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
[宋]·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裴回月,晴在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二十四節氣」中春分是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前後(公曆大約為3月20-21日期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國的新年。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處提到二月為農曆二月,春分時理論上全球晝夜等長,春分之後北半球晝長夜短而南半球恰好相反。用左河水的四句詩概括為:「風雷送暖季中春,桃柳著妝日煥新。赤道金陽直射面,白天黑夜兩均分。」
這個季節呢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季節規律來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敲黑板了,必考知識點:「倒春寒」、「春旱」是什麼意思呢?
初春時節,當氣溫回升比較快,之後又出現一段時間氣溫持續偏低,這種天氣現象人們稱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響是早稻爛秧,在中國北方會影響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長,嚴重的還會造成小麥的死苗現象。
在中國北方,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貴如油」之說,在冬季雨雪少的時候,冬小麥處于越冬階段,對缺水的情況不甚敏感。但進入3月后土壤解凍,小麥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種,如果此時降水繼續偏少,旱象就會明顯地反映出來,幼苗的處境可想而知。這時呢在北方往往會對農作物進行灌溉以保證農作物對水分的訴求,靠近黃河的一般會引黃河水來灌溉或者是打井引水。
民俗:
1、立蛋,有的地方也叫豎蛋。每年的春分豎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主要是為了紀念春天來臨的遊戲。
2、吃春菜,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3、送春牛,主要是為了迎春。
4、粘雀子嘴,免得麻雀等來破壞莊家。
5、放風箏
6、春祭,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
7、拜神,春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
8、忌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9、犒勞耕牛,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
春分諺語:
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
1、根據春分晴雨預示後期天氣及年景的: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春分無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
2、根據冷暖預示後期天氣的:
「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後暖;春分前暖,春分後冷」
3、根據風來預示後期天氣的有:
「春分西風多陰雨」
「春分颳大風,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風夏至雨」
「春分南風,先雨後旱」
「春分早報西南風,颱風蟲害有一宗」
4、描寫晝夜等長的,如: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