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友情的故事。比如俞伯牙摔琴;比如劉關張桃園結義等;比如「雞黍之交」。在《三言二拍》中,「雞黍之交」被演繹成了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範巨卿雞黍死生交。
漢明帝時期,有一個秀才,名叫張劭。當時漢明帝求賢,他就辭別老母,自己背著書囊,到東都洛陽應舉。晚上投客店時,聽到隔壁房間有人叫喊。他問店小二,隔壁是誰在叫喊。店小二回答:「是一個秀才,害了時症,快要死了。因為瘟病過人,我們都不去看他。」張劭來到隔壁,看到一個人,面黃肌瘦,口裡只叫喊:「救人。」
於是,張劭為他請醫調治,早晚為了端湯端水。在張劭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這個人的病情得以好轉。他告訴張劭,他叫範式,字巨卿,是楚州山陽人,也是到洛陽應舉的。於是,兩人結為兄弟,範巨卿為兄,張劭為弟。
經過半年的調養,範巨卿的病才好了。但兩人都誤了應試的日期,只好準備各自回家。此時正是重陽節,範式道:「明年重陽,我一定到賢弟家中,去拜見老母,再敘我們的友誼。」張劭道:「哥哥若是來了,我一定設雞黍招待。」
第二年的重陽,張劭早早的就殺了一隻雞,做好了飯,等著範式到來。中午過去了,範式沒有來;紅日西沉了,範式還沒有來。張劭就一直站在村莊口等著。他的母親和弟弟都勸他回去,他說:「範兄不來,我誓死不回。」
一直等到深夜,張劭才隱隱的看到一個黑影隨風而來,認真一看,果然是範式。張劭大喜,道:「我知道哥哥就不會失信的,我早已為你準備好了雞黍,我們趕快回去吧。」
範式也不答話,隨著張劭來到家裡。張劭讓範式坐下,範式卻站著也不說話,張劭又到廚房取出來,早就準備好的雞黍和酒,請範式吃。範式也不肯吃。然後,範式讓張劭退後,告訴他說:「兄弟,我已經不是陽世間的人了,我是陰魂。我回家之後,因為妻子天天嘮叨不休,為了養家餬口,天天忙碌不停。忘了日期,直到今天早上,鄰居送來茱萸酒,我才知道重陽到了,猛然想起來我和你的約定。但從我家到你家,千裡之隔,非一日就能到的。但我若是不按時赴約,又怕賢弟認為我是不守信用的人。前思後想,想起來古人曾經說過「人不能行千裡,魂能日行千裡」,於是,我就告訴我妻子,我死之後,讓她不要下葬,等你去了之後在下葬,然後我就自刎而死。魂駕陰風,特來赴雞黍之約。」說完之後,範式就不見了蹤影。
張劭放聲大哭。次日就踏上路程,卻為範式送葬。等範式下葬之後,他也自刎身亡。
範式和張劭的友情,早就被記載在了《後漢書》中,並留下了「雞黍之交」的成語。歷史上的範式和張劭,雖有雞黍之約,卻並沒有因為忘了日期而不得不以魂赴約;千裡送葬的,也是範式,而非張劭。《三言二拍》中的這個故事,對二人的友情,進行了演繹。也使得這段著名的友誼,更加可歌可泣。這個故事,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古人重守承諾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