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為什麼沒有滅弱小的哈薩克汗國?

2020-12-06 次武菌

沒有實力也沒有時間,翻翻歷史看一看,有哪個中原王朝能將軍事力量投送到中亞哈薩克草原呢?恐怕只有唐王朝一個了,唐朝曾短暫控制了中亞河中地區,也就是巴爾喀什湖以西的阿姆河、錫爾河流域,而且唐朝是短暫控制,最後被阿拉伯帝國擊敗而退出。

大清王朝的軍事擴張確實非常成功,這裡邊既有運氣也有自身實力的因素,但八旗軍的戰鬥力被嚴重神華了,八旗軍對付積貧積弱的明軍確實做到了過萬不可敵,但當時明軍士兵連軍餉都拿不到,在家丁制的限制下,紙面上幾萬人的部隊實際有戰鬥力的人也就幾千人罷了,八旗軍打敗這樣的部隊有什麼可驕傲的呢?

清軍擴張可分為這麼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努爾哈赤創立建州基業、第二階段是皇太極徵服內蒙和朝鮮,創立封建中央集權的大清國、第三階段是多爾袞兄弟三人入關、第四階段是康熙一朝長達61年的經營、第五階段是乾隆皇帝同樣61年的經營,整整有200多年的艱苦創業史,其中康熙、乾隆的貢獻最大,康熙剿滅了藩鎮割據、擊敗了已經殺到距離京師300公裡的準噶爾汗國,統一了除西域之外的全部華夏土地。

(葛爾丹時期的準噶爾汗國)

大清朝向西擴張始於對準噶爾汗國的反擊,這個汗國屬於蒙古系,也是赫赫有名的蒙古大汗國之一,最大版圖囊括了蒙古高原、西域和青藏高原,向東與大清國對抗了70多年、向西欺壓統治中亞諸國(其中就包括哈薩克)、向北還要承受沙俄的擴張壓力,可以說準噶爾汗國是塊硬骨頭。

(策妄阿拉布坦時期的準噶爾汗國)

烏蘭布統之戰,康熙統帥8萬多人的大軍在草原上擊敗準噶爾大汗葛爾丹,但這是運氣,因為就在葛爾丹躊躇滿志準備以烏蘭布通為跳板入主中原時,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大後方發動政變架空了葛爾丹,這樣一來葛爾丹手裡只剩下少量部隊(3萬人)且沒有任何後援,為戰敗埋下伏筆,也說明葛爾丹之所以失敗不是軍事無能。

葛爾丹死後準噶爾汗國的勢力退到西域,並加大了向西發展的力度,在這期間哈薩克汗國只有挨打的份,準噶爾騎兵所向無敵,甚至還在和通泊之戰全殲2萬大清朝的西徵大軍,青海之戰又全殲了清軍。準噶爾軍隊不僅僅只有騎射功夫,還大量裝備了歐洲的鳥槍,也有很多現代化的戰術,整體戰鬥力並不差。

葛爾丹被自己的侄子出賣鬱郁自殺,之後準噶爾汗國在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父子倆統治之下實力達到巔峰,控制了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在內的廣大土地,人口500萬以上、兵力超過30萬,幾次擊敗前來徵討的清軍,逼得雍正皇帝與之和談,直到乾隆20年才因為內亂被清軍趁機滅亡。

準噶爾汗國以最終走向失敗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就是天花病毒泛濫,這種疾病的可怕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有深刻體現,大多數清宮戲也都有刻畫天花瘟疫,但很多人不知道,在19世紀流行與塞外的天花奪走了更多人的性命,嚴重削弱準噶爾汗國的實力。

經過康雍乾三代人的努力,乾隆20年,5萬清兵攻打伊犁城滅亡了內亂不斷的準噶爾汗國,請注意清軍能深入西域的只有這點人馬,此時距離康熙大戰葛爾丹已經過去70多年。在滅亡準噶爾之後,當地盛行天花病毒導致人口急劇減少,但即便如此準噶爾的叛亂仍舊持續的很久,其中阿睦爾撒納尤其是個危險人物,他憑藉號召力多次起義嚴重動搖了清帝國在新建的統治,即便是他死於天花後2年還有支持他的大小和卓起義。

一言以蔽之,清軍滅掉準噶爾後在其故地的統治很艱難,除了衛拉特蒙古的反抗之外,遙遠的距離也是削弱清軍統治力度的原因之一。打開地圖不難發現,清軍的糧食、軍餉、作戰武器全部都要從幾千公裡外的關中地區運輸到新疆,在對抗準噶爾的70多年中耗盡了關中、四川的糧餉,清軍已經不可能再向中亞地區發展戰果了。為解決這些問題,乾隆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屯田,也就是調撥大軍、墾民到西域搞生產,以獲得統治這片廣袤土地所需的物質財富。

(請注意哈薩克的遙遠)

其實,清朝長期經營西域後還是有機會深入中亞的,直接統治哈薩克汗國也不是沒可能,但是乾隆朝後期清朝已經在走下坡路,軍隊戰鬥力下降嚴重、國內動蕩不安,已經沒有向西擴張的熱情,在滅亡準噶爾30多年後(1788年)清軍曾深入越南,最後卻以失敗告終,這是大清最後一次對外用兵,幾乎沒有動過向哈薩克擴張的念頭。

相關焦點

  • 蒙古汗國最後的驕傲—準噶爾汗國
    ,一直想建立一個以喇嘛教為國教的準噶爾帝國,所以,他第一步在1678年率兵攻滅了葉爾羌汗國(今中國南疆附近),同時,又用兵於哈薩克,鞏固在那裡的統治後,便集結兵馬和清國互相爭奪原蒙古的漠南、漠北的舊地。
  • 為什麼大清不能完全統一準噶爾統治下的哈薩克汗國?
    明朝末年,後金崛起於我國東北,並於公元1635年擊敗了漠南蒙古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從此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從公元1635年到公元1757年,清朝用了122年的時間,最終徵服了蒙古三部——漠南、漠北、漠西。這蒙古三部其實便是當年的元朝和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
  • 準噶爾汗國三次亮劍,劍指大清,與沙俄交鋒,降服哈薩克汗國
    1636巴圖爾琿臺吉建立了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建國的歷史時刻,面臨的國際形勢如何呢?原中亞霸主布哈拉汗國已淪為哈薩克汗國藩屬國.第三劍:降服哈薩克,開啟與哈薩克汗國的"百年戰爭"的序幕準噶爾汗國建國後不久,巴圖爾琿臺吉便開啟了準噶爾汗國對哈薩克汗國的徵戰。但是,以當時的哈薩克汗國葉斯穆汗的威望和影響力,準噶爾汗國尚不具備對哈薩克汗國動武的實力。
  • 準噶爾汗國的擴張
    準噶爾汗國的擴張1653年,準噶爾的巴圖爾渾臺吉死,其子僧格(1653一1670年)立。但汗廷內發生內江和權力鬥爭,結果僧格的弟弟噶爾丹(1672一1697年)平定綽羅斯王族內亂,統治了準噶爾汗國。統一了準噶爾遊牧騎馬汗國的噶爾丹繼承父巴圖爾的事業,著手進一步對外軍事擴張,其規模也逐漸擴大。
  • 作為清朝的藩屬國,哈薩克汗國是如何逐漸佔據伊犁河下遊地區的
    臺灣版的清朝版圖,將哈薩克等中亞汗國都畫到了清朝的範圍之內,看了不免讓心心生疑惑。清朝時期對哈薩克等中亞國家的管理,就如同明朝對西藏、青海、黑龍江的管理一般——停留在表面上的冊封階段,沒有進行實質上的管理。因此,我是不主張將哈薩克汗國劃入清朝版圖的。
  • 乾隆始終在開疆拓土,哈薩克汗國實力又弱,那麼為什麼不吞併呢?
    明清交替之際,在西北崛起了一個準噶爾汗國。尤其是在噶爾丹時期,更是將準噶爾帶上了巔峰。等到大清緩過勁來,發動了對準噶爾的戰爭,可沒想到雙方進行了70年的拉鋸戰,經歷了清朝三代帝王,直到乾隆時期才終於徹底消準噶爾汗國,將新疆納入了版圖。 乾隆自然不必講,千古一帝,自稱"十全老人"。
  • 噶爾丹遭遇清朝3位皇帝:作戰80餘年,準噶爾汗國的前世今生
    歷史上通常以1635年巴圖爾洪臺吉繼任洪臺吉作為準噶爾汗國建立的標誌。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 零,百餘年間,準噶爾汗國向南徵服了察合臺汗國後裔建立的葉爾羌汗國、哈密、吐魯番,向西攻滅了哈薩克汗國、擊敗了布哈拉汗國縱橫中亞,向北抵禦住了沙俄的蠶食,向東震懾了喀爾喀蒙古,開始「雄霸」內亞。
  • 明清之際,和碩特汗國、準噶爾汗國、清朝才是最後的角逐者
    4,和碩特汗國、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和與戰清朝入關後,為了臣服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順治在1648、1650、1651連年邀請五世達賴來北京。進貢請安,這一說辭足以說明康熙已經有了將和碩特汗國納入大清版圖的意圖。真正將青藏高原納入版圖的是在雍正時期。噶爾丹之後,準噶爾汗國在策旺阿拉布的領導下重新強大起來。
  • 「蒙古帝國君王譜」哈薩克汗國(下):塔武凱勒
    同年,俄國攻滅西伯利亞汗國,原來臣屬於西伯利亞的哈薩克部落轉而歸屬於哈薩克汗國,其領土向北方擴展了許多。為了穩定國內秩序,加強法制,在執行《哈斯木汗法典》的同時,收集和整理了哈薩克的習慣法,俗稱《葉斯穆汗法典》。接著,他出兵攻打企圖獨立的堂兄弟、塔什幹總督吐爾迪·穆罕默德蘇丹,平定了這股叛亂勢力,殺死了吐爾迪·穆罕默德,是哈薩克汗國保持了統一的局面。
  •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有什麼歷史意義?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絕對是意義非凡。 準噶爾汗國是有野心的,幾度平而復叛。而且它地處內陸邊疆腹地,南邊是西藏,北邊是沙俄。準噶爾汗國多次幹預西藏事務,又接收了沙俄不少武器裝備,甚至打算勾結沙俄,引狼入室。
  • 最後的草原帝國準噶爾汗國是如何被清帝國消滅的?
    策妄阿拉布坦繼位之後派人與清朝言和,但是準噶爾和清朝的戰事並沒有結束。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統治下,準噶爾汗國的疆域達到了最頂峰。其控制範圍包括今天的新疆、西部利亞西南部、蒙古國西部和哈薩克斯坦東部,成為草原帝國最後的輝煌。面對著咄咄逼人的準噶爾,清朝也是寢食難安。
  • 綿延三代人的統一之戰:清朝與準噶爾汗國戰鬥史
    準噶爾汗國由蒙古的和碩特部、準噶爾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四部分及一些小部落組成。噶爾丹在位的時候,他將準噶爾汗國打造成一個極為強盛的政權。準噶爾汗國統一了天山南北,向西擊潰了哈薩克,向北一直擴展到伏爾加河流域,向東南進入青海地區,又從青海地區進入西藏,成為橫亙歐亞之間、稱霸中亞地區的一個強大政權。
  • 明清之際,和碩特汗國、準噶爾汗國、清朝才是最後的三家角逐者
    清朝、準噶爾汗國、和碩特汗國,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三個政權。三者之中,和碩特汗國為了對付準噶爾汗國與清朝親近,而當康熙擊敗噶爾丹之後,和碩特又開始不安了。公元1697年,噶爾丹敗亡,康熙對來京的顧實汗之子說道:「而父顧實汗,自太宗文皇帝至今,進貢請安,輸誠已久。
  •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在清朝入關徵討南明的同時,遠在西北的準噶爾部相繼徵服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輝特部,建立了一個強盛的準噶爾汗國。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清朝與準噶爾汗國屬於並立狀態。沙皇俄國一時失去了出兵的藉口,卻在暗地裡積極慫恿準嘎爾汗國與清朝相互攻殺。1689年,準噶爾汗國的君主噶爾丹(蒙古「博碩克圖汗」)率領2萬精騎深入內蒙地區,在烏爾會河之戰中殲滅清軍萬餘人。清廷朝野為之震動,被迫全力迎戰。
  • 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噶爾丹和準噶爾汗國?
    清朝皇帝成為蒙古人大汗之後,漠北蒙古後來承認了這一事實,以1691年的多倫會盟為標誌,康熙帝將漠北蒙古納入了帝國版圖。可是,漠西蒙古,尤其是其中的準噶爾部不承認清朝的宗主國地位,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甚至有一統蒙古、重現成吉思汗輝煌的志向,這與清朝便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蒙古帝國君王譜】哈薩克汗國(上):歷史
    他死後哈薩克汗國分裂,直到哈克納札爾汗時代,勢力復興。1568年哈克納札爾汗時代,在恩巴河濱打敗諾蓋汗國,勢力延至阿斯特拉罕。後汗國衰弱,直到額什木汗時代再起,後再衰退,而且受準噶爾攻擊,直到頭克汗才恢復力量,在1723年,準噶爾大舉入侵哈薩克汗國。1757年,清朝滅準噶爾以後,1767年哈薩克牧民被清廷準許進入今新疆北部遊牧。
  • 準噶爾汗國,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遊牧帝國,最終被乾隆所滅
    當年《康熙王朝》的熱播,使康熙三次親徵噶爾丹被世人所熟知,但事實上噶爾丹是準噶爾汗國的建立者,擊敗噶爾丹才是清朝徵服準噶爾汗國的開始。清朝為了徵服準噶爾汗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之後,噶爾丹又通過東徵西討佔據了天山南北,將準噶爾部鬆散的聯盟變成了集權的君主制政權。公元1678年,準噶爾部正式作為一個汗國出現在了清朝的西部。
  • 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之後,為什麼沒能進一步向西擴張?
    清朝康雍乾三世歷經70餘年消滅準噶爾汗國,自此西域重歸中華版圖,然而奇怪的是朝廷為何不能更進一步,把邊界再次向西推移呢?事實上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因為憑準噶爾汗國的實力,向東能夠與大清帝國抗衡半個多世紀,向北能夠抵禦沙俄持續不斷的侵略蠶食,向西能夠壓制哈薩克、烏茲別克等一眾中亞小國。那麼將其最終擊潰的清朝必然實力更勝一籌,因此大清取代準噶爾汗國的地位,繼而進軍中亞也就在情理之中。
  • 噶爾丹吞滅葉爾羌汗國,打敗哈薩克汗國,下一個目標喀爾喀三部
    李克用之先世,發跡金山,根本不立,遂不能成大事,我太祖(成吉思汗)初興,滅國四十,奄有四方,然後促夏執金,混為一尊。"噶爾丹認真地執行了這個政策。1679年,噶爾丹接見了一位來自葉爾羌汗國的使者,這個人便是葉爾羌汗國白山派的和卓伊達耶提拉。
  • 中國哈薩克的淵源,蒙古欽察與窩闊臺汗國的屬民,後被清朝徵服
    哈薩克一詞,最開始的意義是「逃離的人們」。最開始的哈薩克人出現在元朝,他們有的是蒙古欽察汗國的屬民,有的是蒙古窩闊臺汗國的屬民。大約在明朝成化年間,他們因為不堪被烏孜別克汗壓迫和剝削,舉家逃到巴勒克什湖周邊,決定共建屬於自己的家園,自己的部落,這也就是後來的哈薩克汗國。