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當為不欺、信任、互助、知心、不棄者;人生難得真朋友,若已擁有,請倍加珍惜。
不欺:雞黍之交
朋友之間不欺騙,要守信
範巨卿和張元伯在太學遊學是共同成為儒生,並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兩個人共同告假還鄉,範巨卿告知張元伯,兩年後返京,然後去拜見張元伯的父母及家人,並約定了日期;張元伯回家後便把此事告知了母親。
很快兩個人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元伯便安排家裡人準備迎接範巨卿,這時張元伯的母親對他說:「已經過了兩年了,你的這位朋友會不會忘記約定了?」張元伯肯定的說:「巨卿絕不欺我。」張元伯的母親說:「若真如此,我親自為你們釀酒。」果然,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巨卿如約而至,兩個人把酒言歡,許久之後,範巨卿才告別離去。
信任:管鮑之交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管鮑之交,人們常用來形容朋友間的信任關係。
齊國的管仲和鮑叔牙是非常好的朋友,年輕的時候,管仲家中貧困,鮑叔牙就出錢和管仲合夥做生意,掙到錢管仲反而拿的比鮑叔牙還多,一次兩個人去打仗,管仲總是躲在隊伍的最後;後來齊國發生內亂,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繼承了齊王,鮑叔牙又舉薦管仲成為了齊國宰相;有人問鮑叔牙:「你和管仲一起做生意時,他一分錢都沒出卻比你拿的多,貪財,打仗的時候,管仲總是縮頭縮尾,就是個膽小鬼,齊國的宰相你是實至名歸,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做宰相?」
鮑叔牙回答說:「我和管仲是好朋友,我相信他不是貪財、膽小之輩;因為他家中還有老母需要照料,多拿點錢沒關係;打仗的時候,他更是因此必須要保住性命;至於宰相,管仲的才能確實在我之上,自然是能者居之。」
互助:羊左之交
春秋時期,羊角哀和左伯桃二人在奔楚求名的途中相遇,相識,並結下了深深的友誼,在去往楚國的路上天降大雪,寒冷非常,而兩個人的衣裳卻都非常單薄,所帶的糧食也很難支撐他們到達楚國;左伯桃想,這樣下去兩個人可能都會死在路上,不如把所有的衣服、糧食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這樣可能還有希望,於是他脫下了衣服,連同身上的糧食強行塞到羊角哀手裡,並強逼著他趕緊上路;沒想到羊角哀有著和左伯桃同樣的想法,兩個人推讓、爭執過程中,由於左伯桃身體虛弱,不堪寒凍,氣絕身亡;羊角哀只好灑淚而去。
羊角哀到楚得宮後立即返回到左伯桃死去的地方,將他好好安葬,安葬好左伯桃後,羊角哀回憶著舍衣共糧的往事,不忍苟活,拔劍自刎,並安排人將自己埋葬在了左伯桃墳冢的旁邊。
知心:知音之交
擅撫瑤琴的俞伯牙在一次出使的途中,偶遇能夠聽懂他琴聲的鐘子期,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兩個人互嘆相見恨晚,越談越投機,並結拜為兄弟,相約來年中秋再相會於此,撫琴品曲。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期而至,可鍾子期卻遲遲不見,經打聽得知,鍾子期早已病逝,但在臨終前,鍾子期要求被葬於河邊,希望在八月十五還能夠聽到俞伯牙的琴聲。
俞伯牙來到鍾子期的墳前痛哭流涕,彈罷一曲《高山》後,奮力將手中的瑤琴摔在旁邊的青石之上,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不棄:範王之交
宋仁宗當朝,由於提倡改革,範仲淹惹朝廷眾怒,被貶潁州,在範仲淹準備捲鋪蓋卷離京時,一些曾經和範仲淹交往甚是的人都害怕被連累,恐避而不及,然而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王質。當得知範仲淹準備離京的消息後,抱病探望,並一直將範仲淹送至城外,仍依依不捨。
在那個動不動就禍連家室,滅誅九族的封建時代,依然敢於不計個人得失,真誠的對待朋友,正可謂患難見真情。
朋友能夠在你困難、無助的時候出現,並伸手相助;
朋友能夠了解你的心情,並用心傾聽;
朋友能夠至簡至真,相互認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賞,相互感知;
朋友能夠誠摯互信,說好不疑,直薦不慮。
朋友是金,朋友是銀,有朋友,就是擁有金山銀山。
如果有人把你當朋友,他就會用朋友該有的態度來對待你;
比如當我把愛行者商城的推薦連結發給楠哥時,他毫不猶豫的就註冊了,我還沒有說話,他已經在幫我轉發了。
所以,一生中能夠遇到幾位真正的朋友,那會是莫大的幸福,乃至在漫漫人生路上都會快樂。
時光流逝,友誼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