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故事,他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越國當王,第二個階段是在吳國當奴隸,第三個階段還是在越國當王。三個階段,勾踐的身份地位和信念價值都不一樣。而謀臣範蠡卻知道勾踐是一個能患難而不能富貴的人,在這裡我們分析一下範蠡為什麼知道這件事情!
勾踐三個階段過程
第一階段:勾踐開始在越國也算是一代雄主,吳國闔閭曾經帶著大軍攻打越國,結果被勾踐帶著軍隊打敗了,並且還弄死了闔閭。弄死闔閭之後,勾踐開始驕傲自大。闔閭之子夫差整頓好吳國的軍隊,繼續攻打越國,勾踐輕敵被夫差虐了。
第二階段:勾踐被夫差虐了之後,用範蠡文種的計劃,投降給吳國,在夫差面前當牛做馬。勾踐也是一個心有大志之人,在這件事情上,他完全知錯能改,並且非常隱忍,每日臥薪嘗膽,堅守自己的復國信念。
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史記》
第三階段:復國成功之後,他開始排擠有功之臣,狡兔死走狗烹,殺害文種,逼走範蠡。
這三個階段,範蠡是從頭到尾都跟著勾踐,知曉勾踐的行為性格。所以他能夠判斷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的人。
範蠡的智慧
範蠡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為勾踐出了很多有利於復國的計謀,比如勾踐委屈自己在吳國做牛做馬,比如讓西施去做間諜迷惑夫差等,這些計謀都是範蠡所出的。
不過在一個計謀上,範蠡想用糧食去麻痺吳國的糧草。但是勾踐在這個事情上做的太絕,他用炒熟的熟麥子給吳國的百姓下種,導致後一年吳國沒有糧食,百姓餓死的人不計其數。也許範蠡看到了勾踐為了復國,連自己僅存的人性都喪失了,他知道勾踐是一個可以患難不能富貴的人。
於是離開之前,還跟文種說出了下面這段話。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史記》
可惜文種不聽,被勾踐害死。
範蠡功成身退之後,帶著美女西施泛舟太湖,並且做起了經商的生意,成為地方土豪,開始了後半生的瀟灑生活。可以說範蠡是中國古代少有的人生贏家,這得益於他高超的智慧和為人處世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