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竹明星藝術學校的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玩起了豎蛋遊戲。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民間俗語稱「春分到,蛋兒俏」,這一說法,已經流傳了4000年。春分這一天為什麼雞蛋容易豎起來?其中蘊含了不少科學道理。20日,涵竹明星藝術學校的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玩起了豎蛋遊戲,玩的同時他們了解了這一民俗文化。
了解民俗 比一比誰「豎蛋」多
連眼睛都不敢眨地盯著雞蛋,小手穩穩地扶著豎起來的雞蛋。當天,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玩起了「豎蛋」遊戲,比一比誰豎起來的雞蛋多。「哎呀,好難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這回肯定能行。」藝校的一個學員給自己加油。
「以前都沒聽說過,沒想到『春分豎蛋』的民俗已有4000年歷史了。」孩子們驚訝地說,以後每年春分都要玩「豎蛋」遊戲,把民俗文化傳承下去。「現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春分豎蛋』這一民俗文化,相信通過這次小遊戲,孩子們會深深地記在心裡。」長春市青少年藝術教育協會秘書長趙建強說。
傳承民俗 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據民俗專家施立學介紹,民間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實,不管哪一天,只要在雞蛋上找到三個點,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這個雞蛋就能立起來了。」施立學說,「春分豎蛋」在我國已經有4000年的歷史,民俗文化的傳承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20日,春分。這一天我國歷來有「豎蛋」的傳統習俗,以慶祝春天的到來。為引導孩子傳承民俗文化,白山市公安邊防支隊官兵開展了以「傳承『豎蛋』習俗,共迎『中國夢』」為主題的活動。圖為邊防戰士和孩子們一起把自己的夢想和中國的夢想畫在蛋殼上,一起玩「豎蛋」遊戲,使孩子們了解了春分節氣和傳統文化習俗,從小立志,努力學習。
相關連結
教你一二三 雞蛋「站」起來
第一步:挑雞蛋 首先要挑選一頭大一頭小的雞蛋,立蛋時將大頭朝下,這樣重心會比較低,就像不倒翁一樣,容易保持平衡。
第二步:尋找支持面 找到合適的支持面,在桌面上塗上印泥,再把雞蛋立在塗有印泥的桌面上,可以發現,能立住的雞蛋,底部會有一個肉眼很難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線能經過這個平面,雞蛋就能「豎」起來。
第三步:手要穩 由於生雞蛋裡的蛋黃位置也會影響雞蛋的豎立情況,所以豎雞蛋的手要儘量保持不動,讓蛋黃可以慢慢沉澱到雞蛋下部,這樣重心就足夠低,使雞蛋保持平衡。(記者 單士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