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材魁梧,身穿紅外套,頭戴聖誕帽,長著毛茸茸的白鬍子。如果你是個不淘氣的好孩子,他就會在聖誕節前夕坐著馴鹿拉的雪橇車給你送禮物。
他就是聖誕老人,世界上最出名的——如果你還不知道,請允許我向你透露——虛構形象之一。
換句話說,他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大多數成人都承認這一點。但面對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又顯得信誓旦旦:當然真的有聖誕老人啦,只要你乖乖的,就能收到他給你的禮物喔!當年幼的孩子信以為真之後,他們便要花上幾年時間來維護這一自己親口給孩子栽種的幻想。
類似的幻想到底是好是壞?要保護孩子的幻想嗎?有沒有不用撒謊又讓孩子開心的方式?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下,在聖誕節來臨之前,你還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考慮。
作者 / Sherry喵萌
編輯 / Calo、果醬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愛幻想(fantasy)。而科學研究也表明,幻想世界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幻想人物和故事讓兒童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有助於兒童更多地閱讀,培養讀書的習慣。研究甚至發現,閱讀《哈利·波特》的故事可以減少兒童對同性戀、移民等外群體的偏見。藉助兒童的幻想和想像力,教師還可以讓教學更有效果,促進兒童的理解。
幻想人物除了是孩子們崇拜、模仿的對象,還可以是他們好朋友。相當數量的兒童有著「假想的夥伴」(imaginary friend),在幼年時期是兒童最重要的朋友,幫助他們成長,適應生活中的壓力。打敗大怪獸的奧特曼,騎掃帚飛天的哈利·波特,讓萬物冰凍的冰雪女王……正是這數不盡的幻想人物和故事,和現實世界一起豐富著的孩子們的童年。
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中,主人公小女孩萊莉的假想夥伴Bing Bong陪伴主人萊莉度過了孩提時光。圖片來源:《頭腦特工隊》
但在各式各樣的幻想人物中,聖誕老人顯得很不一樣——他的存在太逼真了。畢竟,可能也再沒有哪個幻想人物能讓北美防空司令部成立專門的項目來「追蹤」他的蹤跡。某種程度上,聖誕老人的存在是家長們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為兒童打造的一個特殊的幻想。他們煞費苦心,似乎真心希望孩子們相信那個駕著雪橇滿世界奔忙的老公公是真實的。
於是,許多孩子相信了。這賦予了聖誕老人別的幻想人物難以媲美的力量:當喜歡《冰雪奇緣》的孩子們拿起「魔法道具」時,他們並不預期它真的會把玩伴冰凍起來;但當相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孩子將聖誕襪放在窗前,他們卻真正期望自己的表現能滿足聖誕老人對「好孩子」的要求。曾經有研究者讓5~9歲的小朋友參加一個規則很多的遊戲,並告訴一些孩子:有一位「看不見的魔法公主」會在旁邊看著他們有沒有犯規。他們發現,相信這個虛構公主存在的孩子確實更少有偷偷犯規的行為。不難想像,篤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孩子,可能也會願意好好表現。
聖誕老人是特別的一個。圖片:Lance Cpl. Dave Flores / Released
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聖誕老人並不是真的存在。然後他們也許會問:「你們為什麼要對我說謊?」
這也是一些研究人員開始關心的問題。
對「聖誕謊言」的期待與擔憂
對人類而言,撒謊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研究,發現在約10分鐘的對話內,人們平均會撒2~3個謊。明知聖誕老人不存在還告訴孩子他存在,只是大人們無數謊言中的區區一個。問題是,這樣一個謊值不值得撒?
在國外,對於父母是否應該「騙」孩子有聖誕老人這個話題,學者以及家長有著相當多的討論。
支持者認為這根本不能算是「騙」。如果要說這是「謊」,聖誕老人的存在也只一個「白謊」 (white lies),即「善意的謊言」,它們對維持社會關係,保護他人的情緒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聖誕老人對孩子和對家庭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家長應該保護孩子的幻想。利物浦阿爾德黑兒童醫院的琳達·布林(Lynda Breen)博士認為,聖誕老人是孩子們的有效榜樣,對善良的聖誕老人的這種崇拜情感,能夠促進慷慨助人的品質在孩子心裡生根;孩子們給聖誕老人寫信、以及相關的認知活動也會讓孩子們將來在思維組織和問題解決能力上獲益。除此之外,聖誕節的團體活動讓整個家庭參與其中,越發和睦。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則認為讓孩子相信聖誕老人的做法至少是不必要的。埃克塞特大學的克裡斯多夫·波義耳(Chirstopher Boyle)博士和新英格蘭大學的凱西·麥凱(Kathy McKay)博士在《柳葉刀·精神病學》上指出,聖誕老人是一個大規模的全球性謊言,發現這個謊言背後的真相,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被騙,感到失望。無論他們得知真相是因為父母倦怠了還是別人「劇透」了,這種被蒙在鼓裡許久之後出現的大轉折,都可能損害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美劇《老友記》中,錢德勒在相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孩子面前說出了真相,這讓孩子大為吃驚。圖片來源:《老友記》
另一項針對成年人的調查研究顯示,父母對孩子說謊的數量與親子關係的滿意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撒謊越多(無論白謊還是其他直白的謊言),子女所報告的對親子關係的滿意度越低。雖然不能證明其中的因果關係,但在幾乎所有父母都對孩子倡導誠實的普遍風氣下,家長的謊言很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形象,使孩子不滿意。
要不要讓孩子相信聖誕老人?
那麼,當孩子問父母:「爸爸媽媽,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我聽說他會在聖誕節給我們送禮物!」父母到底是該直截了當地回答「不,聖誕老人並不存在,他從來都不會來」呢,還是應該說「對啊,他真的會送禮物,但只送給乖小孩噢」?
此刻,這仍取決於父母希望給自己的孩子呈現一個怎樣的故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充分的研究證據表明在聖誕老人這件事情上說謊或是說實話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害。
說實話是個規避風險的選擇。這種做法可以免於日後被孩子指責「你騙我!」以及可能隨之而來的信任裂痕。如果還是想融入聖誕節的節日氛圍,家長們也可以選擇用假裝遊戲的方式來享受節日,比如「我們讓爸爸來演『聖誕使者』吧」,然後孩子同樣愉快地得到禮物,依然能借這個幻想的節日人物給家人帶來歡樂。
另一種選擇——可能也是多數家長選擇的做法——就是陪著全社會一起說聖誕老人是真的,同時也給孩子做好榜樣,一起準備迎接聖誕老人。不過,總有那麼一天(通常是在小學中期),孩子還是會發現真相。當他們意識到「聖誕老人怎麼忙得過來」,或是直接被稍大點的孩子告知「聖誕老人其實就是你爸」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小心處理。
在奧斯汀德克薩斯大學研究幻想與兒童發展的心理學教授傑奎琳·烏爾裡(Jacqueline D Woolley)認為,當孩子問起家長「聖誕老人到底是不是真的」這種問題,家長一定要好好了解孩子此時對此事抱有怎樣的態度。家長可以直接問問孩子:「關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
如果孩子已經懷疑聖誕老人的存在,他或許已經聽聞了許多聖誕老人並不真實的證據,也可能已經做好了準備接受這個現實,那麼家長可以坦率地告訴孩子,並和孩子談談感受。而如果孩子依舊非常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那麼家長可以繼續保護孩子的幻想,直到時機成熟,比如像上文一樣等孩子自己發現,或者是在孩子年齡足夠大、內心安全的時候,向他慢慢地透露你們才是聖誕老人的這個秘密。
結語
總的來說,從目前已有的科學研究來看,不管是坦誠地說明聖誕老人並不存在,還是維持孩子對聖誕老人年年來的幻想,只要家長給予充足的理解和陪伴,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都可以讓孩子愉快地享受聖誕佳節,以及從容地接受可能需要接受的現實。
那麼,如果你的孩子跟你問起聖誕老人,你會選擇一個怎樣的回答?
無論是怎樣的回答,一份心意滿滿的禮物都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