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我奶奶說,她小時候鄉村裡面的田地,總是被莊稼填得滿滿的。可是你看現如今的鄉村,到處都是荒蕪的田地。從前是無地可種,現在是無人可幹。專業人士分析說,以前種地主要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現如今人們已經不愁吃穿,所以才跑去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老家務農還不是因為種糧食收入少,還累人。他們在外打工就算非常累,但收益也是很不錯的。那麼我們來具體分析為什麼大家都不繼續留在老家。

有好多不了解內情的人就會提出他的疑惑說,國家不是出臺相關政策給補貼了嗎?怎麼農民還整天叫窮?雖然國家確實在這方面有補助,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大多數的農民手中就只有幾畝地,所以到手的錢也就幾百元。今天的物價,幾百元能夠幹什麼呢?況且新農合那裡也要收錢,這錢可能就剛好用在那裡。既然補貼效果這麼不佳,還不如出去打工。再加上現在國家也對出外打工的人們頗多優待,這更加加速了人口向外流動。

而且現在人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在田裡面種植糧食,有時候太陽太大,人還會中暑。每天累個半死,身體也吃不消。再加上現在大米價格越來越廉價,農民的收益實在是低得可憐。市場上的東西都在漲,就是大米不變。比如肥料、農藥等,也就是說成本在變高,可是商品價值卻無變化。利潤如此不可觀,還呆在老家幹啥?出去闖一闖,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呆在農村,天天除了種地就沒別的,生活方式也很單調。

隔壁村有個小王,他18歲就出去奮鬥了。雖然他常有兩三年都沒回家過年的經歷,但是他只要有空回來,都會開著洋氣的小車,穿著像模像樣的衣服。可以這麼說,他走在村子裡都是讓人誇的,畢竟人家有出息了嘛。聽說明年他家就要修非常漂亮的小洋房。像這樣類似的個人經歷,好多村子裡都會發生。同樣在家裡種植糧食的人,看了心裏面當然會羨慕。畢竟在田裡幹活的人,當然是滿手汙泥,衣服也髒髒的。

看見別人這麼有出息,而自己在家累死累活,當然會心動。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拋棄莊稼,奔向城裡。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卻也情有可原,畢竟誰不想過舒服乾淨的日子。再加上現在人們生活方式非常豐富,吃的東西各種各樣。主食可以不是大米,可以是其他更加鬆軟的食物。那麼對於糧食的需求自然會有所減少。本來米的行情就不好,要是種多了,沒人來買,那可就虧慘了。

當然無論是選擇繼續務農,還是到城裡自己去幹事業,那都是自己的選擇。今年有個商機,農民們要是抓住了,收入想必不低。國家想要大力扶持大豆生產,還出臺了許多看起來不錯的政策。今年繼續在老家的農民就少種點玉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大豆上,應該收益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