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全世界都陷入了戰亂和恐慌之中。而日本作為始作俑者之一,別看他只是一個島國,但其野心非常大。正因為領土狹小,國內資源有限,所以更是希望通過侵略別國,擴大領土的方式來擴充自我。那時候日本的軍事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對很多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與美國相比,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那明知道實力不如美國,為何仍要偷襲珍珠港呢?直到了解真實原因後,才發現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據參考消息報導稱,其實日本軍方是知道自己與美軍之間的差異的,當時日本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就曾說過,他很害怕美國這個巨人,如果上級真的要求他們付諸行動,在一年半載中,他應該是可以做出一定的成績,但如果需要打持久戰,那他是沒有信心的。可即便如此,最終日本還是堅持對美國進行了偷襲行動,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日本高層對美國海軍的認知程度不夠。
日本吸取了襲擊俄羅斯的經歷,沒有宣戰就直接發起了攻擊,最後大獲全勝。所以這次也採用了這個方式,偷襲了珍珠港,以為這麼做可以很大程度嚇唬住美方,給對方打個手足無措。另一方面則是,當時的日本已經是無路可走。美國作為日本一直的武器供應國,停止了對他們的支援,這樣的情況下,武器一直在消耗,如果與別國之間上演了持久戰,那日本的武器很快就挺不住了,所以日本必須放手一搏。
除了這些原因外,專家也曾分析過,當時的日本確實是被野心衝昏了頭。他發起二戰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當上世界霸主國家,可美國實力雄厚,對日本來說是極大的威脅,日本想當上這個霸主,總有一天與美國抗衡。再加上當時經歷了甲午戰爭和與格羅斯國家戰鬥取得的勝利,導致日本政府產生了迷之自信,存在了一絲絲僥倖心理,以為可以趁其不備,取得珍珠港勝利,可惜最終被美國打得落花流水。
美國當時總統羅斯福其實早就通過情報信息得知日本的這次行動,但是他一直沒有採取制止行動,原因很簡單,他就是利用這次日本偷襲的機會加入二戰當中,以實現對盟國英國的援助。雖然在珍珠港事件中,美軍傷亡情況也很嚴重,但確實是成功將他們拉入了參與國行列中,而最後美國兩顆原子彈發出後,日本就抵抗不住,直接選擇投降。美方專家分析道,如果時候那次日本沒有選擇偷襲珍珠港,而是將自己控制在西太平洋,相信結局不會那麼慘,說到底還是日本人對自身力量認識不到位,做出的錯誤決定。
二戰結束後,作為懲罰,日本被國際上剝奪了建立軍隊的權力,可惜令人憤怒的是,他們做了那麼多喪盡天良的事情,面對受害國居然一個道歉和賠償都沒有,事後還到處扭曲事實,簡直是人神共憤。但美國對日本方面投放的原子彈卻傷害的是數十萬無辜公民,這點也是不對的,可見戰爭中,最終受到傷害的永遠是無辜的公民。如果當年日本沒有鋌而走險偷襲珍珠港,長崎和廣島的公民就不會受到這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