為正劇還是宮鬥劇,都沒什麼故事性和邏輯性可言,倒像是在看一個個的情景劇。
  • 《大秦賦》中的韓國降臣寧騰,是那個幫秦滅韓的內史騰嗎?
    導演和編劇也因篇幅不夠,故意隱去了許多歷史人物,導致《大秦賦》有些虎頭蛇尾,在細節方面不夠考究。 但翻看史書不難發現,《大秦賦》中的寧騰,其原型就是內史騰。 所以有不少同學感到疑惑,《大秦賦》編劇為何不直接引用內史騰這個名字,反而畫蛇添足的將其改為寧騰呢?亦或者說,內史騰本名是否就叫寧騰呢?
  • 《大秦賦》:好看的歷史正劇長這樣!
    《大秦賦》播出已近三分之一,豆瓣評分也經歷了一波三折,從剛剛上線時的8.9分再到8.0分(截至發布前),儘管如此,《大秦賦》依然是同時段評分、口碑都不錯的良心好劇。「大秦系列「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大秦帝國》,原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梳理秦的興亡,一個不算冷的知識:秦朝的統治期也就15年。如此傾盡心血的作品,自然是佳作。
  • 為什麼說《大秦賦》的編排參考離不開韓城人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最近,央視熱播歷史古裝電視劇《大秦賦》刷爆了朋友圈,對於歷史劇愛好者來說,《大秦賦》的播出的確值得奔走相告。在這部劇裡,無論是秦兵的裝扮還是秦人的生活習性,亦或是劇中出現的地名、城池等等,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
  • 古裝電視劇《大秦賦》的劇情編排參考離不開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對於歷史劇愛好者來說,《大秦賦》的播出的確值得奔走相告。結合大劇,大家會想到現在的鹹陽,河北的邯鄲,山東臨淄等地。還會聯想到鄭國渠以及臨潼的驪山、兵馬俑等等,甚至找到了中小學課本裡王翦、李斯等歷史人物的影子。的確,《大秦賦》的劇情編排有電視藝術成分,但基本上是圍繞史書,堪稱一部正史大劇。其創作始終離不開《戰國策》等史書,更離不開《史記》。
  • 電視劇大秦賦與真實歷史差距大嗎?
    如果說史實,《大秦賦》甩掉《大秦帝國》原著小說十條街!還不止。當然,《大秦賦》並不是什麼十全十美的作品,裡面硬傷也不少。但問題是,這要看跟誰比?至少我看來,《大秦賦》在歷史符合度上,已經超過大多數國內歷史劇了。雖然還有些尷尬的細節,比如「龐煖自殺」這種雷人情節,但大多數情節還是能看下去的。這部戲最讓我佩服的,其實就一個角色,那就是昌平君羋啟。
  • 《大秦賦》:嫪毐造反,2700名百姓自發保護嬴政,符合歷史嗎?
    熱播古裝劇《大秦賦》雖已正式完結,但還是有不少觀眾,討論這部電視劇中的一些橋段,是否與真實歷史相吻合?譬如,《大秦賦》的第43集和第47集中,編劇與導演著重描寫了,秦王嬴政如何剷除嫪毐勢力集團。第43集時,嬴政從鹹陽城出發,來到秦國舊都雍城,舉行盛大的「親政禮」。長信侯嫪毐卻突然發難,他假意用太后璽、王璽,矯詔調動了鹹陽城的禁軍。
  • 《大秦賦》:彩!冬兒下線才是最好的安排
    張魯一、段奕宏、朱珠主演的電視劇《大秦賦》正在播出。 根據《大秦賦》最新的預告,趙昕扮演的冬兒即將下線,而這個情節堪稱全劇最好的安排。 《大秦賦》進入三十集後,開始花費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劇中一眾人物錯綜複雜的感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