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大都荒蕪,好多農民都不願意在家務農,專家是這樣說的!

2020-12-04 曉妹農事館

曾經聽我奶奶說,她小時候鄉村裡面的田地,總是被莊稼填得滿滿的。可是你看現如今的鄉村,到處都是荒蕪的田地。從前是無地可種,現在是無人可幹。專業人士分析說,以前種地主要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現如今人們已經不愁吃穿,所以才跑去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老家務農還不是因為種糧食收入少,還累人。他們在外打工就算非常累,但收益也是很不錯的。那麼我們來具體分析為什麼大家都不繼續留在老家。

農村

有好多不了解內情的人就會提出他的疑惑說,國家不是出臺相關政策給補貼了嗎?怎麼農民還整天叫窮?雖然國家確實在這方面有補助,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大多數的農民手中就只有幾畝地,所以到手的錢也就幾百元。今天的物價,幾百元能夠幹什麼呢?況且新農合那裡也要收錢,這錢可能就剛好用在那裡。既然補貼效果這麼不佳,還不如出去打工。再加上現在國家也對出外打工的人們頗多優待,這更加加速了人口向外流動。

農村

而且現在人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在田裡面種植糧食,有時候太陽太大,人還會中暑。每天累個半死,身體也吃不消。再加上現在大米價格越來越廉價,農民的收益實在是低得可憐。市場上的東西都在漲,就是大米不變。比如肥料、農藥等,也就是說成本在變高,可是商品價值卻無變化。利潤如此不可觀,還呆在老家幹啥?出去闖一闖,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呆在農村,天天除了種地就沒別的,生活方式也很單調。

土地

隔壁村有個小王,他18歲就出去奮鬥了。雖然他常有兩三年都沒回家過年的經歷,但是他只要有空回來,都會開著洋氣的小車,穿著像模像樣的衣服。可以這麼說,他走在村子裡都是讓人誇的,畢竟人家有出息了嘛。聽說明年他家就要修非常漂亮的小洋房。像這樣類似的個人經歷,好多村子裡都會發生。同樣在家裡種植糧食的人,看了心裏面當然會羨慕。畢竟在田裡幹活的人,當然是滿手汙泥,衣服也髒髒的。

鄉野

看見別人這麼有出息,而自己在家累死累活,當然會心動。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拋棄莊稼,奔向城裡。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卻也情有可原,畢竟誰不想過舒服乾淨的日子。再加上現在人們生活方式非常豐富,吃的東西各種各樣。主食可以不是大米,可以是其他更加鬆軟的食物。那麼對於糧食的需求自然會有所減少。本來米的行情就不好,要是種多了,沒人來買,那可就虧慘了。

山間

當然無論是選擇繼續務農,還是到城裡自己去幹事業,那都是自己的選擇。今年有個商機,農民們要是抓住了,收入想必不低。國家想要大力扶持大豆生產,還出臺了許多看起來不錯的政策。今年繼續在老家的農民就少種點玉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大豆上,應該收益挺理想。

相關焦點

  • 農民外出打工,農村田地荒蕪,應該怎麼辦?
    農田荒蕪怎麼辦?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農田荒蕪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可能是因為農民發現在家種田不掙錢,種了一年的糧食掙得錢還比不上出去打工兩個月掙的,在家種田還要辛苦勞累。打工一天的工資拿來買米夠吃一個月。所以大部分勞動力都會選擇出門打工,農村的田地沒有人種,所以就荒蕪了。還有可能就是家庭病故,家裡只剩下老弱病殘,喪失了主要勞動力,無力耕種,農田也只能荒蕪了。還有可能就是比較有能力的,都到城市裡發展去了,老人孩子都去了,家裡的農田也只能荒蕪了。
  • 少量田地荒蕪有80%的人看到的都是辛酸,20%的人感到欣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放下手中的速度來到城市工作,以至造成有些田地荒蕪,引起人們一陣感慨!有些人認為農村田地荒蕪可惜了,但實在是沒有辦法,這都是為了生計。農村60、70歲的老人已漸漸老去,他們的身體已無力再堅持這麼辛苦的勞作。而40、50歲的農民工背井離鄉來到城市工作,為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賺取更高的報酬,為了這個家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還在努力打拼。
  • 農村田地出現荒廢,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農村出現田地荒廢的現象,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少人為這樣的狀況擔憂:民以食為天,如今很多農民無心種地,會不會發生糧食危機?呵呵,也許有人會這樣說:「只有有錢,到那裡都可以買糧食,沒有萬一。」 其實,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辭罷了,錢不是萬能的,就如置身荒漠需要飲水而缺水的時候,錢只如廢紙!而在天災人禍面前,人類都顯得那麼脆弱,更何況農作物?都說美國日本農業發達,那是相當牛逼的。這一點,地球人都不否認,但如果美日農業在天災面前,是否依舊能大顯神威呢?
  • 農村現荒田熱,很多田地已荒蕪,你怎麼看
    也就是好好的土地,農田不耕種了,而選擇外出務工。很多農民兄弟,不再從事在家耕種稻田,讓家裡的水田,土地荒蕪。任其長草。有些不願讓土地農田荒蕪的。就請別人幫耕種。已很難再恢復耕筆者也是七零後,在筆者家鄉,原先所有稻田都有人種,每到春,秋季,農田裡,都有鄉親們勤勞的身影,春種一升谷,秋收一擔糧。那種情景很親切,很溫馨。可現在,曾留下熟悉的身影的老地方,不再出現勤勞的身影,而是成遍的荒蕪地悽涼。
  • 如今鄉村人影稀少,田地卻不荒蕪,莊稼一茬茬不斷,看看究竟
    稻田人都到哪裡去了呢?想必大家猜著他們大多數青壯年都到外面打工去了。生活在桂西北往南走的農村,看見的情況就是這樣。 然而,人們發現,這些地方農村,雖然平常只見老人和小孩,可是田地卻沒有荒蕪,而是一年四季農作物都茂盛生長。田裡、地裡,有玉米、水稻、甘蔗、花生、大豆,蠶桑、各種各樣的蔬菜,一茬接著一茬不斷。各種各樣的果園,長得很好,沃柑,芒果,砂糖桔,龍眼,柚子……很多的。
  • 有的農民在外打工,自己的田地荒著也不給別人耕種是為啥?
    恐怕你說的未必是事實。老胡家裡也有五、六畝地,好多年都沒有種過了。剛開始,倒是有人願意種,不過,種了一兩年後居然沒有人願意種了。如果想探究不願意種的原因的話,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得不償失。我們都知道糧食價格很便宜,而種地成本卻很高。就我們當地的土地狀況而言,種一畝小麥還賺不了200元!然而,種植小麥卻需要投入不少的工時。在這種態勢下,還有誰會願意去耕種土地呢?因此,便沒有人再願意耕種我家荒蕪的土地了。在一些農村,有許多荒蕪的土地。僅就我們村而言,幾乎三分之二的土地都處於荒蕪狀態。
  • 田地荒蕪飢餓困擾軍隊,曹魏推廣屯田供應軍糧,規模作用空前絕後
    田地荒蕪飢餓困擾軍隊,曹魏推廣屯田供應軍糧,規模作用空前絕後曹魏屯田的規模和作用是空前絕後的,屯田是為供應軍糧而興辦的,必要的時候還要參與到對敵的戰爭中。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歷史終點站,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三國時期的故事吧。
  • 農村土地越來越荒蕪?村民:城裡打工一個月低得種地一年
    每次回農村老家,都能看見大面積的田地荒蕪現象,憶童年時,這些土地都是種滿果蔬稻穀的,現在卻是雜草生。一開始是位置比較偏的土地開始荒蕪,後來連靠近水源的土地也變得無人耕種。土地荒蕪為什麼農村土地越來越荒蕪?
  • 有人說「田地」是農民的聚寶盆,這完全是扯淡,它是農民的命
    很多人說:「農村人真好,幹半年農活,休息半年,國家給農民分配了土地,一年只要春種秋收就有很多錢賺,田地就像聚寶盆一樣為農民創造財富。而且買車有車補,種地有地補,修房有房補,還有新農合,真是羨慕嫉妒恨。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特錯特錯了,田地不止是農民的聚寶盆,它完全就是農民的命根子。
  • 來自荒蕪農田中的美味,農民以為它是廢物,其實它渾身都是寶
    來自荒蕪農田中的美味,農民以為它是廢物,其實它渾身都是寶隨著農村的開發,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家鄉的模樣已經變了很多,從前,家門口那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每到農忙時節,總能看到鄉親們在田地裡忙忙碌碌。但如今幾乎沒有種水稻的農戶了,要麼把良田改成種植苗木的地塊,倒是還有少數人家在田頭地邊種點雜糧或蔬菜的,大片的農田荒蕪著長滿野草。路過一片滿眼枯敗的農田時,很多像炸了毛似的灰白棒棒,稍稍一碰就絮飛滿天,粘得一身白絮也是不在話下,偶爾也能看見枯草旁邊抽出幾株新的綠苗,這新苗一身嫩綠。
  • 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近幾年農村的田野是荒蕪的,雜草叢生,無人照管,這使他們環顧四周非常荒涼。可深深感受到隱藏的絲絲危機,不禁想:如果田野荒蕪了,會有這麼多人吃什麼?但是在這些撂荒土地的背後,農民們說不出他們有多麼無助。他們不是靠種田掙錢,或者他們掙的錢不能滿足現在的生活需要。該怎麼辦?能怎麼做呢?
  • 農民不喜歡種地,但又想盡辦法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原因就為這
    對於一項工作喜歡不喜歡,說一說,抱怨一下都沒關係。可是因為喜歡或不喜歡而決定幹不幹,那就先得有足夠的財務自由,可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哪有這個經濟底氣呀!現在有比種田更好的賺錢途徑。雖然明知種地不賺錢,但在以前農耕社會,大多數農民可以說是別無選擇,不種地,一家人連活路都沒了。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還有打工這條路,賺的也比種地多多了。農民去往城裡打工,不管是在工地上還是在工廠裡,只要你認真幹,每月至少也能拿上兩三千,比起在地裡幹活可好多了。
  • 齊蘭貴:荒蕪的土地何時再現忙碌身影
    精耕細作時代,土地在農民眼裡十分金貴。活色生香的春耕圖在我腦海中是如此親切而詩意蕩漾:農民扶著犁頭,揚著竹鞭,牛兒拉著鏵,一頁頁像翻書似的,新鮮的泥土一行行排列在水田裡……如今在一些農村,這樣的春耕圖已經成為遙遠的記憶。
  • 種植小麥的奇怪現象:田地裡乾旱,有的農民為什麼不澆水?
    小麥的作用很大,在世界範圍內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覷的。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產值也一直倍受農民朋友們關注的。近段時間,在農村裡發現了一些種植小麥的奇怪現象,長期沒有下雨導致土地乾旱,雖然在地裡忙碌澆水的人不少,但是剩下的村民們不管不問,田地裡那麼乾旱,他們卻不澆水的原因是什麼呢?現在我就來告訴大家。
  • 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對我國農民和農業會有什麼影響?
    在農村,糧食價格制約著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如果糧食價格上來了,農民有錢了,增加了購買力,拉動工業的發展。這是良性巡還,進口糧食,土地荒蕪,農民沒錢,沒有購買力,工業也發展不起來,這是惡性循環!專家一說農業的基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說說容易,糧食是這面進入那面出糧食?
  • 武功山:長草的田地復耕,梯田上,再現古老春耕方式
    前些年,走到鄉村山野,到處是荒蕪的農田和土地,一不種田二不種菜 看到令人扼腕嘆惜 見到這樣一幅春耕圖 疑為時光倒流
  • 出大力就是農民的懶惰表現,你怎麼評價某經濟專家這樣說農民?
    王福重這位比較著名的經濟學專家,最近卻爆出了污衊農民的不當言語,關鍵是污衊的幾億農民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並且群起而攻之。的確他否認了農民推動歷史的作用,這是不應該的。對於這樣的一個經濟學專家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他搞的是一個經濟學的理論,並且他也是出身農民,只是知識面高了以後,然後造成了偏離了農民的方向。對於王福重這位經濟學專家曾經寫過十幾本書,於是名字享譽國內外,因此頭銜非常的多,不但是專家,而且是教授,和你是博士生導師,所以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
  • 合村並鎮是好事,可農民為何不願意?專家:八成是這些原因導致!
    導語:合村並鎮是好事,可農民為何不願意?專家:八成是這些原因導致!隨著農村不斷的發展,在土地等等政策確權還有農村的規劃之後,近幾年又出現了一些熟悉的名詞,比如說合村並鎮,一直以來農民也好奇這究竟是啥子意思?
  • 打土豪分田地是好是壞?讀《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談農民運動
    「打土豪分田地」是我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一個口號,「土豪」原本是指有很多土地的大土豪,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網絡用語,多指有錢、不理性消費、喜歡炫耀的人。「打土豪,分田地」讓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得到土地,從而使黨贏得了民心。但今天有些人認為「打土豪,分土地」是不是太過分了,土豪的田地也是自己辛苦得到,憑什麼就要被分呢?今天就從「打土豪分田地」來談一下我黨領導的農民運動。
  • 現在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
    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現在農民主要來源有種植收入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糧食為主。雖然糧食價格不怎麼高,但如果種的是綠色大米,高山大米,價格還是可以的。種植蔬菜,種植果園,種植食用菌菇類,種植樹,種植藥材等等,根據農村當地地理環境及特點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